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突擊檢查:目的手段程序須統一

2020-12-15 光明日報

昨天(4月27日),一則有圖網帖在社交媒體上首先曝光。這個題為《市紀委突擊檢查教育局辦公用房》的公文是湖南津市紀委的一份通報。該公文稱,4月21日,湖南津市市紀委由一名常委帶隊,突擊檢查了津市教育系統辦公用房及主要領導的辦公室擺放物品的情況,「檢查辦公室時,發現抽屜有煙、咖啡、零食以及文件櫃出現小說、散文等與工作無關的書籍」。這個公文,引起了公眾熱議。

昨天,津市市委通過中共常德市委宣傳部社交媒體帳號回應稱,上述公文所稱檢查的過程中存在標準把握不準、檢查方法不當、工作程序欠妥的問題。有媒體報導說,「常德市紀委不願具名的相關負責人點評津市市紀委此次事件稱,個別地方紀檢監察機關在開展『四風』問題監督檢查時,採取強行翻看手機、打開桌椅抽屜和公文包等方式方法,偏離了監督執紀的正確方向,造成了一定的社會負面影響」。

湖南津市紀委的突擊檢查,從行動到結果,可謂在短時間內向公眾展示了一個目的與手段、原則與方法、結局與程序相背離的行動,是如何從開始讓人覺得反常、繼而激起人們反感、最終導致人們反抗的一個剖面的片段。如果一項工作「標準把握不準、檢查方法不當、工作程序欠妥」,那麼,這項工作的結果如何,不問可知。

小到一項工作,大到一個事業,其完成和成就的方式、方法、程序是第一位的事情。人們常謂「向歷史負責」,其首要向歷史負責的恰在於辦事的程序和幹事的方法。在此,程序是首要之首要。程序出錯甚或根本就沒有程序,則結果即使達成,其效應也一定與初始設定結果所要達成的效應相矛盾、衝突乃至根本相反。而方法不對,則即使循著正確的程序,也難以實現出於良善之意而設定的目標。由此可見,要達到基於良善本意而設定的目標,就必須將目的、手段和程序統一起來。

那種認為只要目的「正確」便可不擇手段、不循程序的想法和做法,實際上是最有害於目的的想法和做法。沒有程序的限制,沒有方法的選擇,目的就會壓倒一切,手段就會成為目的本身,目的最終就會變成幌子。而正是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如果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手段而實現了目的,則這個結果甚至還要壞於目的沒有實現。因為目的達成所演繹的不擇手段之手段的使用過程,是其對社會價值觀戕害的後果,會大大覆蓋住目的——即使是完全實現了的良善目的——所能達成的社會效益。

這一點,從湖南津市紀委的上述突擊檢查中即可看到。「抽屜有煙、咖啡、零食」,「文件櫃出現小說、散文等與工作無關的書籍」,此為「違紀」,何以服人?對「四風」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其目的當然無可非議。但是,如果方法不當,這種突擊檢查,不就蛻變成了「四風」本身了嗎!

在社交媒體上,公眾對湖南津市紀委的突擊檢查無不持否定態度。由此,令人奇怪的問題也正在於:為什麼公眾一眼便看出問題的標準、程序和方法,有些機關卻還在以此為圭臬,煞有介事一本正經地據此而為?為什麼「文件櫃出現小說、散文等與工作無關的書籍」這種無事生非、自曝其陋的檢查及其結果還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公文中,且還以此衡量和規範他人的行為?這樣的檢查,這樣的行文,以及這種檢查和行文的背後,不是典型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嗎!而這不也正顯露了突擊檢查的突擊方向究竟應該指向哪裡了嗎!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相關焦點

  • 【光明網評論員】公捕公判是文革孽種猶存
  • 「崑山砍人案」撤案,唯有法治安民心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9月1日,江蘇崑山市公安、檢察機關通報了「崑山砍人案」調查處理結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依法撤銷於海明案件。這一次,法治以看得見的程序正義與目的正義,給出了鏗鏘有力的回答。良法善治,公平之本。中國的老話說,徒法難以自行。就好比大家對正當防衛的理解一樣,法條上精深的分析,也許不如個案剖析更入腦入心。
  • | 光明網評論員
    | 光明網評論員 2019-07-11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如果補習班裡只是補補成績……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有媒體揭秘中考衝刺班:學費超10萬、12個小時封閉式學習等等。
  • 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浙江杭州建蘭中學的一名班主任給自己的學生們寫了一封信,為孩子們帶去安慰與鼓勵。「非典」時期的學生,網上、線上教學的技術手段還沒有普及,行動網路終端還剛剛在國外幾個為數不多的國家出現。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數量與今日相比相差甚巨。  這就給人們對災難的認知帶來了很大的不同。如何認識災難,不僅僅是對客觀現實的認知問題,更有來自經驗者的外部心理調適問題。
  • 光明網評論員:讓陽光司法既涵蓋「判」也覆蓋「審」
    光明網評論員:還在苦惱審判流程等信息不好獲取?最高法的一紙規定,無疑能對接你的「讓陽光普照審判全過程」訴求。3月16日,最高法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通過網際網路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規定》。而案件當事人也無需多跑路,不用再給法官打電話或上門約見諮詢,滑鼠一點,就能在網上查到立案、開庭、審判組織等程序信息。改用那句廣告語:再也不用擔心不知道案子到哪個階段了,哪裡不知點哪裡,So easy。
  • 光明網評論員:為驢友念一道生命權益的「緊箍咒」
    光明網評論員:神秘險峻的鰲太線,又沾染上了驢友的血。徒步穿越秦嶺第一高峰鰲山和第二高峰太白山的爆款路線,在「驢友圈」中被稱作鰲太穿越。今年五一小長假前後,陸續有來自全國的多支戶外隊伍試圖穿越鰲太線。然而5月2日,多個戶外團體在鰲太線穿越時,遭遇暴風雪,40人被困。
  • 電商平臺布局社區:成功之外有問題 | 光明網評論員
    電商平臺布局社區:成功之外有問題 | 光明網評論員 2020-12-07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光明網評論員:此屆G20峰會也許會成為其發展轉捩點
    【閱讀提示】沙特將以視頻形式舉辦G20領導人峰會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9月29日)有媒體報導說,20國集團峰會(G20)輪值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發表聲明稱,2020年的G20會議將於11月21日至2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
  • 【光明網評論員】警惕垃圾圍村成「房間裡的大象」
    光明網評論員:就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下發之後,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派出了多路記者,奔赴全國多個地點,就農村的垃圾問題展開調查。而除了垃圾堆須被及時處理外,從長遠角度來說,還得為農村垃圾的處置找好出路,從回收、處理、投入等方面進行全鏈條式的規劃,避免滅火式應對。英國諺語裡,「房間裡的大象」用來形容那些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明目張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感受。某種程度上,當前不少地區的垃圾圍村現象,就可稱得上是「房間裡的大象」。
  • 光明網評論員:如此違法已至荒誕,怎麼還振振有詞
    【閱讀提示】鹹寧一涉黑案由二審法院副庭長一審,法院回應:不影響上訴光明網評論員:昨天(11月19日)有媒體報導說,湖北鹹寧一涉黑案的(兄弟)兩被告,一審均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然而,該案一審的主審法官竟然是二審法院的刑一庭副庭長。更讓人驚詫的是,法院竟然對此回應稱,這並「不影響上訴」。
  • 學校哪來這麼多「敵人」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從這兩天的新聞看,學校的敵人可真多。從學校的角度看,為何手段都只剩下規訓、禁令?把學生當做沒有自由意志的管理對象,又缺乏管理智慧,只重視成績的「教」,而無人格的「育」,那麼「這個不許」「那個不能」就成為優先選項了,同時還打出了「為學生好」的旗幟。
  • 「監獄風雲」還要演到第幾季 光明網評論員
    電影《監獄風雲》劇照光明網評論員
  • 不應該以偏廢權利為代價求得AI發展 | 光明網評論員
    不應該以偏廢權利為代價求得AI發展 | 光明網評論員 2020-06-24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光明網評論員:對被幫扶反咬者應以誣告陷害罪治罪
    光明網評論員:對被幫扶反咬者應以誣告陷害罪治罪 光明網評論員/光明網 2019-11-20 15:03
  • 疫苗接種已有安排,如何鋪開有講究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12月20日)有媒體報導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當下人們最關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做了說明: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策略是「兩步走」方案,即首先針對部分感染風險比較高的重點人群開展接種
  • 不要為「三從四德」招魂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丁璇火了。
  • 光明網評論員:律師不接權健案,這種姿態合適嗎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1月11日)有媒體報導說,自1月7日權健實控人束昱輝等1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後,「權健」就成為了燙手山芋,讓許多律師事務所避之不及。但是,也正是因此,究竟是律師依此而做的無罪辯護更能找出權健所為的根源,窮究直銷執照發放過程中的種種顢頇、失責、瀆職以及直銷執照發放和監管等法規及其程序的問題,還是去難從易,僅做有罪辯護,從而放過權健之所以如此而為的根源性原因,這難道不是一目了然嗎!顯然,無罪辯護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法律,還有涉抽象行政行為。
  • 願「文科院士」擔起人文價值的社會期待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清華大學舉行了首批文科資深教授證書頒發儀式,包括李學勤、陳來在內的18位教授獲此殊榮。及至今天,文科院士要不要評、標準如何、程序設置等等問題,不僅在學界、在廣義的輿論場也是個極為受關注的問題,其實這也是「文科在當代中國價值如何釐定」這一宏觀議題下的子問題。因此,人們對「文科院士」的期待,不只是學術成果著作等,更是社會價值的引領,人格操守的風標。它最理想的結果,應當是共識合流的呈現,校方、學界、輿論等能達致合意。
  • 留學是創新的捷徑,但遠不局限於此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9月10日)有媒體報導說,從6月起到9月,3個多月的時間內,美國已經撤銷了1000多名據說與中國軍隊院校或項目有關的中國留學和訪學人員的籤證。文章來源:光明網(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光明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