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窮養、富養,不如教養!如何培養孩子的公德心?

2020-09-03 兒醫通培訓大講堂

擁有公德心不僅僅對社會、對家庭、對他人有益,更對孩子自身有益。有公德心的孩子到哪裡都會深受人們的喜愛,並且更有可能比他人獲得更多的好機會,工作和生活也都將會更加順利。

一個人是否有公德心與這個人的教養息息相關,想讓孩子有教養有公德心,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既然公德心很重要,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公德心呢?今天小熊來跟家長們探討這個話題。

培養孩子的公德心,父母怎麼做?

1、家庭內部要講公德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公德心,應先從家庭生活開始。從小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利益,考慮別人的感受,遵守共同的規則。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在自己的房間裡可以隨意活動,可一旦進入他人的房間,就要尊重主人的生活習慣。比如,在進入父母的房間之前,孩子必須先敲門;動用別人的物品前,一定要徵求主人的意見;使用完馬桶後一定要衝水;在房間內外放音樂的聲音不能太大,以免幹擾到別人;洗完澡後要順手擦乾地板,以免下一個人進入衛生間後滑倒等等。

如果孩子從小就能養成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能夠懂得如何為別人著想。如此一來,當孩子從家進入學校,甚至是走向社會後,都會成為一個行為得體的受歡迎的人。

2、父母要做有利的示範

在孩子還未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之前,他們的言行舉止幾乎都是模仿父母的。這就好像一張張的白紙,上面的色彩和痕跡都是父母留下的。父母的所作所為,都被孩子做了精準的記錄,將來也會通過他們自己的言行舉止複製出來。

比如:

如果父母帶著孩子外出乘車,每次都遵守秩序,排隊候車,從不插隊,孩子就知道這是乘坐公共運輸的規矩,那麼他將來獨自乘車時也會如此;如果父母從不在公眾場合大聲喧譁,孩子就知道即使公共場合沒有其他人,也要保持安靜不大聲喧譁……

只有父母的行為考慮到公共利益,才有可能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有公德心的人。如果孩子從小就能養成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能夠懂得如何為別人著想。如此一來,當孩子從家進入學校,甚至是走向社會後,都會成為一個行為得體的人。

3、讓孩子在生活中多實踐

公德心的培養,並不是通過口頭意義上的傳達,最主要的,是要融入生活重的方方面面,而實踐是培養孩子公德心最好的方法。

在生活中,看到沒有公德心的事情,一定不能讓孩子覺得,別人這麼做自己也可以這麼做,得讓孩子知道這麼做是羞恥的,損壞他人利益的,應該制止這種行為,即使制止不了,自己也不能這麼做。

比如:

隨地丟垃圾,這種行為就可以做,看到對人們可能造成傷害的物品,可以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看到隨意擺放的共享單車,可以儘自己的能力擺放好,這都是生活中,公德心實踐的體現。

家長想要培養出擁有專業性知識,又要高素質的孩子,就必須先注重自身的行為。家長良好的行為,對孩子起著積極的作用,相反家長一些惡劣的行為,同樣會帶壞孩子。為此在教孩子一些大道理的同時,更不要忽略對孩子細節上的照顧。父母對自我的約束,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希望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能做一個有公德心的人,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相信我們每個人給予這個世界更多一點尊重與保護,世界也會還以我們一份溫暖與善意。

最後,小熊衷心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擁有公德心和責任感的合格小公民。

相關焦點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
    一個孩子的教養是成功的基本因素,而教養是從小就要開始培養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響的。因此,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關注孩子的教養問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但要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必須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教養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的前程。
  •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文/曉曉前段時間,一則母親被兒子掌摑後報警的新聞進入了觀眾視野,母親稱兒子出言不遜砸東西還打她,民警詢問,孩子沒有絲毫悔意,奇葩父親為維護孩子竟說是家務事不需要警察解決。孩子如此沒教養的行為其父都說是小事,不知道在其父親看來什麼事才是大事。
  • 於孩子,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父母的管教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在很多有關「熊孩子」的新聞裡,家長都以「他還是個孩子,還什麼都不懂」當藉口,不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批評教育,這樣護犢,非常不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孩子犯了錯誤並不可怕,這反而是讓他認識錯誤並改正的大好機會,如果此時不嚴加管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沒什麼大不了,很可能就會埋下禍根。
  •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壞孩子是慣出來的。我們要警惕過度寵溺,培養孩子好的品德和習慣,不把孩子養成「熊孩子」,更拒絕成為「熊家長」。一個家,最好的炫富,從來都不是你家住多貴的學區房,你家開多好的車,孩子可以上多少個興趣班,而是養出了一個有教養的好孩子。
  • 淺談富養與窮養
    一談到怎麼教育孩子,大家都認為要窮養兒子,富養女兒,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真正含義呢?有些人認為窮養兒子、富養女兒就是少給兒子花錢,多給女兒花錢,其實不然。窮養兒子是讓男孩子學會吃苦,培養他的意志、品質與責任心,長大後才會有擔當,成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
  • 家長必看!培養孩子的公德心原來這麼重要,許多父母都忽視了
    在「戰疫」的期間,有這樣一些人,沒有公德心,不戴口罩到處亂走,進過疫區不主動隔離,這些不好的行為帶來的危害,比病毒本身還可怕。從小遵守社會公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是一種美德。一個人是否有公德心與這個人的教養息息相關,想讓孩子有教養有公德心,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什麼是公德心?公德心就是在公共場合不妨礙別人,不損害別人的利益,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修養。
  • 窮養兒富養女的含義是什麼?許多家長還不如一個小學生理解的通透
    但是在男孩身上,家長就會覺得:兒子就應該是個男子漢,不能讓他的生活太安逸,物質上要嚴格一些,這樣才能鍛鍊他。但是「窮養兒,富養女」的實質內涵就是這麼的片面嗎?聽聽下面這個小學生的回答,可能很多家長都不如她想的通透。
  • 李玫瑾:窮養富養不如「教養」,6歲前要給孩子立好這3個規矩
    在很多家長的觀念裡都有「窮養兒富養女的」的想法,認為女孩就應該富養,在孩子成長中要儘量滿足女兒的要求,讓女兒在充滿的愛的環境中成長。而男孩則要窮養,這是為了鍛鍊孩子的毅力,從小吃的苦多一些長大才敢於拼搏。
  • 李玫瑾:窮養富養不如「教養」,家長應從小給娃立下規矩
    、富養女。我們也都是清楚,教養一個孩子是大事,無論家境如何,孩子生下來就有義務教養他們。但是「窮養、富養」大抵都是金錢教育,是從物質上去教育一個孩子。可是你不要忘記了,一個人除了金錢還有很多東西是要學習的。
  • 幼兒園老師:窮養和富養的孩子一眼識別,3方面區別大,差距明顯
    有些家長認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所以主張窮養,不過也有家長認為,富養的孩子有底氣,不至於一些小恩小惠,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更注重富養。事實上,無論是窮養娃還是富養娃,最終都會呈現出一個個性分明的孩子,像幼兒園的老師,因為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所以對於孩子是窮養還是富養,就能夠一眼識別。
  • 幼兒園老師:窮養和富養的孩子一眼識別,3方面區別大,差距明顯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關於孩子是「窮養」,還是「富養」的問題,歷來都是爭論不休!有些家長認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所以主張窮養,不過也有家長認為,富養的孩子有底氣,不至於一些小恩小惠,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更注重富養。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李玫瑾:孩子6歲前要立好這3條家規
    低齡孩子的教育正在引起父母們的注意,父母發現其實孩子的性格塑造就是在孩子的小時候,這是孩子有什麼性格的決定階段。 父母都會好奇到底在孩子小時候是富養還是窮養,其實這些都沒抓住問題的核心所在。孩子教育最關鍵的是"教養",有了好的教養的孩子才會穩紮穩打,不斷成為優秀的孩子。
  • 同樣是「吃早餐」,林心如富養的女兒,和郭晶晶窮養的兒子很不同
    有的人覺得,物質上的富養很重要,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精神上的富養才是更重要的,在物質上窮養孩子,精神上富養孩子,往往才能養出更優秀的孩子。掌握好分寸其實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我們都應該掌控好分寸。在窮養的時候,我們如果過度窮養的話,會讓孩子的眼界變窄;在富養的時候,如果我們過度富養的話,也一樣會害了孩子,會養出驕縱任性的孩子的。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李玫瑾:孩子6歲前要立好這3條家規
    低齡孩子的教育正在引起父母們的注意,父母發現其實孩子的性格塑造就是在孩子的小時候,這是孩子有什麼性格的決定階段。父母都會好奇到底在孩子小時候是富養還是窮養,其實這些都沒抓住問題的核心所在。孩子教育最關鍵的是"教養",有了好的教養的孩子才會穩紮穩打,不斷成為優秀的孩子。
  • 「窮養」與「富養」差距多大?蔡國慶與鄧超的養娃方式,差距明顯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的教養方式一直以來都是大眾的關注重點,也一直處於議論的中心,對待孩子是採用富養還是窮養成為許多年輕父母的難題。所謂的窮養和富養並非是簡單的以物質條件作為區分,物質僅僅是窮養和富養方式界定的其中一個方面而已。
  • 為啥家貧愛富養,家富多窮養?霍啟剛曬娃照片,揭示豪門富養真相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生兒要窮養,生女要富養。」「窮養兒富養女」的觀念似乎已經廣泛地被父母所接受。殊不知,如果「窮養兒富養女」在沒有被正確理解情況下就在年輕父母之間廣為流傳,恐怕它也會像流行感冒一樣,將孩子的發展引向歧途。
  • 富養的王詩齡和窮養的森碟,惹大眾評論,倆人差距不止一點點
    其實,窮養富養各有千秋,孩子的好壞在於家長如何教育,只要擺正觀念,那麼孩子一樣可以成才。但不論是富養還是窮養,父母的教育方式都很重要,社會上不乏&34;,也不乏&34;,孩子的好壞,關鍵在於如何教育。不論是何種家庭,家長都應該給孩子學習業餘愛好的機會,富養家庭可能會側重於學習環境和學習質量,而窮養家庭側重於孩子努力的程度,其實這兩種各有千秋,但關鍵是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從心底裡喜歡學習,而不是強迫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 窮養兒子,富養女兒。
    有人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兒。」其實這樣的錯知錯見,很容易誤導我們。對天下父母來說,都希望能夠讓孩子成為德才兼備、厚德載物的英才,所以,所謂的「窮養兒子,富養女兒」,本質上反映的正是父母這樣一顆心。然而,事實上,相比較於外在的,甚至有些教條化的「窮養」或「富養」,對父母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讓自己樹立起正群的價值觀,如此,便可「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 養男莫聽狂言,養女莫叫離母,原來這才是「窮養兒富養女」的精髓
    還有一種,就是在感情上無限滿足,教育出了刁蠻任性的孩子,動不動就耍大小姐脾氣,對父母沒有感恩之心。關於如何養兒育女,古人早已經給出方法,在《增廣賢文》中給出了非常精闢的說法,養男莫聽狂言,養女莫叫離母,在解釋這句話什麼意思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增廣賢文》到底是什麼。
  • 「窮養兒,富養女」的真實含義,多數家長都不懂,難怪孩子不感恩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窮養兒就是窮著養兒子,不給他們一分錢,讓孩子體會人間疾苦才是最好的。但對女兒就可以「富養」,平時衣食住行要用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有錢也只給女兒用,恨不得要一百給一萬。可「窮養兒,富養女」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這樣理解會不會太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