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家談疫期焦慮:引導孩子用積極視角看待危機,提升情緒管理...

2020-12-23 鳳凰網

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讓全國人民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疫情之下,孩子學習生活兩手抓,還要兼顧親子關係的家長們在種種壓力下,紛紛患上「焦慮綜合症」。2月21日晚,瑞思舉辦關注兒童心理「防疫」主題沙龍,邀請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賈新超,著名演員、主持人、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碩士、《我愛我家》賈圓圓扮演者關凌,資深少兒英語教育專家、瑞思教育學術高級副總裁袁雪,一起探討疫情停課期,家長應如何科學引導孩子安排好生活與學習。直播吸引過萬名家長在線觀看,並受到一致好評。

圖:瑞思關注兒童心理「防疫」主題沙龍

疫情是危機,也是培養孩子情緒管理、性格能力的良好契機

賈新超認為,如今中國過半的家長都存在與孩子教育相關的焦慮情緒,其中不少家長「過度焦慮」,對孩子不能客觀評價則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此外,賈新超還表示,疫情發生後,孩子和家長有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是正常現象,首先要接納它,當我們認為負面情緒在某個特殊情況下是正常的時候,焦慮就沒那麼嚴重了。接納之餘,賈新超還建議家長通過「三件好事」練習法和「沉浸式訓練」的方法,培養孩子從積極視角看待問題的意識。談及如何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賈新超指出,家長可以通過幫助孩子找到自身優勢建立人際交往自信,和上小學、中學的孩子聊聊人生觀、價值觀,從而讓孩子找到價值感、幸福感。

疫情期間是親子矛盾的凸顯期,更是親子關係的重要培養期。面對延期開學,關凌表示家長更要懂得調整心態,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也不要嚇唬孩子說開學會跟不上教學進度等,否則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袁雪也為家長們支招,做好三個「小」:定一個小目標,養成一個小習慣,當一個小老師。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做家庭實驗、探索遊戲等,或讓孩子當「小老師」教父母做些事情,讓孩子既能主動學習,又能增進親子關係。

網課選擇重「適合」不重「數量」,更要關注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

這段時間,如何為孩子選擇適合的網課也是家長們的焦慮點。關凌從自身為孩子選擇網課的經驗談到,家長在給孩子選網課時不應求多,而是應該看重是否適合孩子。袁雪從專業角度提示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課程之前,首先要了解三個「不等於」:上課不等於學習、聽懂了不等於學會了、記住了不等於掌握了。面對眼花繚亂的線上課,家長更應該為孩子選擇能夠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課程。尤其對於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低年齡段孩子來說,家長可以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如與孩子一起做遊戲、唱歌等讓孩子願意主動學。以智能學習平臺瑞思家(Rise+)上的學習內容為例,家長和孩子可以通過唱英文歌學習英文,甚至喜歡上英文;此外孩子還能通過手指動作了解歌曲意義以及歌曲中的文化含義。讓孩子通過唱、玩、演、做等趣味形式進行學習,學會的同時也能學得開心。

「學知識可能是有用的,但只有知識是沒用的」,袁雪在直播中提到,面對新冠病毒疫情這一全球性議題,家長可以藉此機會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如獨立思考意識、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能力等。很多瑞思學員在小達人活動中的表現就很讓人驚訝,有的小學員主動思考如何改造出兒童口罩填補市場空缺,有的小學員主動宣傳防疫知識,還有小學員給前線的醫護工作者加油鼓勁,這樣的公益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大愛之心,更是一次思維能力、創造力、執行力的全方位鍛鍊。

幫助家長緩解焦慮,助力孩子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本場沙龍,三位嘉賓圍繞困擾家長們的孩子心理、學習效果,親子關係等焦慮點,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出發,為家長們提供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同時也讓家長懂得如何鍛鍊孩子的性格能力、思維能力等多維能力,讓孩子終身受益,與家長一起將疫情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

人可以被隔離,心卻不會被隔離,雖然不能與專家面對面,但滿滿的乾貨切實有效緩解了家長的焦慮,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教育者的溫度。沙龍直播中,家長們紛紛留言提出自己的困惑,專家們也積極回答,隔著屏幕傳遞愛與力量。

圖:嘉賓與家長積極互動

在首屆世界教育論壇上,馬雲曾請教以色列教育部部長,以色列的孩子為什麼這麼獨立?以色列教育部長回答馬雲,教育不是確保孩子沒有危險,而是要教會孩子們如何面對危險。新冠病毒疫情是一場影響全國的突發重大危機,對教育者而言,也是一場讓孩子全方位成長的重要契機,作為一家有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教育企業,瑞思不僅敏感地觀察到了家長們的真實需求,更通過實際行動讓家長懂得如何能夠將這場危機轉化成孩子成長的契機,真正培養孩子的多元能力,讓孩子有能力、有信心、有勇氣面對未來更多挑戰,走向更遠的未來。

關於瑞思教育

瑞思教育是一家以孩子成長為核心的國際化素質教育機構。自2007年成立以來,始終遵循「全人教育」,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為己任。

作為專注於知識、思維、能力培養的素質教育機構,瑞思教育始終堅守教育初心,匠心育人,持續完善國際化素質教育全體系格局。旗下擁有專注於3-18歲青少兒素質教育的瑞思英語(RISE English)和高端留學品牌領峰教育(The Edge)兩大業務體系。

2017年10月20日,在成立十周年之際,瑞思教育憑藉卓越的品牌影響力和領先的行業地位,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NASDAQ:REDU)。

截止目前,瑞思教育版圖覆蓋中國、新加坡、越南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百餘個城市、發展了數百家瑞思英語校區。並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無錫、石家莊、香港等地設立多個分公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專家談焦慮:引導孩子用積極視角看待危機,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2月21日晚,瑞思舉辦關注兒童心理主題沙龍,邀請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博士、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賈新超,著名演員、主持人、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碩士、《我愛我家》賈圓圓扮演者關凌,資深少兒英語教育專家、瑞思教育學術高級副總裁袁雪,一起探討停課期,家長應如何科學引導孩子安排好生活與學習。直播吸引過萬名家長在線觀看,並受到一致好評。
  • 大學生怎樣應對焦慮?心理學專家來...
    心理學專家建議採取「5個行動」用「心」戰「疫」 ㉞:疫情時期,老師遠程辦公如何處理職家矛盾?心理學專家建議採取3個行動用「心」戰「疫」 ㉟:疫情時期如何為青春期孩子營造溫情家庭氛圍?心理學專家這樣說用「心」戰「疫」 ㊱:疫情帶來的消極情緒如何調整?
  • 心理學專家來解答 | 用「心...
    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學專家教你調節用「心」戰「疫」㉕:疫情期間如何與家人交流?心理學專家為你解答用「心」戰「疫」 ㉙:居家防疫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心理學專家說要做到「7個好」用「心」戰「疫」 ㉝:疫情時期老師如何提升遠程工作效率?
  • 心理學專家給出四...
    心理學專家教你調節用「心」戰「疫」㉕:疫情期間如何與家人交流?心理學專家為你解答用「心」戰「疫」 ㉙:居家防疫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心理學專家說要做到「7個好」用「心」戰「疫」 ㉝:疫情時期老師如何提升遠程工作效率?
  • 積極心理學, 感謝遇見
    幾個月後,我又在鄭州聽到了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嶽曉東博士、任俊教授等全國著名的積極心理學專家的課程,積極心理學這門致力於探索和培養品格優勢與美德,幫助人們提升幸福感,成就全面的蓬勃人生的幸福科學,深深地吸引了我,從此,開啟了我學習積極心理學的幸福之路。
  • 熱門課程導讀之管理心理學:洞悉人性,提升管理績效 --基於引導技術的問題分析與解決
    管理心理學:洞悉人性,提升管理績效--基於引導技術的問題分析與解決社會的變遷,管理面臨新的課題:高薪為何同樣難以招到合適的人
  • 廣豐一中開展「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班主任工作策略與案例分析」專題...
    為進一步提升廣豐一中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增強專業知識技能,幫助學生塑造更加自信、陽光、健康的自己,2020年12月8日下午,在上饒市廣豐一中德育處協調組織下,由該校副校長阮海水牽頭,特邀廣豐區國家心理諮詢師黃春仙老師在學校文章廳進行題為《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班主任工作策略與案例分析》的心理專題講座。
  • 「初中家長」情緒管理:引導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緒
    其實,當孩子有了情緒,用哭和發脾氣來表現的時候,正是我們家長教會孩子做好情緒管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感知自己的情緒。在這裡要說一下,情緒並沒有對錯,每個人都會有「積極」的情緒和「消極」的情緒,不要總覺得孩子發脾氣了,這屬於「消極」的情緒,就要立刻去制止。
  • 心理學與個人成長研修班第五期開課了!!!
    中華心理學及個人成長研修班第五期將於2017年6月25日正式開課,愛學習的夥伴們,走起~
  •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讀懂孩子的心,讓孩子遠離焦慮
    父母+孩子=家,父母的愛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讀懂孩子的心》中,有一章節是與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遠離焦慮,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為什麼孩子會變得焦慮呢?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父母的情緒。父母的過度控制,過度緊張,就會把情緒放大,孩子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長期以往下去了,孩子內心的一個東西------安全感就被破壞掉了,產生了焦慮。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焦慮是一種大腦功能障礙。通俗地講,焦慮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情緒狀態。
  • 心理學專家分享家庭教育「五部曲」 |...
    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學專家教你調節用「心」戰「疫」㉕:疫情期間如何與家人交流?心理學專家為你解答用「心」戰「疫」 ㉙:居家防疫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心理學專家說要做到「7個好」用「心」戰「疫」 ㉝:疫情時期老師如何提升遠程工作效率?
  • 當生活中的危機讓孩子感染了焦慮怎麼辦?父母的這三個做法很重要
    這種反應讓年幼的孩子無法清晰地思考,也沒法聽取你安撫性的話語。在這個非常時期,孩子的焦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大人影響的。大人在情緒不佳,表現得特別焦慮的時候,常常會不知覺地發洩或者轉移到孩子身上,孩子經受到大人的責罵,也會漸漸情緒失控。
  • 「初中家長」情緒管理: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緒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相對來說都比較敏感、衝動,不懂得收斂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常常會因為情緒失控而做出傷人傷己的行為!那作為父母,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去做好情緒管理呢?另外一個就是孩子將不敢發洩的負面情緒一直積壓在心裏面,久而久之就成為了自己的一塊心病,導致成長和學習都受到幹擾。其實,當孩子有了情緒,用哭和發脾氣來表現的時候,正是我們家長教會孩子做好情緒管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感知自己的情緒。
  • 孩子學習壓力大出現焦慮情緒怎麼辦?家長這樣做,孩子情緒更穩定
    1.制訂學習計劃,學會時間管理建議孩子制訂切實、可行、效的學習計劃,將知識點強化、細化、條理化,全面提升綜合實力、整體水平。利用「空中課堂」「網絡在線課」等多媒體信息化手段實現教育局提倡的「停課不停學」。比如,最近某學校的高三學生一日家庭作息時間表,和學校的作息沒有任何不同。
  • 孩子愛生氣?怎樣讓寶寶學會情緒管理?聽聽專家怎麼說
    孩子愛生氣?怎樣讓寶寶學會情緒管理?聽聽專家怎麼說古話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但是不顧場合,不計後果的哭鬧還是需要家長給予引導和教育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作為家長要引導他恰當地去表達自己的負性情緒,如果負性情緒沒有出口,無法發洩出來的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極其不利的。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一種疏解自己情緒的辦法,在不開心的時候,孩子能夠通過一個恰當的途徑把那些不愉快表達出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作為家長,要學會跟孩子更好地溝通。
  • 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出現焦慮情緒,聽專家來解答【轉發】
    專家解答 在突發的疫情面前感到擔心、謹慎是很自然的,且這些擔憂對我們有積極的保護作用,能使人對疫情保持警惕,遠離危害的環境;但過分焦慮不但無助於抵抗病毒,反而有損我們的身心健康。家長可以: (1)減少孩子與疫情負面信息「風暴」的接觸。
  • 「家長學校」| 怎樣幫助幼兒管理情緒?聽聽專家怎麼說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情緒來&34;,你會怎樣處理呢?由國家教育部推出的&34;,邀請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異芳,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黃翯青兩位專家,和家長聊一聊&34;。7月17日育才幼兒園全體家長雲端相聚,同學習、共成長。
  • 【疫情防控】疫路心防 阜陽師範大學心理委員在行動
    普及知識,做好「心理宣傳員」為引導同學們理性、平和、積極地面對疫情防控,傳遞戰疫信心,2月8日起,校心理委員聯合會就開啟了「抗疫防線」說說專欄的每日發布,360度陪伴同學們宅家防疫。欄目「防疫小常識」通過漫畫的形式,幫助大家正常認識和預防新冠病毒,拒絕盲目輕信謠言;欄目「防疫心旅程」花樣傳遞心理防護知識,分享緩釋壓力、管理情緒的有效方法,提升同學們對自身心理狀態的認識和管控能力。
  • 誰在給孩子情緒「施魔法」?此文值得一看
    近段時間來,因情緒問題引發的青少年成長中的悲劇屢見報端。情緒是什麼?如何科學看待情緒?本期成長導航邀請專家分析情緒的產生及特質,教會家長如何及時覺察、接納孩子的情緒,從而引導孩子管理好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
  • 孩子「兩模」沒考好,心理學教授3方法改善考生焦慮,失落的心態
    臨近高考,家長焦慮,孩子更焦慮。最讓孩子接受不了的就是模擬考試沒考好!這種擔心又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1、一模,二模發揮失常,沒考好的孩子,擔心自己高考繼續發揮不好。2、沒有失敗的經歷的孩子,在緊張的氛圍下,擔心自己高考發揮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