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日曆來了:每天看一頁,頓悟知行合一

2021-02-13 群學書院

《王陽明心學日曆》和市面上其他日曆都不一樣的核心之處,就在「知行合一」這四個字上。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

 

年初躊躇滿志,但一到年末,就發現之前制定的目標都還沒完成。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就是沒有做到知行合一。

 

王守仁,別號陽明(1472-1529)

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

 

知行合一是種實用的學說,它能讓我們的思維從混亂變清晰,性格從猶豫變果斷,內心從惶惑變安定。 

 

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智慧和力量,找到做好每件小事的方法。

 

但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很多人無法拿出整塊的時間學習陽明心學;又或者缺乏專業人士帶路,無法掌握心學的精髓。

 

這時候,這套《2021王陽明心學日曆》就顯示出它的作用了。

每日一句心學語錄,每月一則心學故事,更配有當代陽明心學領軍人度陰山的現代漢語解讀。利用翻閱日曆的碎片時間學習,就能在日積月累中通曉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

 

而且為了保證閱讀體驗,2021年的日曆全新升級了去年所有的日曆內容。


日曆從大量王陽明心學著作中選取了365條每日金句,圍繞「格物致知」「事上磨練」「天理即人慾」「無善無惡」四大全新主題,由淺入深,日積月累,讓你每天都比前一天更懂王陽明心學。

良知在我,操得其要,譬猶舟之在舵,雖驚風巨浪顛沛不無,尚猶得免於傾覆者也。

雖然每日金句是文言文,但是讀者們完全不用擔心看不懂。

 

當代陽明心學領軍人、百萬暢銷書《知行合一王陽明》作者度陰山老師,為每句金句準備了通俗易懂白話解讀。

他用通俗的語言,將看似遙不可及的王陽明心學講得明白又輕鬆。從難懂到好懂,只差一段講解的距離。

身處荒蠻之地,便做身處荒蠻之地該做的事,身處患難之時,便做身處患難時該做的事,無論何種情況都能恰當自處。一個人在寫文章和講話時往往一味追求語言沒有毛病,卻不知心病已經很重了。孔子談到人際交流中的極簡主義時曾說「辭達而已矣」。意思是只要說明白了一件事,就不要畫蛇添足,濫加修飾。


除此之外,在每月開始的位置,還有全新升級的每月一則心學故事。

 

通過王陽明自身的心學案例,讀懂他「事上磨練」的處事方法,再將它們運用到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覺,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有一天,王陽明帶著弟子們到大街上閒逛。忽然聽到前面有吵架聲,王陽明就派弟子去探查。過了一會兒,弟子回來報告說,的確是有兩個人在吵架,一個是賣肉的,一個是打鐵的。王陽明問:「他們在吵什麼?」弟子回答說:「賣肉的指責打鐵的沒有天理,打鐵的罵賣肉的喪盡天良。」王陽明說:「這哪裡是在吵架,這是在講學啊!」弟子們驚訝起來。王陽明說:「你看他們口口聲聲的天理、天良,這不就是我常和你們談到的存天理滅人慾、致良知嘛!」弟子們恍然大悟。王陽明又說:「由此可見,即使是不識一字的愚夫,也知道天理是什麼,也知道天良是什麼。關鍵是,一個人能不能遵循天理,能不能致良知。」

精心的設計、通俗的故事,加上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解讀,每個擁有這本日曆的人,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自我提升。

 

去年,《王陽明心學日曆》一上市就被大家搶購一空。

 

相信對於這本日曆的老讀者,最怕的就是新瓶裝舊酒。 但這本《2021王陽明心學日曆》,名言、故事、解讀,可謂令人耳目一新!

而且不僅內容,在裝幀上《2021王陽明心學日曆》也做了全新升級。 不僅保留了大氣典雅、古色古香的內封樣式,和每日一幅的王陽明真跡,

 

還通過反覆的選品和嘗試,解決了市面上大多數日曆無法攤平的問題,180°展開,寫寫畫畫無壓力!

P.S.書脊處是特別製作的工藝,是為了日曆可以攤平的設計,獨具匠心!

▽ 

不僅賞心悅目、逼格滿滿,喜歡記錄生活的朋友也可以在日曆上寫下自己的每日心得。 

等到一年過完,這本日曆直接就成為了這一年生活的日記本,回憶滿滿。

 

既能進行自我提升,又能做裝飾,這樣的一本日曆,無論是自用還是送人,都很有品味。

翻開它,願你在新的一年裡,知行合一過好每一天。


購買方式1:點擊上方圖片訂購

 

《王陽明心學日曆》2021版

99元

購買方式2:點擊下方「閱讀全文」搶購

相關焦點

  • 送2021日曆|每天看一頁,頓悟知行合一
    說起為新年做規劃,首先就是擁有一套高顏值、高實用的日曆。今年,全新的《2021王陽明心學日曆》重磅回歸,名言、故事、解讀統統換新!保持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理念,繼續幫你不動聲色,通曉知行合一的人生大智慧!日曆從大量王陽明心學著作中選取了365條每日金句,圍繞「格物致知」「事上磨練」「天理即人慾」「無善無惡」4大全新主題,由淺入深,日積月累,讓你每天都比前一天更懂王陽明心學!
  • 徹底讀懂王陽明心學,就靠這本2020最正能量日曆了!
    但是,在快節奏的生活當中,大家很少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陽明心學。因此推薦你《王陽明心學日曆2020》,將陽明心學的道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寫到你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日曆上!《王陽明心學日曆》從大量王陽明心學著作中,挑選出了366句對生活有用的心學金句。
  • 《知行合一王陽明》,陽明心學精髓: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附:王陽明心學精髓名句及解讀)
    「那靜時的功夫, 表面看是收斂, 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第二部分:王陽明心學的精髓 —— 十個字王陽明心學理論主要包含三方面,用十個字概括,就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一、心即理王陽明早年是程朱理學的忠實信徒,不僅篤信格物窮理之說,而且身體力行,但是徒然耗費多年的精力和光陰,始終一無所獲,最後差點退失了學為聖賢的道心(陽明格竹的故事)。王陽明盯著竹子看了七天七夜,試圖弄明白竹子裡包含什麼道理,但直到頭昏眼花,身體虛脫,他也無法將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
  • 心學大師王陽明,在那場決定人生的龍場頓悟中,究竟悟出了什麼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明朝時期的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軍事家、思想家。因其自號陽明子,所有人稱陽明先生,王陽明的名字也便來源於此。除了這些官場身份,後人對於王陽明最大的認識,那就是他是心學的開山之人,其陽明心學,不僅在當時影響巨大,甚至還傳到了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區,深刻影響了這些地區的文明思想。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是在他被貶貴州龍場後,於當地悟道的,人稱「龍場悟道」或者叫「龍場頓悟」。
  • 歷史上的一次有意義的頓悟!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是集心學之大成者,創立了陽明學派。「龍場頓悟」是陽明心學思想宗旨確立的重要標誌。明正德元年,王陽明因得罪宦官劉瑾,在朝堂遭受「廷杖」,受此種「失身枉道之恥」,不僅給他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而且使其心靈遭受了深刻創傷。在被貶謫貴州龍場。
  •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原來是這樣的,很多人都沒有搞懂
    」這本書是由他的弟子在王陽明死後自發組織編寫的,書中全面的記錄了王陽明同弟子之間的一問一答,語言接近於白話,通俗易懂,可以說是後人學習陽明心學的第一素材,《傳習錄》之於王陽明,恰如《論語》之於孔子。一:王陽明心學,不等同於唯心主義凡欲深入了解王陽明者不可不讀《傳習錄》。那麼什麼是心學?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心學出現的歷史背景,提到王陽明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宋明600年儒學中心學一派的集大成者,當時還有與心學相對應的,以南宋朱熹為代表的理學,無論是心學還是理學,其實都不是某一個人單獨提出來的。
  • 一本好書推薦,學習王陽明心學的入門書:錢穆《陽明學述要》
    學習陽明心學,如果僅僅記住幾句話,而無法進入陽明心學的博大世界,很容易流於狂放,也就失掉了陽明先生關於「知行合一」的宗旨。介紹王陽明生平事跡、書信、文章比較全面的就要看《王陽明全集》,要了解陽明如何教授弟子的,也大概反映了王陽明學說要意,就看《傳習錄》。
  • 王陽明心學是成功學?不要過度神話
    現在有培訓機構大肆宣揚所謂的「成功學」,灌輸心靈雞湯,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教授王陽明心學,且學生都是公司領導,企業高管等等,每天在一個封閉環境下學習,學習的時候沒收手機,學完還要賣培訓機構的書。再把一些新成員拉進來,咋聽咋像傳銷。
  •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陽明心學
    許先生強調,平和縣既是陽明先生率兵平寇立功的第一站,也是其偉大思想的傳播地,更是王陽明因地名縣的實踐地。平和縣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亂到治,與陽明先生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淵源,充分彰顯了其「知行合一」學說的民族精神。認為本次首屆海峽兩岸陽明心學峰會,「開兩岸共同研究、弘揚陽明心學的先河,對增強兩岸文化自信、促進國家統一,庇佑兩岸民眾同享中華振興的福祉,具有特殊的意義」。
  • 王陽明在龍場頓悟出了什麼,從他的心學就能看出許多
    打坐,是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傳統修身養性方法;就好比修行途中的點撥,這突如其來的頓悟,像是心靈的一場洗禮,沒有人得知那能量從何何來,只知道那是無與倫比的一場體驗。歷史上最著名的頓悟,當屬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因為那一次,心學大師的稱號被加冕到這位才情滿滿、官運亨通的大師身上,這個稱號,比其他的更多一份含量,畢竟開創一個為後世所流傳的宗教或是學派,那影響可是槓槓的。但為什麼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呢,因為這一學派是衍生自先秦大師-孟子,他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而是有所追溯。
  • 王陽明的心學精髓是什麼一起領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終極智慧
    很多人都是在明朝王陽明心學說裡顯淺的闡述,看似很專業其實很表層,雖你說過開悟的條件應是最佳時而不是挫敗低谷時期易跑偏悟錯。可不是天生就帶開竅人生的人不經歷惡錯敗永遠不會去想這些問題,所以想努力開竅的人必定正身陷逆境的,如何建議這些人在學習知行合一在開竅問題上有所成效。
  • 白話解說王陽明心學,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明朝一哥王陽明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聖人,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在學王陽明,比如徐階、曾國藩、蔣介石……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那麼陽明心學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讓那麼多名人紛紛敬仰拜學。陽明心學粗略一看有點唯心主義又好像佛道儒都有關聯,可越是鑽研越感到博大精深,經天緯地,用白話解說可真是需要謹慎避免曲解!首先重溫下心學三大經典:把陽明心學比作一把長劍,那「心即理」就是陽明學的劍柄,「知行合一」就是陽明學的劍刃,「致良知」就是這把寶劍那個直指蒼穹的劍鋒,散發寒光凜冽的劍芒直指長空,所向披靡!
  •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的是什麼?
    有研究過心學經歷的人都知道,心學有三個重要的內容,即三個核心,而在這三個核心之中,真正能夠用於實踐的東西,既不是心即理,也不是致良知,而是「知行合一」。王陽明因此,「知行合一」這一概念才被很多人拿來引用或踐行,儘管大多人並不懂得這個概念的真真意思,也就是說,直到我們這個時代,「知行合一」這個概念仍然被濫用或者錯用,因為人們很把容易把它理解成
  • 知行合一(王陽明)
    今天看了知行合一王陽明,王陽明又名王守仁,其在心學上有著不可磨沒的地位,中國思想史將「龍場悟道」定義為心學的誕生。所謂「龍場悟道」歸納為八個字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用王陽明的解釋就是,人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無所不能,能解決一切問題,不需要任何外來幫助。
  • 王陽明龍場頓悟:堪稱史上最強的頓悟,那他到底悟出了什麼呢?
    也許你對頓悟這個詞並不了解,當你對一件事非常迷惑的時候,突然之間想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並且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讓你的心胸豁然開朗,這就是頓悟的意思。歷史上著名的理學家王陽明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頓悟,他在心學這一領域上的理解和造詣因為這一場頓悟而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早在春秋時期,孟子就提出了心學,他所提出的性本善,認為一個人從生下來就是一個善良的人,在不斷的成長中應該正確的發展自己的這個善良之心,因此,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心學開山鼻祖。
  • 王陽明:心理素質強大的人,都有著3個特點,讀完頓悟,終身受益
    兩個半聖人就是指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孔子、王陽明,外加曾國藩這半個聖人。能和孔子齊名聖人的王陽明是我國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對海內外諸多學者名人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說:心理素質強大的人,都有這3個特點,讀完後頓悟,終身受益。一、不糾結過去的事王陽明說:「過去之事,思之無益,徒放心耳」?
  • 《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陽明》一書,是一部歷史類書籍,介紹的是我喜愛的一位聖人王陽明,此書作者度陰山。有句話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的聖人,或者說完人,兩個指的是孔子和王陽明,另外半個指的是曾國藩。王陽明何以與其齊名?王陽明是明朝一大學者,是心學的創始人,心學的集大成者,也是「知行合一」學說的踐行者。聖人理想王陽明很早就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北宋大師張載所說的話,王陽明將其視為人生目標。
  • 王陽明心學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是何意,知行合一兩層含義你知道嗎
    王陽明的思想中,比較經典的理論就在於其「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和「知行合一」了,「心外無理」主要是王陽明在反駁朱熹的物理能離開心的觀點,說白了,王陽明指明「心即理」,本心至善。而「心外無物」則是王陽明為了鞏固「心外無理」這個理論而進一步闡述「心」和「外物」的關係。
  •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是什麼
    心學的邏輯結構為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心即理是心學的理論基礎,「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致良知是心學的主要內容,「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發,更無私意障礙,即所謂『充其惻隱之心,而仁不可勝用矣』」。知行合一是心學的方式方法,「某嘗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王陽明,心學的創立者,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王陽明,心學的創立者,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如果問明朝最偉大的人是誰,想必答案可以有許多,但是如果問明朝最偉大的思想家是誰想必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那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本名是守仁,這個名字的來源是因為他到了五歲的時候還不會開口說話,他的祖父就根據《論語》上面的一句話把他取名為守仁,沒想到這麼一改他沒多久就學會說話了,不得不說非凡之人的確是有些玄異之處的。學會說話的王陽明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因為家境富裕,他能得以無憂無慮專心讀書,再加上他的確聰明,所以早早就有了神童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