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恆輝 ,章如松 ,姚育英 ,周曉軍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病理科 , 南京 210002)
【關鍵詞】 切片; 裂隙; 對策
【中圖分類號】 R361 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7 - 8096 (2007) 06 - 0474 - 01
在日常病理技術工作中 ,我們經常會遇到組織切片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裂隙 ,特別是富含細胞的組織這種現象更為常見。我們通過摸索和實踐 ,針對組織切片裂隙的原因加以分析 ,用以下簡便方法有效地減少或糾正了組織切片的裂隙 ,現介紹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①常規製片中組織切片出現裂隙的蠟塊,如淋巴結、扁桃體等;
②帶蓋的廣口玻璃容器或塑料容器;
③醫用紗布或脫脂棉;
④5 mmolPL鹽酸:取1613 ml濃鹽酸加蒸餾水至200 ml ,即可得5 mmolPL濃度鹽酸溶液。
1.2 方法
①將切片中出現裂隙的組織蠟塊面朝下 ,置入帶有5mmolPL鹽酸的容器內,浸泡5~10 min ,取出後用幹紗布擦去蠟塊表面的鹽酸;
②蠟塊不需冷凍,在室溫(25 ℃) 下直接上切片機切片,厚度4μm ;
③裱片時,先將切片光面朝下 放入冷水中,然後,再用乾淨的載玻片將其移入漂片儀的水槽內,溫度約45~47 ℃,略展片刻,待切片充分展平後,迅速裱貼在載玻片上;
④常規烘P烤切片、染色、封固。
2 結果
用此法製作的組織切片平整,結構完好,鏡下觀察組織裂隙明顯減少或消除(圖1 ,2) 。
3 討論
組織切片裂隙[1]是常規製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大問題 ,不僅影響切片質量 ,而且妨礙診斷。常見的裂隙有的呈不規則分布,類似「哈密瓜皮」樣改變(圖 1) ; 有的呈平行狀規則分布 ,類似「百頁窗」樣改變。根據我們的經驗和體會 ,組織切片裂隙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①組織處理: 由於大部分醫院通常是把大小不一的標本混合處理 ,難免會出現標本處理不均的現象。要麼大的組織標本處理不足,要麼小的組織標本處理過度 ,切片的裂隙多出現在固定不好、偏小、偏薄的組織 ,特別是細胞成分過多的組織 ,如淋巴結組織、扁桃體組織等。這類組織細胞緻密 ,含水量少 ,易被處理過度 ,導致質地硬脆。
②組織切片:切片時刀座不穩;使用的一次性刀片鬆動、切片刀鈍、切片角度過於傾斜、切片動作太快太猛和蠟塊過於冷凍質地變硬等 ,造成切片時組織出現震顫 ,在鏡下表現為切片出現沿刀刃方向平行的波紋 ,類似「百頁窗」樣改變。此外 ,裱片的水溫太高 ,亦可導致組織切片出現人為裂隙。
鑑於上述原因 ,為了減少或糾正組織切片的裂隙 ,我們建議如下:
①在組織處理時 ,有條件的單位最好選擇大小標本分開處理的方式。標本固定選擇正確的固定液及固定濃度 ,不能直接用甲醛原液固定組織 ,通常選用 4%中性緩衝甲醛液作為常規組織固定液 ,固定好後再上機處理 ,標本取材不易過薄。
②技術人員在每次切片前要仔細檢查機器 ,擰固刀座 ,夾緊刀片 ,防止因機械部分的鬆動而出現切片裂隙。調整並固定切片的角度 ,將切片流程分為粗修和細切 ,這樣可以有效地保護切片刀 ,延長切片刀的使用壽命[2] 。
③裱片的水溫以 45~47 ℃為宜 ,以免水溫過高 ,造成切片擴散 ,形成人為裂隙。
④對於一般的組織蠟塊 ,切片時冷凍溫度以-5 ℃為佳 ,不能過低 ,否則蠟塊太硬 ,切片時蠟塊接觸刀刃易產生震顫 ,導致切片出現波紋狀裂隙。對於硬脆的組織 ,可利用鹽酸能夠軟化組織的特點 ,減低組織的硬度和脆性(圖 2) 。組織蠟塊短時間浸泡在沾有5mmolPL鹽酸的紗布或脫脂棉上 ,達到暫時軟化組織蠟塊的作用而不會損傷組織 ,對組織結構無任何改變 ,不影響切片的正常使用。
參考文獻:
[1]Carson FL . Histotechnology[ A ] . A self instructional text [ M ] .2nded. Chicago :American Socity of Clinical Pathologists Press ,1996. 52
[2]馬恆輝 , 周曉軍 , 陳國璋. 淺談組織病理學實驗室的標準化(一) [J ] . 診斷病理學雜誌 ,2002 ,9 (6)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