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10萬學生示威抗議教育弊端
據新華社電超過10萬名德國大中學生及教師17日在多地舉行示威活動,抗議現行教育體系弊端重重。 路透社報導,抗議者在首都柏林、慕尼黑等城市以及哥德堡、哥廷根等「大學城」舉行街頭遊行。一些激進學生封鎖大學入口,佔據校方辦公室。組織者稱當天約有24萬名學生參加,警方則把參加人數估為12萬左右。
-
人才浪費折射英國教育體系弊端(國際視點)
本報記者 黃培昭攝大學畢業生躊躇滿志步入社會,有的發現工作與所學專業風馬牛不相及,有的發現工作並沒有學歷門檻,低學歷者亦可勝任……這種學非所用和「高學低就」的現象,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中的西方國家普遍存在。這一現象折射出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暴露了西方國家在教育體制「頂層設計」上存在的弊端。
-
德國工程教育體系及其認證制度
工程教育在德國 德國高等工程教育機構大體分兩種類型:工業大學和高等專科大學。另外還有一些工程系科附設在傳統大學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的綜合高等學校裡。工業大學源於多科性技術學校,1870年多科性技術學校被提升為高等工業學校,使得德國的工程教育從此確立。它對於學生的培養注重研究,學生畢業後被授予大學文憑工程師。
-
德國教育體系慢談
德國教育體系主要分為五個部份:教育體制開始的前四年(有些邦是六年或是在第五以及第六年有獨立的Orientierungsstufe
-
德國中學分流制弊端多
德國的參加人數為4600人。考試結果顯示,德國中學生的總成績僅居中流。雖然這一成績使德國從2003年測試中的倒數第3名提高到現在的第20名,但輿論仍批評這是教育界的恥辱,關於中小學教育體制改革的呼聲越發高漲。教育界人士認為,德國學生平均水平較低與現行的「三軌」制有關。
-
德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體系及啟示
2019年10月底至11月初,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會同中國環境報社赴德國執行環境宣傳與環境教育體系建設培訓任務。團組訪問了涉及環境教育的德國聯邦、州、縣直至鄉鎮等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高校、職業院校、環境站(中心)、博物館和社會組織等。此文節選自培訓報告。
-
德國教育體系:從託兒所到大學
中國的教育、美國的教育、芬蘭的教育,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著代表著這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特點和追求,在這些特點和追求的薰陶下成長的孩子也各具特色。不分流的典型是中國和美國;分流的典型是德國和英國,特別是德國。思考德國的分軌制教育,可以給一個萬人擁擠獨木橋的國家特殊的啟示。德國的整個教育可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高等教育、繼續(成人)教育五個階段。德國整個教育階段共有三次分流。
-
原來應試教育又這麼多弊端?快點推進素質教育!但老師心累啊
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有諸多弊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提出了素質教育,可以說,素質教育就是相對於應試教育提出來的教育觀。到了2010年,制定的《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更是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如今,到了2020年了……我們的素質教育依然在路上,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雖然一直遭受批評,但「應試教育」依然屹然不動、穩如泰山。
-
德國雙元制教育專家胡翰林:職業教育的挑戰在於深化校企合作
在10月19日-21日舉辦的Education+2017世界職業教育大會暨展覽會上,TUV萊茵為中國職教行業帶來了完整的德國雙元制教育解決方案。TUV萊茵學院全球副總裁Mr. Markus Dohm(馬庫斯·多姆)與德國雙元制教育專家Mr.
-
德國著名的職業教育體系能否出口?英國教育部長有自己的理解
,再次表示他們的國家必須效仿德國世界領先的職業教育體系。可想而知,評論家們則會再次反對,認為該體系是由德國的經濟和文化所塑造的,無法轉移到其他國家。這一切都是陳詞濫調,英國政府的教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上個月在演講中承諾結束英格蘭高等教育的擴張時代,並「建立一套世界一流的德國式繼續教育制度」。
-
德中學教育制度遭歐盟批評
本報柏林11月15日電(記者王懷成)歐盟教育部長理事會14日通過的文件,批評德國教育過早按學習成績對中學生進行分類不利於學生成長。這份文件根據12名專家的研究報告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經合組織的相關文件提出。
-
專家提出中國教育10項舉措: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
中新網2月18日電 中國教育部組織近百名專家進行研究的成果《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於日前正式公布。針對目前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專家在報告中提出了10項重大舉措,其中包括實行9年義務教育全免費制度。
-
德國教育神話破滅:「在線教育」是救命良藥,還是飲鴆止渴?
筆者參照了一下德國主流媒體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來觀察一下德國在線教育的發展情況,以及德國的教育體系到底怎樣運作的?自2020年開年以來,在線教育的話題甚囂塵上,數位化教育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崛起,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國內超過2億中小學生同時在線學習,也是史無前例。
-
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原標題: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隔代教育是當代社會家庭大多要面對的問題。怎樣的隔代教育能打100分呢?三代人之間的教育觀念差異用什麼方法來磨合呢?更重要的是,究竟怎樣的隔代教育有益孩子?
-
詳解德國教育體系 從基教到高教
因此德國學校的設置不僅是逐漸遞進的,而且在接受完基礎教育之後還可針對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學校進行專門的學習。德國的學校教育時間比較長,一般從基礎學科開始至完成高等教育的博士學位,最快的也要20年。 德國的初等教育是在小學裡完成的,大家都接受同樣的教育。一般為4年,生源是6~10歲的兒童。德國法律規定家長必須送子女去小學學習。
-
德國留學|淺談德國中小學教育體系
義務教育學制德國實行普遍義務教育,教育是國家的任務,因此父母不可以自己在家教孩子而不把他們送到學校去。如果沒有遵守這個規定將面臨罰款處罰。兒童通常在年滿6歲時入學,並需要至少上滿9年學。小學是4年制,4年級時孩子們就得和家長商量,決定今後走哪條教育之路,也就是上哪類中學。
-
德國教育在發達國家中處於什麼水平?
如果您可以選擇,應該讓您的孩子在德國上幼兒園,在芬蘭上中學,最後在美國上大學。 國際教育水平的對比能為您真實提供所承諾的教學質量。這裡與德國教育體系進行國際對比的國家是經合組織OECD的成員國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
德國教育體系的成立和完善
在歐洲近代教育史的演變過程中,德國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德國是最早的將教育權從教會轉移到世俗政權的國家。早在16世紀後半期,威登堡、薩克森等幫過就頒布強迫教育法令要求義務教育。17~18世紀,德國初等教育的發展的特徵表現在德語課程的普及化,世俗政權對於教育的掌控力度開始加大,提出了強迫性的義務教育,並且還對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進行改進。到了7世紀後半期,德國的哈勒學園成為了教育革新的旗幟,推動了德國大學都按照其模式進行改革,從而讓近代哲學和近代科學的精神影響到了大學的所有教育領域。
-
德國職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佔主要地位 堪稱世界模板
3職業教育有法可依,學校課程科學設置德國的職業教育設立包括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在內的職業教育實施監督系統,使職業教育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學校課程設置採用科學體系:始終以行動為導向,圍繞工作崗位核心能力來設計。所有課程又分為基礎培訓、專業培訓和專長培訓三個層次呈階梯式逐漸上升。
-
顧明遠剖析中國教育六大弊端
今天分享的內容為該文的第二部分:教育本身沒有責任嗎? 前面我們分析了影響教育的各種社會、思想根源(點擊查看:「顧明遠:中國教育問題的九大病源」)。那麼,教育本身就沒有問題嗎?教育本身就沒有責任嗎?當然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在於屈從於社會的各種壓力,教育被扭曲了,被異化了,沒有自己的「人格」了。教育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