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化學:在國際封鎖中衝鋒40年,終成山東最賺錢企業

2021-02-21 製造界

作者/趙建勳

圖片/圖蟲創意

37年,丁建生只死磕一件事,並且,死磕出個世界第一。

  1

2001年,萬華化學(以下簡稱萬華)登陸A股。也是在這一年,全球科技泡沫破裂,美國發生911事件,全球經濟震蕩,與萬華主業強相關的MDI需求銳減。

MDI是製備聚氨酯的關鍵原料。聚氨酯具有橡膠、塑料的雙重優點,在隔熱、隔音、耐磨、耐油等方面性能異常獨特,從皮鞋、皮包,到汽車、冰箱,再到宇宙飛船、人工器官製造……廣泛應用於方方面面。

上世紀80年代,由於專利權多、投資金額巨大,技術難度高,MDI長期被巴斯夫、拜耳、陶氏等少數幾家巨頭壟斷,嚴禁向第三世界國家和公司轉讓相關技術。在家門外受盡委屈的萬華被迫自力更生自主研發,奮力追趕十多年,才在新世紀的開端站穩了腳跟。

為擺脫困境,國際巨頭開始向中國市場大量傾銷MDI,2001年半年間就湧進10萬噸,搶佔了大部分市場,眼瞅著萬華就要活不下去了。為了生存,2002年8月,萬華向國家經貿委提出反傾銷申請,成為我國入世後化工行業第一起反傾銷案

「必須用西方人的遊戲規則打敗西方人!」

這是一步聰明的棋。因為反傾銷申請後的相關調查,為萬華贏得了喘息的時間。那段時間,萬華加緊擴大產能,建成了寧波16萬噸/年MDI項目。2003年底,做好了準備的萬華主動撤訴,決意與國際巨頭正面交鋒,憑的是,「產量一上來,價格一攤薄,就有了打價格戰的底氣」。

巴斯夫、拜耳等對手一看傾銷策略失效,也立刻改變策略,紛紛到中國國內建廠,產能同時迅速提高。

這時,萬華董事長丁建生意識到,價格戰若真打起來,萬華還是很可能處於劣勢,面對全球化經營的歐美寡頭,有自主研發能力的萬華也同樣不能只蜷縮在國內防守,需要主動出擊。

  2

丁建生選擇直接插入MDI消費重地歐洲,設立製造中心,在全球層面對國際巨頭進行戰略牽制,同時,加速開拓新興市場比如中東,以確保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相對安全。

就在他決定到歐美、中東建廠時,又趕上2007年次貸危機,全球第八大聚氨酯企業匈牙利的博蘇化學公司(BorsodChem)資金鍊斷裂,面臨破產危險。這家成立於1949年的老牌化工企業,當時是中東歐最大的MDI和TDI(甲苯二異氰酸酯)製造商,業務範圍包括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

對丁建生來說,這是進入歐洲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一役,他志在必得。2009年9月的一天,經過十多小時的漫長飛行,丁建生一行興衝衝地趕到匈牙利,與博蘇化學的大股東代表面談併購事宜。然而沒想到的是,對方只給了他們15分鐘時間。

「他們拿著筆,一直在擺弄,對所談的內容,根本不感興趣。」

最大的阻力來自博蘇化學第二大股東Permira——一家英國老牌併購基金。兩年前,Permira剛以16億歐元的價格坐穩博蘇化學董事會的位置,屁股還沒焐熱,怎會拱手相讓。

但丁建生和他的團隊不甘心就這樣回去。團隊一番研究後,當晚,丁建生撥通了中行、交行、工行等國內幾家銀行老總的電話……隨後的幾天裡,在國內金融機構的支持下,萬華吃進了博蘇化學2/3的夾層債(mezzanine debt),獲得了對博蘇化學重組方案的否決權

這下輪到匈牙利人坐不住了。丁建生回國的飛機剛一落地,對方的電話就追了過來,要求萬華重返談判桌,「有事好商量!」

雖然重開談判,但雙方仍缺乏信任。匈牙利多名政府官員質問中國使館的商務參贊:「你們中國人想幹什麼?」當地媒體也大肆渲染,稱萬華要偷取技術。


談判拉鋸戰持續了9個月後,實力的天平開始傾向萬華。博蘇化學的大股東承擔不起繼續拖延下去公司破產的風險,匈牙利政府也認識到萬華作為投資商,對匈牙利的經濟復甦和增加就業或許會有很大幫助。

終於,在2011年1月,萬華以近13億歐元收購了博蘇化學36%的股權;一年後股權比例提高到96%,成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這也成為當時除吉利收購沃爾沃外,中國企業在歐洲最大的一筆投資。

就這樣,來自渤海灣一角的萬華,成功殺進競爭對手的老巢,MDI產能也立刻跑進全球前三

這場收購大戰,還被《國際金融評論》評為2010年度歐洲、中東、非洲地區最佳重組交易獎。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中國人從來都是非常溫和,沒有想到萬華這幫傢伙,完全是西方的打法,非常強悍!」

  3

萬華的底氣,崛起於最初的受氣。

時間回到改革春風剛剛吹起的1978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在一份設備進口立項文件上批示,「應當把它作為重點建設項目,因為人們太需要了」,「不建則已,一建必成」。

這個讓國家高層如此重視的「它」,就是有關聚氨酯的生產項目。彼時中國,10億人連皮鞋都很難穿得到。為解決穿鞋問題,國家決定建立煙臺合成革廠,從日本引進聚氨酯合成革生產裝置,並配套引進了一條年產一萬噸的MDI生產線。

李先念批示的就是這個項目,它耗資近5億元,相當於當年我國財政收入的4‰,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輕工業項目

日本公司賣給中國的這套MDI生產線,是對方60年代從英國進口的,技術早已過時,設備也已老化。即便如此,日方也只轉讓操作規程,不轉讓核心技術,並在轉讓合同中設定了苛刻條件:10年之內不得在國際市場銷售產品。即便是這樣,英國人聽說自己的設備被賣給了中國,還是大發雷霆

1983年8月,MDI裝置投料成功,中央領導專程到現場剪彩慶祝。可洋專家一走,設備就不靈了。投產後,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運轉異常艱難,經常停車檢修,還時不時發生爆炸,每年只能勉強生產幾千噸

80年代末,中國百姓對皮鞋、服裝、冰箱等產品的需求增長迅猛,MDI的市場需求正井噴式增長,工廠產能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跨國巨頭趁機攫取了在華大部分市場和利潤

為擺脫困境,煙臺合成革廠找到原來轉讓技術的日本公司,提出再次引進技術。可對方明確表示:「新技術不給,只能考慮轉讓舊技術,產能最多提高到1.2萬噸。」

被日本拒絕後,煙臺合成革廠又把目光轉向幾家歐美公司,提出用市場換技術,引進4套MDI生產線,但在歷時四年的艱難談判中,對方均拒絕提供核心技術。一家跨國公司的高管指著窗外的夕陽對中方代表說:如果把技術轉讓給你們,我們就成了下沉的太陽

中方技術人員到歐洲工廠考察時,只能遠遠地看看裝置,靠近一點就被制止。

有一家跨國公司還稱,煙臺合成革廠如果能提供中國市場調研報告,就可以考慮合作。可當煙臺合成革廠組織80多人、半年多跑遍大江南北,把調研報告拿出來後,這家公司卻一腳把萬華踹開,在中國設廠自己生產MDI了。


前後五年,煙臺合成革廠不僅無法從跨國公司換來技術,還飽受屈辱。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讓煙臺合成革廠上下意識到:以前太傻太天真,如果不自主創新、自我發展,只有死路一條。

  4

「要想不被人掐脖子,就必須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MDI裝置!」

1993年,當時還只是煙臺合成革廠MDI分廠總工程師的丁建生明確提出,要自研MDI技術。丁建生1982年青島化工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煙臺合成革廠MDI分廠。他痴迷技術,經常拆解裝置設備反覆研究,常常幾個星期不回家,憑著一股勤奮鑽研的勁頭,最終當上了MDI分廠總工程師。

當他提出要自研,很多人認為他是頭腦發熱,就連總廠研究院也反對。但丁建生不信邪,「如果想都不敢想瞄準國際最領先的,那你永遠不會成功!」

市場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技術突圍需要先組建一支科研隊伍。按照當時的規定,廠裡給碩士畢業生的工資只有650元,很難招到人才。於是丁建生委託國內高校定向培養,每3萬元培養一人,終於建立起一支10人科研小組

帶領著這隻年輕的隊伍,丁建生首先向洋設備「開刀」,對著猶如黑匣子一般的裝置反覆拆裝零部件,邊拆邊修邊琢磨

但硬體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工藝流程和其中複雜的化學反應。在中科院計算機所等多家單位的支持下,丁建生帶領研發團隊,運用當時計算速度已經突破1億次/秒的銀河計算機,最終建立起了MDI工藝過程計算機模擬和MDI核心化學反應計算機數學模型,並開發出國內首套MDI製造工藝技術軟體包

正是這個軟體包,讓快要報廢的1萬噸MDI裝置實現了正常運轉,產能也提高到1.5萬噸。

隨後兩年,煙臺合成革廠又與國內高校開展聯合攻關,經過上萬次試驗,先後攻克縮合反應、光氣化反應、分離精製3大關鍵技術,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掌握完整MDI技術的國家打破了西方對我國近40年的技術封鎖

為了精幹主業,1995年萬華由「煙臺合成革總廠」改制為「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有限公司」,32個子公司只留王牌主業MDI,其餘全部剝離,4000人下崗分流。

1998年底,集中了MDI優勢資源和近400名業務骨幹,煙臺萬華化學聚氨酯公司(2013年更名為萬華化學)正式掛牌,丁建生出任總經理

股改前,萬華舊的僵化體制束縛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薪酬待遇也很難吸收頂級學術帶頭人,技術創新步履維艱。股改後,丁建華重金招聘高端人才,為博士開出10萬元年薪、150平方米海景房的條件,而當時他自己年收入只有2萬元,住70平方米的單元房。為鼓勵企業創新發展,他還做出承諾,只要研發出新產品並形成利潤,就拿出20%-30%的利潤作為獎金

一次,一套裝置技改後為公司盈利1200萬元,按新的獎勵辦法,科研團隊的總獎金高達92萬元,而當時萬華全廠的工資總額才200萬元。獎?還是不獎?丁建生拍板:「獎!現金從銀行取回馬上發放!」

帶隊的工程師獨得21萬元,當他把獎金拿回家時愛人嚇壞了,「你從哪兒弄來那麼多錢的,別有什麼事吧?」弄清原委後,愛人開玩笑說:「以後你天天加班都行,家裡的一切我都包了!」

以重獎激勵人才,以制度保護創新,讓萬華在行業內名聲大噪,陸續吸引來一大批優秀人才。

  5

30年來,面對國際巨頭的技術封鎖和嘲笑,萬華自力更生,讓技術從有到無,讓企業從山東走向世界,並肩巴斯夫、拜耳等國際化工巨頭,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產能最大的MDI生產商。


《福布斯》近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上,中國化工企業有7家躋身,其中就有萬華化學(820),排名僅次於臺化(609)、南亞塑膠(649)、臺塑(758)三家老牌臺企

2018年,萬華化學營業收入達到606億元,淨利潤106億元,相當於每天產生三千萬元純利潤,高居山東上市企業之首。上市18年以來,其營收和淨利潤漲幅均超百倍,這種高成長和高盈利在A股化工企業當中絕無僅有

任正非說:「一個人如果專心只做一件事是一定會成功的……如果我專心致志養豬呢?我可能是養豬的狀元;專心致志磨豆腐呢?我可能也是豆腐大王。」這種「磨豆腐」的精神成就了華為,同樣也成就了萬華

多年來萬華埋頭研發加苦幹,持續將營業額的3.5%-5%投入研發,研發支出始終排名行業第一。2012年萬華的研發開支有5.7億元,而當年A股醫藥研發最多的恆瑞醫藥是5.3億。2015年,萬華的研發支出超過7億元,而當年它的盈利不過16億。

到了2018年,萬華的研發投入達17億元,是研發投入最高的100家中國企業之一,擁有6個研發基地,超過1800名研發人員,其中僅博士就超過110人。


這,就是萬華如今敢與國際巨頭鼎足而立、並在不久的將來與之可以全面較量的底氣。

。END 。

聯繫我們:xtydqi001(值班微信)

廣告及商務合作:電話15053167995    微信qqmm-777

投稿及採訪約談:郵箱xtydqi@qq.com

版權聲明:製造界除發布原創文章外,亦致力於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轉載須註明文章來源和作者;申請轉載授權請在文末或後臺留言。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山東資本市場三十年⑯|萬華化學狂奔進擊,化工巨頭強者恆強
    四十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合成革廠已經發展成為全球聚氨酯的龍頭企業,近期ICIS2019年世界化工企業100強榜單發布,對全球範圍內主要化工企業進行了排名,萬華化學位列第34名,較2018年上升7位。製圖:界面山東內修外煉,突破封鎖聚氨酯(PU)是一種特殊材料,最早在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科學家奧託·拜耳研發而成,奧託·拜耳將液態的異氰酸酯和液態聚醚或二醇聚酯縮聚生成一種新型材料
  • 上市19年,業績翻百倍:「一哥」萬華化學,敢花錢,能賺錢,愛分紅
    外加這類化學品在國防軍事等領域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因此,在當時掌握此類技術的國家和企業巨頭早已將技術牢牢封鎖。萬華化學成立之後,費盡艱難終於從日本引進了一套已經淘汰的MDI設備,但也只是獲得了生產許可證,還被限定了銷售範圍。並且由於並不掌握核心技術,這套裝置直到1994年才達到1萬噸的產能。
  • 山東上市魯企首家2000億企業「花落」萬華化學
    值得注意的是,萬華化學(600309)今日漲幅超過5%,報收於65.3元/股,截至收盤,其市值達2050.25億元,成為山東首家市值超2000億元的上市企業。萬華化學市值超2000億元萬華化學成為山東首家市值超2000億的上市企業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於2001年在上海交易所主板上市。
  • 萬華化學:「開啟新時代 邁上新徵程」
    7月16日下午,「開啟新時代邁上新徵程」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來到萬華煙臺工業園。40年來,萬華屢屢打破國外封鎖,成為全球異氰酸酯行業的領軍者,擎起「中國化工業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
  • MDI如願提價 企業卻要檢修 萬華化學的2020還會好嗎?
    對於此次檢修,萬華化學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另一方面,作為MDI龍頭,萬華化學現有MDI產能210萬噸/年,其中,煙臺基地60萬噸/年。但除了在煙臺基地以外,公司旗下的寧波基地120萬噸/年,匈牙利BC基地30萬噸/年,它們均處於檢修完成正常生產的狀態。   開源證券認為,隨著疫情平穩控制,亞洲、歐洲和美洲等多國將逐步放鬆封鎖措施,經濟活動出現啟動跡象。而國內化工品各下遊行業的基本面也在逐步改善。
  • 【深度】萬華化學的價格繁榮
    「上半年哪知道MDI價格會漲成這樣,知道的話沒準還能買點公司股票呢。」小李是萬華化學(600309.SH)的一名員工,他如此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道。「之前就覺得MDI價格已經很高了,誰想到下半年還能接著漲。」MDI是化工行業中常用的一種原料,主要被用於生產用途廣泛的材料——聚合MDI。用行業內的話說,聚合MDI屬於「聚氨酯」一類。
  • 萬華化學年報高於預期,強周期+疫情影響,2020年或成其最好投資年
    再看企業經營性現金流:依舊穩健,259.33億的現金流,與兩年前2017年比,翻了一倍,不得不說,企業真的是非常賺錢的。淨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比例為:38%,也就是說僅有38%的經營性現金流轉化成了淨利潤,那麼其他現金流去了哪裡呢?
  • 從山東藥玻到萬華化學,為何山東能成為製造業大省?
    而在今年7月,市值突破2000億元的萬華化學不僅成為國產企業的標杆,在世界範圍內其所從事的聚氨酯領域都難尋敵手。此外,還有從事發動機產業的濰柴動力,在專業深耕汽車及裝備製造領域,濰柴動力已經成為國內發動機的巨頭,並且目前濰柴做到了和國際發動機巨頭康明斯差不多的體量。
  • 7月:萬華化學、海爾智家市值破億,領跑山東A股上市公司
    據挖貝研究院數據,截至7月底,山東有2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破千億,分別是萬華化學1380.86億元、海爾智家1043.30億元。上榜門檻市值為97.52億元,其對應的企業是賽輪輪胎。不僅如此,煙臺上市企業萬華化學,2018年淨利潤超過百億元。這家企業是山東省第一家先改制後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萬華化學的利潤佔據了煙臺所有上市公司的相當比例,可以預料的是,它的業績運營情況,會嚴重影響全市的數據。
  • 萬華化學 高成長不可持續?
    上市19年以來,萬華化學的營收和淨利潤漲幅均超百倍,令許多優秀的成長股也感到汗顏。   2017年,萬華化學的業績再創新高,加權ROE更是達到驚人的50%,股價翻倍上漲,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成為當之無愧的明星股。   但在2017年逆天的業績之後,市場似乎一直在擔憂萬華盈利的可持續性。
  • 萬華集團董事長李建奎:讓萬華成為世界巨頭
    然而,正是因為在決策與執行上的一次次成功範例,李建奎成了萬華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是睿智又親民的企業靈魂人物。    30年,李建奎踏著創業者們的足跡讓萬華實現了對國有企業缺陷的突破,完成了用1億資金「變」成700億的股市神話,把萬華從中國的角落推到了巴斯夫、拜耳等化工巨頭面前,平起平坐,共切蛋糕。30年,時光將李建奎從一名基層工程技術人員淬鍊成董事長,將萬華從步履蹣跚淬鍊成國際巨擘。
  • 淨利腰斬,萬華化學卻被券商齊刷刷打出買入評級,因為藏利潤?
    昔日萬華化學曾連續多年蟬聯魯股「盈利王」,據《山東商報》統計,207家企業中,有188家去年實現盈利,佔到總數的90.82%,其中萬華化學實現淨利潤101.3億元,是當年賺錢最多的企業,而今卻淨利潤腰斬。萬華化學稱,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主要產品MDI產銷量及價格均出現下降,導致淨利潤變動幅度較大。
  • 9月山東A股上市公司市值TOP100榜單出爐 萬華化學穩居第一
    其中煙臺41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上榜,萬華化學更是以2167億元的市值遙遙領先,排名TOP1。睿創微納、傑瑞股份、雙塔食品、登海種業、道恩股份等16家上榜企業市值也均超百億元。  萬華化學蟬聯TOP100榜單榜首  此次榜單中,最亮眼的莫屬萬華化學。
  • 萬華化學攜手福建石化建設40萬噸/年MDI及苯胺配套等項目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趙彬彬3月4日,萬華化學公告稱,公司與福建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按照80%:20%持股比例合資成立萬華化學(福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福建」)。萬華福建以零價格受讓福建康乃爾聚氨酯有限責任公司64%股權,將建設40萬噸/年MDI及苯胺配套項目;萬華福建收購福建省東南電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南電化」)的TDI裝置及直接配套裝置,將擴建TDI產能至25萬噸/年,建設40萬噸/年PVC項目、續建大型煤氣化項目。
  • 萬華化學被質疑「壟斷」:昔日合作夥伴稱其殺雞取卵
    早在今年9月16日倪張根就曾發文稱:「近期海綿原料漲價的問題,背後的始作俑者就是萬華化學。……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最終只會被市場唾棄。」據倪張根透露,夢百合在2008~2017年的十年中,MDI幾乎只有萬華化學一個供應商,買了萬華化學約15000噸MDI。
  • 萬華化學被質疑「壟斷」:昔日合作夥伴稱其「殺雞取卵」
    據倪張根透露,夢百合在2008~2017年的十年中,MDI幾乎只有萬華化學一個供應商,買了萬華化學約15000噸MDI。不過,夢百合證券部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MDI原料的供應商已經更換,不是萬華化學了。」
  • 【萬華化學】選舉產生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
    鮑勇劍,男,1966年5月出生,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在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獲公共管理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南加州大學亞太工業策略發展所副所長,並為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的多家國際性公司擔任教育和企業策略諮詢顧問;曾任天平汽車保險的獨立董事。
  • 萬華化學投資筆記
    10年成為世界一流的化工企業。我想這很大一部分是針對高端聚烯烴而言,萬華應該是對這一體量巨大的產業給予厚望的,2030年再培育兩個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產業,其中一個應該就是高端聚烯烴。做成後,萬華會成為與巴斯夫、思科創、陶氏這些綜合化工巨頭平起平坐的又一國際巨頭。
  • 2019萬華化學校企共創論壇舉行
    王培海攝5月22~23日,2019萬華化學校企共創論壇暨創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在山東煙臺舉行。論壇達成共識,在我國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自主創新與人才培養正成為化工行業由大到強的助推器,而加強校企合作是快速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次活動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 山東發布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萬華化學、海灣化學、昌邑海能...
    近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二批優選項目名單, 海灣化學7.5萬噸環氧氯丙烷項目(一期)、萬華化學48萬噸雙酚A項目、昌邑海能8萬噸環氧氯丙烷項目等3個環氧樹脂相關項目,入選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