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體系的成立和完善

2020-12-11 米樂徐老師

在歐洲近代教育史的演變過程中,德國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德國是最早的將教育權從教會轉移到世俗政權的國家。早在16世紀後半期,威登堡、薩克森等幫過就頒布強迫教育法令要求義務教育。

17~18世紀,德國初等教育的發展的特徵表現在德語課程的普及化,世俗政權對於教育的掌控力度開始加大,提出了強迫性的義務教育,並且還對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進行改進。

到了7世紀後半期,德國的哈勒學園成為了教育革新的旗幟,推動了德國大學都按照其模式進行改革,從而讓近代哲學和近代科學的精神影響到了大學的所有教育領域。

18世紀中期(公元1763),普魯士王頒布《普通學校章程》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要到學校接受教育,否則的話家長就要繳納罰金。

後來又在《民法》中規定只有政府才掌握學校事務的最終決定權,將宗教勢力失去了對教育資源的把控,也為德國的初等國民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871年後,德國的學校教育開始變得較為系統化和國家化,更多的學校被建立,用來訓練教育良好的年輕人,從而讓教育開始進行普及化。

到了1885年的時候,普魯士就已經實行免費初等義務教育,因此可以說,在初等教育發展方面,德國走在了歐洲國家的前列。

到了1959年,德國教育委員會公布了《改組和統一公裡普通學校教育的總綱計劃》,這份計劃奠定了德國現代化教育的標準,其中提出所有兒童軍應該接受四年制的基礎學校教育,然後再接受兩年促進階段的教育,充分發展學生的能力特長。

在初等學校的基礎上,《總綱計劃》還建議設置主要學校、實科學校和高級中學,這樣的學校教育結構即保留了德國傳統的等級性,又適應了二戰後聯邦德國社會勞動分工對學校培養人才規格和檔次的不同要求,成為了德國教育體制的主要框架。

相關焦點

  • 德國工程教育體系及其認證制度
    德國工程教育體系由此得到大規模擴展,形成了工業大學培養的偏重理論的大學文憑工程師與高等專科大學培養的偏重實踐的高專文憑工程師的並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博士培養的兩級工程教育的體制結構。德國工程教育中工業訓練是直接在真實的企業中進行,具有更強實踐性。    德國工程教育體系具有以下特徵。第一是以培養「成品」工程師為目標。儘管德國工程教育是多渠道、多層級的,但不論哪條渠道、哪個層級的工程教育都是完整的成才教育,以培養「成品」工程師為歸宿,均授「工程師」的文憑或學位。工科學生一經畢業,拿到文憑和學位,就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師,有資格獨立從業。
  • 德國教育體系慢談
    德國教育體系主要分為五個部份:教育體制開始的前四年(有些邦是六年或是在第五以及第六年有獨立的Orientierungsstufe
  • 德國職業技術教育:模式最完善的國家之一
    為了滿足加速發展的工業化的要求,培養出大批具有不同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各種不同層次水平的職業學校便建立了起來。職業教育體系日趨完善,並在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誕生了目前在德國佔有核心地位的「雙元制」培訓體系。
  • 德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體系及啟示
    2019年10月底至11月初,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會同中國環境報社赴德國執行環境宣傳與環境教育體系建設培訓任務。團組訪問了涉及環境教育的德國聯邦、州、縣直至鄉鎮等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高校、職業院校、環境站(中心)、博物館和社會組織等。此文節選自培訓報告。
  • 德國教育體系:從託兒所到大學
    中國的教育、美國的教育、芬蘭的教育,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著代表著這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特點和追求,在這些特點和追求的薰陶下成長的孩子也各具特色。不分流的典型是中國和美國;分流的典型是德國和英國,特別是德國。思考德國的分軌制教育,可以給一個萬人擁擠獨木橋的國家特殊的啟示。德國的整個教育可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高等教育、繼續(成人)教育五個階段。德國整個教育階段共有三次分流。
  • 重慶:攜德國體系認證集團,學職業教育質量管理
    為了更好的呈現教育質量體系在職業教育中的必要性,李劍老師通過三個案例講解,對比分析各個案例使用不同內審方式後獲得的結果,進而利用質量管理體系對案例中的內部審核方式與教育評估應用等深入分析,使聆聽者真切地感受道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帶來的益處。
  • 從「教育體系」看德國如何創造「工業神話」
    今天頂思君就跟大家一起看看德國的教育體系到底有哪些特色!如視頻中所述,德國的小學的入學年齡一般為6歲,就讀時間為4年,即1-4年級。圖1:德國教育體系結構隨後學校老師會根據這四年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或者學生的成績向家長建議,孩子應該就讀什麼類型的學校比較合適。
  • 朱永新:完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勢在必行
    2017年入學普校的孩子,遇到最大的困難還是學校缺乏專業師資(69%)和老師缺乏特教培訓(67%)。值得注意的是,17%的孩子在學校裡遭遇了歧視、傷害,14%被老師排斥和不接納,還有14%被同學或家長投訴。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朱永新認為,完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勢在必行。
  • 歐洲多國失業率居高 可否借鑑德國雙重教育體系?
    和瑞士一樣,這兩個國家歷來有一個傳統:就是在教育年輕人時要把實習教育與正規教育結合起來,使「教育總能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年輕學生畢業時,通常直接就業。  西班牙和義大利的青年失業率分別為56%和38%,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和奧地利的青年失業率則不到8%,萊恩也因此大大受到歐洲的關注。
  • 留學德國,這裡有世界一流教育及福利體系!環亞創富
    為何全世界這麼多人,都選擇德國?德國名校林立德國公立大學和國家承認的大學近400所,大學、應用科學大學、藝術和音樂學院等各類高等學府有近2萬個專業供學生選擇,留學德國將更加便利。一向嚴謹的德國人是十分注重教學質量的,德國的教育在世界範圍內絕對是首屈一指的,有12所大學都位於世界前200,這樣優越的成績吸引了不少海外留學者以及移民家庭。德國教育均衡德國教育體系嚴謹且多樣化,德國的教育機構會儘可能的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 推動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培育與完善
    但是,在通識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依然有一些問題尚未引起應有的重視。例如,通識教育的模式選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係、通識課程體系應當如何安排,等等。本文結合中國政法大學通識課程的建設現狀,對通識教育的一些基本問題展開討論,旨在進一步推動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培育與完善。
  • 德國教育體系存在弊端 一些教育專家提出批評
    國際在線消息:目前,德國教育體系中還存在著許多弊端,國際上和德國國內的一些教育專家對此提出了批評。  據德國「焦點新聞網」日前報導,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專家安德拉斯·施萊歇爾日前對德國的教育體系提出了批評。他認為,在那些教育事業取得成效的國家裡,「學校有責任創造性地運用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而德國的情況卻與此相反。
  • 德國留學|淺談德國中小學教育體系
    今年柏林開學最早,是8月2日;而巴符州的孩子們9月10日才走進課堂,這是因為德國各州遵循錯峰放假制度。在德國,學校並非全國統一管理,而是屬於聯邦州事務,由16個聯邦州的教育部負責。每個聯邦州在開設課程、制定教學計劃、畢業資格和不同學校類型之間的過渡等方面都可能有不同的規定。今天小師姐就給大家從中小學的共性方面做以簡單介紹。
  • 詳解德國教育體系 從基教到高教
    因此德國學校的設置不僅是逐漸遞進的,而且在接受完基礎教育之後還可針對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學校進行專門的學習。德國的學校教育時間比較長,一般從基礎學科開始至完成高等教育的博士學位,最快的也要20年。  德國的初等教育是在小學裡完成的,大家都接受同樣的教育。一般為4年,生源是6~10歲的兒童。德國法律規定家長必須送子女去小學學習。
  • 勵步英語與英國BELL教育合作,進一步完善國際化師訓體系
    勵步英語與英國BELL教育合作,進一步完善國際化師訓體系 作者:西瓜 發布時間:
  • 德國創新體系的奧秘
    綠茵場上的「德國戰車」,贏得球賽不是依靠超級巨星,靠的是高度合作的團隊,靠的是良好默契的配合和精心設計的合作。這一點,似乎也能印證德國創新體系的奧秘。德國政府引導創新型企業、應用型大學和科研機構牢牢紮根於產業,推進跨界綜合應用,緊盯企業需求,快速轉化成果。在德國人看來,創新活動的全部過程,從基礎研究到新產品、新技術的擴散,都應聯結起來。
  • 瑞士建有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
    記者丁喜剛)瑞士除了相當完善的高等教育外,職業技術教育、尤其是學徒教育很成功。學徒教育以其量大面寬、機制完善、考試嚴格、形式多樣,成為最受社會認可和歡迎的一種有效的職業培訓體系。   學徒培訓是瑞士教育中的一個突出的亮點,是在國家監督下培養各行各業有技能稱職的基本勞動力的主要途徑。在瑞士,各個行業都有職業技術培訓,先培訓後就業,未經培訓不得就業,已成為一種制度。瑞士的各大公司和企業都配備專門負責培訓學徒的師傅,他們必須持有聯邦頒發的技能證書。
  • 重構職業教育體系助推濱州建設
    因此,要建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並重的「雙軌制」框架結構,通過課程共享和學分互認,以轉學、升學等形式,打通兩者有效銜接、相互轉換、深度融合的渠道,健全縱向貫通和橫向融通並行的「雙通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應著重選擇區域產業發展急需和人們需求旺盛的專業領域進行開發,內容應體現產業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貼近實際需求,這一方面體現了新產業對技術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支撐社會學習者的終身教育體系逐漸完善。
  • 德國著名的職業教育體系能否出口?英國教育部長有自己的理解
    ,再次表示他們的國家必須效仿德國世界領先的職業教育體系。可想而知,評論家們則會再次反對,認為該體系是由德國的經濟和文化所塑造的,無法轉移到其他國家。這一切都是陳詞濫調,英國政府的教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上個月在演講中承諾結束英格蘭高等教育的擴張時代,並「建立一套世界一流的德國式繼續教育制度」。
  • 人大代表許勤:呼籲立法完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市長許勤領銜向大會提交建議,呼籲立法完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加快構建產教融合的高水平職業教育體系。許勤領銜向大會提交建議,呼籲立法完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 更好支撐我國邁向製造業強國水平的職業教育,是我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重要支撐,對於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