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發明紙幣」這事,對古代民眾來說是場災難 | 短史記

2021-02-19 鈔票百科

圖:高中歷史教材中有關交子的內容


文 | 楊津濤

紙幣最早出現在中國。

高中歷史教材《古代商業的發展》一課中,將「交子」等紙幣的出現,歸因為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其具體表述如下:

「兩宋的商業經濟空前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鬆。這一時期,商品種類迅速增加,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這種表述,是不完整的。

中國確是最先使用紙幣的國家

中國是紙幣的起源地,這個結論目前已得到廣泛認可。美國經濟學家羅斯巴德在《銀行的秘密》一書中,將唐朝的「飛錢」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政府紙幣。西方要到17世紀晚期,才有政府紙幣出現在法國和英屬美洲殖民地。法國學者讓·裡瓦爾在其《貨幣史》一書中說:

「紙幣的確不是一件什麼新鮮事,從9世紀至15世紀,中國人就已經相當有章法地使用它了。」

公元9世紀,正是中國的唐朝後期。顯然,裡瓦爾也將「飛錢」看作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其實,「飛錢」只是一種匯兌券,缺少流通性,並不能算是紙幣。關於「中國最早的紙幣」,中國學者張維迎《經濟學原理》一書中的說法更加準確:

「人類最早使用紙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北宋初年,當時四川境內出現了一種叫作『交子』的紙幣……到了元代和明代初期,紙幣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上流通的重要貨幣形式」。「西方國家發行紙幣,則是非常近代的事情」。

在使用紙幣方面,中國確實至少領先了西方六、七百年。

圖:唐朝的主要貨幣是銅錢

交子流行的關鍵,是北宋政府的斂財欲

「交子」在北宋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於銅產量不足,四川在北宋初期通行鐵錢,其幣值小而份量重,使用極為不便。

於是,一些商戶推出代存鐵錢業務,人們只要拿著商戶所開票據——交子,即能在各地分號取錢。此時的交子和唐朝的「飛錢」具有同一性質,相當於現在的支票,還不是紙幣。②

交子在隨後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偽造、濫印等一系列問題。至1024年,北宋政府宣布接手交子的發行和管理,「官交子」誕生,成為一種地區性的法定貨幣。

在最初設想中,交子發行以三年為一「界」,每界發行約125萬貫,定期回收,且備有準備金。

官交子之所以能較快推廣起來,和當時四川廣泛存在的「錢荒」有很大關係。

「錢荒」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通常所說的,商品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輕便貨幣。二是民間不顧禁令,私自將鐵錢、銅錢熔鑄為生活器物。如南宋初期,有四川官員發現:

「民間鑄造農器鍋釜,及供應官司軍器,積日累月,銷熔川錢殆盡,以致劍外州縣全缺現錢行使」。③

三是大量銅錢外流至遼、西夏、金、大理,以及日本、高麗、交趾等境外地區。

但最重要的原因,仍在於政府希望借推廣發行交子斂財,以彌補財政赤字。如彭信威在《中國貨幣史》一書中所說:

「兩宋政府受到外族軍事上的威脅和侵略,不得不養重兵以為備,軍費開支龐大,財政非常困難,常靠發行紙幣來彌補開支。」

宋神宗面對交子貶值,也曾明言:

「行交子,誠非得已,若素有法制,財用既足,則不須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難無有不已之事。」

宋哲宗為籌措和西夏戰爭的軍費,時常臨時印製數十萬,乃至數百萬貫交子。④政府的財政需要,決定著交子的發行量。

南宋、金、元、明各朝,均繼承了北宋的紙幣政策,發行東南會子、禎佑寶券、元寶交鈔、大明寶鈔等各種紙幣。其主要目的,無不是彌補金屬貨幣的不足,通過濫發貨幣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換言之,商品經濟的發展,僅僅是交子出現以及流行的原因之一,而非全部。

圖:成都「交子街」,展示交子誕生的歷史

百姓深受紙幣之害

1、濫發紙幣,通貨膨脹

在紙幣流通全國的那幾百年,只有極少數時期,朝廷曾設立準備金、允許自由兌換,並限制發行量,能大體穩定紙幣價值。絕大多數時候,紙幣都處在嚴重的通貨膨脹之中。

在北宋,交子原定三年一界,回收舊幣,再發行新幣。但神宗時該制度已無法維持,出現兩界交子並行的情況,市面上的紙幣數量成倍增加。徽宗時期,僅1103年一年,就加印交子1000多萬貫。南宋財政情況更為惡劣,一再加印「錢引」(交子的替代品)及會子。

金、元、明時期亦是如此,朝廷時常大規模加印紙幣。金朝前後發行過5種主要紙幣,每次皆是以1000:1這樣超高的比例進行兌換,導致境內物價瘋漲。原為金人的耶律楚材曾言,至金末時,「萬貫唯易一餅」,面值1萬貫的紙幣,只能在市場上買到一張餅。⑤

元朝禁止金銀、銅錢流通,強制民間使用紙幣。元世祖發行的「中統寶鈔」,初期「以金銀為本」,維持了近二十年的穩定。後來由於減少準備金及戰爭需要,印鈔量從1274年的40萬錠,一下增至第二年的100多萬錠,到1281年,物價已上漲10倍。元朝人王惲感嘆:

「印造無算,一切支度雖千萬錠,一於新印料鈔內支發,可謂有出而無入」,「物因踴貴而難買」。⑥

意思就是說:朝廷一旦需要錢,就大量加印新鈔,而極少回收舊鈔,於是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高漲。

明太祖發行「大明寶鈔」時,規定1貫寶鈔等於1兩白銀,但過了僅僅不到10年,寶鈔價值就跌了40%。到了英宗年間,寶鈔實際價值只剩下面值的0.1%左右,形同廢紙。⑦

2、拒收紙幣,遺禍百姓


發行紙幣的歷代王朝,為自身利益計,都傾向於加大發行量,而減少回收量。如辛棄疾所言,南宋會子貶值,即是因為「朝廷用之自輕」,在收稅時多要現錢,而少收會子;對外支出時,又多用會子,而少用現錢。後來允許百姓納稅時,付現錢、會子各一半,會子的幣值不久即有所回升。⑧明人劉定之,也曾指責朝廷不允許用紙幣完稅的政策。

朝廷方面,從不將紙幣看作是和銅錢對等的貨幣。在皇帝的內庫裡,通常只有銅錢,沒有紙幣。1183年,宋孝宗的個人財產是 儲存在臨安及其他地方的「內外樁積貫錢四千七百餘萬(貫)」,而在當時「錢荒」嚴重的南宋全境,流通的銅錢不過2億貫左右。

3、折算回收,與民爭利


古代推行紙幣時,通常設有回收舊幣的制度,但相同面值的新舊兌換,並非1:1。北宋徽宗時,1貫新交子兌4貫舊交子;南宋時期:

「嘉定以一易二,是負民一半之貨也;端平以一易五,是負民四倍之貨也」。

因此,元人許衡曾評價南宋政府「無義為甚」。⑨

金朝紙幣貶值更為嚴重,宣宗時期,1貫新出的「貞佑通寶」需要1000貫舊「貞佑寶券」才能兌到。元朝發行的「中統寶鈔」貶值後,又發行「至元寶鈔」,兌換比例為1:5。

兌換新幣時,宋、明等朝往往還要加收每貫30文的「工墨費」,等於讓百姓代付印刷成本。

有時候,朝廷甚至會宣布舊幣作廢。宋徽宗即曾讓第41、42界交子直接作廢,不允許以舊幣兌新幣,百姓所持的這部分交子所代表的財富,瞬間化為烏有。

圖:大明寶鈔

   

廢除紙幣,才是古代的民心所向

從北宋初期到明朝前期,中國有著600多年的紙幣發行史。

期間,元、明兩朝還曾嚴禁金銀在市場流通,違者嚴懲。不過,民間私下使用金銀的情況,始終沒有斷絕。當然,中國傳統上,金銀產量較少,也不足以完全替代紙幣。

這種情況隨著東西方貿易的繁榮而改變。葡萄牙等西方商人,將巨量美洲白銀輸入中國,明朝市場上逐漸有了充足的白銀,來充當流通貨幣。

1436年,明英宗被迫放開對白銀交易的管控,其結果是:

「朝野率用銀,其小者乃用錢,惟折官俸用鈔,而鈔壅不行。」

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知道朝廷發行紙幣旨在斂財,絕對無法保值。

此後,銀、鈔、錢並行。直至1581年,明廷推廣「一條鞭法」,以白銀為主幣、銅錢為輔幣的新貨幣體系正式確立,「大明寶鈔」退出實際流通。⑩

綜而言之:中國古代推行紙幣,主要動力在於政府在財政方面的需要,商品經濟的發展只是一個相對次要的原因;而廢除紙幣、推行白銀,才是由市場起決定作用後的結果。

圖:明朝銀錠上的刻字

注釋

①張維迎:《經濟學原理》,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71頁。

②戴志強:《有關北宋交子的幾個問題》,《中國錢幣》2006年第3期。

③包偉民:《試論宋代紙幣的性質及其歷史地位》,《中國經濟史研究》1995年第3期。

④魏永理:《試論中國國家紙幣的產生及其歷史地位》,《甘肅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

⑤⑥葉世昌:《中國金融通史 第1卷》,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331、332、348、349頁。

⑦張彬村:《明朝紙幣崩潰的原因》,《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5年第3期。

⑧徐漢明點校:《辛棄疾全集校注 下》,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2年,第820、821頁。

⑨包偉民:《試論宋代紙幣的性質及其歷史地位》,《中國經濟史研究》1995年第3期。

⑩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與明朝興衰》,《明史研究論叢》2004年。

推薦閱讀

甲午戰前的「日嚇尿」、「清必贏」 

當代中國人的名字,經歷了四次重大變遷

相關焦點

  • 是他發明了「交子」,被後人稱為「紙幣之父」
    是他發明了「交子」,被後人稱為世界「紙幣之父」 在倫敦英格蘭銀行的中央天井院中,種有一棵在英國少見的中國桑樹,用以紀念紙幣的發明人。由此可見,他們沒有忘記,是東方華夏民族的智慧,發明了「交子」(最早的紙幣)。製造「交子」的原材料就是桑樹葉。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世界上最早發明的紙幣是如何誕生的?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世界上最早發明的紙幣是如何誕生的?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的紙幣,是中國成都的交子,它誕生於北宋年間。而製造成都交子的抄紙場在何處?就在成都(當時被稱作益州)的淨眾寺旁。貨幣是商品經濟的產物。自從有了商品交換,作為交換的媒介——貨幣便應運而生,從原始時期的貝幣到布泉、刀布直至後世的方孔錢,中國貨幣的發展經歷了漫長歷史。就造幣的材料而言,多為金屬,以鐵和青銅為主。
  • 世界上最早發明鈔票的人,中國紙幣之父!
    北宋名臣張詠,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一一交子。張詠脾氣怪,性子急,他喜歡看心情辦事,和人鬥氣。不過他很正直,雖然有時做得過分,但也贏得廣泛讚譽.張詠在湖北做縣令的時候,發現一個管錢的小吏把一文錢藏在頭巾裡帶出庫房,於是便把這小吏抓到堂上審問,並且讓人打了他40大板。
  • 從最原始的貝殼到如今的紙幣,談談中國古代貨幣千年來的發展歷程
    貨幣起源於原始社會,發展於夏、殷、商這三個奴隸王朝,形成於周朝,直到秦朝統一貨幣,此後,中國貨幣進入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經濟的統治。直到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外國經濟的影響下,中國進入了近代貨幣制度,出現了銀元等代表著民國時期特點的貨幣,直到通貨膨脹之後,才退出歷史的長河。
  • 被遺忘的古代科技,火柴其實最早是中國人發明的
    被遺忘的古代科技,火柴其實最早是中國人發明的  對於現代人來說,獲取火種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需要一根火柴、一個打火機或者點火器就可以,然而對於古人來說,取火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古人取火有許多辦法,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古人很早就發明了「火柴」用於取火!
  • 源自中國古代發明的現代科技--陀羅儀
    源自中國古代發明的現代科技--陀羅儀飛機飛彈核心部件陀羅儀現代的飛機、飛彈和輪船不論怎樣急速在空中或海上運動,都能辨認方向,這是由於安裝了陀螺儀的緣故。古代被中香爐其實早在中國古代的西漢末(公元1世紀)就已經有了陀羅儀的雛形。
  • 此人發明世界最早紙幣,也是一個優秀文人和官員,卻鮮為人知
    雖說近些年隨著支付寶微信等行動支付方式的崛起,已經很少有人再使用現金了,但不可否認的是,紙幣依舊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而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便是宋朝時期一位文人發明的。
  • 世界最早紙幣誕生在中國,但具體在哪個省?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文|武品文史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中國人的生活已經逐漸的電子化、網絡化,一些傳統的文化和物品也在逐漸的消失,比如紙幣,這也是時代前進的必然過程。貨幣的發展歷程也是從遠古貝殼,到後來的銅錢,鐵錢以及銀子和金子,再到後來的紙幣。
  • 歷史上渾天儀到底是誰發明的,為何會出現在韓國1萬韓元紙幣上?
    早在2005年,韓國成功將「端午節」申遺,此後更是傳出了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的呼聲,這不他們又將舉世聞名的中國渾天儀請到了自家一萬韓元的紙幣上。那麼,歷史上的渾天儀到底是發明的,還有為何韓國在一萬韓元的鈔票上,赫然印上了我國的渾天儀呢?
  • 筷子的來歷:是誰發明的?最早何時出現的?筷子有什麼寓意?
    筷子,在古代叫「箸」,是中國人常用的餐具,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筷子的材料多種多樣,主要有竹、木、骨、瓷、象牙、玉、金屬、塑料等。筷子最早是中國發明的,後來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陽殷墟出土的銅筷子。在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中,曾出土成捆的51枚的餐叉用具。為什麼餐叉在以後的朝代很少提及?記載和實物也較少出現?因為戰國以後餐叉可能被淘汰了。
  • 中國古代最牛的3個發明家,其中一個發明機關槍,卻被康熙坑死
    說到發明,我泱泱中華可謂是令世界敬仰,中國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等,尤其是火藥可以說說名震海內外,當時可以說是領先其他國家不下10幾年,而且中國的發明不僅限於一哥領域,在建築上,數學,天文學,地質,地理學等造詣頗深,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盤點盤點3個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最牛發明家吧
  • 《史記》曾是日本古代教育中重要的教科書
    此書雖為史抄之書,但出自朝鮮國王正祖御定,長期為其宣教所用,此後更被奉為經典,指令群臣朗讀背誦,充分體現了此書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史記》對朝鮮的深遠影響。朝鮮古代史書體裁與中國一樣,最為重要的乃編年與紀傳二體。在討論紀傳體時,都首先肯定司馬遷《史記》的開創之功,後世紀傳體史書都遵循司馬遷所創設的規制。「後世作者,一遵史遷規制。」這成為朝鮮史家編撰紀傳體史書的基本理念。
  • 百姓為什麼喜歡《史記》,古代統治者為什麼不喜歡《史記》?
    除了文學上的講究,《史記》在史學技巧方面也別出心裁。同一時代的人物,難免在經歷上有交集,司馬遷為了讓每篇傳記避免重複,於是創造了嶄新的敘事手法「互見法」來撰寫《史記》。所謂「互見法」,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重要人物的事跡拆分,揉碎,以其本傳為主,同時散落在與他有關的其他人的傳記中。
  • 帕運選手成果堪比發明家 發明中國最早防彈背心
    帕運選手成果堪比發明家 發明中國最早防彈背心 2008年09月12日 14:17 來源:競報 發表評論   三次徵戰帕運會射擊比賽,發明中國最早的防彈背心
  • 中國歷史紙幣的演變由來,數千年來都是價值連城!
    千家駒郭彥崗《中國貨幣史綱要》第一章第二節:"一是蟻鼻錢,系銅質貝幣,形如背面磨平的貝殼。" 除商代原始貝幣流通外,中國早期社會貝幣也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在交通及經濟欠發達的西南、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貝殼由商、春秋、西漢直至唐代均在使用。中國古代以海貝充當的原始貨幣。"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為貨,如今之用錢然。"(《尚書·盤庚中》孔穎達疏)中國商周時期的墓葬時有出土。
  • 古代的「銀票」就一張紙,可為什麼沒有人敢造假?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的「銀票」就一張紙,可為什麼沒人敢造假?原因其實很簡單!眾所周知,我國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時期。在紙幣剛發明出來的時候,就有許多人企圖造假,從中牟利。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古人們也開始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防止造假的發生。到了明末清初時期,隨著銀票技術越來越成熟,基本上已經沒有人敢造假了。那也許你就會問了:技術再成熟,這銀票不就一張紙,為何就沒有人敢造假了呢?
  • 中國古代偉大技術發明之一水稻栽培
    故我國科學家們對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見的貢獻,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對雜交水稻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朱英國院士,發明「越年再生稻」的農民代表胡代書等。正因如此重要,水稻之源起對於生物學者和人文學者來說都有重要意義。而加入這場紛爭的就有「開掛三哥/薩瓦迪卡/斯密達」等,然真實起源地已呼之欲出。下面就讓其知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古代重要技術發明之一的水稻栽培」。
  • 渾天儀上韓元新紙幣(圖)
    一萬韓元新幣22日發行 正面印有世宗大王肖像 背面印有中國古代發明———  韓國央行22日正式發行一萬韓元和一千韓元新紙幣,但中國的渾天儀赫然印在新版一萬韓元紙幣上。韓國媒體今日紛紛對此發表評論並質疑。
  • 大家以為是外國人發明的那些東西
    大家都知道」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還有很多東西是中國發明的,卻一直被認為是外國人發明的。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創造了無比的榮耀,現代的我們不應該更加努力重回世界這巔嗎?最早紙幣:交子交子出現於北宋時期的成都,最初由商人自由發行,直到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由政府設專門機構主持交子發行,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比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可惜已無實物存世。
  • 最早使用煤炭,歷代能工巧匠眾多,中國為什麼沒有發明出蒸汽機呢
    古代中國,曾經是一個孕育了不少發明創造的文明古國。據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歷史上最少有幾千項發明創造造福了當代全人類。然而近代以來,中國開始閉關鎖國,盲目迷信自己的實力。山西、河南、河北等產煤地區,當年都是古代瓷器的生產輸出地。除了煤以外,中國人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自然力量來代替部分人工。比如利用水流作用而發明的水排,也懂得怎麼利用風機,讓煤炭燃燒的更加充分。所以說,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們,真是發明了不少偉大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