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 矽谷創業公司Candid出馬,拯救你的一口歪牙

2020-12-13 創業邦

創業公司Candid被稱為牙齒界的Warby(垂直眼鏡電商),它直接面向用戶,希望讓牙齒矯正變得更快,更容易,更便宜。我們能在家裡矯正自己的牙齒嗎?

當lyft前高管Nick Greenfield得知自己矯正牙齒的費用高達5000-8000美元時,幾乎要從牙醫診所的椅子上摔下來,「這個價格瘋了」。不愉快的看牙經歷促使他去研究這個行業並進而在2017年初創建了Candid, 讓用戶可以在家完成牙齒矯正。公司最近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投資。

這家公司向顧客銷售一套工具包,顧客可以在家自行取得牙模,然後通過在線的正畸醫生網絡進行分析。正畸醫生創建用戶治療計劃,顧客可以獲得3D列印的牙套,顧客佩戴定製的牙套幾個月,然後再戴一晚的牙架。費用1900美元起。

在某種程度上,Candid提供了一種更便宜、更省時版本的隱適美,隱適美去年的銷售額超過了10億美元。正畸行業在美國每年覆蓋600萬消費者,市場達到110億美元。分析師預測在未來4年正畸行業每年增長12%。

Greedfield認為,遠程醫療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口腔健康卻被遺忘了。在創建公司的最初幾個月,他組建了一個正畸牙醫的團隊,首席牙齒官Lynn Hurst醫生已經有30年經驗。他還充分研究了不同州的法律對於遠程醫療的規定。希望用一種現代的平易的方式,提供安全的,專業的服務。

在2017年9月,Candid推出了它的工具包,售價95美元。工具包說明和使用都非常清晰簡潔,取模和拍照的過程大約需要20分鐘,然後把模子放到預付郵包中,並把照片上傳Candid網站。一周後,牙醫會進行相應評估,6到8周後,牙套就會出現在用戶家門前。然後用戶可以通過視頻與他們的正畸醫生持續溝通3到10個月。

Greenfield說他們的目標用戶有兩類,一是忙碌的成年人,沒有時間或金錢進行傳統的正畸治療,二是鄉村或者少數族裔社群,他們的周圍缺乏牙科診所。

雖然這種模式遭到了一些質疑, 創始人Greenfield表示,「我們的目標不是替代傳統的正畸服務,或者與現有的系統競爭,而是為那些沒有錢或時間享受昂貴服務的人提供更好的體驗」。他計劃將業務擴充到巴西、印度、中國,目標到2020年服務100萬用戶。

(來源:fastcompany)

相關焦點

  • 矽谷已成「惡人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墮落之路
    者按:Erin Griffith是《連線》雜誌的記者,他認為,現在的矽谷創業文化有許多缺陷。科技企業的惡行已經讓民眾厭倦,正因如此,當創業公司站出來發聲,說自己要打碎舊東西、讓世界變得更好時,往往會遭遇無端的攻擊。整個科技行業流行著「創始人崇拜文化」,現在是時候變變了。
  • 「國際天使」鄭博仁:矽谷創業團隊是如何成就一家偉大公司的
    鄭博仁說,如果能做一個規模化的平臺,AppAny這樣的公司從一開始就不會錯過。隨後他成立了心元資本,LP都是他熟識的朋友,遍布矽谷、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都是個人。心元資本也主要以鄭博仁自己為主,項目源基本都來自熟人或朋友的推薦。項目來自熟人推薦,這是鄭博仁規避風險的一種方法。換句話說,朋友已經幫你把關這人是不是靠譜。
  • 史丹福大學與矽谷輝煌
    1951年史丹福大學創建的斯坦福科技園成為矽谷早期雛形,用其廠房和實驗用房而獲得租賃和服務收入。由於園區的成功發展,吸引了一批新創公司落戶園區,成為美國第一個依託大學而創辦的高技術工業園區,並且成為矽谷發展的早期雛形。在創辦園區的過程中,史丹福大學並沒有在園區創辦企業,而是支持本校的師生創業或是吸引社會公司進園創辦新的公司。
  • 【易眼看矽谷】「碼農」們為何要回國創業
    而且做網際網路的人,誰不想來矽谷呢?」然而真的在矽谷工作兩年之後,周永開始接洽國內的獵頭。生活和交友環境是個大問題。 「剛來的時候想過要結交更多的美國朋友,但是文化不一樣,實在很難。他們會很友善地對待你,不過成為朋友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他們會為49人(編輯註:這是支橄欖球隊)瘋狂,但我毫無感覺;他們吃飯時候說脫口秀的段子,我甚至都沒太聽懂。」
  • 矽谷公司人才招聘那些事兒——矽谷「超級面試官」董飛專訪
    來自美國矽谷的Coursera軟體工程師董飛是矽谷華人工程師裡的「明星人物」,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碩士畢業於美國杜克大學計算機系。矽谷「超級面試官」、Coursera軟體工程師  董飛CTO俱樂部:我們看到你在國內百度等一線網際網路公司以及美國LinkedIn、Amazon等公司都有工作經歷,對比中國公司和美國公司
  • 華人工程師失落矽谷
    Uber 裁員 3700 人,Airbnb 裁員 1900  人,Lyft 裁員近千人……據矽谷失業追蹤網站  Layoffs.fyi Tracker 統計,自今年 3 月 11 日以來,矽谷有 592 家技術創業公司啟動了裁員,累計有 80609 名員工被解僱。矽谷失業率上升為 9.3%,在疫情大流行前一個月,這一數字僅為 2%。
  • 【考察團】矽谷有多遠?3月21-29日,和我們一起上矽谷
    2015年3月21日到3月29日,Makerlink將組織一次赴矽谷的硬體考察團,與當地硬體圈的精英對話,參觀近期矽谷硬體圈最熱門的公司與機構。為什麼一定要參加Makerlink智能硬體之旅?內容的實用性:這不僅僅是去谷歌、facebook、Linkedin這些矽谷知名科技公司遊玩、觀景那麼簡單,我們側重從實操層面告訴你,如何海外眾籌、如何培養核心用戶、如何與玩轉美國銷售渠道、如何在美國市場與大公司博弈、矽谷智能硬體產業鏈現狀、市值數十億美金的科技公司如何成長的…
  • 矽谷創業家談精益創業:小企業發展的科學模式
    導語:精益創業是一種科學的創業模式,可以使我們快速找到並測試創意,並以此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公司,同時使我們避免愚蠢的錯誤。在今日的矽谷,越來越多的小公司在依照這種創業模式進行發展,而這一模式對於今天中國的許多企業也有著很多可以借鑑的意義。
  • 50家矽谷IT公司技術博客-吐槽篇
    文章首發於 「董老師在矽谷」(微信號:donglaoshi-123),歡迎關注。之前筆者寫過一篇「這些矽谷創業的公司,哪一家驚豔了你」,算是處女作吧,還寫過一篇介紹「美國大數據創業公司」。
  • 《矽谷熱》讀書心得與要點摘抄
    一句話介紹本書:這是一本講述什麼是創業精神的書。《矽谷熱》以蘋果公司的傳奇故事為開篇,講述了矽谷的發展歷史,諸多著名公司誕生於此(惠普、微軟、蘋果、英特爾、AMD、IBM……),它們的創業故事發人深省。
  • 你必須知道的25位矽谷創業CEO
    Justin Kan, Exec CEOExec是一家提供「任務完成」應用公司,它像一個監督任務完成的行政官,讓你高效率地完成任務。3.Rebecca Woodcock, Cake Health CEOCake Health 幫助你加強保險和醫療健康管理,根據跟蹤你花在醫療健康上的費用提醒你哪些地方可以省錢。6.
  • Twitter CEO、知名VC當顧問:《矽谷》是如何寫實矽谷的?(上)
    於是,科斯特羅回歸成為一個代碼猴,還創立了一系列科技公司,其中一家最終還被Google以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2010年,他成為Twitter CEO。在Twitter上任第一年,科斯特羅就帶領該公司實現1000萬美元的盈利。2015年6月,隨著Twitter的股價不斷下滑,科斯特羅宣布將離開公司。3天後,HBO播出第一季帶著半諷刺意味結局的《矽谷》。
  • 天堂矽谷和矽谷天堂一家人
    不做二級市場,只幫實體公司提升、創造和改變價值。    文字實錄:    可心: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由央廣網財經出品的《論道》,我是可心。如果哪一家上市公司被PE相中了,那麼大家會認為這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會很有想像力。
  • 女文青「臥底」矽谷,發現了什麼?
    文|鄭渝川  《神秘矽谷》這本書的作者安娜·維納現為《紐約客》撰稿人,專注於有關矽谷、創業公司文化和技術的寫作。這本書曾以連載形式引發廣泛關注,在2018年就被環球影業買下了影視改編版權。2013年,安娜·維納進入了一家與出版業其實有關的高科技創業公司:電子書創業公司。但這家公司還是在紐約。不斷有人告訴她,高科技行業最有希望的發展地點在舊金山。她就去了一家位於矽谷的數據分析創業公司面試。數據分析創業公司毫無疑問套用了谷歌的面試題模式,要求面試者回答諸如「美國人每年吃掉的比薩有多少平方英尺」、「一架飛機能夠裝下多少個兵乒球」等刁鑽的問題。
  • 中關村簡史:從創業有罪到中國矽谷
    這一年,他沿著波士頓128公路、舊金山矽谷走下來,看到的是數千家由教授、大學生、工程師創立的公司,以及由它們構築的高科技產業集群。一位美國教授創立的20人的永磁體小公司,就能為NASA和全球核實驗室供貨。科技與商業的高度協同,爆發出強大的生產力。
  • C3.ai上市即暴漲,矽谷傳奇Tom Siebel續寫創業神話
    (沒錯,本周矽谷 IPO 系列報導又來了一篇……)兩周前,我們寫了矽谷 IPO 的乾旱總算終結,矽谷公司上市的大潮已然回歸。談論這家公司不可能避開它的創始人:Tom Siebel。Siebel 絕非賈伯斯、貝索斯和馬斯克那種有名到了出圈程度的大佬——畢竟他擅長的企業級服務,本身也不是那種很性感的業務。不過如果你是身在矽谷的企業級領域創業者,沒聽說過 Siebel 的名字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 第四屆世界整合醫學大會暨矽谷中醫藥健康創新創業論壇在矽谷舉行
    以「整合東西方科學共創未來醫學」為主題的第四屆世界整合醫學大會於12月7日和8日,在矽谷的美國國際醫藥大學(University of East-West Medicine)和創新創業的聖地史丹福大學(Stanford)成功舉辦,有來自美國、中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地的近500多位整合醫學、中醫藥專家參與大會學術交流及創新創業合作,大會還同時宣布成立「世界整合醫學學會聯合會
  • 李頤韜:穿梭在矽谷的創業者
    在隨後時間裡,他漸漸感到自己的閱歷和經驗不足以運營一個公司,於是決定賣掉項目出國留學,進修計算機。 留學期間的李頤韜並沒有讓自己閒下來,大二的時候他與朋友合夥做了一家多倫多本土在線訂餐的網站,並藉助有閒散時間的學生開車送餐,這種模式類似於時下正火的Uber,可當時的Uber還默默無聞。但這家網站後來也被賣掉,這筆錢用以買車,和下一次創業的預算。
  • 《矽谷傳奇》:用心理學視角觀摩賈伯斯與比爾·蓋茨的創業競賽
    由馬汀·伯克執導的傳記影片《矽谷傳奇》講述的就是史蒂夫·賈伯斯和比爾·蓋茨二人在創業之初用知識開啟事業之門,各展所長,迅速成長,在競爭中相愛相殺的故事。 《矽谷傳奇》重現了蘋果與微軟公司富有傳奇色彩的早期發展歷史,可以說是一部絕佳的創業學習教材,但觀看全片之後我發現,這部影片不僅是一份創業者指南,同時也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學信息。賈伯斯和蓋茨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績,這些心理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對他們的成長和壯大起到了推動作用。
  • 矽谷觀察之在線教育篇【下】:矽谷MOOCs的中國版圖
    如上兩篇所說那樣,在線教育在矽谷三年來的發展是一部經受爭議-掙扎前行-終獲主流和資本肯定的斷代史。而此刻,在國內資本一頭熱地大把砸向同一領域並且成敗未知時,矽谷MOOC界也開始了擴張的步伐。Udemy現在提供給客戶公司的是一個叫做 udemy for business 的項目。這些客戶公司可以得到Udemy為公司客戶定製的高質量課程,他們還可以訂閱我們相關的課程系列。目前公司培訓這方面的需求非常的可觀。去年我們的業績增長了300%,其中公司客戶的比重也提高了不少。目前我們美國合作的公司包括Goldman, Oracle和很多中小型創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