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科院在甲狀腺乳頭狀癌預後及診斷的分子標誌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25 中國科學院

北京生科院在甲狀腺乳頭狀癌預後及診斷的分子標誌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8-01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7月30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孫中生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Transcriptomic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carcinogenesis and aggressivenes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為題,在線發表在Theranostics上。這是該團隊首度解析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遺傳圖譜後,在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預後及診療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進展。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內分泌系統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近三十年內上升了三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生是由基因組和轉錄組等不同層面的多種分子改變所引起的複雜的生物學過程,為了實現該惡性腫瘤的精準診斷、提高治療和預後評估的效果,亟需從多組學、不同角度系統鑑定癌組織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分子改變。在前期研究中,孫中生研究團隊運用自主開發的目標區域捕獲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遺傳圖譜,揭示中外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遺傳圖譜的差異,為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分子診斷提供了理論依據。研究中,該團隊以腺外侵犯這一與甲狀腺乳頭狀癌預後具有密切關係的臨床特徵為切入點,通過對來自於兩個獨立的研究隊列的655個甲狀腺癌病人的轉錄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發現與細胞微環境及類固醇激素響應有關的基因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腺外侵犯密切相關,預測到能影響甲狀腺乳頭狀癌腺外侵犯表達特徵的兩個小分子化合物(6-bromoindirubin-3'-oxime、lovastatin),發現長鏈非編碼RNA能通過調控細胞外基質和細胞黏附來影響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生,鑑定了兩個新的長鏈非編碼RNA及八個基因與腺外侵犯及甲狀腺乳頭狀癌病人的無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顯著相關,並在一些已報導的能潛在應用於甲狀腺乳頭狀癌診斷的基因(SERPINA1、FN1)中發現了新的與癌症發生相關的可變剪切事件,為提高這些基因診斷的靈敏性提供了新的分子證據。研究揭示了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生及侵襲相關的轉錄組學特徵,為這一高發癌症的分子診斷及預後評估提供了新的分子標誌物,為甲狀腺癌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策略。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生發展的轉錄組學特徵研究概要

  7月30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孫中生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Transcriptomic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carcinogenesis and aggressivenes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為題,在線發表在Theranostics上。這是該團隊首度解析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遺傳圖譜後,在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預後及診療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進展。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內分泌系統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近三十年內上升了三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生是由基因組和轉錄組等不同層面的多種分子改變所引起的複雜的生物學過程,為了實現該惡性腫瘤的精準診斷、提高治療和預後評估的效果,亟需從多組學、不同角度系統鑑定癌組織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分子改變。在前期研究中,孫中生研究團隊運用自主開發的目標區域捕獲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遺傳圖譜,揭示中外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遺傳圖譜的差異,為中國人群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分子診斷提供了理論依據。研究中,該團隊以腺外侵犯這一與甲狀腺乳頭狀癌預後具有密切關係的臨床特徵為切入點,通過對來自於兩個獨立的研究隊列的655個甲狀腺癌病人的轉錄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發現與細胞微環境及類固醇激素響應有關的基因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腺外侵犯密切相關,預測到能影響甲狀腺乳頭狀癌腺外侵犯表達特徵的兩個小分子化合物(6-bromoindirubin-3'-oxime、lovastatin),發現長鏈非編碼RNA能通過調控細胞外基質和細胞黏附來影響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生,鑑定了兩個新的長鏈非編碼RNA及八個基因與腺外侵犯及甲狀腺乳頭狀癌病人的無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顯著相關,並在一些已報導的能潛在應用於甲狀腺乳頭狀癌診斷的基因(SERPINA1、FN1)中發現了新的與癌症發生相關的可變剪切事件,為提高這些基因診斷的靈敏性提供了新的分子證據。研究揭示了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生及侵襲相關的轉錄組學特徵,為這一高發癌症的分子診斷及預後評估提供了新的分子標誌物,為甲狀腺癌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策略。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甲狀腺乳頭狀癌發生發展的轉錄組學特徵研究概要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查出甲狀腺結節,腫瘤標誌物檢查不要遺漏了這一項!
    如果超聲診斷十分明確了,那穿刺也就不必了,當然這也依賴超聲醫生的判斷。 04 如果被確診了甲狀腺癌,預後怎麼樣?第種未分化癌惡性程度極高,中位生存時間僅7-10個月,最為「兇猛」。第種甲狀腺髓樣癌(MTC)預後介於兩者之間,但是卻可以通過檢測血液指標降鈣素(Ctn)和癌胚抗原(CEA)早期發現異常,從而儘早診斷和治療,改善預後。 05 什麼是甲狀腺髓樣癌,如何早期發現?
  • 【漲知識】查出甲狀腺結節,腫瘤標誌物檢查不要遺漏了這一項!
    如果超聲診斷十分明確了,那穿刺也就不必了,當然這也依賴超聲醫生的判斷。04如果被確診了甲狀腺癌,預後怎麼樣?甲狀腺癌可以很「懶」 也可以很「猛」,甲狀腺癌分為:①甲狀腺乳頭狀癌(PTC);②甲狀腺濾泡癌(FTC);③甲狀腺髓樣癌(MCT);④甲狀腺未分化癌(ATC)。
  • 軍醫課堂: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和治療
    1.4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對甲狀腺結節的發生也有一定關係。Belfiore等的前瞻性研究顯示,245例Graves病患者中,有35%存在甲狀腺結節,至少5%為惡性(多為微小癌)。Azizi等在回顧性研究中發現,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是甲狀腺結節患者發生甲狀腺癌的獨立危險因素。
  • 結直腸癌預後早知道,查這幾個分子標誌物就夠了
    結直腸癌分子標誌物的指南推薦與臨床價值 精準醫療時代,結直腸癌已經無法作為單一疾病進行統一處理。左右半結直腸癌生物學特徵不同,與 Ras、BRAF、MSI 等多種分子標誌物密切相關,相關預後也有所區別[1-3]。
  • 腫瘤標誌物高了未必就是癌
    什麼是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TM)又稱腫瘤標記物,是指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或升高的一類物質。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對於腫瘤的診斷、療效和復發的監測、預後的判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 中國細胞學進展
    穿刺細胞學於20世紀初首先在中北歐一些國家創立並應用,目前已應用於乳腺、淋巴結、胰腺、肝臟及甲狀腺等腫物的穿刺吸取。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先進的診療手段進入到細胞學病理診斷工作中,本文主要就近年來我國細胞病理學的新進展情況做簡要概述。子宮頸細胞學檢查在子宮頸癌早期發現與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目前癌前篩查最成功的範例。
  • 推進血清標誌物精準檢測,加強臨床甲狀腺疾病綜合管理
    近日,「2019年羅氏診斷內分泌代謝疾病診療華南高峰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高再榮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陸漢魁教授等國內甲狀腺疾病領域專家,就甲狀腺疾病診治及血清標誌物在甲狀腺疾病管理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深入探討與分享。
  • 正確解讀甲狀腺血清標誌物,這篇文章說的最明白!
    近日,「2019年羅氏診斷內分泌代謝疾病診療華南高峰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高再榮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陸漢魁教授等國內甲狀腺疾病領域專家,就甲狀腺疾病診治及血清標誌物在甲狀腺疾病管理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深入探討與分享。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取得的多項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科學家識別出能指示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doi:10.1158/1078-0432.CCR-19-408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指示子宮內膜癌不良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這種新型癌症生物標誌物和診斷方法或能幫助有效診斷出易於擴散和復發的腫瘤類型
  •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領域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最近,在一項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期刊的新研究中, 研究者們發現肺癌人群的CKAP4水平比健康個體明顯增高。他們進一步確定,CKAP4水平在患病1期的病人的血液中已經升高,這使其成為一種潛在的無創診斷標誌物,並能改變對一些類型肺癌(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等)的診斷和治療實踐和改善患者的預後。
  • 上海生科院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論文報導了DELLA是植物-根瘤菌和植物-菌根共生長中的關鍵基因,填補了植物-微生物共生信號轉導過程中鈣信號解析複合體和轉錄複合體之間的空白。  王二濤研究組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以蒺藜苜蓿為研究材料發現赤黴素信號通路中的核心抑制因子DELLA正向調控了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過程。
  • 腫瘤標誌物升高未必就是癌!10種常見腫瘤標誌物,幫你一一分析
    看著那刺眼的「癌」字,小青很擔心自己是得了癌症,於是去諮詢醫生。 醫生解釋說,癌胚抗原屬於腫瘤標誌物類的檢查項目,呈陽性不代表一定患癌,建議小青做其他相關影像學檢查後再看結果。 小青很疑惑:腫瘤標誌物是什麼?難道沒腫瘤也會查出陽性嗎?
  • 生物標誌物檢測在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中的作用
    本文將回顧NET領域中有關生物標誌物的最新研究,以為臨床醫生提供可以在特定情況下實施的相關診斷性生物標誌物的全面概述。 嗜鉻粒蛋白 A(chromogranin A,CgA) CgA 是臨床上最常用的 NET生物標誌物,存在於所有神經內分泌細胞分泌的兒茶酚胺囊泡中,其半衰期長,可在血清或血漿樣本中檢測,研究發現CgA的水平與腫瘤患者的腫瘤負荷及存活率相關,被認為是NET的最佳標誌物,可應用於檢測腫瘤的復發,評估患者的預後
  • 「癌王」早篩不是夢?這種常用標誌物,有望用於胰腺癌篩查
    CA19-9研究有何發現 CA19-9是一種很常見的腫瘤標誌物,是目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標誌物,被廣泛用於評估胰腺癌手術難易程度、提示預後情況以及監測腫瘤復發。
  • 病理學:甲狀腺腫瘤
    梭型細胞癌題目解析乳頭狀癌是甲狀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在鏡下可見乳頭分支多,乳頭中心有纖維血管間質,間質內常見呈同心圓狀鈣化的小體,即砂粒體。本題可參考《病理學》人衛 8 版教材 P315。(1)胎兒型腺瘤/小濾泡型腺瘤由小而一致,僅含少量膠質或沒有膠質的小濾泡構成,上皮細胞為立方型,似胎兒甲狀腺組織,間質呈水腫,粘液樣。易發生出血和囊性變。(2)胚胎型腺瘤/梁狀和實性腺瘤瘤細胞小,大小較為一致,分化好,呈片狀或條索狀排列,無膠質,間質疏鬆成水腫狀。5.
  • 第二個免疫治療泛癌種伴隨診斷標誌物問世!TMB王者歸來
    這是TMB在獲得FDA的IVD標誌物批准之後,首次獲得FDA伴隨診斷獲批,也是繼MSI/dMMR之後第二個腫瘤免疫治療泛癌種伴隨診斷標誌物,同時也是第三個不需要考慮腫瘤器官來源tissue-agnostic的泛癌種標誌物。
  • 上海生科院在人源NAD依賴型異檸檬酸脫氫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生科院在人源NAD依賴型異檸檬酸脫氫酶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09   今日/總瀏覽:1
  • 腫瘤宣傳防治周 | 李小毅:甲狀腺結節都會轉變成甲狀腺癌嗎?
    甲狀腺結節都會轉變成甲狀腺癌嗎?正值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中國癌症基金會與醫學界組織的「2020癌症防控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中,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李小毅教授解答了網友們關注的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熱點問題。1、聽說我國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我好擔心!
  • 肺小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離「癌」到底有多遠?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中被查出身體某處長了結節。雖然不及「癌」顯得嚇人,但患者也不免會忐忑,擔心結節是「癌」或者會發展為「癌」,經常向醫生進行相關諮詢。結節真的有那麼可怕嗎?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在體檢中最常見被查出的3種結節。
  • 甲狀腺疾病 | 別錯過這 5 類臨床新進展
    預測 Graves 病復發的新型標誌物 Graves 病是否復發的傳統預測指標包括甲狀腺體積、血流、TRAb 等,來自日本的一項研究探討預測 Graves 病復發的新型標誌物,即唾液酸結合免疫球蛋白樣 lectin-1(Siglecl)mRNA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