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級心理學家 如何看待人生嗎(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篇)

2020-12-16 柳澤平

心理課第二講人物篇: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

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主要概念是創造性自我生活風格、假想的目的論、追求優越、自卑感、補償和社會興趣。他繼承和發揚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觀點與之大相逕庭。美國心理學家舒爾茨評價阿德勒經常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個最早帶有社會心理學烙印的人物,因為他在1911年就和弗洛伊德決裂了。他後來發展一種理論,在這種理論個社會興趣起著十要的作用。

人物生平

1896年的4月到9月,他應徵服役,在奧地利軍隊的一所醫院工作。

1899至1900年他與S·弗洛伊德在同一個城市裡行醫,結識後者並成為好友。不久,他又和威廉·斯特克爾一起《心理分析彙編》的編輯工作。

1902 年他參加弗洛伊德周三討論會,是當時精神分析學派的核心成員之一。

1910 年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1911 年因突出強調社會因素的作用,公開反對弗洛伊德的泛性論而兩人關係破裂,阿德勒創立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會。

1914 年他創辦《國際個體心理學雜誌》。

1922 年至 1930 年期間,他主持召開了五次國際個體心理學會議。

1926 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

1934 年定居紐約。

1937 年赴蘇格蘭亞伯丁做講演旅行時病逝。

創造自我

阿德勒認為自我可以按照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格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人是有意識的個體,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參與決定自己的命運。阿德勒反對弗洛伊德的宿命論觀點,他認為人從遺傳與早期經驗守獲得的只是一些「磚塊」。影響人的成長有三個要素,即遺傳、環境和創造能力。其中創造能力起重要作用.它與其他兩個要素結合起來,才可克服人生障得。它追求經驗,甚至創造經驗以幫助個人完成他獨特的生活作風。創造性自我使人格有一貫性、穩定性和個性。它是人類生活中活的因素。

重要著作:

《論神經症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的研究》《理解人性》及重作《自卑與超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語錄

1.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傷害也最大。

2.應付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勇氣,能說明一個人如何定義生活的意義。

3.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4.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結語:下節課將介紹瑞克-弗洛姆----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弗洛姆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美籍德國猶太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發生兩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人精神處境,弗洛姆在此被尊為「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相關焦點

  • 這五位世界級的心理學家兼哲人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很多頂級的心理學家不僅在心理學領域取得了偉大的建樹和突破,他們在哲學領域也有其獨特的認識,對人生和生命更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有的甚至開創出了一種心理哲學或生命哲學,在心理和哲學之間架起了一道能夠雙向溝通的橋梁。今天,挑選了五位世界級的心理學家同時又是哲學巨人,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是如何對待外界及自我人生的。
  • 個體心理學阿德勒的10句語錄:如何看待過去決定著你的人生!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著名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早期精神分析學派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為中心,提出的主要概念有:追求卓越、心理補償、社會興趣、生活風格等。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深深影響史蒂芬•柯維,以及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童年的阿德勒患過佝僂病,無法進行強烈的體育活動。上學時表現不佳,被老師評為頂多只能成為鞋匠。他的父親鼓勵他說,你必須不相信任何事。
  • 世界頂級的心理學家如何看待人生?
    3、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追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 阿爾弗雷德
  •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開始分享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解生命》。在分享這本書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了一些,阿德勒這個人,在心理學領域,有三位大師,一位是弗洛伊德、一位是榮格,另外一位就是阿德勒,阿德勒1870年出生於奧地利,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 能夠改變人生的一本書是什麼?喜讀阿德勒哲學課《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將是引導我後半生如何活得更有價值意義的導師,隆重介紹它——《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緣起知道有這本書,我是從一個愛讀書寫作的朋友發的朋友圈裡才第一次知曉。;第三個束縛來自未來;阿德勒完全把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交給了我們自己;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而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
  • 最牛逼的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4位心理學大師對人生各種問題的看法,句句經典!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5. 沒有一個沒有理智的人,能夠接受理智。
  • 阿德勒哲學:如何將人人都有的自卑感轉化為人生動力
    不知道您有沒有感到自卑的時候?比如覺得自己長相不如別人、學歷不如別人、或者覺得自己年紀很大了依然碌碌無為。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將自卑轉化為人生動力。1 自卑感與自卑情結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為什麼人人都有自卑感。與佛洛伊德齊名的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人都有自卑感。為什麼呢?
  • 心理學家阿德勒完全否定心理創傷,還存在有語言暴力之說嗎
    有句話說: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了你所能取得的高度。可見,說話對人的影響力有多大。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然而,早在19世紀,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作為心理學三大巨頭之一的阿德勒,通過自己多年的心理諮詢和精神病學家的業務經驗積累,他居然拋出這樣一個觀點: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心理創傷。這具有劃時代的創新意義!
  • 阿德勒: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阿德勒是一位醫生、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雖然阿德勒的理論是將近100年前提出的,但是從今天來看仍具有前瞻性,影響了很多人的思想,《人性的弱點》作者戴爾·卡耐基和《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 作者史蒂芬·柯維都深受阿德勒思想的影響。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是心理學領域的三巨頭。
  •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快速找到幸福和簡單人生的方法
    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阿德勒有「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之稱。阿德勒的人生故事非常的勵志。他小時候個子小、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佔了兩樣,長輩經常拿他跟高富帥哥哥相比,這讓他自慚形穢。再加上他三歲時弟弟去世,自己兩次被車撞,五歲時得肺炎差點死去,人生也是頗多坎坷。好在他最終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並成為了一名心理學的大家。
  • 世界最頂級的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4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5 沒有一個沒有理智的人,能夠接受理智。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本書的「青年」其實也很了不得,雖然他內向、敏感、自卑,可是你要知道,他的職業是圖書管理員……我從初中就知道阿德勒老師了。那時候我還是個懵懂少年,敏感自卑如本書的主人公,覺得人生一片灰暗。有一天在書店偶遇阿德勒的名著《超越自卑》,讀後感覺中槍無數,覺得自己還能搶救一下,由此走上了學習心理學的道路。可以說,阿德勒和他的《超越自卑》就是我那段時間生命中的「禪師」。阿德勒的人生故事也很勵志。
  • 阿德勒勇氣之書《人,做得到任何事》出版
    推薦語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十三堂生活自修課,《自卑與超越》姊妹篇,更適合普通人閱讀,更具指導意義。阿德勒勇氣之書,送給焦慮迷茫中對自己仍有期待的你。他的父親鼓勵他說,你必須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縛了自己,不能相信當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於突破,大膽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這種堅強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人類面臨的挑戰》《神經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的研究》《神經症問題》《理解人性》等。
  • 世界上最頂級的四位心理學家,看看他們都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世界頂級的心理學家和普通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認知思維能力的不同。那麼頂級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呢?一、 人生的意義首先是弗洛伊德。歐文·亞龍是當代頂級的心理學家,他對於人生意義的看法受到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他認為:人生並無明顯的意義,這個是人類生存焦慮的一部分,是無可避免的。要解決生活沒有明顯意義的問題,就要區分普遍意義和個人意義,普遍意義指的是人類的存在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個人意義指的是由個體獨特經歷造就的意義感。
  • 人生必須面對的三大問題|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全書立足於個體心理學觀點,從教育、家庭、婚姻、倫理、社交等多個領域,以大量的實例為論述基礎,闡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幫助人們正確面對缺陷,正確對待職業,正確理解社會、理解生活、理解人性。具有極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學術價值。
  • 人生必須面對的三大問題 |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學生、精神分析學派的核心成員之一,後因觀點不同與弗洛伊德決裂。阿德勒一生著作頗豐,代表作有《自卑與超越》《自卑與生活》《人性的研究》《兒童的人格教育》等。這三大問題構成了人生和現實生活的全部內容,它們一再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面對困擾,人們必須面對它們,給出回應。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將找到自己對人生意義的解讀。
  • 使用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
    弗洛伊德的因果論一度成為各心理學家解決心理問題的鑰匙。也就是說,假如一個孩子幼年受到虐待,那麼由於這個經歷,孩子長大後誤入歧途、逃學,甚至割腕等自殘行為這個結果就無需驚訝了。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阿德勒提倡,任何經歷都是絕對客觀的,而人是活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裡。在主觀世界裡,經曆本身無法決定它的意義,而是你自己在經歷的基礎之上,給了它一個意義。
  • 心理學家阿德勒:「自卑」是一種動力,「自卑情結」卻是一種阻力
    根據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實際上,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卑的特質。只是有的人會把自卑當成自己的一種動力,而有的人,卻會讓自卑成為自己成長道路上的一種阻礙。對此,阿德勒自卑分成兩種,一是「自卑感」,二是「自卑情結」。
  • 《被討厭的勇氣》:你的自卑並非無藥可救,阿德勒三步擺脫枷鎖
    青年有困惑,禪師有智慧,於是兩人以對話的形式,進行了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被討厭的勇氣》由岸見一郎、賀史健兩位作者共同完成,他們一位是日本當代哲學家,研究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近30年,另一位在近30歲時邂逅阿德勒心理學,並且曾連續數年拜訪岸見一郎並向其請教阿德勒心理學的本質。
  • 每周一書推薦 (自卑與超越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是並駕齊驅、等量齊觀的。在《自卑與超越》中,關於記憶和夢的探討,作者也參考了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本書作為阿德勒博士最為重要的著作,對世界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直接促進了親子教育、人格培養、婚姻與愛情、職業生涯、家庭建設、人際關係、社會環境等諸多領域的長足發展,成為人們了解心理學的經典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