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看!培養孩子的公德心原來這麼重要,許多父母都忽視了

2020-08-27 兒醫通在線

在「戰疫」的期間,有這樣一些人,沒有公德心,不戴口罩到處亂走,進過疫區不主動隔離,這些不好的行為帶來的危害,比病毒本身還可怕。

從小遵守社會公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是一種美德。

一個人是否有公德心與這個人的教養息息相關,想讓孩子有教養有公德心,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什麼是公德心?公德心就是在公共場合不妨礙別人,不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修養。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公德心呢?今天兒醫通來跟家長們探討這個話題。

培養孩子的公德心,家長如何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則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心,家長首先要檢查自己的各種行為,不能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反面教材。

家長可採取以下方法,加強孩子的公德教育:

1、從日常小事中著手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公德心,應先從家庭的日常生活開始。從小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利益,考慮別人的感受。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在自己的房間裡可以隨意活動,可一旦進入他人的房間,就要尊重主人的生活習慣。

比如:

動用別人的物品前,一定要徵求主人的意見;

在進入父母的房間之前,孩子必須先敲門;

洗完澡後要順手擦乾地板,以免下一個人進入衛生間後滑倒等等。

使用完馬桶後一定要衝水;在房間內外放音樂的聲音不能太大,以免幹擾到別人…

如果孩子從小就能養成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能夠懂得如何為別人著想。如此一來,當孩子從家進入學校,甚至是走向社會後,都會成為一個行為得體的受歡迎的人。

2、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孩子還未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之前,他們的言行舉止幾乎都是模仿父母的。這一點我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了,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精準模仿與記錄,並通過自己言行表達出來。

如果父母日常行為規範,有足夠的公德意識,孩子自然就會心領神會,表現出相同的樣子。

比如:

如果父母帶著孩子外出乘車,每次都遵守秩序,排隊候車,從不插隊,孩子就知道這是乘坐公共運輸的規矩,那麼他將來獨自乘車時也會如此;如果父母從不隨手丟棄垃圾,孩子就知道即使是小小的一張紙巾,用完也要扔進垃圾桶裡……

只有父母的行為考慮到公共利益,才有可能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有公德心的人。

3、多陪孩子玩有關社會公德的角色情景遊戲

孩子的成長,許多時候都來自於他的真實體驗,父母說教千遍,不如孩子體驗一遍。讓孩子自己去經歷一些事情,真正去感知某些行為的後果,孩子才會更容易獲得知識與成長。

生活中許多年齡較小的孩子或許沒有太多機會與能力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家長可以陪同孩子在家玩角色情景遊戲,在情景遊戲中就可以告訴孩子缺乏公德心會妨礙別人,是不道德的行為,或是讓孩子扮演那些為他人服務的職業,體驗人們相互服務的情景。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

希望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能做一個有公德心的人,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相信我們每個人給予這個世界更多一點尊重與保護,世界也會還以我們一份溫暖與善意。

教育的本質

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如果說有教養是一種選擇,

希望我們父母能把這種最美的選擇帶給孩子。

讓他們成為一個因教養而美麗的人。

最後,兒醫通衷心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擁有公德心和責任感的合格小公民。

相關焦點

  • 家長必讀:窮養、富養,不如教養!如何培養孩子的公德心?
    擁有公德心不僅僅對社會、對家庭、對他人有益,更對孩子自身有益。有公德心的孩子到哪裡都會深受人們的喜愛,並且更有可能比他人獲得更多的好機會,工作和生活也都將會更加順利。一個人是否有公德心與這個人的教養息息相關,想讓孩子有教養有公德心,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既然公德心很重要,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公德心呢?今天小熊來跟家長們探討這個話題。
  • 何為公德?培養孩子公德心的六點建議
    原來她看到有人下車,趁機佔了一個座位。媽媽看到那個老太太還在站著,便小聲對蘇爽說:「把座位讓給奶奶怎麼樣?」蘇爽很不樂意地撅起了嘴:「剛才他們都不讓座,為什麼要我讓?」孫玲這才發現原來路上垃圾這麼多:飲料瓶、口香糖、冰棍籤……掃了一會兒孫玲就累了,很想抱怨:「這都是誰扔的啊?」忽然想起自己也扔過,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繼續掃了起來……沒有說什麼大道理,媽媽只是讓孫玲體驗了下環衛工人的辛苦。孫玲終於明白了亂扔垃圾的後果,自己是省事了,可是有人會因此受累。
  • 沒有公德心的父母,養不出有素養的孩子
    有些家長自身就沒有公德心,當孩子影響到別人,Ta們要麼假裝沒看見;要麼只會用自己最本能的方式,對孩子大吼大叫,完全不顧周圍人的感受。為人父母不要考試,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沒有公德心的父母,培養不出有素養的孩子。
  • 培養孩子的公德意識,需要父母們以身作則,讓孩子變得更有出息
    每天也都在重複上演,要知道這些父母是不會讓別人有所好感的,連帶孩子也被問題父母教育而連累。畢竟在公共場合,大家還是喜歡那些有素質、有道德的孩子。,公德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平常的自我約束。是一個綜合的表現,那麼如何去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公德意識呢?
  • 培養孩子的公德意識,需要父母們以身作則,讓孩子變得更有出息
    公德意識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體現,而好的公德意識需要從小去對孩子進行教育,因為孩子無論做任何事,內心素質意識是不會隨著變化而改變的,這是一個人的底線,也是做人最重要的一環。這對孩子影響是最直接、最深刻的。
  • 培養寶寶觀察力,是家長給的「財富」,父母的培養尤其重要!
    孩子的出生會給一個家庭增添溫馨,讓父母變得柔軟。對於這個剛剛降臨的小天使,家人自然是把孩子作為「最寶貝」的人。很多父母也是願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那從小一些細節的培養就尤為重要。培養孩子觀察力,是家長給孩子的「財富」,父母的培養尤其重要!
  • 「我身上有水,會把座位弄溼的」:孩子,你有公德心的樣子真好看
    好多年前央視有一個廣告我至今記憶猶新,尤其是最後一句:公德比賽,今天起正式開賽。相信瞬間激起了很多人回憶。孩子公德心的培養也是需要家長從小抓起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公德心往往也體現著他們的教養,也能看出這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
  • 開學季:比關注孩子學習更重要的事,許多家長都忽略了
    昨日,隨著許多學校開學,宣告著學生暑假的結束,對於許多家長來說,真如遇到大赦一般,終於開學了,熬了兩個月的父母終於解脫了,可是面對學習和競爭的各種壓力,許多家庭又將開始上演輔導作業時雞飛狗跳的的畫面。對於許多家長而言,學生開學後最重要的事,當然是學習!
  • 孩子也是社會人 公德意識須養成
    道德成長需要重要他人的示範引領。對中小學生而言,父母是他們的最重要他人。然而一則當前父母可能更多關注學業成績,容易忽視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和精神成長,二則某些父母本身存在價值觀扭曲等問題,對孩子沒有形成好的示範作用。有遠見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從小關心國家、社會,關心他人。如果父母期望的只是孩子能有一份好的「錢」程,孩子也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 愛閱讀的孩子更聰明,父母不要再忽視,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要趁早
    期中考試後家長會上,老師提出要家長每個月都要給孩子買課外書,讓孩子每個月都要主題閱讀,而且閱讀後要畫思維導圖和做讀書筆記。老師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幾個家長打斷了。有家長說:「現在學習任務這麼重,作業又那麼多,哪有時間讀那些閒書,簡直浪費時間,而且孩子也不喜歡讀書呀。」
  • 牛楠森:孩子也是社會人 公德意識須養成
    追尋少數學生不當行為的原因,大約有三個方面:一是家庭公德教育意識淡漠。道德成長需要重要他人的示範引領。對中小學生而言,父母是他們的最重要他人。然而一則當前父母可能更多關注學業成績,容易忽視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和精神成長,二則某些父母本身存在價值觀扭曲等問題,對孩子沒有形成好的示範作用。
  •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就是教接人待物嗎?許多父母都錯了
    這種處理方法,從根本上講是家長並沒把孩子的情緒當回事,並同時在強行讓孩子認可「這是沒必要的情緒」。這時家長的錯誤在於站在了錯誤的視角,一件大人覺得不重要的事,在孩子心中和可能大過天,比如在孩子心裡,不想去幼兒園的抗拒程度,就和一個成年人不想去給另一個人下跪磕頭一樣嚴重。
  • 毀掉孩子的自信原來這麼簡單,多數父母都每天都在做
    導讀:毀掉孩子的自信原來這麼簡單,多數父母都每天都在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毀掉孩子的自信原來這麼簡單,多數父母都每天都在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幼年孩子需要重視心理,家長正確的"心理培養"很重要
    ,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很多大人都承受不住,更何況孩子,如果不及早注意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會被這個社會打到。家長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見,從孩子喜歡的事物出發,才能很好的幫助孩子,培養孩子的身心健康。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多為他人著想,讓孩子受益一生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同理心教育,沒有注重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其實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問題,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很多父母都說,不奢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是個多麼成功多麼有錢的人,只希望他可以善良快樂,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才能夠讓孩子成長為善良的人,擁有閃閃發光的好品質。
  • 《被忽視的孩子》丨12種情感忽視型父母,你千萬不要這麼做
    我們作為80、90後,小時候父母都很忙,我們的父母也不懂得什麼教育理念、兒童心理學,他們那個年代兒童教育還不像現在這麼受重視。可以說,相較於我們的父輩、祖輩我們獲得了太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我們的心理層面卻未必被過多的關照。我們是情感被忽視的一代。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二孩。對於擁有兩個寶寶的家庭,關照孩子的情感就更尤為重要。
  • 家長必看:孩子有這5種愛好,說明孩子很聰明,家長可別忽視了!
    家長必看:孩子有這5種愛好,說明孩子很聰明,家長可別忽視了!根據調查顯示,孩子有這5種興趣愛好,能夠讓他們在擁有快樂的同時,變得聰明而且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如果家長具有這樣的遠見,那麼恭喜你,一定要好好地培養孩子,千萬不要扼殺掉孩子的愛好!1、常規運動我們都知道定期運動對我們的健康有幫助,但你知道它能讓我們更聰明嗎?
  • 為什麼家長需要經常帶孩子運動?原來有這麼多好處,家長別忽視
    鄰居們都很羨慕羅潔有個懂事的女兒,紛紛跟羅潔取「育兒經」。原來,羅潔的「育兒經」是在女兒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她的健身興趣二、從小養成小孩的健身習慣,能讓小孩擁有策略性思維,對培養小孩的應對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運動時出現的情況如籃球怎樣運球才能投籃成功,揮拍力度要怎麼控制才能保證對方接不到自己的羽毛球等都是無法預料的。需要小孩運用策略性思維,自行思考面對。有些運動項目如果有計分,還能順帶鍛鍊小孩的數學能力。
  • 家教不同,孩子成長也不同,家長正確的教育觀,是孩子成長的起點
    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出來曬天陽,不少的家庭還帶了很多小零食。臨近傍晚,人群也開始慢慢的消散,不少父母把餐布一掀,留下滿地的垃圾,即便不遠處就有垃圾桶。孩子也照葫蘆畫瓢,也學習爸媽的樣子,把垃圾丟得到處都是。而這時,卻看到有幾個家長把自己的垃圾全部打包帶走,而他們的孩子開始清理周邊的垃圾。
  • 每個「熊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對「熊家長」,父母三觀正太重要了
    前幾天,我帶妻子去孩子王,為女兒屯尿不溼。一路上碰到的幾個熊孩子,更是讓我家女王大人鬧夠了心。孩子在公共場所的教養就是父母的臉面。每個「熊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對「熊家長」,父母三觀正太重要了!細細分析公共場所的熊孩子們,可以發現以下4個共同點:一是父母缺乏公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