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上高二,學習壓力陡增,她煩燥、失眠、易發火、經常夜裡哭泣、不快樂、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說:"眼光放遠,萬物皆悲」!
不敢大意,及時帶去醫院看心理醫生,診斷結果:中度抑鬱。吃了些藥,情況改善了些。我擔心"是藥三分毒「,沒讓她繼續吃。
「心病還須心藥醫"。女兒心理上遇到的問題呈現,正是讓我們學習和教育的最好機會。
我開始反省過去的教育方式、學習各種心理學知識,想學會解決問題,讓女兒和自己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女人是掌控情緒和營造氣氛的高手,一個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來,需要有一位智慧、慈愛的母親。
我每天睜開眼睛就找書看,老公也受影響,也跟著看我分享、推薦給他的音頻和書,還說不學習的話,害怕跟我們拉開差距。"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心裡頗感欣慰。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激素倍增,能量覺醒,心裡獨立意識增強,認為自己長大了,渴望獨立自主,想擺脫父母的控制,但又常感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經常煩躁不安,焦慮、多疑,情緒化。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大多有一定成就了,沒有成就的,也有一堆經驗,都到了自以為是的年齡,認為自己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飯多,有資格教育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就應該聽自己的,有的嚴厲苛刻,要求太高;有的又太過溺愛,包辦代替太多,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受一點挫折;有的又習慣於批評、指責、催促、拿其他孩子作比較、不信任等等,加上學業過重,學校競爭壓力過大,讓青春期的孩子不堪忍受。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堪比火星撞地球,爆發力能毀滅一切!
慶幸的是人們總會把各種成功的經驗無私的寫在書裡,書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只要多讀書,就可以讓人心明眼亮,學以致用,找到開啟孩子心靈之門的鑰匙。
把要求和命令變成商量的口氣,平等協商。學會換位思考,誰會喜歡一個每天對自己總是提要求和下命令的人?
讚賞和肯定孩子的每一個細小進步,戴爾•卡耐基說過:"最能抹殺一個人的是批評,而最能激發一個人才能的就是讚賞和鼓勵"。
學會包容和接納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人生的悲哀之一就是活成了盜版,活成了別人想要你活成的樣子。"
做一個止語媽媽,身、口、意三修,不指責、不抱怨、學會傾聽,用心而不留痕跡,每個孩子如自然界中的花,只是花開不一樣,春風化雨,不留痕跡,靜待花開。
"一分付出一分收穫"。我們改變了,女兒也慢慢走出陰霾,重回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