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老人帶孩子一定要注意這幾點,早學習科學帶娃

2020-09-05 超人媽媽

昨天從城裡回老家了,聽說村裡又添了個小妹妹,比我家寶寶小6個月,我家孩子現在一歲了,小妹妹現在6個多月。我跟小天沐開玩說,寶寶,以後牛又有新的夥伴了一起玩了。

我們住在離老家一百多公裡的城市,小天沐跟我們兩口子一起生活,為了方便爺爺奶奶看孫子,我和天沐爸爸會隔段時間就帶小天沐回家看看。

傍晚的時候帶著小天沐去村口的大樹底下乘涼,讓小天沐和村裡的其他小朋友廝混一下,拓展拓展一下他的小朋友交際圈,小妹妹的爺爺剛好抱著她在樹下坐著,妹妹穿著尿溼了的開襠褲盤腿坐在爺爺的前面,腰杆子挺硬了,就是坐著搖搖晃晃的,孩子的爺爺時不時扶一下他的腰,我看了一下妹妹的PP已經被尿溼的泥沙糊了一屁股,有點於心不忍,於是就提醒了一下她爺爺,還是抱起來吧,橫抱豎抱都行,放在地上不太乾淨,孩子嬌嫩的皮膚直接接觸粗糙的地面容易被劃傷。

孩子的爺爺笑了笑,有點得意地問我,我家孩子會走路了沒有?我說,孩子跌跌撞撞能走幾步了,他自己也在努力學。小妹妹的爺爺說,你看我家孫子,現在腰杆子和腳都挺硬了,雙手扶著她的腋窩下,能帶她走挺遠了,然後站起來給我示範了一下。

天哪!我當時真的太震驚了,才6個月大的孩子,你現在教她學走路,孩子容易得O型腿或者X型腿的,腿部發育不正常的。我趕緊制止了孩子爺爺的行為,不僅如此,爺爺還說,他們家孫女出院回家的第三天就開始餵迷糊了,因為怕孩子半夜醒來,餓,所以,他們都會在晚飯的時候餵小半碗米糊,為此,我很正經地跟小妹妹的爺爺上了一課。

老人帶孩子最容易出現的誤區,一歲以下的孩子需要注意幾點:

一、輔食添加過早,孩子消化不良

有些老人認為孩子只喝母乳補營養,認為孩子喝了母乳就像喝水一樣,尿一泡尿就沒有了,這樣孩子容易餓,所以他們會早早就給孩子添加了輔食,為了讓孩子有飽腹感。其實這個最錯誤的,剛出生的寶寶,胃很小,只有小拇指那麼大,而且孩子的胃功能完全沒有發育,而母乳是蘊含了所有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營養,蛋白質還有各種微量元素,易吸收,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而且在孩子6個月以前,都是按需餵養,也就是孩子餓了,你們隨時要給他哺乳,這樣就不怕孩子被餓著了,媽媽不要怕辛苦,哺乳本身就是孩子和媽媽的一種交流互動,多吸食才能多產奶。6個月以前,不建議添加輔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食物堆積,孩子不吸奶頭,甚至有嚴重的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體質。

二、為了讓孩子早點學會走路很多人選擇使用學步車

有的老人認為早點教孩子走路,那孩子很快就可以走路了,甚至有的老人在孩子剛會翻身,腰杆子有點硬的時候就開始雙手扶著腋窩讓孩子踩下地慢慢走路,孩子的膝蓋以下完全是被老人拖著走的。有的老人為了解放雙手,美名曰是為了孩子早點走路,把孩子放到學步車裡,孩子腿一蹬就出溜出去了,孩子還會嘎嘎笑。其實這樣的學習不方法不但幫不到孩子,還有可能讓孩子早期形成嚴重O型腿或者X型腿的風險,學步車的便捷使用讓孩子失去了學會自我調節平衡。試想一下,會騎帶有輔助輪的自行車並不是真正會騎自行車,當你把輔助輪卸掉,你跨上車的那一刻,你連基本的平衡都不會把握,摔跤是難免的。正常孩子學走路一般在10到12月左右開始,這個時候的寶寶有很強的走路欲望,能獨立做蹲下和起立的動作,會很利索的爬行,大運動發育已經很完善的寶寶,這個時候讓孩子學習走路會更加安全,走路更加穩,當然還是要看孩子的意願,如果他喜歡爬,建議還是讓孩子多爬行,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

三、老人認為6個月以後要斷奶,母乳沒有營養了

聽過很多的老人跟我說,孩子到了6個月,要及時把母乳斷掉,因為這個時候媽媽的母乳已經沒有任何營養了,要讓孩子吃粗糧穀物。

其實6個月不一定要強制斷奶,因為母乳本身所帶的各種免疫是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等同的,如果說6個月的孩子母乳不夠喝,我們可以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用奶粉代替母乳,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主食還是以奶為主,輔食只是作為一種輔助完善奶粉或者母乳對孩子攝入量不夠的情況下添加的,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母乳繼續餵養。

以上三點是超人媽媽對小妹妹爺爺的科普,希望老人帶孩子不要再以舊觀念來看待,畢竟以前是因為沒有條件,現在條件好了,我們更要精緻一點。

相關焦點

  • 圖省事讓老人帶娃,有些「困難」要知道,家長要知曉,老人要注意
    這些問題都發生在細節之處,平時不引人注意,不過一旦日積月累,也會為孩子和家庭帶來負面影響。老人帶娃,確實還是存在一些困難的。這些困難,家長們要心裡清楚,老人們則要多加留意。不過如果我們讓老人帶娃,可能這些為孩子上學前而做的必要工作,就有中斷的可能了。客觀地講,很多老人都不具備給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的能力。他們可以教給孩子必要的人生道理,可以培養孩子的基本禮儀,但面對系統複雜的科學知識,他們無能為力,而這恰恰是很多父母拼盡全力想讓孩子學會的東西。讓老人帶娃,孩子的學習怎麼辦?這個值得家長們仔細考慮。
  • 同樣是老人帶娃,一個養在城裡一個養在鄉下,兩年後倆娃差距明顯
    又籌備了半年多,老大到了上學的年齡,甜甜兩口子把老大交給了住在附近的奶奶帶。而4歲的老二則送到鄉下的姥姥家,兩個小傢伙交給兩邊的老人後,兩口子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一晃兩年時間過去了,甜甜兩口子的事業也算有了起色,家裡的經濟條件有了質的飛躍,並且生意在老家這邊也有了一定的市場,二人決定把重心往家這邊放一放。
  • 老人帶娃弊端多?奶奶一樣可以「科學育兒」,比親媽帶娃更優秀
    」,比親媽帶娃更優秀小芸生完孩子之後,也是交給了婆婆帶,和其他寶媽不同,小芸絲毫沒有擔心「老人帶娃會有弊端」。雖然老人帶娃會有一定的弊端,但這並不意味著老人帶娃就毫無優勢。3件事,孩子優秀老人開心老人育兒是好是壞,完全要取決於他們帶娃的方法,如果老人帶孩子能做到以下3點,那麼孩子不優秀也難。
  • 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不想付出了不落好,通常這部分老人會多少被說老人「自私」。無論老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你要明白老人帶孩子不是他的「義務」,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幫子女帶娃,誰都不能「道德綁架」。
  • 鄰居的孩子「逃跑」了:讓老人帶孩子一定要注意這兩點
    要想孩子長大心裡有你,能自己帶,還是要儘量自己帶。03央視曾專門拍過一部紀錄片,以「姥姥」為視角,講述了每個帶娃老人背後的心酸苦難。昀昀姥姥的一天,是從孩子「鬧騰」開始的。加上,這一代年輕人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自己的父母都還不算年紀太大,有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幫帶孫子、孫女,這也無可厚非。
  • 雙胞胎娃,一個讓鄉下奶奶帶,一個媽媽帶,3年後見面:這是啥
    李女士喜得一對雙胞胎,這讓李女士夫妻倆開心極了,但是帶2娃的李女士真的承受不住兩個寶寶的「折磨」,一起哭的時候,真是束手無策。當夫妻倆回鄉下時,李女士卻被門口一個會動的物體嚇到了,大喊了一句:「這是啥啊」而丈夫上前一看笑道說:「誰讓你不帶眼鏡的,這是個人」。
  • 因為一片尿不溼,老媽不再幫自己帶娃,老人帶娃家長要注意
    現在隨著養娃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家庭都開始夫妻雙方都去工作,孩子的吃穿不說,還要提早準備寶寶學費,這一切都需要家長的辛苦工作才能換來。但是雙方都出去工作,就意味著家裡的孩子沒有人帶,老公喊婆婆來又怕婆媳矛盾,後來還是喊得娃姥姥來,但是因為照顧寶寶這個是,母女兩卻出現了矛盾。
  •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段,父母就該親自帶娃,讓老人「退居二線」
    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老人幫忙帶娃早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兒了,大部分年輕人在結婚生子以後,都會選擇讓老人過來幫忙照顧孩子。因為和保姆比起來,老人是家人,幫忙帶娃會讓我們更放心一些。,但是這並不代表老人帶娃就沒有弊端,從孩子的教育角度來看,老人帶娃還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 雙胞胎女兒,一個媽媽城裡帶,一個奶奶鄉下帶,多年後差距太明顯
    他們已經帶大了自己的孩子,能夠把孩子養到成家立業當爸爸、四肢健全、智商達到平均水平,這足以說明老人帶娃值得信賴了!新手媽媽帶娃,可能許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經驗不豐富,孩子病了都不知道是發燒or感冒、夏天皮膚起膿包都不知道是蚊子叮咬or溼疹,在這一點上,老人就完虐媽媽,她們帶娃可以保證孩子更健康,照顧孩子更細緻。
  • 老人帶娃「怪象」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
  • 老人帶娃:這3種方式要糾正,孩子積食愛生病,值得後悔一生
    早前,基本上所有年輕外出務工的父母都會選擇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給老人們看管,現在隨著城市教育制度的改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都被接到城裡和父母一起生活,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留在老家或者老人來城裡,對於帶娃,老人們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好經驗」,但老人們這些帶娃方式真的是對的嗎?
  • 冬天帶孩子,這3件事別聽老人的,看起來為娃好,實則「很坑」
    初次為人父母難免會緊張,經驗不足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現在多數年輕夫妻會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作為過來人他們有充足的經驗,能細心照顧好孩子。作為過來人,老人會用很多「經驗」帶娃,但這些真的都對嗎?冬天帶孩子,這3件事別聽老人的,看起來為娃好,實則「很坑」一、不讓孩子出門入冬了,氣溫逐漸下降,老人開始把孩子養在「溫室」裡,不讓帶他們出門,避免吹冷風或被病毒傳染。
  • 老人幫忙是情分,但有三種「假帶娃」要注意,對孩子成長不利
    有些奶奶會在寶媽不在家的時候,對孩子大吼大叫,訓斥甚至責罰孩子。如果寶媽發現孩子異常,一定要仔細孩子與孩子溝通,確認情況是否屬實。如果真的是婆婆「假帶娃」,寶媽就該採取一些必要措施了。發現遇上老人「假帶娃」,寶媽應該怎麼辦?
  • 冬天帶孩子,這3件事別聽老人的,看起來為娃好,實則「很坑」
    初次為人父母難免會緊張,經驗不足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現在多數年輕夫妻會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作為過來人他們有充足的經驗,能細心照顧好孩子。冬季來臨,寒潮的到來會引發感冒,尤其是寶寶,免疫系統尚未完善,因此需要更加注意。作為過來人,老人會用很多「經驗」帶娃,但這些真的都對嗎?
  • 老人帶養到底好不好?如果必須要老人帶孩子,應該注意些什麼
    而且老人對孩子的關注和付出相比我們來講要好很多,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比較懶的,尤其是帶娃這件事上。一為老人提供學習科學育兒知識的機會把孩子交給老人帶的前提,一定是老人具備了科學的育兒觀念,掌握了科學的育兒方法。
  • 老人帶娃注意這三點細節,避免釀成大禍
    但是由於長輩們年齡較長,身子骨兒不似從前健壯,在帶娃的精力上面也就沒有年輕人們強,所以老年人們在帶娃的時候也經常出現問題。比如因注意力減弱導致孩子被盜,或者因為一些陳舊的育兒觀念導致孩子受傷等等。國外有一研究表明,祖父母帶娃的風險比父母親自帶娃大約50%,因此,老人們在娃的時候更需多加注意,以免造成孩子的損傷。
  • 寶媽照顧不來雙胞胎,送一個讓鄉下婆婆帶,才半年倆娃差距已拉開
    對於兩個女兒的明顯差距,李女士的朋友笑稱:「把雙胞胎養成這麼不同,你是第一人吶,這下好了,我再也不用承受分不清你兩個女兒的尷尬了。」這下,李女士開始思考自己把一個女兒送去鄉下是不是做錯了。衛生方面沒有那麼注意很多年輕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時總是會嫌棄老人帶的娃髒兮兮的,並且沒有衛生意識。這其實是普遍存在的事實,衛生方面老人確實可能沒有父母帶的孩子那麼注意。
  •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家有這三類老人幫忙帶娃,孩子有出息爸媽省心
    Hello,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Matt,提倡體驗式家庭教育,倡導科學育兒、理性育兒。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家有這三類帶娃的老人,真幸福。前兩天,一個奶奶帶孫子做遊戲的視頻在網上火了,網友看了直呼,「我家要是有這樣的奶奶就太幸福了。」
  • 老人帶娃不行?「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3種做法讓孩子更優秀
    很多寶媽在懷孕時,認為自己就可以照顧好娃娃,不需要婆婆操勞,而老人的觀念落後,育兒方式可能不太科學。不過等到孩子出生後,寶媽才發現自己太年輕,根本就照顧不來,還是有老人更靠譜。顯然這是錯誤的做法,只會培養出一個「巨嬰」,到了青春期後,恐怕孩子會各種叛逆,到時候就難管教了。3、電視哄孩子很多老人為了帶娃更輕鬆,總會用上電視哄孩子,孩子被那些精美的畫面吸引,一坐就是一天,老人趁這段時間休息。實際上2歲以下的孩子儘量別給其電視看,不然孩子的視力會受影響,時間長了也會變得孤僻。
  • 當有人幫忙帶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
    知乎上有這麼一條高贊的回答:「幫忙帶娃和默認帶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幫忙帶娃的人可以想著『我就幫忙帶這幾個小時,等默認帶娃的人有空了我就能歇會了』;默認帶娃的人就慘了,再也沒有任何放鬆的時間,因為只要一閒下來,別人就要把娃丟給你他們自己放鬆去了。」原答案在講默認帶娃的人的悲慘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