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青春期「抑鬱君」,幾個小貼士請收好

2020-12-22 騰訊網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這是一個呼籲人類關注自身精神心理健康的特殊日子。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精神疾病的認知還停留在精神分裂症等重症層面,對於相關症狀和病患不僅忽視,甚至還帶有歧視。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精神障礙患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精神障礙患病總人數過億。其中,重精神病患者近1600萬人,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接近人口總數的1%。

「近20年,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率變化不大。但像焦慮症、抑鬱症等輕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卻顯著增加。」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曾對媒體表示。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患上輕症心理疾病?專家分析,一方面是由於社會發展進程加快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增加了精神心理問題的患病風險;另一方面,公眾對心理疾病的認識提高,到醫院就診,使這類疾病也更易被發現。

特別是今年,一項在全國範圍內涉及數萬人的線上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精神心理問題凸顯,約三成受訪民眾出現抑鬱、焦慮、失眠以及急性應激症狀

就患病群體來看,青少年、女性以及老年人是三類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人群。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王紹禮曾介紹,青少年時期,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面臨多重壓力,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為問題。

在青少年這一群體中,我們需要重視青春期抑鬱症。那麼青春期抑鬱症有哪些表現呢?

青春期抑鬱症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情緒低落,做什麼事都沒興趣,甚至對原本很有把握的事情都會感到悲觀,甚至失望。

青春期抑鬱症的另一特點就是患者常常感覺自己的身體不舒服,經過醫生檢查後,又沒有發現明顯的身體問題;患者常常感覺自己健康有問題或精神不正常,陷入自責的情緒當中;和同學們在一起時,患者常常覺得沒興致,去學校又會感覺心煩意亂,想要逃避校園生活;和父母吵架後,就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經常胡思亂想,想離家出走又傷心無力;自己想要的做不到就開始茶飯不思,無力改變現狀又陷入迷茫的情緒中,甚至自暴自棄等。以上這些都是青春期常見的抑鬱情緒的表現。

青春期抑鬱症最嚴重的表現就是患者有時有輕生的念頭,甚至已經發生過輕生的行為。

那麼青春期抑鬱症又是怎麼引起的?

1、由青春期叛逆症候群引起

青春期叛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在青春期,由於青少年身心的快速成熟與成長,青少年不僅與父母、老師會經常產生矛盾,甚至與社會都會產生衝撞。當自己力量不足時就會產生各種負面的情緒,時間一久就慢慢變成了抑鬱情緒。

2、力量與個人認知不足導致

青春期是一個非常「動亂」而又「無奈」的成長階段。「動亂」是因為處於青春期的學生知識儲備逐漸增長,身體各方面變化較大,好奇心極旺盛,感情也開始萌動;「無奈」是因為青春期的學生知識儲備有限,個人想法和現實往往相差較遠,想要自由飛翔又像被繩子牽著,而父母、老師、長輩、規矩等等都約束著他們多夢的心靈。所以,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挫折和打擊,一旦心態不好就會衍生出一些負面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改變就會被抑鬱的情緒困擾。

3、個人性格缺陷和早期生活經歷導致

有些青春期的同學性格較敏感,他們往往擁有一些不健康的性格特質,比如好強、倔強、衝動、攻擊性太強等。帶有這些性格特點的青少年遇事後容易患急性抑鬱症。而有些青春期的同學性格過於儒弱,沒有自信,常常感覺無力與被動。他們的依賴性過強,時常感覺孤獨但是又喜歡強迫別人甚至自己,這類性格的青少年更容易患慢性抑鬱症。部分青春期的同學會因為家庭成長環境和一些創傷性經歷造成長期的抑鬱心理問題,這部分同學需要大家更多的理解和幫助。

4、部分抑鬱症和遺傳有關係

在一個家族中,有精神病和抑鬱症病史的青少年患抑鬱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8 -20倍。還有少部分人因為身體裡某些激素出了問題造成抑鬱,這種情況需要專業的檢查同時輔助藥物治療。

如何擺脫「抑鬱君」之擾?

1.多了解抑鬱君的相關知識。既然是快速學習知識的年紀,那就要多讀書,遇事多請教老師、同學、父母和長輩。切忌鑽牛角尖,硬鑽牛角尖只會使自己受傷。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各種心理問題,我們需要科學認知。

2.多參加同齡人之間的健康活動。青看期的青少年精力充沛,利用業餘時間應多參與些戶外活動,不能讓自己變成「宅男宅女」。

3.科學安排生活作息。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大部分的時間在學校度過,青少年的生活應該有一定的生活規律,哪怕放假也要讓自己規律的生活。因為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一旦破壞這些規律各種心理問題也容易產生

4.讓自己忙起來

抑鬱症有個魔鬼夥伴就是「閒」,如果你一旦閒下來,就有時間去想名種問題,有時候問題越多越無力解決。可是人不可能永遠逃避現實,所以人越閒就會事越多,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總是一個人待著,多出去和朋友聊聊天,多曬曬太陽(科學研究證明,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改善人的心情)

其實,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面對它的勇氣,不知道怎樣科學地送走它。青少年朋友們,在這個年齡段我們要和一切「負能量"開戰,在青春修煉手冊上健康、陽光地成長。

本文綜合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每個人都曾經抑鬱過|關於抑鬱的10個必備小知識
    根據浙中醫大二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陶明教授所說:每個人都在生命中的某些階段經歷過抑鬱情緒,通過及時自救、他人疏導,是可以立刻擺脫抑鬱的困擾的。但是放任不管就會最終發展成中重度抑鬱症。以下問答均參考自陶明教授的口述。Q:抑鬱症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青春期抑鬱症?
    那麼,年齡小的孩子可能連情感體驗都不全,怎麼會患上抑鬱症呢?有研究表明,抑鬱症可以是內源性的,這就意味著,沒有環境的刺激,也有可能會患上抑鬱症。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青春期抑鬱症呢?1、及時關注孩子的不良表現。孩子突然容易發脾氣,發脾氣不代表孩子沒禮貌或者天生脾氣暴躁,很多時候,一個表現不好的孩子,並不是故意要跟你唱反調,他只是遇到了一些困難而不自知。
  • 《小歡喜》英子抑鬱,父母不知道:青春期孩子的抑鬱症為何被忽視
    2019在《小歡喜》的不太歡喜中過去了。讓我記住《小歡喜》的並非陶虹精湛的演技,而是裡面關於英子得抑鬱症的情節。《小歡喜》中的英子因為高考壓力過大,成績驟降,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自殺,而她的父母喬衛東和宋倩卻對孩子的情況並不理解。
  • 冬季抗抑鬱指南 | 學會這幾個小方法,擺脫年末的慌亂焦慮
    最近經常聽人說:冬天真是個令人抑鬱焦慮的季節。一方面,季節轉換,外部環境的變化令人傷感。所以說,如果冬天讓你感到情緒很差,常常陷入抑鬱情緒,先不必驚慌,因為大多數人體會到的抑鬱尚屬正常範圍。如果季節性抑鬱已經給你帶來了嚴重的心理痛苦和功能損傷,應該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和治療。當你的抑鬱焦慮情緒尚屬正常範圍,達不到診斷標準,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來讓自己的感覺好一些。
  • 父母如何幫助青春期女兒從抑鬱走向陽光?
    不敢大意,及時帶去醫院看心理醫生,診斷結果:中度抑鬱。吃了些藥,情況改善了些。我擔心"是藥三分毒「,沒讓她繼續吃。青春期的孩子生理激素倍增,能量覺醒,心裡獨立意識增強,認為自己長大了,渴望獨立自主,想擺脫父母的控制,但又常感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
  • 家長應該如何面對青少年抑鬱?
    青少年面對許多壓力,從青春期的變化到關於自己是誰、可以與誰融洽相處的困惑。這些混亂和不確定狀態的存在使得區分正常的成長的煩惱與抑鬱症並不總是容易的事情。然而,青少年抑鬱遠不止心情不好這樣簡單,它是一種可能會影響到個體生活各個方面的嚴重健康問題。幸運的是,青少年抑鬱是可以治療的,家長也可以在其中提供幫助。父母的愛、引導和支持對於抑鬱症青少年的康復、讓生活回歸正軌大有裨益。
  • 擺脫抑鬱第三個習慣——學習溝通
    人不溝通外界,就會變得「自閉」,就越缺乏溝通的欲望和「膽量」,久而久之,人將會變得越來越抑鬱。那麼走出家門和人溝通,就成為打破抑鬱的重要事情。當然,開始溝通其實並不容易,甚至由於經常性的不出門,會害怕出門見人,不知道該怎麼辦。不想出門,特別是白天。那麼,就選擇在日落的傍晚時分出門,開始時候,也不需要和人溝通交談,哪怕只是坐在路邊,看人來人往,也是很好的開始。
  • 擺脫抑鬱的第一個習慣
    面對抑鬱,我們大都是痛苦異常,無法排解,也不知該如何排解。思來想去,要對抗抑鬱,我們要恢復一個習慣,一種能力,那就是思考。老年人先不去談,年輕朋友們(包括我自己)現在正在逐漸地「喪失」思考的能力。經常瀏覽短視頻的朋友,會感覺視頻很精煉,很精彩。一個故事一個事件,可以精簡到10秒,15秒。
  • 3個方法幫助你擺脫抑鬱情緒
    今天我想試著來聊一聊,如何擺脫病態完美主義帶來的抑鬱情緒。病態的完美主義為什麼會帶來抑鬱情緒呢?從這個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產生抑鬱情緒的根源,是對理想中的完美自我的病態追求,正是這個追求引發了後面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放棄對完美自我的渴望,不給自己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不給自己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自然就沒有後續事情的發生,就能夠化解這場「戰爭」,從抑鬱情緒中解脫出來。
  • 青春期孩子內心抑鬱且孤獨,父母可以做什麼?
    近日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家裡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整個人好像變得內向孤獨抑鬱了,也不像之前那樣願意找父母說話,作為父母非常擔心,該怎麼辦呢?青春期是孩子邁向成人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會遭遇生理和心理上的巨變。
  • 【關心關愛兒童㉗】如何處理青春期的「孤獨感」?
    誰能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擺脫孤獨的心理呢?對此,不妨先來看看導致青春期男孩子產生孤獨感的原因。(1)角色增多青春期是男孩子向成人過渡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社會賦予男孩的角色會增多:在家裡,要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在學校,要做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眼中優秀之人;在周圍的生活中,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等。
  •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孩子的青春期也是正常的抑鬱期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後,整個人不一樣的,變得叛逆,不聽話,沉默寡言,有什麼事問不出來,出了什麼事也不願意跟家長面對。出去旅遊也不去,走走親戚也不去,這些其實都是孩子一個正常的青春期的抑鬱期的表現。
  • 抑鬱可以治好嗎?四個方面調節讓你擺脫抑鬱症
    抑鬱症可以治好嗎?可以根治嗎?答案是:可以!抑鬱症不僅是可以治好的,而且還是能完全根治的。但是抑鬱症的治療時間比較長,很多患者不是不注意就是沒有耐心,所以請不要操之過急,循序漸進的治療是可以治好抑鬱症的。
  • 青春期抑鬱症:當叛逆碰到抑鬱,作為家長要怎麼辦?
    二是由於大眾對抑鬱症這個疾病缺乏認識,對出現抑鬱症狀者誤認為是情緒發洩,沒有理解抑鬱症患者,病人的心理壓力過大不能得到舒緩,是病情更加惡化。心理學家格蘭維爾·斯坦利·霍爾認為,處在青春期的人們非常容易產生抑鬱症。現代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霍爾的發現得到了印證。在青春期時,人們對自我和環境的意識大幅提升,對事物的感受更加敏感,感官上有自己的追求。抑鬱情緒的出現,一般都有一些心理或精神的促發因素:1、青少年過早地經歷父母死亡或者離異,一些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沒有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 擺脫抑鬱第二個習慣——自信
    自信,自己相信自己,自信過頭就是自大,自信不足就容易自卑,而如何才能保持自信?我不是一個時刻擁有自信的人,只有在得意時候才會自信,而在失意時就會喪失自信,甚至去否定自己,各種後悔不已。為什麼會這樣?我後來想了很久,歸根到底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缺少「內涵」,自信只是流於表象。知道原因,卻不易改變現狀。
  • 隱形抑鬱易偷襲青春期男孩職場精英
    在「壓力山大」的現代,抑鬱成了大家的心理「公敵」。可狡猾的抑鬱卻悄悄戴上了面具,正以一種隱蔽、不易察覺的姿態,偷襲我們的心靈。孫先生似乎就中了招。同事眼中的他,每天精力旺盛、充滿幹勁,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親戚眼中的他,是家庭的主心骨,父母的好兒子。
  • 「科普時報」遠離抑鬱 關注青春期心理健康
    正解區分正常情緒問題和心理問題在《與青春期和解》裡講到青春期是人們第一次能夠思考和擔憂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時期。在青春初期(10歲到13歲),自信心往往會暫時減弱,對自己的外表感到不滿、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受歡迎程度感到憂慮,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在增強,他們會想:「我能做到嗎?我看起來很愚蠢嗎?我能交到朋友嗎?別人會怎樣看待我?」
  • 青春期孩子正處「喪失」階段,你要慶幸孩子表現抑鬱、反叛
    (1)青春期孩子的個性特色:抑鬱、反叛央視紀錄片《零零後》第一期裡,13歲的談雨萌多愁善感,有點抑鬱、有點反叛。媽媽回想小時候的談雨萌—乖巧、懂事、令人憐愛,想到青春期給孩子的個性帶來的反差,讓他們之間衝突變多,心理距離變得有點遠,她不禁淚溼眼眶。
  • 70%的抑鬱源自青春期,父母需警惕孩子這些心理問題
    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一般女孩在10歲前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會進入青春期。這個時候的親子關係往往會進入新的階段。青春期特別容易產生親子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
  • 別小看青春期抑鬱,原生家庭良好的家長,不會忽視孩子的這兩點
    陝西高三女生徐某某,因對自己學業表現失望,在最後的畫作上留下了13個「對不起」後,離開人世。想要為孩子創建一個高質量的原生家庭,父母們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發展的個性,尤其是在「抑鬱表現」和「自殺徵兆」,這兩項比較危險的訊號識別上。把青春期抑鬱,當回事青春期的孩子鬱鬱寡歡,不喜言談,甚至厭學。在大多數家長的眼中,這是孩子叛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