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自殺悲劇,幹部的心理壓力如何化解

2020-12-13 中國臺灣網

  在這方面,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一番話值得深思。「我感到責任大,壓力是對個人而言的,如果不覺得這裡有什麼得失榮譽,就不會感到有壓力,剩下的只是責任。」身為共產黨人,領導幹部,還得講責任,講擔當,講服務,用這種眼光來看世界,天地將會寬廣得多,人生也會有意義得多。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從鄭培民到沈浩,莫不如此。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幹部的心理壓力有其客觀原因。調研發現,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的精神壓力,主要來自升遷調動、上級考核、權小責大等方面。這就說明,化解幹部心理壓力,還需制度之藥。比如,規範權力運行,優化政績考核,合理設置權責,讓「老實人」有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等等。

  在治理思路上,也宜採取更加科學理性的態度,於個人,不再把壓力看成簡單的情緒問題,而應用現代心理醫學去診斷治療;於社會,不再把幹部壓力看成是單純的個人問題,而應從制度和體制的層面去尋找病根開出藥方。只要幹部努力、制度優化、組織關愛、科學治療等各種因素形成合力,幹部的心理壓力不但會儘快化解,其「煩惱」之源也會日漸萎縮,從而為執政者開闢一片明朗高遠的心靈天空。(李力言)

 

相關焦點

  • 三天之內兩名正廳級幹部自殺,誰來呵護官員心理健康?
    也就是說,在僅僅三天之內,兩名正廳級實職領導幹部,在工作崗位上自殺了。看到這兩個消息,咖叔十分震驚,十分痛惜,十分遺憾。兩名正廳級幹部中,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出生於1970年11月,尚不滿50歲;湖北省高院副院長張忠斌出生於1967年1月,剛剛53歲。
  • 重視心理疾病  莫讓悲劇重演——談毛洪濤自殺事件對我們的警示
    當初聽到毛洪濤自殺的消息很震驚痛惜。讀了他的遺書,第一感覺是他可能有點心理問題,看完成都市對此事件的調查報告,更確信了這一點。釀成毛洪濤自殺的原因很複雜,我只想從心理層面談一點對這個悲劇事件的淺見,與大家一同思考。毛洪濤不是一般的人,是成都大學的黨委書記,廳級幹部。他自訴自殺的原因主要是與校長的矛盾,校長「拉幫結派、排斥異己」,造成了成都大學「汙泥濁水」的惡劣環境。
  • 如何避免青少年發生自殺悲劇?心理幹預和家庭關注才是正確的道路
    據傳,對於女生輕生的原因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學習鋼琴並不是女孩本意,被逼學琴才造成的悲劇,另外一種說法是女孩因為自己的成績原因和家人發生矛盾才導致了悲劇。女孩母親表示,女孩是先患上的抑鬱症,在事發前就曾住院治療過。鋼琴也是孩子主動提出想要學習,才購買回家的。
  • 如何保護領導幹部的心理健康
    #湖北高院副院長張忠斌自殺# 太可惜了!「張忠斌今年53歲,法學博士學位。」父母、組織培養幾十年,出一個高級幹部而且法律專業度強、很稀缺的政法幹部,就此了卻一生,令人惋惜啊。父母的辛勞,組織付出的巨大成本此刻化為烏有。「與其有那麼大勇氣死,何不用來生呢?」目前,領導幹部來自工作、社會關係、繁雜事項等壓力太大了。或已經達到了自身心理難以承受之地步。
  • 自殺新聞頻上熱搜,如何教孩子科學應對壓力?(留言贈書)
    最近,有關孩子自殺的新聞頻上熱搜:大連理工大學一名研究生,在微博留下一封「遺書」後自縊自殺;武漢 14 歲的男生,因為在學校打撲克,被請家長,家長當眾扇耳光後,轉身跳樓類似的悲劇常有發生,這些孩子真的是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嗎?是對社會、對父母的反抗?還是感到無力?世上並無天生的壞孩子, 那些壞、自私、懶惰、散漫的孩子,有可能只是因為壓力大,沒有能量去應對身邊的事情。這時候,如果父母再用命令、呵斥、懲罰甚至獎勵的老方法,只會讓他們更加無法自控,甚至導致自殺悲劇的發生。
  • 俄亥俄州立大學中國留學生自殺 悲劇為何重演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且唏噓不已的悲劇。  據美國媒體報導,上周末,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名來自中國天津、品學兼優的留學生——劉凱風(Kaifeng Liu) 被發現在自己家中自殺身亡。這是繼上個月多倫多大學中國留學生自殺案之後,發生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的又一悲劇!
  • 青少年自殺頻發,如何讓悲劇不再重演?丨心悅教育周刊
    【編者按】近段時間以來,因為厭學,與父母鬧矛盾等問題,一個個孩子自殺的壞消息接踵而來,他們生前遭遇的困境在我們成年人眼中遠沒有到放棄生命的程度,但面對生活,他們卻都選擇了自行退出的方式。為了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心悅教育周刊》號召大家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本周我們特邀心理專家曹冉老師和我們談談「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原因分析和預防措施」。
  • 心理課堂丨如何認識與化解心理壓力
    心理壓力又常常會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心理的壓力來自哪裡如何釋放自己的心理壓力讓我們來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吧!01 認識壓力伊夫·阿達姆松在《解壓全書:壓力管理》中寫道,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是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
  • 人的壓力來源於哪裡?如何化解壓力?
    今天太難了,被母上大人教訓了一頓,哎,整天挨批評……話不多說,趕快進入今天的正題,壓力來自於哪裡,以及如何化解?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母親總拿我跟鄰居家那個小女孩對比,說我哪哪都不如她,然而就連鄰居家女孩的媽媽也不放過我,說她家女兒咋的咋的,我心想你女兒多優秀都與我無關。
  • 壓力大英國大學生自殺逐年增 不少為外國留學生
    壓力大英國大學生自殺逐年增 不少為外國留學生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英國《華商報》報導,英國布魯內爾(Brunel)大學近日發生一起悲劇,一名印度裔大學生從六樓教室跳樓自殺。
  • 壓力與衝動自殺
    在我看見新聞的時候,特別是一些自殺的新聞的時候,發現有些自殺他是具備不一樣的特徵的,比如有一些有遺書,一些沒有,我覺得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海直接跳橋的孩子視頻,他是一種情緒失控再轉為行為失控導致的悲劇。許多人認為現在小孩是沒有壓力,現在小孩的壓力比以前相比主要不是生存壓力,而是生活壓力,以前幾個孩子,相對父母的注意力不會過於集中,現在是一個標準的421家庭,最下面的1受到6個人大部分注意力,壓力不大才怪。
  • 端午節,從屈原投江談自殺心理與危機幹預
    ──何偉:《江城》 前兩年見上海華東師大學者江緒林自殺的新聞,悲痛之餘,想起自己曾經於華東師大學習,故作此文以試圖從哲學與心理學角度,剖析悲劇,並提出避免悲劇的可能方法。2013年,我來到上海華師大當交換學生,習慣注音符號的我,在用漢語拼音的計算機前,吃力的查找圖書館數據。
  • 高中生抑鬱不願上學,父母焦慮無助,看心理醫生如何化解難題
    小明是一位高中生,因為最近在學校裡被老師批評了,出現了強烈的自殺念頭,最後不得不請假回家!無助的媽媽帶小明來我門診諮詢!「被老師批評後,我當時有跳樓自殺的想法和衝動!但是我忍住了!但現在我無法去學校。我這也幹不好,那也幹不好,沒有人會喜歡自己,沒有人願意和自己玩。
  • 高中生留遺書自殺續:對不正之風漠視是社會悲劇
    自殺學生、學校和社會三方面都要反思主持人:盛老師您覺得的呢?您覺得李金川為什麼選擇自殺?盛大林:我覺得責任方面有三個部分,第一李金川這位同學本身也有自身的原因,我感覺這個孩子自身的心理調試能力比較差,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差,這一點也是不能否認的,另一方面是學校的責任,我覺得學校很多行為不當對他造成很大壓力,讓他無法接受,比如說排座位要走關係,請個假都要送禮,還有分快慢班,這對一個孩子來說造成很大壓力,尤其是那次考試沒有交所謂的考試費就不讓考試,而且下一撥又因這個原因把孩子分到平行班
  • 「腦癱兒」引發家庭悲劇 一家三口相約自殺(圖)
    辯護人認為,劉勝夫婦無法承受生活壓力,相互約定並且共同產生自殺念頭屬於相約自殺,劉勝不存在強制或者誘騙妻子結束自己生命的各種因素,因此不具備故意殺人罪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犯罪特徵;被告人案發前具有高度抑鬱症傾向,在妻子提出自殺時辨別是非和控制能力差,從而幫助妻子自殺導致嚴重後果,具有一定過錯。案發後,劉勝認罪態度好,法院在量刑時應當充分考慮。
  • 新加坡華人移民異鄉生活壓力大 需走出心理困境
    援人協會(Samaritans of Singapore)執行董事黃麗娟指出:「大多數自殺悲劇的起因都不是單一的,往往是長期積累下來的一系列心理壓力所造成。企圖自殺的人通常並不想死,而是結束他們所在經歷的痛苦,或是發出一種求救的『訊號』。有時,一個在危機中的人最需要的,只是一個可以認真傾聽自己的人。」新移民來到一個新的國度,都會經歷一個調適階段。
  • 學會在詩意中釋放壓力
    1壓力與悲劇最近多起工作人員、大學生的自殺事件,讓人們對壓力、自殺這樣的關鍵詞更加重視起來!這麼多社會英才、風華正茂的學子以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無數個家庭之痛,更是社會之痛!2壓力不及時釋放會形成惡性循環不同人對心理、感情上的壓力來源有不同的反應。對壓力適應能力差的人容易出現心理疾病;沮喪、焦慮的情緒也同樣會造成壓力。
  • 悲劇,普林斯頓華裔生自殺!我們還要對留學生壓力誤解多久!
    數據引薦自微信公眾號北美留學生(id:NADaily)根據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的校網公告,一名20歲的華裔大三學生切斯特·林(Chester Lam),周五(1月12日)在紐約市某家醫院自殺身亡
  • 彭旭《心理危機幹預與自殺防治》
    ,而且是防止悲劇的發生關鍵所在,更是諮詢師自身專業價值。我們和前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的彭旭老師一起研發了心理危機幹預與自殺預防課程。2001年11月北京市政府和市衛生局批准北京回龍觀醫院組建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賦予的職責是「開展與自殺及預防自殺有關的研究工作,提供與預防自殺有關的社會服務,承擔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2002年底正式成立,2007年又成為「WHO自殺預防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
  • 濟南大千教育專家:如何避免青少年自殺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自殺已成為我國15歲到34歲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根據《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名死於自殺,還有8名自殺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