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的通訊作者和第二作者哪個管用

2021-01-11 知實學術

發表sci論文,有時候一個作者,有時候多個作者,比如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訊作者等。不同的作者位置,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那麼,sci的通訊作者和第二作者哪個管用?

正常情況下,sci的通訊作者和第二作者都有一定的用處,但第二作者與通訊作者區別,導致兩者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至於哪個管用,卻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能依據相應的考核條件來判斷。本文就以評職稱文件為例來闡述。

首先,sci的通訊作者和第二作者都管用

職稱單位不同,認可sci作者的位置有不同。有的職稱單位是認可sci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通訊作者的。此時我們可以確定sci的通訊作者和第二作者都管用,但第二作者不如通訊作者更管用。反映在職稱加分上就是,sci通訊作者的加分多於第二作者的。

其次,sci的通訊作者管用,第二作者不管用

通訊作者的含金量是要高於第二作者的。一些職稱單位只認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卻沒有把第二作者納入考核之中。此時sci第二作者是不管用的,但通訊作者是管用的。

最後,sci的通訊作者和第二作者都不管用

sci作者中,比通訊作者和第二作者含金量更高的是第一作者。在職稱單位中,有的是只認可第一作者的。此時通訊作者都不管用,更何況第二作者了。

相關焦點

  • SCI第二作者跟第一作者不同單位可以嗎
    那麼,SCI第二作者跟第一作者不同單位可以嗎?當然可以。SCI第二作者跟第一作者不同單位可以嗎完成一篇有質量有水平的SCI論文,是要選題,做科學研究的。所以,我們不需要擔心,因為自己與一作不是同一個單位,在SCI論文作者一欄中,失去署名二作的資格。解決了SCI論文作者單位不同的問題,還得看中先後署名順序的問題。SCI論文署名一直是一個敏感卻又不得不重視的問題。正常來說,SCI論文作者署名,可以有通訊作者、一作、二作、三作、四作……。署名順序一般代表了不同作者對成果的貢獻程度,往往只有一作才會被認可。
  • sci作者右上角數字是什麼意思
    sci作者右上角數字是什麼意思?發表sci論文時,可以有多個作者,且不同的作者可能來自不同的單位,為了區分作者排名或者作者單位,往往會用作者右上角數字來表示。不管是作者,還是期刊都會重視sci署名的。署名規則是什麼,也會有相應的條文規定。
  • 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sci論文發表,安排作者署名時,往往少不了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當發表sci論文是為了參加職稱評定時,作者擔心自己署名通訊作者不能參加職稱評定,進而影響到自己晉升。那麼,sci通訊作者評職稱有用嗎?有的單位認,有的單位不認,可以說大部分單位評職稱只看論文的第一作者,哪怕是sci論文含金量高,學術地位高,也是一樣。另外,從sci論文領域來說,sci通訊作者對於社科類來說有用,但用處不是很大(有的單位有相應的加分係數,而有的單位則完全無用),因而發表社科類sci論文評職稱的作者,最好是第一作者。相對來說,sci通訊作者對於自科類來說認同就很高。
  • SCI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哪個重要?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二者作用是不同的,至於以通訊作者發表論文還是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作者要看具體的評職文件的要求,而且國內學術界和國外學術界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認可程度也是不同的。應該說,通訊作者多數情況和第一作者是同一個人,這樣的話實際上是省略了通訊作者。只有在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時候,才有必要加通訊作者。通訊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繫人。最重要的是,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通訊作者的好處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廣泛的聯繫。一些雜誌會約你申稿,寫綜述。這些會大大地提高你在科學界的地位。
  • 南大核心CSSCI第二作者和北大核心獨立作者哪個好一點
    論文期刊發表現在成為很多人的難題,其中的問題也是相當多,最近經常被問的是如下幾個問題:一、南大核心CSSCI第二作者和北大核心獨立作者哪個好一點?首先,對於論文作者的要求相當高,南大核心期刊中有很多會要求論文作者的學歷。如果作者是是講師、教授等級別的是沒有學校要求的。如果是在讀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就要求必須是985或者211學校的學生。
  •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區別
    來源:醫學信息雜誌 我們經常看到文章中會有第一作者、
  • 一篇sci論文幾個第一作者
    sci論文發布第一作者很重要,sci狀況對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認同度是十分高的,假如各位在職稱評審升職裡能有以第一作者或是通信作者真實身份發布的論文,對升職是十分有協助的,眾所周知作者的排列是依據作者在論文全部寫作全過程中的貢獻度及其影響力來排列的,有時將會倆位作者貢獻度長很少一樣大
  • 關於論文署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因為學生、博士後等人員的流動性,因此導師提供固定地址(主要是email地址),作為通訊作者。同時,通訊作者也是和編輯部直接打交道的人,往往需要一定的cretit和經驗。在目前科學界的評價體系中,通訊作者被看作是論文學術credit的所有者。在多個課題組平等合作、貢獻相當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共同通訊作者。對於一篇論文,其學術思想來自第一作者還是通訊作者?這點非常難說。
  • 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好不容易成為sci論文並列第一作者,這本來是很高興的事情,雖然不如只有第一作者好,但最起碼也是並列的。不過,在用sci參評職稱上泛起了嘀咕,萬一無用怎麼辦。那麼,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如今大多數評審單位還是認可sci並列第一作者的,只是認可度上不如第一作者好。評職稱的論文,滿足職稱論文要求是標準。判斷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沒有用,那就對照自己的評審文件,看看關於發表論文的要求,是否出現不認可並列第一作者的情況,若不認可,那你評職稱的sci論文肯定不能安排並列第一作者,若允許,那就大膽的安排,把心放到肚子裡。
  •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訊作者的區別是什麼
    在創新性作品如科研論文、專利、調研報告等等的署名中,對於多個作者共同完成的情況,對作品貢獻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
  •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那些事兒
    科學網有位博主發表一博文《通訊作者該放什麼位置?》對導師(PI)在論文中所處的位置談了自己的看法,並上綱上線指出「如果很多文章都自己既是第一作者又是通訊作者,就會讓人嚴重懷疑這個導師的人品」。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32位推薦,點擊5000多次),我不知道這位博主是學生或是導師。但他的一些觀點我是嚴重地不同意。
  • SCI,怎麼區分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
    一般情況下,SCI論文的通訊作者對這篇論文負有責任,包括學術責任和法律責任。因而, 通訊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 也可以這麼說,論文的第一作者是這項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而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這項成果的責任者和受益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是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專利, 那麼這個專利是屬於通訊作者或者單位。第二是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 一篇論文裡面的作者,應該怎麼排名?
    通訊作者:通訊作者一般指整個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繫人。最重要的是,他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所以,通訊作者一般是導師等,常論文選題的提出者,而且是論文的負責人。以後論文的修改,校稿,通訊,甚至論文最後出問題時候,第一責任人都是通訊作者。
  • 導師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這樣的論文應聘高校時有用嗎?
    一般來說,博士研究生是科研的一線人員,論文基本都是自己寫的,用的多半也是自己的實驗數據(部分可能來源其他同門),按照學術規範的話,博士應該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如果博士以其他作者發表論文,一般就被認為是次要貢獻者(比如只提供了部分實驗數據)。也有一些博士非第一作者,但擔任通訊作者,這種論文一般水平不會太高。第二是博士的畢業條件。
  • SCI|第一作者vs.通訊作者
    現如今幾乎所有的職稱文件中對申報人員發表職稱論文都有作者排序的要求,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就是要求申報人員是第一作者或是通訊作者,第一作者更多見一些,有的作者問到通訊作者作用大於第一作者嗎?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二者作用是不同的,至於以通訊作者發表論文還是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作者要看具體的評職文件的要求,而且國內學術界和國外學術界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認可程度也是不同的。
  •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神仙打架」,誰才是學術人心中的白月光?
    雖然作者列表都是對論文有所貢獻的人,但這不代表作者順序不重要。關於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誰更重要的這樣「神仙打架」,更是數見不鮮!那到底誰才是學術人心中的「白月光」呢?(First author) 這是很多人都垂涎三尺的位置,這是因為第一作者往往會被默認為執筆人或者貢獻最大的人,不論是文章的構思還是實驗測試等等,第一作者都是重要的參與人,第二作者排其次,以此類推。
  •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哪個作用大?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二者作用是不同的,至於以通訊作者發表論文還是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作者要看具體的評職文件的要求,而且國內學術界和國外學術界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認可程度也是不同的。通訊作者作用大於第一作者嗎?通訊作者往往指課題的總負責人,他要負責與編輯部的一切通信聯繫和接受讀者的諮詢等。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學術科研|作者、通訊作者、共同作者到底如何區分?
    國內期刊署名方式,如果一篇論文有多個作者,按照貢獻大小排名的,就按照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這樣依次排名,評職稱時,第一作者也只認可1個人,不能同時有2個人享受第一作者的職稱加分。而SCI英文期刊不同,第一作者可以有多個,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甚至可以有4-5個第一作者。
  • 關於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幾個建議
    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實際統籌處理投稿和承擔答覆審稿意見等工作的主導者,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負責人。因此通常是「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的人,要負責與編輯部的一切通信聯繫和接受讀者的諮詢等。通訊作者的姓名多位列於論文作者名單的最後(使用符號來標識說明是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