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突破獎公布「基礎物理特別獎項」,三位理論物理學家分享300萬美元獎金 | 科技早頭條

2021-02-16 環球科學

關注環球科學

周一至周五早間

我們為你準時送上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物理學 ·

三位理論物理學家獲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

從左至右分別為Nieuwenhuizen、Ferrara和Freedman。(圖片來源:CERN)

8月6日,科學突破獎評選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項的獲獎者。三位理論物理學家——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Sergio Ferrara、麻省理工學院的Daniel Freedman和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的Peter van Nieuwenhuizen因提出超引力理論而榮獲這一獎項,並將平分300萬美元的獎金。1976年,為了統一所有自然力,三位物理學家創建了超引力理論。該理論將引力與一種量子場論整合在一起,拉開了通過量子變量描述時空幾何結構的序幕。

科學突破獎用以表彰全世界最傑出的科學家,是全球獎金最高的科學獎項。除了生命科學獎、基礎物理獎以及數學獎這三類常規獎項,評選委員會還會為做出巨大貢獻的物理學家頒發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此前的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獲獎者包括探測到引力波的LIGO團隊、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CERN團隊、史蒂芬·霍金以及發現脈衝星的Jocelyn Bell Burnell。

· 生物技術 ·

可用智慧型手機控制的無線腦植入裝置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智慧型手機控制的微型腦植入裝置,可以方便地控制小鼠的神經迴路。傳統的腦植入裝置通常使用剛性金屬管和光纖來遞藥和給予光刺激,長期使用會導致腦組織的損傷,無法慢性給藥且不易於控制。而這一新裝置由一個可替換的藥筒和嵌有微流通道與小型發光二極體的探針組成,並可通過智慧型手機無線控制。通過在手機上進行簡單操作,科學家就能通過選定的藥物和光組合刺激特定神經元,並可在動物實驗中實現自動化控制。這項發明將有助於老年痴呆症、成癮、抑鬱症等神經精神疾病的研究。該研究發表於《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 

· 天文學 ·

科學家提出尋找溫暗物質方法

暗物質佔據了宇宙物質的84%。目前的主流暗物質模型都是基於冷暗物質建立的,冷暗物質不會和任何外界物質、輻射相互作用。而與之相對,溫暗物質則有可能和光速移動的輕粒子相互作用。最近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的研究提出,這種溫暗物質會在特定條件,比如模擬遙遠星系在宇宙中的分布過程中展現出蹤跡,而氫氣的分布則能夠很好地提供該過程的線索。研究指出,在未來可利用氫氣的吸收分布圖,來推測溫暗物質是否存在。

· 細胞工程 ·

科學家構建3D肝病模型

在一項發表於《細胞-代謝》的研究,實驗室中首次培育出3D微型人類肝臟。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將人體細胞轉化成有功能的3D肝組織,這種改造細胞產生的肝組織可以模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這是研究人員首次使用實驗室中的幹細胞,創造出了帶疾病的微型人類肝臟。該研究不僅有助於病因和疾病發展的理解,同樣可用於測試白藜蘆醇等藥物在治療脂肪肝中的療效。

· 量子物理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24比特的超導量子處理器

在一項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合作,研製出包含24個比特的高性能超導量子處理器。研究團隊首次在固態量子計算系統中,完成對「玻色—哈伯德」梯子模型多體量子系統的模擬,實現了超過20比特的高精度量子相干調控。這項研究顯示了超導量子晶片作為量子模擬平臺的應用潛力,為利用多量子比特系統研究多體物理系統奠定基礎。(新華社)

· 生物化學 ·

藻類高效光合效率的機制揭曉

相比於高等植物,更低級的藻類似乎有著更高的光合效率。光合作用的關鍵酶——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ibsco)常常會識別錯二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因此降低酶的效率。最近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發現,衣藻會吸收HCO3-,待其通過三層細胞膜進入Ribsco所在區域之後直接轉換成二氧化碳,避免了和氧分子進行競爭。此外,研究人員發現了能幫助HCO3-通過三層膜的蛋白。研究人員表示,基於這項研究,人們有望在農作物中重現衣藻的高效光合作用,提升農業效率。

· 納米科學 ·

科學家合成出世界上最薄金納米片

來自英國利茲大學醫學研究所和分子與納米物理小組的科學家通過還原氯金酸成功合成了一種新型的金納米片,僅有兩個原子層的厚度——0.47nm,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薄、不依附於任何基底而存在的金材料。由於所有原子均存在於材料的表面,這種超薄納米金的催化活性能夠達到目前使用的三維金納米顆粒的10倍。預計其將在醫療器械、電子工業、工業催化領域有大規模應用前景。該研究也為二維金屬材料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思路。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 Advanced Science 上。(科研圈)

文:吳非、楊心舟、馬一瑗、陳德芊

編輯:楊心舟、吳非

 

相關焦點

  • 美女物理學家因暗物質榮獲2021科學突破新視野獎
    原創 羽華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收錄於話題#星辰大海62個2021年科學突破獎日前公布,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獲得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
  • 2018年「科學突破獎」揭曉,12名科學家分享2200萬美元獎金,關鍵是...
    科學突破獎是於2012年開始設立並頒發,旨在獎勵在生命科學、數學和基礎物理領域有傑出貢獻的認識。該獎項由謝爾蓋·布林、安妮·沃西基、馬克·扎克伯格、普莉希拉·陳、尤裡·米爾納、茱莉亞·米爾納、馬雲(Jack Ma)和張瑛(Cathy Zhang)等人共同創立。每位獲獎者會獲得三百萬美元作為獎金,並且參與電視轉播頒獎典禮以慶祝他們的成就並以鼓勵其他的科學家。
  • 科學第一巨獎 「突破獎」:拍下首張黑洞照片團隊獲 300 萬美元獎金
    科學突破獎,又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已舉辦第八屆,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科學突破獎,每個獎項的獎金為三百萬美元,分為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四個獎項)、基礎物理獎(每年一個獎項)以及數學獎(每年一個獎項)。
  • 「豪華版諾貝爾獎」揭曉,莊小威、陳志堅獲生命科學突破獎
    北京時間 10 月 17 日晚,有著豪華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揭曉,以高達 2200 萬美元的獎金獎勵科學家們在數學、物理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發現。圖 | 突破獎(來源:YouTube)科學突破獎的單項獎金高達 300 萬美元,堪稱科學領域的最豪華獎項。
  • 盧煜明 獲科學突破獎
    9月11日消息,獎金總額高達1875萬美元的「科學界的奧斯卡」——科學突破獎揭曉,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在內的8位科學家獲得,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開創性成就。6項新視野獎則由12位處於研究生涯早期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分享。2021年突破獎的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中包括「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
  • 安溪長坑人陳志堅獲2019年科學突破獎,獎金高達300萬美元…
    10月17日,有「科學界奧斯卡」「科學第一巨獎」之稱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Prize
  • 2019年科學突破獎公布
    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包括一項特別獎)、數學三個大獎的共7個獎項、2100萬美金,授予了對治療由基因原因引發的嬰兒死亡、超高解析度成像、新型的電子材料、發現脈衝星做出重大成就的9位科學家,其中華人科學家莊小威、陳志堅與其他三位科學家分享生命科學獎。
  • 2021年科學突破獎公布,中國科學家都有誰→
    突破獎基金會近期宣布2021年突破獎得主,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開創性成就。此前每年,該獎項都在頒獎典禮的晚宴上,由電影、音樂、體育界的超級明星和科技界的明星企業家頒發。但是,由於全球疫情,今年的頒獎典禮被推遲到2021年3月。
  • 英國數學家馬丁·海勒獲科學突破獎:馴服隨機偏微分方程
    當地時間 2020 年 9 月 10 日,突破獎基金會宣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獲得者,其中,數學突破獎頒給英國數學家、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馬丁·海勒(Martin Hairer),以表彰他在隨機偏微分方程,尤其是隨機偏微分方程正則性結構理論方面的工作。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雷射物理領域科學家共同分享 | 鈦快訊
    物理獎是諾貝爾獎中最重要的獎項,至今已頒發111屆 (1916, 1931, 1934, 1940,1941, 1942這六個年度因故空缺),共有207人獲獎。在諾貝爾寫於1895年、要求設立五大領域獎項的遺囑中,物理學是他最先提到的領域。而諾貝爾獎也被認為是物理學界最有分量的獎項。
  • 這個省的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我們要促進原創,要補基礎,從整個科學基礎、技術基礎補起,從根上抓起,努力把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建成世界級高水平的研究平臺。」儘管早早成名,盧柯仍然堅持在一線研究、教學。盧柯認為,科學研究是興趣驅動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藝術,理想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動力。
  • 每人300萬!騰訊給50青年科學家頒探索獎,獲獎理由公布
    本文圖片均來自騰訊科技11月2日,2019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數學物理、生命科學、天文地理、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九個領域的50位青年科學家成為首批獲獎者。50位獲獎者大部分來自高校和科研機構,只有一名來自企業。其中46人為男性,4人為女性。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 基礎物理研究特別突破獎頒出,MIT名譽教授Daniel Freedman獲獎
    MIT 名譽教授 Daniel Freedman 及其他兩位物理學家——Sergio Ferrara 和 Peter van Nieuwenhuizen——將因他們在發展超引力理論的過程中所做的貢獻,榮獲今年的基礎物理研究特別突破獎(Special Breakthrough Prize
  • 中國近代史上十位傑出的物理學家
    今天小編帶你認識一下,在近代歷史來十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們吧~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曾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2)、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1985),首屆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4)獎項。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獎金300萬,最年輕的只有36歲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16日訊 據紅網消息,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 人均獎金100萬!三位量子精密測量研究者榮膺「墨子量子獎」
    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獲獎名單於12月10日正式揭曉,將其授予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有著傑出貢獻的三位研究人員:美國新墨西哥大學Carlton Caves、日本東京大學Hidetoshi Katori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葉軍。
  • 每人300 萬,獎金不限制,騰訊科學探索獎首批青年獲獎者亮相
    2018年11月,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砸10億元成立「科學探索獎」,不求商業回報,只為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投入到科學探索之中,如今「科學探索獎」也迎來了首批獲獎者。11月2日,2019年「科學探索獎」頒獎盛典在京舉行,這是繼9月20日獲獎名單發布後的首屆頒獎典禮。
  • 科學突破獎觀察:給科學家明星般的關注,給青少年更多機會
    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科學突破獎(The Breakthrough Prizes)也為外界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今年已舉辦第八屆,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科學突破獎,每個獎項的獎金為300萬美元,分為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四個獎項)、基礎物理獎(每年一個獎項)以及數學獎(每年一個獎項)。
  • 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揭曉 三位量子精密測量研究者獲獎
    12月10日,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正式揭曉,獎項授予量子精密測量領域三位研究人員,分別為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卡爾頓·凱夫斯、日本東京大學的香取秀俊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葉軍。卡爾頓·凱夫斯獲獎是憑藉其在量子精密測量及量子信息理論方面的基礎性工作,尤其是闡明幹涉儀中的基本噪聲及其在壓縮狀態下的抑制作用方面的工作;香取秀俊和葉軍則是由於其在量子精密測量方面的突破性成就,特別是在開發極其穩定和精確的光學原子鐘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