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課第二講人物篇: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
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主要概念是創造性自我、生活風格、假想的目的論、追求優越、自卑感、補償和社會興趣。他繼承和發揚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觀點與之大相逕庭。美國心理學家舒爾茨評價阿德勒經常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個最早帶有社會心理學烙印的人物,因為他在1911年就和弗洛伊德決裂了。他後來發展一種理論,在這種理論個社會興趣起著十要的作用。
人物生平
1896年的4月到9月,他應徵服役,在奧地利軍隊的一所醫院工作。
1899至1900年他與S·弗洛伊德在同一個城市裡行醫,結識後者並成為好友。不久,他又和威廉·斯特克爾一起《心理分析彙編》的編輯工作。
1902 年他參加弗洛伊德周三討論會,是當時精神分析學派的核心成員之一。
1910 年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1911 年因突出強調社會因素的作用,公開反對弗洛伊德的泛性論而兩人關係破裂,阿德勒創立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會。
1914 年他創辦《國際個體心理學雜誌》。
1922 年至 1930 年期間,他主持召開了五次國際個體心理學會議。
1926 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
1934 年定居紐約。
1937 年赴蘇格蘭亞伯丁做講演旅行時病逝。
創造自我
阿德勒認為自我可以按照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格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人是有意識的個體,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參與決定自己的命運。阿德勒反對弗洛伊德的宿命論觀點,他認為人從遺傳與早期經驗守獲得的只是一些「磚塊」。影響人的成長有三個要素,即遺傳、環境和創造能力。其中創造能力起重要作用.它與其他兩個要素結合起來,才可克服人生障得。它追求經驗,甚至創造經驗以幫助個人完成他獨特的生活作風。創造性自我使人格有一貫性、穩定性和個性。它是人類生活中活的因素。
重要著作:
《論神經症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的研究》《理解人性》及重作《自卑與超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語錄
1.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傷害也最大。
2.應付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勇氣,能說明一個人如何定義生活的意義。
3.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4.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結語:下節課將介紹瑞克-弗洛姆----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弗洛姆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美籍德國猶太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發生兩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人精神處境,弗洛姆在此被尊為「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