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一個朋友跟我說,有一次放學送學生到校門口,一個學生家長說他家孩子學習有些吃力,已經給他報了補習班,準備放假就送去學習。
朋友說,這個孩子確實學習成績在中等偏下,但是,一年級成績差距很小,一兩次考試說明不了什麼。這個學生考試成績低也不是他笨,而是他學習不認真甚至有些小聰明。再說,現在他才一年級,剛從幼兒園到學校,學習有些吃力是正常的,還不至於現在就去報輔導班吧。
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別說一年級了,就是幼兒園都有很多家長已經給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一些是為了培養孩子興趣的,跳舞的、唱歌的、跆拳道或者是各種樂器,這些無可厚非,畢竟孩子那會兒沒有學習壓力,但是還有家長在孩子還沒上一年級就開始送去學習語文、數學或者英語了。
雖然現在國家有相關規定,幼兒不能過早有學習壓力,但是家長有需求,那就有市場。前段時間,我一個親戚的孩子就被送到一個機構學習英語了,還沒上完幼兒園。家長還說老家這邊的學校三年級才有英語課,太晚了,孩子都跟不上了,必須得儘早站在起跑線上。
那麼,低年級就開始報輔導班真的有必要嗎?身邊幾個老師給出了個人建議。
首先,興趣類的輔導班,家長根據自己家庭條件以及孩子的特點去決定。現在很多家長只是聽說學什麼比較好,便一窩蜂就去了,孩子小時候培養一些興趣特長是好事情,但不要一次性報太多,孩子吃不消,反而失去了興趣。再說在一個興趣班上課孩子能堅持多久也不得而知。所以最好讓孩子自己選擇,不要讓興趣成為一種負擔,家長也要平衡各方麵條件再決定。報了以後未必有用,不報也不是說以後沒機會學。
其次,像語數英這樣的輔導班,其實低年級並不是特別需要,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小孩。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學習萌芽階段,發展有差異。有的孩子確實進學校就顯得特別聰明或者踏實,是學習的料子。但也有的孩子就像種子一樣,休眠期比較長,萌芽之後進步就很大了,甚至有可能趕超其他學生。
就像老師們經常說,這個孩子,別看現在成績差,但是後面絕對比誰誰睡強,其實都是有道理的。低年級的知識點不難,考試成績低可能只是孩子寫字慢,或者孩子學習不認真,當然也有其他原因。家長和老師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去關注學生學習習慣,大部分低年級孩子其實並不太需要報輔導班。
如果一定要給孩子報輔導班,家長要記住:不求多,要求精。
關注孩子教育的家長可分為幾類,一類是過分自信,覺得自己的孩子哪都好,問題都是別人的。一類家長能夠理智分析,合理看待自己孩子的優缺點。還有一類家長則過於悲觀,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哪都不好,所以每次和老師交流時都是很憂愁的狀態。
而家長對於孩子持不同狀態,報輔導班的情況也不同,過於擔憂孩子的孩子一開口就會和老師說到現在孩子競爭有多激烈,報輔導班更是容易衝動。
比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哪門學科成績不好,就針對各個問題分別報班。以前遇到一個家長,看到孩子語文不好,就連著給孩子報了專門補作文的、專門補閱讀的以及綜合的三個輔導班。效果看上去確實有,孩子相對其他同齡孩子成績中上,但是他已經開始厭學了。這個孩子才二年級,學習其實才剛剛開始。
所以報輔導班未必好,不報也不一定有壞處,家長一定要理智對待,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