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不盡的是鄉愁,回不去的是故鄉

2020-12-12 念空大叔

作者:念空大叔

總有一些詩、一些詞、一些帶著深情的感人文字,曾經以為我們讀懂了,可是多年以後才知道,當年幼稚的我們終究是錯了。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所有的的道理,除非是自己悟出來,要不誰講給你聽都沒有用。聽歌也是如此,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就像對於李宗盛的歌,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年少不懂李宗盛,再聽已是不惑年。深以為然。

還記得當年,讀余光中先生的《鄉愁》的時候,只覺得文字優美,特別有意境,寫出了每個人心中都能共鳴的真情實感,讀起來給人以精神的享受。但那時也在想「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卻未免太傷感了。也許,那時太年少,還不知道愁的滋味,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直到自己也經歷過了之後,才真正明白,鄉愁正是這般的苦楚。

餘秋雨曾說過:「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每個人最後都會老,若是落葉不能歸根,子欲孝而親不待……當年遊蕩在外的遊子,如今已經白髮蒼蒼,那又是怎樣一種蒼涼的味道?每個人都是一個遊子,心中都有一種懷舊的情懷和無奈!

那天翻看朋友圈,看到一位同事發的一段文字:「人越來越忙,心表面上越來越硬,實際上越來越軟,偶爾碰到一些事情便會觸情生情,不經意間淚水奪目而出……」簡短的一段話,道出了中年人的心酸,有往事的追憶,有現實的尷尬,還有對未來的擔憂,盡顯歲月人生的觸目傷懷和滄桑薄涼。也是在向人們哭訴著,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其實,有這樣一件很簡單的事就告訴了人們生活的道理。如,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如果摔倒了,要先看看周圍有沒有人,要是有人就哭,若沒人就自己爬起來;而當長大以後摔倒了,如果周圍有人就趕緊爬起來,若沒有人就大哭起來!這,就是成長。哭的時候沒人哄,慢慢堅強;怕的時候沒人陪,漸漸勇敢;煩的時候沒人理,默默忍受;無助的時候沒人幫,然後才學會自立。

其實,誰的人生都不容易,人間似乎也沒有什麼永遠。我們一生走過崎嶇,經歷坎坷,戰勝磨難,心身俱疲,只有到了暮年仿佛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暮然回首,盡數滄桑,一切都已回不去……才清醒地意識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地方,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小時候,很不理解老人為什麼喜歡曬太陽,長大了之後オ明白:原來,目光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原來,人這一生,永遠寫不盡的是鄉愁,再也回不去的是故鄉,就如席慕容在《七裡香》寫到: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而滄桑了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拂過時……

相關焦點

  • 【品讀間】領讀者說 | 鄉愁 吟不盡的鷓鴣天
    小時候, 讀著您的「鄉愁」,站在田間地頭, 眺望遠方,故鄉來何時候。長大後, 讀著您的「鄉愁」,奔波城市街頭, 驀然回首,故鄉已在身後。後來呀, 品著您的「鄉愁」,悠悠夕陽裡頭, 往事如秋,故鄉刻在心頭。而現在, 品著您的「鄉愁」,不舍您的遠走, 故園門口,您和故鄉攜手。
  • 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一生寫不盡的鄉愁
    《鄉愁》一首,說盡了在外遊子的辛酸,寫盡了兩岸血濃於水的感情,它大概是所有中國人共有的思鄉曲吧。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50年他隨家人遷居臺灣。梁實秋曾稱讚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裡寫下《鄉愁》。一首《鄉愁》,傳誦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被廣為傳誦。余光中近年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時,屢屢被問及他的鄉愁。
  • 作家筆下的鄉愁:中國人的故鄉是母親,西方人的故鄉是戀人
    有人說:「長大後,鄉愁就成了一張藍藍的車票,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離年前抱怨七大姑八大姨的時間還不遠,但真要分別時,又有無盡的情味在心頭。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作家筆下、口中的故鄉。他們之中,有人對故鄉「深惡痛絕」,也有對鄉土的無限想念,文字話語之間,作家筆下到底有怎樣的故鄉?
  • 捧在手上的鄉愁 懷念回不去的故鄉,他用微縮雕塑還原記憶中的老屋
    新時報記者王樂濤 趙曉昕攝&nbsp&nbsp&nbsp&nbsp生活在濟南,李義中始終懷念回不去的故鄉。&nbsp&nbsp&nbsp&nbsp「這個柴火灶煮出來的飯,我可是沒少吃……」李義中望著「奶奶家」的廚房感嘆。
  • 我的鄉愁,是故鄉的郎酒,故鄉的美食,故鄉的油菜花,四川古藺!
    小時候就讀過余光中的《鄉愁》,可那時候並不理解鄉愁是什麼?後來啊,直到我們遠遠的外出求學,然後又遠遠得離家工作,我才明白什麼是鄉愁!我的鄉愁是家鄉觸動味蕾深處的美食,我的鄉愁是家鄉流連忘返的風景!談到古藺,川外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說到郎酒,就少有人不知了!古藺是「郎酒之鄉」,是全國性醬香型白酒生產基地,擁有「郎酒」和「潭酒」兩大名酒。所以,作為一個古藺人,上酒桌喝不了斤把白酒都不敢說自己是古藺人,而作為古藺人,無論在外面喝多好的酒,總感覺沒有家鄉的酒夠味!
  • 潘悅晨《晚安我的故鄉》詮釋溫暖鄉愁俘獲人心
    Yes娛樂12月3日綜合報導 新生代樂壇小花潘悅晨的新曲《晚安我的故鄉》一經推出就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出現在各大音樂平臺主頁焦點,迅速佔據各大渠道熱門推薦。這首懷念故鄉點點滴滴溫暖的歌曲,成了每個人安放自己綿綿鄉愁的小巢。
  • 再也回不去的故鄉老屋
    故鄉的老屋,已經快40年了,從我出生,到外出求學,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都是在老屋中度過的,她帶給我無窮無盡的歡笑和樂趣。當年,我家是個名副其實的「人場」,尤其是晚上,寬大的院裡,成了村裡孩子們歡樂的海洋。
  • 回不去的故鄉,回不去的從前
    故鄉,別了;從前的時光,別了;那些溫馨的歲月,再也回不去了。「故鄉是一壇陳年老酒,在我心裡擱置的時間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故鄉是一杯龍井綠茶,在我心裡泡的時間越長,它的味道就越濃鬱。」我們一大早就趕著牛兒,去山坡吃草。其實牛兒不需要人管的,只需牽到山坡上,而我們便像脫了線的風箏一樣,撒著丫子在山上亂跑。或比賽爬樹,看看誰爬的最高,看看誰能掏到樹梢上的鳥蛋;或從紙盒中拿出蟋蟀,相互鬥著,叫喊聲,喝彩聲,連綿不絕;或在池塘洗澡,看誰憋氣憋的最久。
  • 梁石川:寫鄉愁的余光中,帶著怎樣的遺憾去了天堂?
    ——詩人余光中明人不做暗事,讀著余光中的鄉愁,石川為什麼想學習同為作家的李敖,當年去剝蔣介石的皮那樣,想剝了那個叫余光中去「好死」的人的皮?對於這位忘不了故鄉的臺灣詩人,大陸輿論一片緬懷之聲,臺灣社交媒體上的反應明顯少於大陸。噩耗傳到大陸後,所有網民幾乎是一邊倒地緬懷和難過,並對余光中表達感激和祝願。相比之下,臺灣網民較多用「余光中R.I.P(安息吧)」表達緬懷,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認同大陸的網民,表達了負面聲音。對於兩岸網民不同的反響,有人在臉書上評論說:「人們緬懷的不是他的文學,而是他的『鄉愁』。
  • 埋進土的臍帶,回不去的故鄉
    事發當天,雷奧瓦爾多登上開往礦區的破皮卡時,他的妻子還勸他不要去,他只是說,沒錢了,怎麼也得去啊。妻子只好祝福他,他吻了她一下,回頭上了車,便再也沒回來。假使沒有2008年的金融危機,那麼雷奧瓦爾多多半會和千千萬萬的其他墨西哥貧民一樣,經過九死一生的冒險偷越邊境,去美國謀生。
  • 回不去的故鄉 湖北隨州北郊八裡岔老電廠
    回不去的故鄉 湖北隨州北郊八裡岔老電廠故鄉已在遠方 湖北隨州北郊八裡岔老電廠每個人都有故鄉,我也不例外。我從前很討厭鄉土、懷舊、懷鄉,我以為此類人類寫作幾千年的作品,有何價值和意義?但是如果一個人中年以後,很多思想、想法會變化,譬如我現在就常到鄉下、農村、山裡去,偶爾會懷鄉、懷念故鄉。故鄉已經回不去了,徹底失去了,湖北隨州北郊八裡岔老電廠作為一個地理符號和名詞早已經消失,取代他的是一個別墅群和住宅區。三十年來,我回故鄉的次數越來越少,但是對於故鄉感覺卻是越來越熟悉。
  • 【聽怒江·聽夜讀】 你是我永遠的鄉愁
    初秋的到來加重了鄉愁的重量,日子盼著盼著,終於渡過了一個季節,從前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這初秋的悽涼,跟隨著清晨水壺燒開後的陣陣白氣,越發的明顯起來。霧氣籠罩著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的山頭很久很久很久很久,終於在點點的空隙中漏出幾束光站在山腳邊,在雲天外。天還是同一片天,只有解不盡的鄉愁和道不盡的離別,在這初秋的季節變得孤獨如雨下。
  • 百年前魯迅的故鄉蕭瑟斑駁,現今故鄉秀美富裕,唯一不變是鄉愁
    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部震動心靈之作《故鄉》。魯迅先生內心深處一直在惦記著那個兒時歡快記憶的故鄉,有那難忘的三味書屋,更有他的有趣朋友閏土,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魯迅先生最後一次回鄉是需要將整個家庭搬離老屋,心情是比較沉重的,舊社會的生活就沒有快樂可言,唯一覺得快樂還要追溯到小時候聽閏土講鄉村趣事。多想急切的見到自己兒時朋友,多想找回那一段真摯美好的兒時光。
  • 「像郵票大小的故鄉」 一輩子也寫不盡
    當故鄉地標日益為創作輸送靈感和素材時,評論界拋出一連串的追問:特色地域經驗轉化為一再深挖的藝術礦藏時,怎麼擺脫僅出於獵奇或貼標籤式的奇觀書寫?如何在呈現一方水土的表情和氣息時,從雷同中捕捉表達文學的異質性?
  • 賞析杜甫和余光中詩歌裡的鄉愁
    一鄉愁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因為人總是在四方走動的:古人的宦遊,即離家去外地做官;遊學,離家去讀書學習;因動亂去他鄉避亂謀生;離家去外地當差;離家去周邊經商……只要離開家園,我們總是會想家的。在忙碌之餘總是會產生一些鄉愁。鄉愁,離別,愛情,是古今中外詩人們的三大常見主題。
  • 故鄉老屋情:《鄉愁詩四首》
    鄉愁詩四首文/星翰 編輯/磐石故鄉老屋情院內荒蕪雜草深,老屋冷清遊子心。難忘歲月鬢顏衰,思念故土夢裡回。鄉愁離鄉西遊入疆關,廿年芳草路漫漫。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我對生活充滿激情,我的人生雖坎坷,但富有詩意。今後,我要創作更多的作品!因為,我堅信:堅持創作是對經典最好的傳承!
  • 回不去的心靈棲息地
    蟬唱間,我恍惚長出了翅膀,飛回遙遠的故鄉。綠水藍天,嫋嫋炊煙,狗和奶奶的笑臉,我久久懷念……讓我踏上這段百感交集旅程的,除了高柳鳴蟬,還有「70後」實力派散文家江少賓的散文新著《回不去的故鄉》。本書共收錄《風吹落日》《河畔的遺蹟》《一枕蛙聲》《天氣晚來秋》等十九篇散文力作,既是一部故鄉回望錄,也是一部鄉村在現代文明化進程中的憂思錄。
  • 《遙遠的鄉愁》2、鄉愁,是現代人心底抹不去的疼
    當這種發展趨勢成為一種常態,「鄉愁」這個詞彙,也逐漸清晰起來,漸至定格在每個遊子的心中。對遊子來將,不管有多少個藉口和理由,也不管有若干種原因,但真正魂牽夢縈、割捨不掉的還是故鄉。這就是剝離開遊子浮華的外表後,心裡積澱的唯一事實。其實,對故鄉的眷戀和愧疚,也是每個遊子心裡的執念。
  • 說不盡的鄉思與鄉愁,關於故鄉的經典古詩詞,句句催人淚下!
    縱然相隔千山萬水,也阻隔不了濃濃親情的傳遞。千裡共嬋娟〔唐〕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回不去的故鄉:從魯迅的魯鎮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到今天的武漢三鎮
    在這歲末年初之際,有兩種毒瀰漫在這個東亞的大地:一個是思念家鄉的毒,也叫亙古未變的鄉愁,充滿每一個人的心;一個是像王冠一樣的病毒,侵入了極少數人的肺,卻牽動著億萬人的心。這兩種毒都指向同一個地方——故鄉,即使有的回得去,比如與冠狀病毒無關的;有的回不去,比如被病毒暫時籠罩的武漢三鎮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