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眾所周知,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是基於法律上的贍養老人的要求,還是道德上需要贍養老人的義務。人都要做到孝順父母、尊敬父母。而且孝順父母也有助於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現代中國人的基本教養。
寶寶懂得孝順父母,就要從小事培養,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
1、啟發寶寶懂得「孝順」的概念
父母要在恰當的時候告訴寶寶,每一個寶寶都會慢慢的長大直到變老,父母養育了一代兒女,而現在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正是他們養育了你們眼裡的父母,才能有寶寶。可馨育兒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現在老了,做不了事情,牙齒也掉了,眼睛也花了,走路也慢了,該怎麼辦呢?這時是需要寶寶、爸爸和媽媽孝順他們的時候了。而且不僅要孝順自己的親人,見到其他的老人也一樣要尊敬。
2、收集一些關於孝心的故事念給寶寶聽
寶寶是非常喜歡父母給他講故事聽的,因此,可以找一些關於孝順方面的故事和寓言等念給寶寶聽,讓寶寶的腦海中有孝順的概念,明白哪些行為能夠表現孝心。比如,黃香9歲為爸爸暖被窩、薛包盡心侍後母的故事;還有「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教寶寶明白孝心是世間的真理和人的天性;「孔融讓梨」使寶寶懂得分享;「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讓寶寶懂得關心父母,愛在細微處。
3、和寶寶一起參加親子活動
父母也可以在空閒時間多帶寶寶去活動、玩耍,和寶寶一起做遊戲、看音樂會、讀書、運動等。這樣不僅能夠鍛鍊寶寶,讓寶寶學會更多,還會促進寶寶和父母之間的親情。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使寶寶養成孝敬長輩的好品德。
4、給寶寶表達孝心的機會
有的父母愛子心切,在自己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會支撐著動手做飯端給寶寶。這樣會讓寶寶誤認為,即使媽媽生病了,也不用自己的幫助。其實,很多父母都會犯這樣的錯誤,這樣的做法久而久之,就會讓寶寶對父母的勞累和難處變得不聞不問。給寶寶營造表達孝心的環境,提供表達孝心的機會,讓他有機會主動關心和幫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讓寶寶分擔家裡的一些事情,讓他負起責任。遇到難題時講給寶寶聽,讓他一起出主意、想辦法。長輩身體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訴寶寶應該做哪些事情,並付諸行動。時間長了,孝心便會在寶寶身上慢慢紮根。
5、讓寶寶了解父母的艱辛
孝,是一切教育的開始。那麼,如何培養寶寶的孝心呢?有些獨生子女攀比的心理比較嚴重,張口就是我爸爸是處長,我爸爸開公司等,很多寶寶聚在一起,往往喜歡炫耀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樣顯赫,卻不清楚父母的錢是如何來之不易。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同寶寶多講一講自己的工作經歷,讓他明白掙錢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最後,「孝」並不需要有什麼惹人醒目的言行,很多日常的小事都可以體現出來。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從小事培養寶寶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