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留言比較多,有兩個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是反映現在學生負擔重的比較多,小學生是家長反映,中學生是自己舉報。
二是對老師的處罰方式有微詞,重點是說設置特殊座位,次之是回家反省。
特殊座位
特殊座位的問題,由來已久。
如果學生上課不聽話、或者調皮搗蛋,就有可能被老師安排坐到講桌前面專門設置的「特殊座位」上。或者說,調到最後一排去。
把「不乖」的學生安排到特殊座位,我是不贊成的。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不是獎勵,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一個「懲罰座位」,從學生被調整座位的那一刻起,他必然會遭遇到同學們的「另眼看待」。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人格的歧視。嚴格來說,這也是老師的變相體罰,相當於把學生的肢體「捆綁」起來,卻無助於幫助其學習和自我管理。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學生,這一段時期,可能要遭受不小的煎熬。
遺憾的是,這樣的絕招,很多老師在用,甚至還推而廣之。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學期。
上個學期,因為很多學生的網課學習效果不理想,導致這個學期的老師拼了命地給孩子們補課,加強訓練,——已經有不下十個的家長反映,這個學期的家庭作業出奇的多。
作業完成效果不好怎麼辦?那就是罰。直接打罵,一般老師是不敢的。只能用些盤外招。
比如說罰值日,罰在教室外補作業,這還是臨時的懲罰,「刑期」再長一些的,就是直接給你調座位,下放到「爹不疼娘不愛」的三不管地帶。
如果之前,老師把調皮搗蛋的學生放到這樣的位置,還有說辭,「不能因為你一個,影響了其他同學。」
可是,如果僅僅因為成績不好,就調座位,真的就是歧視或者說放棄了。
一個學生,如果成績不好,老師就應該特別關照,而不是不管不問。這既是在推卸責任,也是在逼著家長給孩子補課。——你把孩子的學習成績補上來,咱們一切照舊,要是補不上來,責任自負,與我無關。
回家反省
這樣的懲罰,雖說嚴重,但好歹,學生還能跟得上進度,因為,哪怕是他坐到最後一排的某個角落,只要認真,也是可以聽課寫作業的。
但回家反省就不一樣了。這個現象小學還很少,最多是嚇唬嚇唬你,到了中學,就不是口頭警告,而是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了。
我的孩子在衡水某中學分校讀初三,比較慢性,因入教室遲到,老師說了又遲到幾次,就因為這個把孩子開回家反省三天,在這所學校孩子有錯就開回家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請問這樣做對嗎?
這位家長就說了,讓孩子「回家反省」不但是懲罰,而且很普遍。這我就有點不理解了,如果讓一個學生回家反省,那這幾天的課怎麼辦?老師不可能等學生回校了,再給他補課吧?那豈不是更跟不上課了嗎?難道老師想要的結果,是差生更差?
當然不是,我想老師想要達到的目的,是懲前毖後(殺雞儆猴),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至於能不能治病救人,就看學生自己的造化了。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向來是亦步亦趨,相輔相成的,如果一個老師,僅僅只盯著其中一點(主要是前者),或者說目的不純,單單是為了自己的績效考慮,那這個老師的職業操守,就要打一點折扣了。
你們學校的老師,是如何對待學習不好的學生的呢?你認為一個好的老師,會放棄成績差的學生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