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保持童真和詩意,這是豐子愷的生活態度,也是他的美術觀點

2020-12-15 文藏書畫
勤儉持家

童心、童趣有一種純真天然的詩意,而純粹、本真和澄明則是其中的要素,在此不妨稱之為童真詩意。童真詩意既是我國著名畫家、文學家豐子愷的生活態度,也是他的美學觀點,是他進行藝術創作的重要方法。童真詩意直接的文藝理論來源,應該是明代李贄(一五二七—一六零二)的「童心說」。童心講究的是兒童視覺,無功利地看事物,講究兒童心理,取其天然純真的本性狀態。童真詩意又含有對成長的記憶,所以將豐子愷繪畫中的學生相與兒童相歸為一類來論述,共計約五百三十五幅。這類畫在豐子愷繪畫中佔據重要的位置,是其繪畫藝術出色的代表。

人物 冊頁

描寫兒童生活和學生生活,也是豐子愷對傳統繪畫只描寫古人的一個大膽的突破,是現實主義的創作。豐子愷共有七個子女,他親近、熱愛自己的兒女們,曾寫過一首《仿陶淵明〈責子〉詩》,詩曰:「阿寶年十一,懶惰故無匹。阿先已二五,終日低頭立。軟軟年九歲,猶坐滿娘膝。

人物 冊頁

華瞻垂七齡,但覓巧克力。元草已四歲,尿屎還撒出。不如小一寧,鄉下去作客。」他的兒童題材就多取材於他的這群孩子。另一方面,豐子愷自己先為學生後為教師,大半人生在學校度過,學生題材自然也是從身邊信手拈來。我們讀其作品宛如時光倒流,回到人生的黃金時代,這正是畫面裡蘊含的童真詩意。

快樂的勞動者

童真詩意也是豐子愷藝術人格的體現。豐子愷皈依佛門後,弘一法師為其取名嬰行。一九二七年馬一浮在為《子愷畫集》的題詞中說:「吾友月臂大師(即弘一法師)為予言豐君子愷之為人,心甚奇之,意老氏所謂專氣致柔復歸於嬰兒。

人物 阿婆三五少年時冊頁

子愷之於藝,豈其有得於此邪?」豐子愷是經歷世俗後復歸於「嬰兒」的,其境界是真大人相。在馬一浮看來,這更近於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人物 冊頁

所以他的藝術精神不是柔弱退守,而是積極進取的。但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情實之表」)是「專氣致柔」的,筆墨似柔弱不爭,一團和氣。老子說嬰兒是「和之至也」,這很符合藝術形式上「多樣統一」的原理,而其更強調「統一」。

落紅不是無情物

嬰兒是人的開端,少年、壯年、老年都以之為起點,但嬰兒混沌無知,與天地和合而為一。「和」就是「統一」,是物之常態。豐子愷的藝術精神與藝術形式是一種矛盾的統一,「藝之獨絕者往往超出情識之表」,這就是他繪畫的童真詩意。豐子愷培養童心的深意在於塑造人格完整的自我,我們看到童真的詩意雖外在於畫面,也深入到畫家個人內心,構成畫家的藝術人格。

花生米不滿足

兒童是富有同情心的,而「大人格者」不但要有深廣的同情心,同時又要有豐富而充實的精神力。豐子愷說:「倘其偉大不足與英雄相共鳴,便不能描寫英雄,倘其柔婉不足與少女共鳴,便不能描寫少女。故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所以「柔弱」足以描寫兒童,正是豐子愷大人格的體現。

兒童偷把長竿

相關焦點

  • 豐子愷作品欣賞:一個心有童真的老玩童
    豐子愷(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 豐子愷: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靈魂生活.
    這五年間,弘一法師,那時稱為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圖畫音樂教師。圖畫音樂兩科,在現在的學校裡是不很看重的,但是奇怪得很,在當時我們的那間浙江第一師範裡,看得比英、國、算還重。我們有兩個圖畫專用的教室,許多石膏模型,兩架鋼琴,五十幾架風琴。我們每天要花一小時去練習圖畫,花一小時以上去練習彈琴。大家認為當然,恬不為怪,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李先生的人格和學問,統制了我們的感情,折服了我們的心。
  • 豐子愷 | 孩子能撤去世間事物的因果關係網,看見事物本身的真相
    如豐子愷先生所說「願你永葆童真,樂此不疲,去生活。」年齡永遠不是童真與否最大的阻礙,重要的是童心。如我們所見,豐子愷先生的文字和漫畫一直以「童真」著稱的,今天想和大家一起看看豐子愷先生是如何保持「童真」的。
  • 豐子愷的春天、童心與詩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他要回答小孩子樹木為什麼會變綠,他要與他們一起去郊遊,一起去看燕子新築的巢;他可能也會帶上些酒,在春風中喝醉了,然後頭上插滿花兒回來;他要在春雨中聽簫,也要在春日中午睡。翻看豐子愷這些有關春天的畫作,心中便覺淡定。雖然已經錯過一些春日,但那黃燦燦的油菜花不是才開嗎?柳樹枝不是剛剛吐出鵝黃色的幼芽嗎?還有那桃、李、梨、杏,都還要再開放好一段時間呢。
  • 豐子愷藝術和人生觀中的日本因緣
    同時,他也肯定中西繪畫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中國畫不重寫實的但追求神韻和意境,對繪畫內容的關注豐富了繪畫的意義,結合豐子愷的漫畫實踐來看,可以說他正是在自覺繼承和發揚這種中國畫的傳統,他將中國和日本的美術稱為「東洋畫」,與「西洋畫」對立起來,這也明顯受到日本文化思潮的影響。
  • 重溫豐子愷多才多藝的一生,竟發現他與魯迅相識的一段往事……
    「文心江南系列展之海上丰采——豐子愷藝術特展」熱展一月,雖已在上海海派藝術館落幕,但「豐子愷熱」未曾消退。應社會各界和藝術愛好者的要求,豐子愷藝術特展部分展品今天開始到3月30日移師上海市文聯文藝會堂繼續展覽。
  • 紀念| 豐子愷誕辰120周年,西子湖畔重溫「人間情味」
    器識文藝豐子愷的三位老師,基本奠定了他一生發展的基調和品質。夏丏尊先生的教授,為豐子愷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與從事文學翻譯的功力。李叔同先生提倡「先器識而後文藝」,使豐子愷在人格上終生保持君子坦蕩蕩的行為準則,同時啟蒙著他對繪畫與音樂的興趣與熱愛。
  • 保持童真,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今天「六一」,我們過兒童節時候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現在已人到中年,給小朋友們過節了。今天在朋友圈裡兩個70多歲打扮時尚的老人在兒童樂園玩翹翹板的視頻感動著我,拍視頻的人問道:「你們今年幾歲了?」女的回答:「我今年兩歲半」,緊接著男的回答:「今年我四歲」。兩個童心未泯、樂觀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再現童年,滿滿的童趣傳遞著愛和幸福。
  • 寥寥數筆,攝人心魄——豐子愷漫畫大賞之一
    豐子愷(1898-1975),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漫畫和散文著名。豐子愷是一個溫潤有趣的人,文章清雅質樸,漫畫童真童趣,在簡潔的筆觸裡,描畫世間的生活美、人性美、人情美,觸人心弦,攝人心魄。
  •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很多人愛看豐子愷的漫畫。愛他筆下看似隨隨便便,但卻妙趣橫生,常常蘊含著大大哲理的漫畫。一輪新月,一棵垂柳,三兩孩童,往往就是一副明媚的作品。我們喜歡豐子愷,是因為不管是寫散文還是畫漫畫,他都能看到平淡生活中最溫柔,最深遠的部分。
  • 豐子愷:願你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我想很多人聽過這句話,有人還把它當做過籤名檔,這句話就是出自豐子愷先生的《無寵不驚過一生》。豐子愷,畫家、散文家,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師從弘一法師,學貫中西。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純樸之風、寬仁雋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現代文學中備受推崇的佳品,漫畫幽默風趣,流傳廣泛 ,深受人們的喜愛,爭相收藏。
  • 豐子愷10句經典語錄,句句都是人生
    他長相清秀,畫的畫童真童趣,文章也是寫的極其清雅質樸,句句至理。他的心地,如他的漫畫一樣,善良、溫潤、有趣。其實他的作品我們都看過,在兒時課本上,在老雜誌報刊上……只是我們並不知這些生動的畫,出自於「國漫之祖」豐子愷之手。
  • 小央美美術教育:中國現代傑出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豐子愷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豐子愷者,本名豐潤,字子愷,浙江崇德石門灣人也。光緒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親將他生下來後,由於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鄉念小學時,有一次,鄉下要搞什麼選舉。
  • 在豐子愷翻譯中輕輕飄過的「未來主義」
    儘管「未來主義」藝術運動未曾在中國真正發生過,但它卻在包括豐子愷在內的中國作者的藝術史書寫中留下了痕跡:如在1928年,豐子愷編述的第一本藝術史著作《西洋美術史》中,作者以幾乎沒有任何個人傾向的筆調輕輕點出了在當今世界藝壇還有一個「未來派」存在;在1934年編譯的《近代藝術綱要》中,豐子愷認為,「這只能看做近代生活的一種記錄,間隔的顫動時代的弊病,發作的表記。
  • 品咂多味的人生——讀豐子愷《萬般滋味 都是生活》
    之前在報紙或雜誌上,零散地讀過豐子愷先生的文章,特別喜歡那種文字的恬淡與率真;也欣賞過先生一些饒有趣味的漫畫,充滿了童真與幽默。日前,在讀豐子愷先生這本《萬般滋味都是生活》(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時,我依然驚喜於作者精神世界的豐盈,徜徉在作者的文字與漫畫裡,品咂多味的人生,接受心靈的洗禮。全書內容分五個「味道」——人生之味、時間之味、孤獨之味、藝術之味、生活之味。作者開篇寫的是《白鵝》,意思是搬家了,對住了幾年的小屋毫不留戀,卻捨不得丟下這隻陪伴他一家幾年的白鵝。
  • 終其一生,我們都要成為保持童真、保持好奇心的人
    老師好奇的問:「但沒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啊。」小女孩回答說:「他們一會兒就知道了。」這個故事我非常的喜歡,作為成人的我們,自以為懂得了許多孩子不知道的知識、道理和智慧。當前方沒有道路時,他就畫一條路。沒有月亮照亮道路時,他就畫一個月亮。沒有樹可爬時,他就畫一棵蘋果樹。大部分人都感覺,小孩比大人有想像力,因為小孩沒條條框框,更容易天馬行空地幻想。兒童之所以比大人更容易想像,這是因為兒童大腦的前額葉皮質並沒有發育成熟,不容易專注,思維表現得更加開放。
  • 原來豐子愷是中國漫畫之父 也是與魯迅「撞車」的翻譯家
    1921年,豐子愷東渡日本遊學,目的是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在日本,豐子愷參觀圖書館、博物館,聽音樂會、歌劇,淘舊書店,用他的話來講,是「在10個月內充分呼吸東京的藝術空氣」。一日,他在地攤上買到竹久夢二早期作品集《春之卷》,從此對藝術有了新的理解。「他曾說,竹久夢二的作品,形體是西洋畫,筆法是東洋畫,最主要是裡面有詩意,感動了他的眼、他的心。」豐子愷外孫宋雪君如是介紹。
  • 成年人要保持童真與好奇心,和孩子一同探索世界
    你沒有辦法,你說不過他,你也鬥不過他!但是有時候有些道理,還在我們大人的身上,要怎麼去徵服他,其實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一定的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大人要跟孩子一樣,要進步、學習、成長!否則的話,你可能就沒有足夠的知識與智慧,去教導和教育你的孩子。有人會說:那孩子過早的成熟,會讓孩子失去了他的童真與天真。不!我並不這麼認為所謂的童真和天真是人們以為的那樣。其實童真與天真是自己的內心和對世界的看法,真正的天真是她還有探索之心,還有好奇之心。
  • 重拾「心情」,學會「放下」,保持一顆「童真」的心
    大家好我是何榮江,學習是一種態度,堅持是一種品格!每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你的臉上的時候,我希望你能有一個燦爛的笑容,人不總是悲哀的,我們失去了太多但是也要勇敢面對。不管生活對你做了什麼,不要把這樣的負面情緒帶給你身邊的人,他們不該承受這一切。給身邊人一個微笑,不用解釋,他們都也就不再追問,要是不懂放下情緒和他們聊聊。總不會因為這些瑣事傷害了自己和身邊的人。學會克制、大度、包容。生活還是要繼續前行,過完今天,明天再來過。
  •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豐子愷的茶漫畫
    茶,是咱們中國人一直以來獨有的飲品,西方國家的茶也是中國流入過去的,茶自古以來一直受到文人騷客的追捧,是他們離不開的夥伴。咱們近現代著名的畫家豐子愷也是一個愛茶之人。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中國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諸藝兼擅,曾被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稱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美學大師朱光潛稱頌他「從頂至踵,渾身都是個藝術家」。豐子愷的文與畫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特別性,曾經令許多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