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只有短短的50年時間,如果不算傀儡皇帝晉懷帝和流亡皇帝晉愍帝,其實也就兩任皇帝,可謂二世而亡。西晉滅亡的原因發人深思,以往我們常常說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這裡不管用了。因為西晉只「合」了不到50年時間。
學術界公認導致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亂。然而,筆者試圖以全新視角撥開西晉衰亡的真正歷史迷霧。
西晉滅亡的直接原因,自然是永嘉之亂。根據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記載,西晉初年,由於東漢以來的北方民族內遷一直不受朝廷重視,到了三國時期,魏國又主要防止蜀漢和東吳的進犯,到了西晉初年,外族內遷卻又得不到良好的安置的現象普遍存在,在一些邊遠地區,朝廷徵收的賦稅,被當地的漢人官吏增加,層層盤剝,使當地的少數民族民不聊生。西晉初年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僅僅有守成之才,非雄才大略、開創霸業的一代英主,加上太康盛世讓他沾沾自喜,逐漸開始只圖享樂不思進取,西晉官場鬥富成風,奢靡腐化成為西晉朝廷的主要特徵。
然而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
如果這樣,內中和八王之亂又存在怎樣的聯繫呢?
其實,我們翻開陳寅恪先生的書稿,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清談的興起,大抵由於東漢末年黨錮諸名士遭到 政治暴力的摧殘與壓迫,一變其具體評議朝廷人物任 用的當否,即所謂清議,而為抽象玄理的討論。啟自郭泰,成於阮籍。他們都是避禍遠嫌,消極不與其時政治當局合作的人物。」
陳先生在對西晉的滅亡著重點不是奢靡,而是官員崇尚清談,在政治上不作為。
史學四大家中兩大家對西晉滅亡的真實原因看法不一致,這是正常的,可筆者以為,這兩個原因,都不足以導致西晉二世而亡。
西晉傳四任皇帝,三代人,其中,晉懷帝司馬熾是傀儡,晉愍帝司馬鄴更是流亡政府,而且沒有朝臣隨行。西晉之亡,既有外因,又有內因。
外因:內遷的民族不安於現狀
少數民族內遷後,西晉政府將他們的首領扣押。西晉雖然是為了嚴防他們進行動亂,但是這種方法根本不是辦法。即使沒有八王之亂,西晉也是必然會遭受這些少數民族的反抗。八王之亂只是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內因:主弱國疑
晉惠帝司馬衷的智力大家都有所耳聞,這樣的國君給國家帶來的影響是災難性的,他先讓皇后賈南風乾政,後又心甘情願聽八王擺布。但是,即使司馬衷的智力正常,八王之亂也難免爆發。
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
一、政治平衡被打破
西晉初年,主要由功臣平衡外戚,以及藩王,「三權分立」相互制衡,以保證皇權。但是隨著功臣集團的重臣一個個死去,司馬炎不得不將外戚和功臣合二為一。這便有了賈南風。而原來的外戚受到賈南風的打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終藩王獲得了權力,架空了皇帝,皇室成員爭權奪利,最終帶領西晉走向滅亡。
二、少數民族生存空間遭到擠壓
這一點前文已經說過,不再贅述。
三、文化、經濟發展過度繁榮,玄學清談和奢侈享樂成為時尚
這一點,前文也說過,不再贅述。
四、政治模式無法維持長久
東漢的政治平衡是門閥、外戚、宦官相互平衡的。而西晉,晉武帝將門閥和外戚合二為一,又將功臣和外戚合二為一,引起的實際上是門閥和功臣的爭鬥。這種政治模式是無法長久維繫的,故而西晉亂亡有其背後政治模式的漏洞。
五、土地制度問題
西晉採用佔田制,即按地位尊卑佔地圈地,這種方式固然不失為對戰時屯田制的終結,但如此土地制度嚴重激化社會矛盾,土地兼併愈發嚴重,引起少數民族反抗。
六、軍事制度問題
西晉在軍事制度上,廢棄了曹操唯才是舉的政策,選用一些武將世家鎮守各地,這些將領良莠不齊,而軍政大權全部交予一人,對西晉的政治威脅、以及對百姓的生計都十分不利,且更不利於作戰。史書記載中,最後西晉只有極個別能人在北方維持一定局面,但大局無法挽回。
總結:西晉亂亡不僅有自身原因,也有前代原因,但是西晉亂亡主要是開國之君司馬炎定下各種制度、政策以及政治模式。其亂亡的原因並非封建諸侯引起,事實上,分封諸侯是吸取三國滅亡尤其是魏國滅亡的教訓作出的正確決定。
想對西晉十六國歷史有所了解卻不甚了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這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