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病例分享:不可忽視的介入術後心衰

2020-12-12 騰訊網

多種因素可引起介入治療術後患者發生慢性心力衰竭,在抗血小板、調脂穩定斑塊、降低心肌氧耗等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本例患者加用了新型抗心衰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並滴定至最大耐受劑量,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點評專家

李妍教授

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心內科主任,現為美國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學會委員(FSCAI)、亞洲心臟病學會理事、全軍心血管分會常委、國家衛健委介入基地首批培訓導師、中華醫學會介入影像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分會委員。CTOCC、CHIP-CC、Asia Bifurcation Club(ABC)會員。

介入後心力衰竭,您忽視了嗎?

對於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我們通常關注血運重建是否完全、抗栓治療方案的獲益/風險比如何,但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介入術後患者同樣存在心衰風險。血運重建只開通了狹窄或閉塞的血管,患者的其他冠狀動脈仍可能存在明顯的粥樣硬化病變,是左心功能不全、再發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除此之外,由於心肌細胞功能喪失、心肌纖維化進展、左心室重構、神經內分泌激活、內皮功能障礙等眾多因素,有或沒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都可能出現介入術後心衰。

因此對於介入術後患者,除了遵循指南,給予抗血小板、調脂穩定斑塊、降低心肌氧耗等藥物治療外,還應該根據患者的心功能情況,及早給予心衰患者針對性的治療,這有助於抑制神經內分泌激活和心室重構,改善患者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是最新上市的一類心衰治療藥物,由沙庫巴曲和纈沙坦按1:1摩爾比例結合組成鹽複合物,可以同時針對利鈉肽系統(NPS)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抑制劑發揮作用,改善心肌重構、擴張血管、降低交感神經系統活性,達到雙管齊下的治療目的,可以明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PARADIGM-HF試驗顯示,與依那普利相比,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使主要複合終點(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風險降低20%,心臟性猝死風險降低20%,成為各大指南推薦的優選心衰治療藥物。

介入後心力衰竭,如何優化藥物治療?

病例

(本病例由深圳市人民醫院張傳壽醫生提供)

病例資料

▎基本情況:

患者,女性,73歲,因「胸悶10餘年,再發半天」入院。

現病史:

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心前區壓榨感,陣發性發作,每次持續數分鐘伴促,活動後可加重,無大汗淋漓、胸痛,無放射性痛,無燒心、心悸,無反酸噯氣,無噁心無嘔吐,無腹脹、腹瀉。因胸悶反覆發作,患者於2017年2月於外院行冠狀動脈造影,置入支架2枚(具體結果不詳),術後予抗血小板聚集、降壓、調脂穩定斑塊治療,此後偶有胸悶、氣促發作,性質大致同前。今晨3時患者起床上廁所後出現胸悶氣促,心前區壓榨感,持續數分鐘後仍未緩解,無胸痛、無發熱、咳嗽、咳痰,為進一步診治以「心力衰竭」於2018年12月9日收入院。

既往史:

有高血壓10餘年,收縮壓最高為160 mmHg,目前服用纈沙坦氨氯地平42.5 mg qd、美託洛爾23.75 mg qd,血壓控制可。有糖尿病史4年,目前服用二甲雙胍0.5 tid、阿卡波糖100 mg tid,血糖控制不詳。有膽囊切除術。

個人史、家族史無殊。

▎體格檢查:

體溫36.9℃,血壓113/78 mmHg,脈搏90次/分。胸廓對稱無畸形,肋間隙正常,雙側肺呼吸運動度一致,雙側肺叩診清音,聽診雙肺呼吸音低,雙肺可及少量溼囉音。心前區無隆起,心濁音界向左擴大,無震顫,無心包摩擦感,心率107次/分,律不齊,第一心音強弱不等,主動脈瓣第二心音(A2)>肺動脈瓣第二心音(P2),二尖瓣聽診區可及病理性雜音(收縮期吹風樣雜音),無心包摩擦音,雙下肢無水腫。

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氯97.7 mmol/L(),直接膽紅素10.2 umol/L(),總膽紅素26.5 u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27.1 U/L(),谷丙轉氨酶67.8 U/L(),乳酸脫氫酶215 U/L(),肌鈣蛋白I 0.015 ng/ml(),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2014 pg/ml(),肌酐84 umol/L(),餘檢查無特殊。

心電圖(ECG):房顫。

圖1 患者入院心電圖檢查

超聲心動圖:

左心增大伴二尖瓣(重度)反流,左室壁瀰漫性運動減弱,主動脈瓣鈣化,三尖瓣(輕度)反流,肺動脈高壓(輕度),左室功能低下。

左室射血分數(LVEF)36%,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64毫米。

圖2 患者入院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

胸片:

全心增大,肺淤血伴雙下肺滲出灶,提示心功能不全可能性大,主動脈硬化,雙側胸腔少量積液,請與胸膜增厚鑑別。

圖3 患者入院胸片檢查結果

▎入院診斷: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缺血性心肌病、PCI術後、持續性房顫、心界增大、心功能Ⅲ~Ⅳ級;高血壓2級極高危;2型糖尿病。

▎治療方案

在抗血小板、調脂穩定斑塊、降低心肌氧耗的基礎上,加用抗心衰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入院後初始藥物治療方案如下。

給予以上藥物治療後患者氣促症狀逐漸好轉,予出院,此後逐漸滴定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至最大耐受劑量。

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加量至最大耐受劑量後,患者血壓由113/78 mmHg降低至106/72 mmHg,心功能改善,LVEF上升至44%,NT-proBNP下降至114 pg/ml。症狀方面,患者運動耐量提高,生活質量改善。未再發胸悶氣促。

心得體會

對於PCI術後合併心衰患者,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可明顯改善患者症狀。在血壓穩定的情況下,應考慮將心衰治療的優選藥物之一——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滴定至靶劑量。

專家點評

這是一個冠心病,心絞痛,缺血性心肌病,低射血分值合併房顫、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年女性患者。病情複雜、嚴重。經常規糾正心衰、控制心室率、抗栓、抗缺血治療後,患者心絞痛、心衰逐漸平穩,此時醫生在患者住院期間及時加用了小劑量的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來治療心衰,並逐漸滴定至目標劑量。隨訪結果顯示,療效顯著。

根據TRANSITION研究和PIONEER-HF研究的結果,目前認為急性心衰穩定後,在住院期間即可開始使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使用的要求是:收縮壓大於100 mmHg;正性肌力藥物及靜脈血管擴張劑至少停用24小時;從50 mg bid的劑量開始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監測患者的血壓、電解質和腎功能,使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該例患者入院時有不穩定心絞痛症狀,心肌酶和肌鈣蛋白輕度增高,且既往有心臟支架植入病史,應當在心衰糾正後完善冠脈造影檢查。且該患者為冠心病合併房顫患者,CHA2DS2-VASc評分6分,建議使用口服抗凝藥物預防血栓。

相關焦點

  • 心衰症狀不可忽視 警惕四大誘發因素
    近日,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兼CICU病區主任陳樹濤做客「健康大講堂」時指出,心衰症狀不可忽視,四大誘因需警惕。  心衰的患者由於心臟的灌注不好會出現疲乏、無力、頭暈等症狀;有一些患者(心功能不全)引起腎臟灌注不好,會出現少尿、浮腫的表現;另外,還有些心衰的患者會出現胃腸道淤血,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表現。  陳樹濤表示,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首先是依從性差。
  • 冠脈介入入徑新探索 —— 橈動脈遠端入路病歷分享
    因患者橈動脈常規穿刺部位因近期皮膚外傷有大片結痂,而患者的心絞痛症狀仍頻繁發作,心內一科舉行全科病例討論認真評估患者病情後,制定了經遠端橈動脈冠脈介入技術的手術方案。  2020年6月10日,手術如期進行,該科王海濤主任帶領實施,精準穿刺患者右側橈動脈遠端,順利進入導絲、植入鞘管。
  • 伴擴心病的心衰診療,有了新規範!
    現任世界冠脈介入學會(FSCI)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常委、中國老年病學會心腦血管病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介入學組委員。任天津市心血管介入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天津市藥物專業委員會心血管專家委員會主委、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天津市省級工作組組長、天津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副主委、天津市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副會長、天津市藥學會老年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轉化醫學副主委等職務。1 伴DCM的心衰如何治療?「新三角」給你答案!
  • 西安市第一醫院心血管病醫院成功舉辦心衰中心啟動會和病例討論會
    中國是一個心力衰竭大國,心衰的患病率高達0.9%,且死亡率與癌症相當,目前心力衰竭已成為我國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西安市第一醫院心血管病醫院為了規範化心衰患者的診療,申請建設心衰中心。此次舉辦心衰中心的啟動會和典型病例討論會,其目的是讓醫護人員知曉心衰的診斷治療標準、規範心衰患者用藥及隨訪。心血管病醫院院長程曼麗主持了此次會議,西安市第一醫院副院長王克平、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郭瑄、副院長趙朝以及心血管各病區的醫護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
  • ACC 20精彩回顧,ARNI開啟心衰治療新紀元
    劉志軍教授分享了冠心病介入診療的最新進展,介紹了TWLIGHT-COMPLEX研究、橈動脈vs大隱靜脈作為外科冠脈搭橋血管長期隨訪研究以及PRECOMBAT延長隨訪研究等相關結果,對PCI術後DAPT療程、CABG術中橋血管選擇及左主幹病變血運重建等貼近臨床的關鍵問題做了精彩的闡述,認為即使對於包括STEMI在內的ACS、合併糖尿病和複雜PCI等患者短期雙抗後只保留替格瑞洛單藥的策略可降低出血風險且不增加缺血事件風險
  • 治療嚴重心衰,廣元這家醫院有了新技術!
    治療嚴重心衰,廣元這家醫院有了新技術!10月22日,市中醫院心內科電生理團隊經過3小時的手術,成功為嚴重心衰的吳先生植入CRT-D 再同步心率轉復除顫器。術後患者嚴重心衰症狀明顯改善。根據患者病情,心內科決定採用介入治療技術,為患者安裝三腔起搏器。10月22日,心內科電生理團隊經過3小時的手術,成功為吳先生植入CRT-D 再同步心率轉復除顫器,術後患者心衰適症狀消失。
  • 全心守護|錢菊英:預檢分診防護到位,介入手術仍可正常進行
    為此,我們特別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心內科副主任錢菊英教授,分享相關經驗。5,術後,病人要在單獨的區域隔離監護,不能放到常規的心臟病監護室,以上海為例,所有確診病人均是集中在定點醫院診治。導管室需在徹底消毒後,方能診療後續病人。                  要完成上述步驟,對很多醫院來說都是挑戰。「整個的流程都是需要重新來進行調整。」
  • 心梗後心衰管理,看ARNI如何突破!
    PCI大國,更應關注心衰治療!目前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各疾病之首,2002~2016年,急性心梗死亡率總體仍呈上升態勢,2016年死亡率城市為58.69/10萬,農村為74.72/10萬[1]。與之相悖的是,中國介入手術量逐年上升,目前已居世界前列。
  • 病例丨警惕!心臟澱粉樣變可能導致心衰急劇惡化
    入院時血壓114/97 mmHg,心率84次/分。本例是經屍檢證實因心臟澱粉樣變導致僅在數周內心力衰竭急劇惡化的病例,是暴髮型心臟澱粉樣變。原發性澱粉樣變性是一種由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在組織沉積引起的進行性發展的疾病,是最常見的澱粉樣變性類型。約50%的澱粉樣變性病例會引起嚴重的心臟受累,其臨床發病率高,預後差。
  • 心力衰竭器械行業研究|心力衰竭|藥物治療|心肌梗死|研究|心衰|...
    可精確地控制分流量的大小,通過經皮介入微創方式回收該裝置。此外,該器械通過材料改進增加腰部孔徑支撐力,以避免分流孔閉塞可能。圍手術期的抗凝方案是術後1年口服阿司匹林100mg/d和華法林(維持國際標準化比值在2.0-3.0)雙聯抗凝。
  • 「CHC2020」從心臟移植到人工心臟,外科治療是未來心衰治療的「主...
    心力衰竭(心衰)是全球唯一呈增長趨勢的心臟疾病,全球心衰患病率仍在持續增長,全球目前超過2600萬心衰患者。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心衰患病率和數量繼續增加,預估中國心衰人口超過1000萬。由於近20年來,治療心衰的藥物靶點無重大進展,無法逆轉心肌重構,終末期心衰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外科治療是未來心臟衰竭的「主戰場」。
  • 心衰器械為何普及難?
    高血壓是心衰發生和發展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在校正年齡後,高血壓人群較之正常血壓人群,心衰發生率高2-3倍。冠心病是心衰主要病因之一,也是心衰反覆失代償的常見誘因。心力衰竭可能涉及心臟的左側、右側或兩側,但通常先影響左側。
  • 經導管介入封堵術治療瓣周漏的現狀
    使用其他器械[包括AVP2、AVP4和Amplatzer導管封堵器(聖猶達醫療,美國)等]介入封堵PVL均屬於「超適應證」治療。應針對不同的PVL解剖形態,選擇合適的封堵器。AVP2適用於圓柱形PVL的封堵,通常用於AVP3和PLD不可獲得的國家。AVP4適用於葡行性PVL,如TAVR術後PVL。
  • 湘西北首例小兒先心病微創介入手術在常成功實施
    尚一網訊(通訊員 趙春豔 文/圖)12月17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葛良清博士帶領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為心血管內科一病區的一名3歲患兒順利實施了湘西北首例小兒動脈導管未閉封堵手術。該患兒也是目前為止湘西北年齡最小的接受介入手術的患者。
  • 覆膜支架介入治療逆撕型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
    近幾年,有報導稱覆膜支架介入治療這種創傷較小的方法可以治療此類特殊的夾層[3],但由於臨床報導及相關病例數較少,缺乏隨機對照試驗,因此我們擬通過單臂 Meta 分析評價覆膜支架介入治療 r-TAAD 及 r-TAIMH 的臨床療效,用於評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 貧血:心衰常見合併症,須恰當處理
    「心衰學堂」欄目旨在提供心力衰竭(心衰)的新研究新證據和新理念,幫助臨床醫師應用現代視角來認識和防治心衰。採用文章、病例討論和視頻直播等方式。內容除科學性、先進性、前瞻性外,著重要求實用性和適合中國國情;鼓勵學術民主,不迴避爭議;拓展讀者的視野,增加辨識能力。本期「心衰學堂」我們將邀請河北省人民醫院彭應心教授分享心衰合併貧血的臨床處理。
  • 心衰治療新時代,「乘風破浪」的β受體阻滯劑——卡維地洛
    在心衰的防治中,β受體阻滯劑的一線地位仍不可撼動。卡維地洛,心衰防治全程獲益!眾所周知,β受體阻滯劑是心衰標準治療的基礎藥物,不僅可以改善症狀和生活質量,還能夠降低死亡、住院及猝死風險,是我們俗稱的「金三角」之一。隨著對心衰研究的深入,近年來各種新型心衰治療藥物不斷問世。
  • 百歲老人心衰突然加重,起搏器做錯了什麼?
    一起來看看這個不常見的病例。作者:Myelin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百歲老人,突發呼吸困難104歲女性,因「突發活動後呼吸困難加重」到急診就診,入院前,患者的呼吸困難症狀已持續3周,並在入院當天出現症狀加重。除呼吸困難、胸悶症狀外,患者無明顯胸痛、咳嗽、咳痰、發熱、寒戰等症狀。
  • 一封感謝信|海慈介入醫學科團隊成功救治高齡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
    日前,87歲的孫先生因腹痛伴發熱症狀,到海慈醫療集團進行檢查。經查體發現老人患有膽囊結石伴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合併心衰、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胸腔積液、肺不張。患者處於病危狀態,隨時有生命危險。介入醫學科團隊經過會診後,立即為患者進經皮肝穿膽囊造影引流術。由於患者病情較重、年齡較高、合併症較多,患者膽囊與結腸關係密切,介入醫學科團隊在準確定位下經肝穿刺避開了腸管,避免腸道穿孔及膽瘻情況。
  • 一根電極接通心臟 心衰患者獲「心」生
    當我們的心臟「動力」不足時,胸悶、氣喘等心衰症狀接踵而至,對終末期心衰患者來說,給心臟「充上電」迫在眉睫。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單其俊教授團隊通過一根電極接通心臟「電路」,68歲的終末期心衰患者王大伯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