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should not become a specialist's profession.
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一生致力於人類引導世人開啟智慧和幸福。不立派,不教條,循循善誘,引導個人成為自己的光。
克氏理論解構了很多世人習以為常的概念和想法。比如,世人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學習知識,積累技能,克氏卻說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是對自身的了解,「因為人類的全部存在就濃縮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
克氏一再強調生命是一個整體,反對過度的分工和勞作將社會中的人肢解化,符號化,成為單向度的人,成為馬克思眼中的「異化」勞動者。反思教育,他認為如今的教育過分強調了技術,在不了解自身思想和欲望的運作方式的前提下去培養能力和效率「只會使我們愈發無情「。人類於是變得越來越分裂,一方面,哀嘆抱怨同情;一方面冷酷漠視無情。
當一種職業的重要性凌駕於一切之上時,生活就會變得無聊、沉悶,例行公事,於是人類發明了各種娛樂消遣來逃避它。由此惡性循環,娛樂至死。
克氏在教育上,強調對學生整體的理解,這是展開正確教育的基礎。而我們的教育是一系列的「應該」與「不應該」,藉助於各種權威來展現自己的控制欲望,提升存在感,宣洩私憤,以求得一勞永逸,最後樂此不疲,渾然不覺得學生已經失去了對愛的感知和學習,因為我們並沒有以愛的實來理解學生,來幫助學生認識他自己,最後再給建議,做決定,培養他的獨立和智慧。我們常常以愛之義,行監之實。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學生,沒有什麼感恩的心,老師常常抱怨付出那麼多,卻沒有回饋。我們沒有反思過自己作為一個教育者本身是有問題的,教育首先應該教育的是教育者。
因此,現在的教學,與其說是教學相長,不如說是互相傷害,我們從未認真去理解一個孩子的全面,就妄下斷語;我們從未創造新的價值,就指手畫腳。愛和尊重,一旦缺失,教師也不再是教師,只是一個製造考試機器的工匠而已。
參考資料:
喚醒智慧的教育,克裡希那穆提 著,周豪 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