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懂得孝順父母,就要從小事培養,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

2020-12-22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眾所周知,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是基於法律上的贍養老人的要求,還是道德上需要贍養老人的義務。人都要做到孝順父母、尊敬父母。而且孝順父母也有助於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現代中國人的基本教養。

寶寶懂得孝順父母,就要從小事培養,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

1、啟發寶寶懂得「孝順」的概念

父母要在恰當的時候告訴寶寶,每一個寶寶都會慢慢的長大直到變老,父母養育了一代兒女,而現在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正是他們養育了你們眼裡的父母,才能有寶寶。可馨育兒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現在老了,做不了事情,牙齒也掉了,眼睛也花了,走路也慢了,該怎麼辦呢?這時是需要寶寶、爸爸和媽媽孝順他們的時候了。而且不僅要孝順自己的親人,見到其他的老人也一樣要尊敬。

2、收集一些關於孝心的故事念給寶寶聽

寶寶是非常喜歡父母給他講故事聽的,因此,可以找一些關於孝順方面的故事和寓言等念給寶寶聽,讓寶寶的腦海中有孝順的概念,明白哪些行為能夠表現孝心。比如,黃香9歲為爸爸暖被窩、薛包盡心侍後母的故事;還有「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教寶寶明白孝心是世間的真理和人的天性;「孔融讓梨」使寶寶懂得分享;「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讓寶寶懂得關心父母,愛在細微處。

3、和寶寶一起參加親子活動

父母也可以在空閒時間多帶寶寶去活動、玩耍,和寶寶一起做遊戲、看音樂會、讀書、運動等。這樣不僅能夠鍛鍊寶寶,讓寶寶學會更多,還會促進寶寶和父母之間的親情。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使寶寶養成孝敬長輩的好品德。

4、給寶寶表達孝心的機會

有的父母愛子心切,在自己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會支撐著動手做飯端給寶寶。這樣會讓寶寶誤認為,即使媽媽生病了,也不用自己的幫助。其實,很多父母都會犯這樣的錯誤,這樣的做法久而久之,就會讓寶寶對父母的勞累和難處變得不聞不問。給寶寶營造表達孝心的環境,提供表達孝心的機會,讓他有機會主動關心和幫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讓寶寶分擔家裡的一些事情,讓他負起責任。遇到難題時講給寶寶聽,讓他一起出主意、想辦法。長輩身體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訴寶寶應該做哪些事情,並付諸行動。時間長了,孝心便會在寶寶身上慢慢紮根。

5、讓寶寶了解父母的艱辛

孝,是一切教育的開始。那麼,如何培養寶寶的孝心呢?有些獨生子女攀比的心理比較嚴重,張口就是我爸爸是處長,我爸爸開公司等,很多寶寶聚在一起,往往喜歡炫耀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樣顯赫,卻不清楚父母的錢是如何來之不易。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同寶寶多講一講自己的工作經歷,讓他明白掙錢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最後,「孝」並不需要有什麼惹人醒目的言行,很多日常的小事都可以體現出來。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從小事培養寶寶的孝心。

相關焦點

  • 真正孝順的人,懂得做好這三種小事
    這首詩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也正是因為這種無私回報要求我們要學會孝敬長輩,而且孝敬長輩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也就是說你有心想做做一百件好事,但是首當其中必須是孝順。尊敬長輩與父母是每個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 漢代的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裡寫道"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 有遠見的父母,會常對孩子說這6句話,孩子長大懂得孝順父母
    孩子早晚會離開父母的庇護,會有自己的路要走,而父母只能選擇相信和支持孩子,看著孩子走得更高、更遠。 父母就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懂得自主、自立、自強,將來孩子才有能力創造自己的非凡人生。
  • 孝順的孩子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正確的教育真的很重要。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不當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會將孩子培養成不懂得孝順的人。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不孝順的孩子都是由父母教養不當才造成的,而下面這3種類型的父母最容易教出不孝順的孩子。
  • 培養孝順寶寶,父母要做好3件事,讓孩子成為貼心小棉襖
    他們不懂得用什麼方式去對待自己的父母,不知道要怎樣才能成為父母的好女兒、好兒子。在自己摸索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人引導,孩子的觀念可能會受到影響,不懂得如何孝順自己的父母。「孝順寶寶」,父母要做好3件事情·給孩子最好的愛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想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首先要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 娃身上有這三個特性,以後可能會不孝順,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教育孩子一直是父母所重視的事情,希望孩子日後成為孝順、有教養的人,一直都是家長們的願望。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年齡還小,以後長大了就懂得了,現在一些行為可以理解。其實不然,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舉止就可以看出以後會不會孝順長輩,父母可不能忽視。什麼樣的特點說明孩子不孝順?家長又應該如何教育出有教養的孩子呢?這些問題都值得家長們去反覆深思。
  • 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要儘量避免「鏡面效應」,培養孝順的孩子
    現代社會的多數家庭組成還是以獨生子女或兩個孩子為主,這也意味著孩子能得到更好的資源,不論是學習或是生活的條件較老一輩來說都更為優越。習慣了需求實時得到滿足的孩子,在沒有長輩引導的境況下,很難能體諒體貼父母,更別提孝順了。
  • 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孝心,不然後悔的是父母自己
    但是社會上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啃老族」,當父母辛苦一輩子反過來需要孩子照顧時,他卻「斷手斷腳」不懂得感恩,甚至心安理得享受著父母為他做的一切,令父母心寒。這跟家長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分不開,太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能力,卻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教育,而這對孩子的人生、未來卻有重要的意義。
  •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懂得孝順,同理心是培養孩子感恩的第一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一句老話,如果有人對自己有幫助的話,就要盡最大努力報答對方,感謝對方的幫助。對陌生人要感謝我們的幫助,對父母給予我們的恩惠,對此,我們更應該報答父母的教育和養育,父母對我們的恩惠大於天。我們應該懂得感恩。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會有這4個特徵,家長們要重視
    百善孝為先是中國幾百年的傳統,自古以來中國就推崇孝道,那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以後不但不懂事,好孝順呢?「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長大是否孝順,老人是否懂得孝順,在小的時候通過觀察身上的一些特點就能看出來。希望你家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特點。長大不孝順父母的人從小就有這4個特徵,希望你家孩子沒有。孩子從小就要受到懂得孝道的教育。想要讓自己孩子長大以後懂得孝順,就要讓孩子從小做起。
  • 懂得感恩,孝順父母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差!不要不信
    我哪天念了多少佛號,我想問的是,你真正有去孝順父母了嗎?父母生你養你,含辛茹苦,這份恩情你作為子女是永遠報答不完的,你們要知道,人,一生其實短暫,懂得感恩,懂得孝順,哪怕是一碗清粥也能吃出山珍海味的味道。報答父母,孝順父母要從點滴做起。為什麼要年輕人一定要孝順父母?
  • 少年 你鞠躬的樣子真帥:孩子的教養才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資本
    尊老愛幼、孝敬老人、懂得禮讓和尊敬,這些行為被滲透到孩子們生活的點滴中,變成了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 而這普通的小事,匯集起來,就是一個人的品德是否高尚的問題。 就像俞敏洪說的: 「成長遠比成功更重要,培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就能長得枝葉繁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 孩子地鐵坐姿,折射父母教養,最貴的教育從這顯現
    原來,這對年齡還小的姐弟倆去搭乘地鐵,弟弟身上背著一個包,剛開始地鐵人不多,姐弟倆就找到位置坐下,弟弟就順便把包放在旁邊的位置上。片刻之後,地鐵上的人越來越多,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姐姐就把佔位置的寶寶放在自己的腿上,把這個位置空出來留給需要的人坐。坐在身邊的弟弟也往裡挪動,把旁邊的位置留的更大一些,可以讓多一個人過來乘坐。
  • 培養孩子的公德心原來這麼重要,許多父母都忽視了
    一個人是否有公德心與這個人的教養息息相關,想讓孩子有教養有公德心,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什麼是公德心?公德心就是在公共場合不妨礙別人,不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修養。家長可採取以下方法,加強孩子的公德教育:1、從日常小事中著手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公德心,應先從家庭的日常生活開始。從小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利益,考慮別人的感受。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在自己的房間裡可以隨意活動,可一旦進入他人的房間,就要尊重主人的生活習慣。
  • 如何培養孩子孝順意識,拉近親子關係,做好這3點,養出孝順孩子
    這兩天微博上的一個熱帖火了,一位夫妻為了接送孩子爺爺回來,專門布置了一頓火鍋給爺爺。但是就是這樣精緻的火鍋,裡面有太多的零食還有蛋糕。原來是孩子想把自己最好的給爺爺,但是不會表達所以用了這樣的方法。孩子的做法也得到很多網友的熱議,大家都是紛紛讚賞孩子懂得孝順長輩。
  • 做人具備的十大教養
    俗話說,為人無德不立,做人品行端正。德行,透射人的靈魂。中華悠久文明崇尚君子之風,西方歷史文化膜拜紳士風度。人有教養的十大特徵:01/守時觀念自律之人會認真對待任何事,守時是自律的一種表現。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
  • 父母教養態度一致的孩子性格好
  • 孩子「教養」的好壞,離不開家庭的薰陶,這幾種方法父母需知道
    我們在生活當中會遇到一些特別有教養的小孩子,這些有教養懂禮貌的孩子,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讓人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他們,這樣的寶寶長大之後能夠更快的適應社會,並且走向成功。 而一些沒有規矩的熊孩子,做出來的事情總是不盡人意,給人留下非常惡劣的影響,長大之後也不會成為多優秀的人。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才是對孩子的負責。
  • 孩子長大孝不孝順?對照看一下就知道了,父母早看少走彎路
    生活中我們總想知道孩子長大後孝不孝順?其實孩子不孝順的從小就有徵兆,這三點特徵,對照一下;希望你家孩子沒有,都說三歲看大七歲至老,看孩子現在的行為;就可以判斷孩子長大以後的人格特徵,尤其在於孩子是否孝順這個問題上,往往在日常的一舉一動當中會表露出來,如果家長生活中忽視;不能及時發現並幫助其改正,將來就可能會懊悔莫及。
  • 不管有幾個孩子,最孝順的都有這3個特點,父母們別到老了才明白
    有的孩子貼心懂事,知道心疼父母,會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孩子卻只顧著自己、只知道玩樂;在這兩種孩子之間,以後會孝順父母的一定是那個貼心懂事的。都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很多表現,就能看出來這個孩子長大後會不會孝順父母。
  • 培養有教養的孩子,父母請經常跟孩子說這幾句話,不是客氣是尊重
    說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就是最高級別的炫富。略略對於這句話是深信不疑的!什麼是教養,言行舉止中無時不刻都透露著素質和修養。這不是兩三天就能達到的,是需要長期的培養。都說培養一個紳士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那麼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也需要父母耐心的堅持做到言傳身教。如何做到正確的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