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畫到生時是熟時」,才有了這些經典名詩

2020-12-18 阿清說文學與詩詞

鄭板橋,板橋是他的號,他的原名是鄭燮,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他是清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他歷經康乾盛世,是康熙時代的秀才,是雍正時代的舉人,是乾隆時代的進士。他喜愛畫畫,尤其喜愛畫竹,畫的竹惟妙惟肖,更真的一樣,這是因為他50年來都專於畫竹,早上畫竹,晚上思考研究竹,所以才有了畫竹上的成就。

鄭板橋不僅畫竹厲害,寫竹的詩也非常有名氣,我們的習總書記就曾引用過他的詩,來教育大家。比如2013年,就引用鄭板橋詩中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來教育大家要自信,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2014年在民主生活會上,又借用了鄭板橋詩中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句,教育大家要關注百姓,要勤政愛民,要以人民為中心。

當然,鄭板橋還有其他非常經典的詩,比如鄭板橋的詩中有一句「畫到生時是熟時」,還有一句「求人不如求己」等等,你都知道他的上一句嗎?今天,小編將和大家一起走進鄭板橋的詩詞,一起領略鄭板橋大師的經典名詩,你就會知道答案了。

相關焦點

  • 「難得糊塗」鄭板橋:有酒時學佛,沒酒時學仙
    鄭板橋卻說,「為了求官之故,有酒不能飲,有口不能言,自加桎梏,自抑性情,與墟墓中之陳死人何異乎」? 鄭板橋曾說:「酒能亂性,所以佛戒之;酒能養性,所以仙家飲之。有酒時學佛,沒酒時學仙」。
  •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鄭板橋,是"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他曾"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後唯有賣畫維生。
  • 文同與鄭板橋畫墨竹的藝術特點有何不同?
    畫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圓渾的中鋒畫竿,節與節雖斷而意連;小枝用筆迅疾堅挺,左右顧盼;竹葉則八面出鋒,揮灑自如,濃淡相間,在葉尾折轉處提筆露白,以示向背之勢,聚散無定,疏密有致,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畫中的一枝墨竹,竹葉和竹枝從左上方垂下,再往右方微印而上,寓屈伏中隱有勁拔的生機。
  • 鄭板橋的竹畫和竹詩,讀來不僅僅是爽心悅目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鄭板橋畫了40年竹子,終於悟出繪畫須去掉繁雜提煉精髓的道理。 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閒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而竹石亦愛我也。彼千金萬金造園亭,或遊宦四方,終其身不能歸享。而吾輩欲遊名山大川,又一時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乎?籌此畫構此境何難?斂之則退藏於密,亦復放之可彌六合也。板橋老人鄭燮。
  • 「難得糊塗」,是在鄭板橋人生得意,還是沮喪時寫的
    「難得糊塗」,別具一格的板橋體,跳入眼帘,你就會想到他的竹子、蘭草、石頭……在你的心裡,自然而然的會有一股樸實的聯想展開。這就是藝術的魅力。鄭板橋書寫的「難得糊塗」條幅,是在他當官前寫的,還是在當官時或者辭官之後寫呢!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原:本來,原本,原來。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他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畫家。且他一生只畫蘭竹石,現如今不少鄭板橋所畫的竹石圖依然留存於世。鄭板橋早年家道中落,雖生活困苦,但一直立志於科考,無奈屢試不中,只能以賣畫為生。過了10年,終於高中,卻只在山東做了兩任縣令便辭官歸了家。
  • 清代畫家 鄭板橋
    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
  • 鄭板橋賣畫俗不可耐,但也免不了被聰明人算計
    鄭板橋20歲才考中秀才,原本打算參加鄉試博取功名,卻沒有想到父親突然病逝,養家餬口的重擔一下子就壓在了他的肩膀上。一開始鄭板橋找了一家私塾館開館授徒,勉強可以維持家人的溫飽。但不久後繼母生病,妻子又給他連續生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家庭生活開支巨大,單靠做私塾先生根本沒有辦法養家。正是在這樣尷尬的情況下,在書畫造詣上頗有成就的鄭板橋遠赴揚州謀生。
  • 鄭板橋的三幅畫,人生的三種境界
    也正因如此,鄭板橋的一生只畫蘭、竹、石三種畫。看懂了這三幅畫,也就活出了精彩人生。鄭板橋筆下的蘭花,便是如此。幽蘭喜靜,生於空谷。因此,在晚年時,鄭板橋所畫的蘭花,大都「種」在寧靜一隅。也許人生便是如此,只有在經歷過喧鬧紛擾之後,才能格外體會到清靜的可貴。
  •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 (清)鄭板橋 一陣狂風倒捲來,竹枝翻回向天開。 掃雲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 索畫不賣,不索偏畫——「揚州八怪」鄭板橋到底有多怪?
    但鄭板橋反其道而行,對自己的畫明碼標價,用以營生。在揚州期間,他以賣畫為生。「大幅六兩,中幅四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除此之外,還特別加注了一條「若送現錢,則中心喜悅,書畫皆佳」——你送現金,那我會很開心,書畫的質量就會很高。
  • 為什麼人人都說鄭板橋的竹子畫得好?
    這種抑鬱的情緒反映到藝術創作上,導致文人畫興起。文人畫作者一般都迴避社會現實,畫畫多取材於山水、花木,以畫抒情,表達對民族壓迫或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象徵君子氣節的竹子自然成為繪畫熱門,在色彩上,則重水墨輕豔麗,以區別於工匠畫、院體畫。
  • 人品如竹正直清白,前時後歷,只有揚州八怪鄭板橋
    大多數人提到鄭板橋的時候。很多人想到的是他畫的竹子。在清朝的時候,揚州突然出現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們,他們被稱為「揚州八怪」。這些人都是出身於貧寒家庭,但是作風卻清高,也各自有各自的怪異。然而作為揚州八怪之首位的鄭板橋,他的怪,在於傳奇。
  • 「詩詞鑑賞」「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竹詩與竹畫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板橋畫的蘭、竹、石,均達到超一流的水平。尤其是畫竹,更是罕有對手。鄭板橋書法,亦是自成一體。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
  • 鄭板橋藝術節走過24年,呈現鄭板橋及當代興化藉名家書畫
    鄭板橋自述:「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在他的筆下,竹也化作了一種品格。他在濰縣罷官離去時留給當地父老的墨竹圖上題有:「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 鄭板橋如此任性?「揚州八怪」不止八人?這些你都不知道!
    後來,住持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鄭板橋時,態度大變,站起身畢恭畢敬地說:「請上座」,連忙叫小和尚給鄭板橋換杯子:「奉好茶」。臨別,住持請鄭板橋題字留念,讓小和尚奉上文房四寶,鄭板橋不假思索地寫下了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座。茶,奉茶,奉好茶。」住持原先還滿心歡喜,但定神一想,才知道被鄭板橋取笑了。
  • 鄭板橋的這首《沁園春·恨》,讀過之後,才明白何為世間真狂放
    鄭板橋睥睨權貴,有些官宦想要買他的畫,鄭板橋理都不理。而鄭板橋在做官時,心繫百姓,發生了饑荒,鄭板橋不惜捐出自己的俸祿讓百姓們吃飽。在詩作與書法上,鄭板橋也有著非凡的造詣。可以這麼說,鄭板橋不僅是個才子,也是個狂士。下文要給諸位讀者帶來的詞,名為《沁園春·恨》。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幼時愛哭,常與自己的叔叔同睡,有一次尿了床,叔叔故意為其隱瞞。沒想到若干年後他又想起此事時,竟為此賦詩一首回憶童趣,讓旁人忍俊不禁,其率真之性可見一斑。在古代文人裡,鄭板橋算不上是天資出眾的,他二十歲中秀才、四十歲才中舉,四十三歲考上了進士,到了快五十歲才做了一個小官,對於父親的期待而言,或許有些差距。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到底怪在哪裡
    歷史上的文人雅士不少,但是和鄭板橋一樣脾氣古怪的卻不多。他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哦!那麼鄭板橋他「怪」在哪裡呢?第一怪,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從不畫鮮豔的花朵。他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他尤其酷愛畫竹子,他曾有詩寫到;「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 鄭板橋:為官時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的清朝揚州八怪
    世人知板橋,揚州八怪之首,一般說來是知道他畫的竹子為世上一絕,再有就是他那句「難得糊塗」的名言,再多的可能知道那首題竹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其它的應該不甚了了,其實這板橋真是被小瞧了,在他身上體現的放浪的特性,不細品是不能了解的,而且這是越品越有滋味的板橋。以前聊QQ,取名為嘉陵漁夫,嘉陵者,表明我是川人,這漁夫則是因喜歡板橋先生的一首道情詩,詩曰:「老漁翁,一釣竿,靠山崖,傍水灣;扁舟來往無牽絆。沙鷗點點輕波遠,荻港蕭蕭白晝寒,高歌一曲斜陽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