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
有個綽號「小米加步槍」的地方
一個以穀物命名的縣城---米脂
偉大領袖毛主席轉戰陝北時說過:「我們所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槍,而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和坦克還要強!」
如今,我們再次推薦米脂小米,憶苦思甜。一起追憶陝北革命老區那段艱苦歲月。
米脂小米在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革命意義。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1935年10月,經過二萬五千裡的長徵到達陝北後,物資匱乏,幾乎沒有任何資源補給。毛主席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後。陝北小米便成了當時紅軍的主要口糧。
▲點擊圖片,品嘗革命老區優質米脂小米
而這,也是「小米加步槍」的由來歷史。
時至今日,米脂小米依然被大家熱衷,其原因除了歷史背景,米脂小米的口感,才是大多數人選擇的原因。
在陝西偏遠的黃土高坡,有些農民至今還用牛車作為交通工具。我們通過網絡銷售平臺,架起米脂小米走向全國的橋梁,幫助革命老區的農民打開新的銷路。
革命老區米脂縣小米種植地,由於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土地乾旱貧瘠,米脂小米的管理,栽種,收割,只能遵循自然農法。
我們的小米種植地位於米脂桃鎮,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是米脂縣海拔最高的地方,晝夜溫差大,生長周期長,遠離城鎮,無定河川流而過,造就了它獨特的營養價值與口感。
成熟後的谷穗沉甸甸的,顆粒飽滿圓潤,打磨穀子方法原始,保留谷糠,不拋光處理,使得小米的營養價值更加豐富。
陝北米脂,幾乎每家每戶都保留著石碾子,收割後帶殼存放,脫殼前小米經過晾曬,碾壓,翻騰,把小米中的雜質處理乾淨,最後裝袋儲存。
每年在小米成熟以後,收割的谷穗不會一次性磨成小米。
村裡的農戶們都將穀子貯藏在低溫倉庫,需要的吃的時候才拿一些出來磨。
這樣不僅可以保留小米的營養成分和口感,還可以讓小米得香味更佳新鮮,保證自家人吃的都是「鮮米」。
陝北老農說的一句老話:存谷,不存糧。
現在上架的米脂小米都是上周末才磨好的「活米」。相比市面上脫殼後保存的小米新鮮度起碼要高出50%,營養價值保存的比較好。
我們測算了下,用手抓上一把米脂小米,大約20克,就可以煮一碗粥,5斤的家庭裝累計可以煮上128碗左右。
一碗粥,平均不到4毛錢!
這款稠厚如脂,回味悠長,擁有3層米油的米脂小米,作為每日的早餐,一個三口之家可以喝上一個半月!
僅用涼水淘洗,就可看出油脂似的汁液。再經過沸鍋煎熬,淡淡的米脂漂浮,清香撲鼻,盛入碗裡即刻凝脂一層,用勺子輕搖,細密的米汁溢出。且不說張口品嘗,僅此一見,足可令人垂涎三尺,浮想聯翩。
米湯表面,浮著厚厚的一層米油。輕輕地嘬上一口,稠厚而又柔滑的米油帶著一股小米特有的香氣,從口中滑入胃部。用水完全煮開的小米,只需輕輕咀嚼幾下,便可下咽。完全不會像其他地區產的小米那樣,有股燒喉嚨的感覺。
小米渾身是寶,米粒養人,稷飼家畜,糠餵家禽。陝北農家院裡「人歡馬叫,雞鴨成群」的熱鬧景象,
米脂人過日子,沒有一家離得了小米。家常便飯中的撈飯(乾飯)、和菜飯、雲瓜飯、麻湯飯、秋豆飯、綠豆米湯、錢錢飯等等。節日中的糕點、烙餅、碗碗等,都用米脂小米為主要原料。
雖不及山珍海味貴,米脂的小米卻最養人。既入得了皇宮,又下得了民間,飢時可充飢,患疾可醫疾。
為您尋找到最好米脂小米
一、產自米脂農家,無農藥無化肥,天然有保證;
二、農戶石碾碾米,無拋光,無打蠟,暗黃色,吃得安全;
三、秋收新小米,現碾現發,確保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