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同華嚴寺合掌露齒菩薩 難忘的「東方維納斯」)
「一直記得她婀娜的美態,一直記得她滿月般圓潤的面容,更忘不了她驚世的一笑!」這是許多來過華嚴寺,欣賞過「東方維納斯」之後最深刻的感受。她,何以回眸一笑魅千年?
先說說她所在的殿宇——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這是華嚴寺的藏經殿,建於遼代。殿內佛壇上,存有29尊遼代塑像,2尊明代塑像。從北至南依次為燃燈、釋迦牟尼、彌勒佛。以三世佛為中心,弟子、菩薩、大德、護法濟濟一堂,聆聽佛祖教誨。塑像神態各異、表情生動,衣著華麗,是我國古代彩塑中的不可多見的珍品。為此,中國人民郵政於1982年發行了T74特種郵票。
南邊佛壇右側的一尊脅侍菩薩,合掌露齒,面帶微笑,體態豐滿,跣足立於蓮臺之上。這便是最著名的「大同華嚴寺合掌露齒菩薩」。
關於這尊菩薩,在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遼代皇室崇信佛教,徵調四方能工巧匠在西京大同修建大華嚴寺。相傳,在大同城外住著一個技術超群的工匠,與年方二八的獨生女兒相依為命。由於老工匠的藝名遠傳,官府徵他去為大華嚴寺塑造佛像,可他實在不放心讓尚未出嫁的女兒獨自生活,想推掉這份差事。這可惹惱了官府,總管以「違抗皇命」的罪名將他痛打,在眾工匠的哀求下,才倖免於死。
父親被徵後,女兒時刻惦念著身在寺內的父親。於是,她便女扮男裝,假充工匠的兒子,託人說通總管,前來照顧老父親。來到寺內,她主動擔起了為大夥煮飯燒菜端茶送水的工作。
這是皇家工程,因此,對塑像工藝及造型要求極為苛刻,父親和工匠們經常為塑像造型苦苦思索,但還是經常招來監工們的打罵。為此,她便常常在一旁或立或坐,雙手合十、閉目誦經,為他們祈禱。工匠們也由此受到了啟發,便照著她的身段、形態塑造出了眾多姿態各異的菩薩形象來。
姑娘的舉動,引起一個年輕工匠的注意。他覺察到她並不是老工匠的兒子,而是老工匠的女兒,並且擔心被監工發現,那可是滅頂之災。一天,總監工發現老工匠的活兒沒有按期幹完,就命人痛打他。就在這時,姑娘挺身而出,為父擔責。總監工似乎發現了這位「兒子」的秘密。眼看實情就要暴露,她深情地望了望大家,莞爾一笑,縱身跳入滾燙的鑄鐘鐵水中。老工匠的女兒隨即化為一朵祥雲,飄上了天空。那總監工被濺起的鐵水當場燙死。年輕工匠早已喜歡上了老工匠的女兒,深深地記住了她臨去前的露齒一笑,就照著她身態、容貌塑成了一尊菩薩像,特別把那露齒一笑的神情永遠凝固在了塑像上。
傳說只是傳說,而一千多年前在薄伽教藏內用自己一雙巧手和綿綿情意塑造出滿堂靈動人物的工匠們,才是最值得我們尊敬、銘記的。
在中國佛教造像中,菩薩具有女性柔美的一面,是僅次於佛陀的第二等果位,她來世間以渡人為主,因此菩薩也具有世俗化、生活化特徵的形象。
她面若滿月,朱唇微啟,皓齒微露,甚至可以透過塑像的眼瞼看到她的眼球在轉動。在鏤空的花冠裡,髮髻高聳,髮絲盤繞。纖細的指尖上指甲都塑造的那麼逼真。半裸的背部皮膚滑潤,腰部肌肉結構與真人無異。這充分顯示了當時藝人們深厚的生活閱歷與高超的藝術造詣。
菩薩的服裝配飾上極具奢華,明顯受遼代皇室生活影響。華美的服飾往往用來表達尊貴的地位,菩薩的衣著穿戴和當時社會的皇家貴族名流有共通之處,有的直接是搬來挪用,比如瓔珞,手釧,臂釧之類。
整個塑像之精細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就連服裝上的縫線針節都塑造的絲絲入扣,衣料上的花紋清晰傳真。菩薩的造型上十分傳神,極具東方女性之美。與其說是一尊塑像,倒不如說是一位遼代皇室少女。
這只是藏在這尊菩薩身後的一個美麗傳說,在華嚴寺裡,有著許許多多秘密,等待著您來解讀。
(原標題:大同華嚴寺合掌露齒菩薩 難忘的「東方維納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