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新玩意」 把「疫情危機」變「教育契機」

2020-12-17 湖南在線

學打蝴蝶結、學做美食、拍攝短視頻,把「疫情危機」變「教育契機」

停課不停學,還可以學點「新玩意」

長沙市十一中的學生給自己的球鞋打好了蝴蝶結。

長沙市十一中的學生在廚房內一展身手。受訪者 供圖

「停課不停學」成為湖南中小學生「超長版」寒假的「宅家法則」。不過,除了上網課,孩子們還學點什麼新玩意?2月16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多所學校為學生推出了多種新鮮有趣的居家學習活動,受到孩子們普遍歡迎。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鏡頭一 學打蝴蝶結,腦洞大開

在長沙市十一中,「學打蝴蝶結」成為非畢業年級學生必學的項目。該校初一年級學生劉靜笑稱,起初看到這個項目以為是老師「搞笑」的,後來發現,學打蝴蝶結也有不少技巧和竅門。「這是『兔耳蝴蝶結』、『雙蝴蝶結』、『單蝴蝶結』……每一種蝴蝶結都有不同的打法和用途,這個『雙蝴蝶結』在我們平時繫鞋帶時會經常用到。」劉靜將絲帶在左手繞三圈,然後再一繞、一拉、一收,一個「雙蝴蝶結」就打好了。短短幾天,她已成為被同學們點讚的「蝴蝶結高手」。

「雖然打蝴蝶結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我發現很多孩子並不會。」該校陳靜波老師介紹,有時候看見學生的鞋帶散了,但重新繫鞋帶時根本系不好,所以特意把這個當作一個任務布置下去。實際上,日常生活中,蝴蝶結有很多用途,而且孩子們可以在探索不同系法中「腦洞大開」,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

鏡頭二 學做美食,沾點「煙火氣」

這段時間,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家長的朋友圈有些忙,因為一場「朋友圈烹飪大賽」正在火熱進行。原來,該校為孩子們在網上每周開設了一堂「美食烹飪課」,一群孩子紛紛從「吃貨」變成了「大廚」。

「歡迎大家來到胡長今美食教室,我是美食主播胡頌,今天教大家來做『電飯煲椰絲蛋糕』。」2月13日,該校胡頌老師以「胡長今」的身份,給大家上美食微課。孩子們按照視頻裡的步驟,紛紛在家動起手來。從準備材料到製作再到裝盤和切塊,初一年級的鄭雅菲同學一手搞定,她還特意把這個「首秀」作品作為禮物,送給了奶奶。對這樣一堂課,鄭媽媽覺得非常有意義:「讓孩子們少做點作業,多沾點『煙火氣』很有必要,也能培養他們對家庭的責任心。」

長沙市十一中也特別布置了一項作業——要求學生在寒假學做「煎豆腐」、「石灰蒸蛋」、「燙炒青菜」、「辣椒炒肉」、「煎魚」等九道菜。該校校長聶庭芳認為,會做飯菜既是一項生存、交友技能,也是一項孝敬技能,能大大提高孩子們將來的生活幸福指數。

鏡頭三 拍攝英文短視頻,在記錄中成長

從年夜飯、貼對聯,到街上陸續增多的戴口罩的人群,再到眾多為防疫戰努力的醫護人員……湖南師範大學附屬德山學校學生李陳辛娃拍攝並製作了一段英文視頻,用畫面真實記錄了這個特殊的春節。該校高中部校長樊希國介紹,拍攝中國傳統新年的英語短片是學校布置給學生的一項特殊作業,獲得了很多家長的點讚。「希望孩子們用心體會新年,攝影記錄傳統,用英文訴說中國。」他表示,在疫情面前,通過記錄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們以另一種身份去思考,從而召喚出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生命的敬畏。

記者獲悉,圍繞「疫情」、「病毒」,多所學校還提出了新的學習要求。長沙市實驗小學校長王雲霞就在閱讀課裡,推薦了一份關於「了解病毒」的書單,包括:《噼裡啪啦傳染菌來啦》、《戰勝病菌》、《病毒小子威利》、《病毒世界歷險記》等。在她看來,不能出門的日子培養親子關係的最好方式就是閱讀,「在親子閱讀中家長可以領著孩子學會面對、學會關愛。」

觀點

「停課不停學」不妨給孩子上這些課

疫情導致的「停課不停學」,不得不說,給學校、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挑戰和壓力。2月10日,全國中小學生網上開課之後,上「網課」成為孩子居家學習的重要方式,但按照教育部門的解讀,其絕不是唯一方式。「『停課不停學』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只要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可以。」不少教育專家呼籲,當下要給孩子上一節關於責任和擔當的課、關於敬畏自然的課、關於人格底線的課、關於應對危機的課、關於獨立思考的課。

「我們應該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停課不停學』中的『學』不能僅僅只是停留在學習課本知識上面。」聶庭芳認為,留守家中並不等於沒有課堂,相反,這正是一堂最值得學生們好好學習的「大課」,疫情進展、專家訪談、防護知識等都是很好的「教材」,再加上生活中人人都在參與疫情阻擊,這堪稱一場巨型的社會實踐課。「每一個重大真實的事件,對於正在經歷中的學生而言,都是培養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

長沙市教育局宣傳統戰處處長黃軍山表示,「停課不停學」、「延期開學」絕不能成為文化成績「彎道超車」的良機,家長也不應該對教育部門、學校安排的那些看似與考試無關的課嗤之以鼻,一切只以成績為導向。「事實上,災難是一本最好的教材,學校和家長不要讓孩子只安於課本。讓孩子去了解,去體悟,將是他們一生的財富。」黃軍山認為,疫情中的每一幅畫面,都透露著深刻的人生道理。「比如那些一直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正是『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罷了』的真實寫照。」

相關焦點

  • 停課不停學,還可以學點「新玩意」
    不過,除了上網課,孩子們還學點什麼新玩意?2月16日,記者走訪發現,多所學校為學生推出了多種新鮮有趣的居家學習活動,受到孩子們普遍歡迎。鏡頭一 學打蝴蝶結,腦洞大開在長沙市十一中,「學打蝴蝶結」成為非畢業年級學生必學的項目。該校初一年級學生劉靜笑稱,起初看到這個項目以為是老師「搞笑」的,後來發現,學打蝴蝶結也有不少技巧和竅門。
  • 後疫情時代,研學行業的「破局」契機
    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事件的影響,研學行業更是「雪上加霜」——業務停滯、現金流壓力、行業信心、經濟損失、生存危機......一系列的問題降之而來,可以說對行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然而,這一「世紀暫停鍵」,也讓我們有時間、停下來、靜下心對行業進行反思和思考:研學行業的商業模式是否成熟、粗放式發展野蠻式增長帶來的弊端、行業抵禦風險的機制與能力、行業定位與規範等諸多問題。
  • 疫情下,如何把疫情的危機,轉化為學習的契機?
    疫情下,如何把疫情的危機,轉化為學習的契機?親愛的同學們:這個假期,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人們的生命和身體健康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也打亂了同學們假期的學習生活節奏和方式,影響到了開學時間的如期到來。
  • 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高中英語組挖掘抗擊疫情的英文素材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高中英語組挖掘抗擊疫情的英文素材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劉慶       自開啟延期開學居家學習模式以來,高中英語組的老師們積極探索有效的網絡教學模式,精選豐富有趣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字、音頻、視頻英語材料,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習任務,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 「疫」學亦思——小學「疫情與教育」大課程開發與主題化實施研究報告
    (一)「疫情與語文」課程從學生真實感受到的疫情出發,從疫情中湧現出的真人真事為基點,以「閱讀、整理、探究、表達」為設計核心,以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語文綜合能力為根本點,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積極融合,開發並實施符合學校特點、學生特點的多維度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形成「疫情與語文」專題課程。
  • 家長大學堂 | 居家期間,如何化危機為學習和教育的契機?家長看過來!
    家長大學堂 | 居家期間,如何化危機為學習和教育的契機?家長看過來!打亂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居家期間如何化疫情危機為學習和教育的契機?協辦單位浙江省家庭教育學會、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本期主題疫情的危機 教育孩子的契機國務院婦兒工委兒童工作智庫專家全國及浙江省家庭教育講師團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 全疆發:應對疫情危機,創造教育機遇
    自從2月4日教育部發布「停課不停學」的有關通知以來,我們就在思考、研究如何面對疫情之危。從2月17號開始至今已一個多月,學校不斷地調整、改進應對方案,創新性地實踐「停課不停學」的過程。最想取得突破的是:如何抓住疫情中的一些變量因子,將其轉化為教育觀念與行為的契機,儘量減少疫情對學校教育的負面影響,積極創造有利於學生與學校發展的有利氛圍。
  • 兩會代表委員:把疫情期間應急舉措變為教育改革的契機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斷了我們的正常生活,為解燃眉之急,「大規模線上教學,長時間居家學習」成為應對危機的「非常之舉」。這對教育來說,是一場「大考」,也必將成為全面推動教育改革的重大契機。就像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說的那樣:「疫情會褪去,但我們的教育不能再簡單地回到從前了。」
  • 學校如何健全疫情報告管理制度?怎樣把握疫情防控中的教育契機...
    玩手機也是「00後」少年的重要行為特徵,通過手機孩子可以獲得很多信息,學到更多的東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萬萬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遊戲時間,並關注遊戲內容。在養成作息規律的好習慣上,父母應做好表率,做好榜樣示範。多日的朝夕相處,對家長的教育智慧是一次考驗。
  • 這次疫情,是進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契機
    這次疫情,對我們來說是一場災禍,但也是家長和學校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最好契機。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脅,我們都因此感受到了惶恐。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直面生與死。所謂生命教育,就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展,並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 對孩子危機也是契機:宅家幾個月後,孩子的成長出乎我意料
    >這可能意味著,像我一樣,你戴著降噪耳機,坐在遊戲室的地板上,在孩子們嬉戲打鬧的時候,在筆記本電腦上工作。這些情況,都應視為完美的育兒方式。我們也儘量不在她面前談論疫情,和看電視新聞,以免引發她的焦慮。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如果孩子較大,他對病因有興趣,你們可以一起上網搜索科學方面的信息。另外,你可以鼓勵他進行獨立思考,並與你一起頭腦風暴出若干解決方案。這讓他知道討論新聞,可以使自己成為改變世界的一份子,尤其是當自己能夠真正消化並思考解決方案時。這也是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機會。
  • 在線·在校·在場——後疫情時代的學生教育與引導
    孫秀玲老師強調,寶典管用的前提是獲得家長的支持,關鍵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認識並接納自身角色變化;二是調整心態,化危機為教育契機;三是換位思考,聚焦學生家長的問題;四是精心設計,降低教育措施的操作難度。
  • 職場兵法7:中年,有危機,更有大轉折的契機
    中年危機,就是指年齡在35-65歲之間的中年人(男性居多),因為生理上的老化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導致身心上持續的壓力、疲勞和緊張。這個階段的中年人主要特點是: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變大,但是體力和精力開始持續下降,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更年輕同事的競爭和更高昂的業務指標好像要壓垮自己。
  • 李澤湘教授:疫情下科創教育的啟示學會把握不確定,讓危機變機會
    編者按近日,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機器人研究所所長李澤湘在多個演講中強調了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無論機器人或是其他技術,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問題,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學會把握不確定性,從中找到規律,把危機變成機會。
  • 疫情之下的教育,能不能多些想像力?
    原本我對上網課沒有那麼反感,畢竟該學的還是得學,家裡大人也復工或是居家辦公了,一起結束假期模式、客廳變網吧也挺好的。 我希望和她一起行動:我們能為家人、為社區、為遠方受疫情所困的人們做些什麼? 疫情裡的痛苦和離去、個人的付出與犧牲、社會的響應與失誤……每個話題都是極好的學習課題。但可惜的是,有些話題我不知從何談起;我小時候的學校並不觸及這些知識,二十多年過去了,孩子的教育,依舊沒有變化多少。
  • 化疫情危機為教改契機:揚州技師學院信息化工作按下「快進鍵」
    中國江蘇網3月26日揚州訊(羅瀟 李鑫津)疫情之下,在線教育從「選修課」走向「必修課」。從3月23日開始,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面向全院近500名教職工緊急開展了為期3天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線上培訓,為實施在線授課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助力教師在實踐「線上教學」中保證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果。
  • 用好疫情中的家庭教育契機
    很多東西是無法通過教科書直接教給孩子的,這次災難是最真實不過的社會情境,給孩子們提供了上一堂生活大課的契機。如何利用疫情讓孩子在真實的情境中習得知識、能力和好品格,是每一個家長需要思考的問題。困境同時也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契機,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做好以下幾種教育——良好衛生、生活習慣的教育。
  • 史維校長--新冠疫情帶來跨學科研究新契機
    但疫情也為致力於解決公共危機、著眼於未來的跨學科研究開啟了新契機。香港科技大學史維校長表示「我們要打破思維定式,做長遠打算。當今,我們不僅要與新冠肺炎疫情抗爭,在其他的許多領域,人類依舊面臨著重大危機。」他指出,科學研究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跨學科性,相關的研究投入不足,這些其實並未被真正落到實處。
  • 心理學專家談疫期焦慮:引導孩子用積極視角看待危機,提升情緒管理...
    疫情之下,孩子學習生活兩手抓,還要兼顧親子關係的家長們在種種壓力下,紛紛患上「焦慮綜合症」。2月21日晚,瑞思舉辦關注兒童心理「防疫」主題沙龍,邀請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賈新超,著名演員、主持人、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碩士、《我愛我家》賈圓圓扮演者關凌,資深少兒英語教育專家、瑞思教育學術高級副總裁袁雪,一起探討疫情停課期,家長應如何科學引導孩子安排好生活與學習。
  • 疫情下的家庭教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危機就是契機!如何轉危機為契機?建設家庭文化新篇章?揭陽市家庭文化協會, 急家庭之所急,務家庭之所需! 疫期特刊-----《疫情下的家庭文化新契機》講師:謝麗容講課日期:2020年2月28日疫期特刊-----《疫情下的家庭文化新契機》一、疫情下的危機變契機1、家庭整體變化2、父母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