港臺腔:李登輝,一個背叛者死了

2021-01-10 人民資訊

原標題:李登輝,一個背叛者死了(中)

「李登輝即刻下臺!」「李登輝助長『臺獨』勢力!」「李登輝『切腹自殺』!」……

2000年3月18日晚,數千位國民黨員及支持群眾包圍了國民黨中央黨部,現場參與者情緒一度失控,不斷向國民黨高層車輛扔擲雞蛋、花盆,並毆打車內人員,場面混亂不堪。

這是為何?原來,當天正是臺當局領導人選舉及開票的日子。因國民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失利,民進黨勝出,國民黨的黨員及支持者們認為李登輝負極大責任,甚至就是他故意放水暗中助力民進黨,是國民黨的大叛徒,應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

事實上,李登輝作為國民黨的背叛者,他對國民黨的破壞遠不止輸掉2000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那麼簡單。從他擔任黨主席以來,各種黨內的鬥爭、分裂,都與他的明槍暗箭有密切聯繫。

那麼,李登輝究竟是如何加入國民黨並一步步來到權力中心,並最終瓦解、搞亂國民黨,成為這個百年政黨的叛徒?

獲得賞識

如果沒有蔣經國的賞識,李登輝可能會一輩子從事他熟悉的農業工作,安心做一名農業專家。

1949年,李登輝從臺大農經系畢業,並留在學校當講師。此後,他曾先後轉到合作金庫以及臺灣「農復會」從事研究工作。在這期間,李登輝分別於1952年和1965年到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就讀農業經濟方面的碩士與博士學位。

那麼,這位學者是如何被蔣經國所發現並賞識的呢?

據筆者了解,目前存在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李登輝靠「種樹」獲得了推薦。咋聽之下是不是令人訝異?原來,1960年代前後,由於兩岸對峙情況緊張,蔣經國多次前往金門視察。視察中,蔣經國發現金門島上黃沙漫天,讓官兵苦不堪言。

為此,他命令「金門防衛司令部」在全島植樹,大搞綠化。但在沙地植樹,十種九死,很難存活。金門方面希望能派遣島內農業專家來強化種樹工作。

經過打聽,蔣經國的親信、時任「總政治部」執行官的王升透過「農復會」找到了李登輝。李登輝前去走訪之後,提出金門要種植泡桐樹和木麻黃,這一建議被當地採納。兩三年後,金門的生態大為改觀。

隨後,1971年,蔣經國奉命「組閣」,為了網羅臺灣「本省人」進入團隊,某日詢問親信王升有沒有適當的人選。於是王升向他力薦李登輝。

另一種說法則是,當蔣經國行將「組閣」招募人才時,時任「農復會」負責人的沈宗瀚將李登輝以農業問題專家的身份介紹給蔣經國。當時島內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十大建設」正在推進。因此對於經濟建設方面的專家型人才,蔣經國十分重視。

而不論是哪種原因讓李登輝被人舉薦給蔣經國,他都最終被蔣經國選中,成為「行政院政務委員」。而在此之前,他也歷經各種考驗,比如被「警總」約談7天之久,也以非黨員身份在國民黨中央全會上作過農業報告。

雖然李登輝的簡歷上有他參加共產黨被捕後「自新」的記錄,但顯然蔣經國沒有在意這段經歷。相反,他特別為李登輝安排了火速的入黨手續。因為照當時國民黨當局的規定,「閣員」和「部會首長」最好要有黨員身份。

騙取信任

1978年,蔣經國就任臺當局領導人後,任命李登輝為臺北市市長,次年李登輝又成為國民黨中常委,可見蔣經國栽培他的意圖很明顯。

由於之前李登輝從政經驗缺乏,在擔任市長的頭一個月裡,蔣經國每天下班後就悄悄到李登輝家裡,等候李登輝下班。有時候蔣經國已經到家了,李登輝太太曾文惠都還不知情,仍在後廚做飯。待李登輝下班回家後,蔣經國會通過聊天的形式,了解李登輝的施政措施,並把自己的理念告知李登輝。

經歷3年半的市長任期後,1981年,蔣經國又派李登輝擔任臺灣省主席。在任職省主席期間,省議會黨外議員(當時民進黨尚未成立)再一次質詢中提及「臺獨」議題,並要求李登輝表明態度。

作為省主席,他盡可以超越省政範圍為藉口不予答覆。但李登輝明確回覆說:「中國歷史沒有拋棄臺灣,臺灣怎能脫離中國大陸。」第二天,蔣經國通過閱讀簡報,了解到李登輝的這一回應,連說「很好,很好!」

1984年,李登輝被蔣經國提名為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候選人,成為蔣經國的副手。很顯然,從政期間,李登輝騙取了蔣經國的信任。他通過對「一個中國」立場的論述表現自己的政治正確,通過謙虛、上進、沒有班底的形象博得好感。

據說任職臺灣地區副領導人期間,高個子的李登輝跟蔣經國說話時,站著時膝蓋會彎曲,保持身高與蔣經國站立時基本持平;就坐時往往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以示尊敬。

再加上蔣經國當時推行「吹臺青」政策,大力啟用臺籍幹部,於是,李登輝成為了臺籍菁英的代表,「脫穎而出」。

內鬥不斷

1988年1月,蔣經國突然辭世。按照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李登輝繼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但是當時,李登輝僅僅只是名義上的領導人,並不具備實權。當時,「行政院長」俞國華掌握著島內的行政大權,李煥作為國民黨的秘書長掌握黨權,「參謀總長」郝伯村掌握軍權。

因此,從蔣經國去世到1990年之前,李登輝始終被視為臺灣地區過渡性的領導人。他自己也謹言慎行,沒事就到蔣經國靈前拜謁,顯示自己的衷心與政治正確。然而,等他站穩腳跟後,他開始顯露了真面目,爭奪權力,力爭貫徹自己的理念。

為了一步步掌握大權,李登輝先是縱容李煥勢力在黨內和當局機構中排擠俞國華,迫使俞國華辭去「行政院長」,由李煥接任,並同時安排宋楚瑜接替李煥任國民黨秘書長,拔掉李煥的黨權。接著,李登輝利用親信和在野黨的力量給李煥施政造成困難,迫使李煥辭去「行政院長」。

最後,他先請郝伯村出任「行政院長」,讓他脫下軍裝,從而讓自己順利掌握軍隊權力;然後再慫恿黨外勢力以「軍人幹政」名義,迫使郝伯村下臺,最終剷除異己。

1990年,由於李登輝在臺灣地區副領導人提名等問題上有些「獨斷」,造成國民黨內的「二月政爭」。黨內部分人士(俗稱「非主流派」,以外省籍人士為主)支持時任司法院長林洋港、蔣經國的次子蔣緯國搭檔,作為另一組人選參與那一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

儘管李登輝動員了黨內大佬對這組人選進行了勸退,但這次政爭讓黨內 「非主流派」人士出走,於1993年成立為「新黨」,造成國民黨赴臺後的第一次分裂。

而此次分裂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李登輝為了鞏固權勢打擊異己,同時也因為他陸續在各種言行中展露自己「臺獨」的一面。無論是對民進黨的袒護縱容,還是多次提及「中華民國在臺灣」「兩岸是對等政治實體」「分裂自治」等概念,都讓國民黨內的統派人士看不下去,選擇出走。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新黨主席鬱慕明等都是如此。

但十分矛盾的是,李登輝為了自己的權力,他總是投機地選擇「民主」與「集權」的方式。

比如1990年他要從代理主席扶正為黨主席時,他提名自己和李元簇搭檔選舉臺灣地區領導人時,為了減少不確定性,他逼迫國民黨員不得用無記名投票方式,而只能用當著他的面起立的方式來推選他。但後來,為了對抗黨內的反對勢力、拉攏黨外的支持勢力,他又主張臺灣地區領導人採用全民直選的方式。這一主張在島內修改憲制性規定後於1996年實行。

那一年,李登輝和連戰組合在四組人馬的競爭中,獲得了54%的選票。這也是李登輝到達權力巔峰的時候。

在李登輝當政期間,他總以「民主」之名縱容「臺獨」活動,但自己卻透過「修憲」等過程鞏固自身權力,成為「有權無責」的當局領導人。他在任期間,玩弄權術,調動特務,控制了臺灣的政、經、法、軍、警、特和新聞輿論,大搞謀權政治、金權政治和黑道政治。

假如大家有進一步的興趣,筆者可以推薦一部叫《黑金》的香港電影,裡面介紹了李登輝時期政府官員如何與黑道勾結大搞「黑金政治」,以及黑道人士如何通過選舉漂白身份,逍遙法外的。這都是李登輝主政臺灣的功勞。

最終決裂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由於2000年國民黨的敗選,李登輝被國民黨黨員和支持者們視為黨內叛徒,要求其辭職負責。在黨內外的壓力下,李登輝黯然辭職,提前一年多卸任黨主席,並從此與國民黨漸行漸遠。

不過,他的走出也帶走了一批「徒子徒孫」,這些人過去雖然身在國民黨,卻都和李登輝一樣,心系「臺獨」,企圖將「中國國民黨」改造成「臺灣國民黨」。2001年,李登輝和這些徒子徒孫們成立了主張「極端臺獨」的「臺灣團結聯盟」(也稱臺聯黨),他被奉為精神領袖。

而這場島內領導人選舉給國民黨帶來的另一場分裂,則是宋楚瑜和宋系人馬的出走。他們於2000年的「大選」後成立親民黨,並吸納了不少原國民黨成員。

從「非主流派」出走成立新黨到宋楚瑜出走成立親民黨,再到李登輝本人辭職和成立臺聯黨,國民黨一次次遭受分裂的打擊。在這一方面,李登輝難辭其咎。從這個角度說他是國民黨的背叛者,搞垮國民黨,並不過分。

然而更能證明李登輝是國民黨背叛者的,是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故意養大對手——和他一樣有「臺獨」理念的民進黨。

1988年,主張「臺灣獨立建國」的「臺獨聯盟」被獲準連續兩年在臺灣舉行年會。1990年,李登輝邀請流亡海外的「臺獨大佬」辜寬敏等回臺參加「國是會議」。同樣在這一年,李登輝特赦黃信介等34名「美麗島叛亂犯」,並引用「赦免法」讓他們可以參加選舉。這些特赦的「叛亂犯」,許多都成為民進黨的「中流砥柱」。

1992年5月,在李登輝的授意與推動下,臺「立法院」通過「刑法」第100條的修正案,刪除了有關「臺獨」入罪的內容。從此,海外「獨派」人士紛紛回臺,島內「獨派」運動風起雲湧,民進黨勢力和政治影響力不斷擴大。

對於寬容民進黨的行為,李登輝還冠冕堂皇地提出過「奶水說」,意思是在實行「政黨政治」情況下,國民黨這樣的一個大黨要有胸襟,要給民進黨一些「奶水」,讓民進黨能夠長大。許歷農就曾當場問他:「那長大之後怎麼辦?」但李登輝沒有回答。

也許前面的「暗助」都只是鋪墊,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李登輝對民進黨的暗中支持才是最大手筆的出賣國民黨。

由於在「凍省」問題上(即精簡臺灣省政府及省議會機構,讓臺灣省級機構「名存實亡」)產生矛盾,原本情同父子的李登輝和宋楚瑜矛盾激化。因此,李登輝在提名參加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國民黨候選人時,有意不選擇呼聲最高的宋楚瑜,並不撮合連戰與宋楚瑜搭配參選,致使宋楚瑜自行參選,導致國民黨陣營分裂。

不僅如此,李登輝一方面繼續用各種手段打擊宋楚瑜(比如「興票案」),同時對連戰的輔選也不盡心。臺前「考試院長」邱創煥曾耿耿於懷地表示,選舉時陳水扁是5號,李登輝幫連戰助選時一再說,「我已經講過5次,我已經講過5次」,不斷比劃著5的手勢。另外,李登輝的親信們許多都去幫陳水扁造勢、站臺,而少有人幫連戰站臺。連戰被民進黨以「黑金」等議題窮追猛打時,李登輝及其親信也沒有及時出面澄清。

最終,代表國民黨的連戰、蕭萬長組合只獲得了23.1%的選票,宋楚瑜、張俊雄組合獲得36.8%的選票。而代表民進黨的陳水扁、呂秀蓮僅以2%的微弱優勢勝出,涉險過關。

可以說,民進黨的勝選,李登輝出力不少。他正是國民黨不折不扣的大叛徒。

然而,李登輝最大的叛徒行為,是他數典忘祖,成為中華民族的叛徒。對於這部分的卑劣行徑,筆者將在下一篇中繼續陳述。

相關焦點

  • 俠客島:背叛者李登輝
    由於之前李登輝從政經驗缺乏,在擔任市長的頭一個月裡,蔣經國每天下班後就悄悄到李登輝家裡,等候李登輝下班。有時候蔣經國已經到家了,李登輝太太曾文惠都還不知情,仍在後廚做飯。待李登輝下班回家後,蔣經國會通過聊天的形式,了解李登輝的施政措施,並把自己的理念告知李登輝。
  • 港臺腔:狂徒要補的,何止是歷史課
    但自李登輝、陳水扁執政以降,臺灣的中小學教科書被施以「去中國化」大肆修改,加入大量美化日本侵略和殖民的內容,一些教科書甚至聲稱部分慰安婦出於自願。在此前「反課綱微調」抗議中,有臺灣高中生公然宣稱「阿嬤是自願的」,媚日、哈日情緒在社會滋長甚至扭曲,有人妄想自己無中國血統而有日本血緣,都是教育結下的毒果。
  • 港臺腔:郭臺銘撤了,蔡英文急了
    一個分裂的藍營,自然是綠營迫不及待想看到的。不過現在,「分裂」對於民進黨和「獨派」勢力而言,卻正處於「進行時」和「將來時」。幾乎在郭臺銘宣布棄選的同時,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宣布參選。再加上先前,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為精神領袖的「一邊一國行動黨」創立並投入選舉,蔡英文面對民進黨的整合問題,恐怕也要頭疼一陣了。
  • 臺灣政壇愛算命 蔣經國死前李登輝已知「天機」
    李登輝當年倍受蔣經國重用中新網9月18日電 臺灣政壇各號大小人物都愛靠算命指點迷津,迷信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裡愛算命的不計其數,從蔣經國到李登輝、許水德、蘇志誠、徐立德等人,都多少會聽聽算命的「建議」。不過,不少港臺的算命大師都因算不準砸了招牌。其中,蔣經國主政時期,曾將清朝最後一個欽天監納蘭奉為「國師」,若有疑惑難解,就會請教意見。
  • 港臺腔: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照民進黨當局的邏輯,為何當家4年多時間,一向「反中」的他們反倒更「親中賣臺」?因為跟大陸搞「脫鉤」,原本像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 港臺腔:他們又拿出「屈原不是中國人」的老梗了!
    還有人妄稱,「屈原是楚獨分子,當年堅決反對『一秦原則,黃棘共識』,因為堅持楚國獨立悲憤而死,所以要紀念他。」高閔琳此番也大放厥詞,「『楚獨』二字是為相對於『一秦原則』,並對比『臺獨』和『一中原則』的趣味說法。」玩梗玩到老祖宗頭上,還恬不知恥地胡說八道,綠營欲借古人的酒杯,澆今人的塊壘,卻只顯出自身的無知淺薄和愚蠢可笑。
  • 港臺腔:在香港搞「顏色革命」?休想!
    「顏色革命」是一個分量極重的定性。2019年年初,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要求始終堅持把防範政治風險置於首位,而防範抵禦「顏色革命」就是重點。過去這些年來發生在東歐和中東多國的一系列「顏色革命」,事實上都是謀取世界霸權的工具,絕非什麼帶去「民主」和「自由」的「革命」。
  • 蔡英文的「綿裡針」 - 港臺腔 臺灣新聞 香港新聞 - 海外網
    過去,他們動輒罵大陸「鴨霸」,罵國民黨「賣臺」,火力十足;但這一個月來,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表現低調,少有正面對抗。這種風格突變,可視為民進黨的新招數,名為綿裡針。但她另闢蹊徑,從「情」的層面迂迴側進,塑造一個「弱女子」在「大漢」面前委曲求全的假象,則反而可博得不明真相之同情。臺灣民眾一貫同情弱勢,現在民進黨主動示弱,正是抓準了這一心理特徵。蔡英文高票當選,在執政面臨崩盤之前,絕不甘於接受「九二共識」。而島內綠營民眾的同情,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經濟惡化帶來的執政壓力。當然,也不能斷言民進黨的服軟完全是表面功夫。
  • 港臺腔:臺灣人如何「搶頭香」
    來源:港臺腔編者按: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佳節,也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歡慶的時刻。貼春聯、掃塵土、祭先祖......鼠年將至,臺灣的年味越來越濃。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臺灣人信佛崇道者眾,所以春節拜佛、敬神、祭祖都必不可缺。除夕一早,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清掃門面,生火爐,搬桌子,準備祭祖儀式。
  • 李登輝終於死了,但還有個很大的遺憾!
    執筆/李小飛刀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在臺北榮總醫院咽下了他的最後一口氣,得年97歲。許多評論說,這樣的死法是便宜他了,他應該親眼看到兩岸統一的一天。過去長期由一個中央王朝主導的天下秩序崩塌,「十五不徵」讓位於歐洲式的弱肉強食邏輯,令軍國主義的日本產生了有可能主導亞洲秩序的幻覺,大批國家和民族痛失獨立同時,也鼓動起一些本在地緣政治夾縫中不見陽光的小強,產生出可以藉助某個域內(如日本)或者域外(如美國)大國之力到陽光底下爬一爬的願望。
  • 港臺腔:一說到釣魚島,蔡英文就啞巴了
    即使這樣,民進黨當局卻像是跳向另一個平行時空,不僅本身無意主動捍衛「主權」,也不願藉由民氣向日方宣示立場,看似丟盔棄甲到令人匪夷所思,其實私心太重其來有自。民意洶洶,一下子照便映照出綠袍迷罩下的那個「偽」字來——口稱「愛臺」的民進黨和「空心菜」,實際正在幹的都是些什麼勾當?!
  • 港臺腔:臺灣過年為何愛「吃雞」?
    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臺北年貨大街。(孫立極/攝)臺北的「過年」預告是從「年菜」「年夜飯」的預訂廣告開始。不過,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周末,儘管天氣溼冷,年貨大街仍然人滿為患。攤商買力推銷,各種試吃試喝,一條街走下來估計可吃個半飽。看顧客手中所提多半是糖果、糕餅等零食。很多人攜家帶眷,倒像逛廟會,採買什麼不重要,逛逛、吃吃更有趣。除了迪化街,位於內湖的臺北花市也宣布開辦年貨大街。
  • 港臺腔:一個「悶」字,多少無奈
    如兩岸年度漢字評委所說,「悶」字就是一個「心」擺在「門」裡面,把「心」從「門」裡拉出來,就可以「解悶」。毫無疑問,那個以民粹和仇恨框住「心」的「門」,正是民進黨獨家製造。民進黨的鬼蜮伎倆能蒙蔽部分臺灣民眾於一時,不能長久欺騙所有臺灣民眾。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始終在大陸手中,2020年即將過去,島內政局會變,兩岸關係會有新轉折,兩岸民眾的「悶」終將被解開。
  • 亂臣賊子李登輝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上世紀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紀初,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差距達到了一個峰值,大陸政界和學術界對自己發展道路的質疑達到了最頂峰。(某部引起軒然大波的紀錄片就是這種背景下誕生的,具體是哪一部不方便提,懂得都懂)。李登輝的前任小蔣,抓住冷戰的機遇,留下了一個GDP幾乎是全大陸的一半的臺灣。
  • 李登輝死了,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李登輝可謂臺灣禍國殃民第一罪人,可惜死得太晚。 日本人的「臥底」 島內一度懷疑,他從血統上就是一個日本人。李敖就曾在文章中寫道:「李金龍(李登輝父親)矮矮的,李登輝高高的,兩個人除了都是一樣上男廁之外,其他沒有一點相像。」 拋開血統,李登輝活得也和日本人無異。他和夫人曾文惠在家不說中文而說日文,卸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他不僅參拜過靖國神社,還在自己寫的書和公開講話中不斷提及:「我在22歲之前是日本人。」「臺灣人感謝日本統治。」
  • 可惜了,臺獨教父李登輝死了,沒等到祖國統一
    高興的是,作為臺獨教父、民族罪人、日雜分子,他終於死了;蛋總不高興的是,我們沒能用祖國統一打他的臉。中國人講究死者為大,但是對於李登輝這個民族敗類來說,「死者為大貢獻」,他死了才是給祖國最大的貢獻,搞得我都想喝兩盅了。
  • 李登輝死了,但是他的「作用」依然還在!
    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同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李登輝在上世紀90年代身居臺灣領導人的高位,本有機會進一步促進兩岸和平,卻追求做一個小島的「強人」,最終變成中華民族的罪人。臺灣當局副領導人賴清德在臉書發文稱,對於李登輝的離世,他深感難過和不舍。
  • 港臺腔:澳門大學為何不在澳門?
    來源:海外網在澳門,點開手機地圖軟體,搜索「澳門大學」,很多人會有一個驚奇的發現:澳門大學的校園既不在澳門半島,也不在氹仔島,而位於澳門一河相連的廣東省橫琴島,並清清楚楚地標註著「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管轄」。
  • 港臺腔:童書都不放過,「臺獨」分子走火入魔
    「我有一個醫生爸爸。他戴著口罩和防護面具,穿著嚴嚴實實的防護服,如果不是那雙笑起來彎彎的眼睛,我幾乎認不出他……」這段話來自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戰疫繪本《等爸爸回家》。繪本畫風活潑,宣傳抗疫正能量,深受海峽兩岸的家長和少年兒童喜愛。可就是這樣喜聞樂見的兒童讀物,卻讓島內「臺獨」分子如臨大敵,被他們硬說成是「統戰」「洗腦」。
  • 港臺腔:民進黨欺負滯鄂臺胞良心何在?
    誰敢為湖北臺胞說句話就圍攻誰,照死裡打。甚至臺胞自己都只能隱忍啞言,因為他們還有500人滯留湖北,他們要急著回臺上班、考試、照顧家庭,身懷六甲的孕婦和高齡老人不堪輾轉千裡,還等著臺灣當局「開恩」讓他們在武漢就近搭機回家。倚仗著打手和1450(民進黨網軍),民進黨當局可以繼續施虐湖北臺胞,因為他們可以繼續抹黑大陸疫情:「誰相信他們的數字?「抹黑大陸就可栽贓湖北臺胞仍然最「毒」,防疫不能有破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