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學家發現全新長非編RNA 為癌症的藥物設計提供方向

2020-12-13 東方網

滬科學家發現全新長非編RNA 為癌症的藥物設計提供方向

2017-5-9 02:35:57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嘉露 選稿:吳春偉

  據《勞動報》報導,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最新發現一條全新長非編碼RNA,並命名為SLERT。這項成果有望為癌症等疾病的藥物設計和靶向治療提供潛在靶標和方向。這是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獲得的信息。

  5月5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雜誌發表了陳玲玲研究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基因「暗物質」的長非編碼RNA,其家族中不少成員已被證明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核糖體RNA(rRNA)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核糖體,是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裝配機。人體細胞中含有約400個拷貝的核糖體DNA序列,但僅有一半可以轉錄生成rRNA。rRNA轉錄不足將導致骨髓衰竭性貧血,轉錄過多則易引發多種癌症。

  研究中,陳玲玲研究組利用基因編緝技術精確敲除位於細胞核仁中的SLERT後發現,SLERT的缺失導致了RNA聚合酶I轉錄活性的降低。

  研究人員還發現敲除SLERT可以抑制模型小鼠體內的腫瘤生長速度,注入敲除SLERT的腫瘤細胞到小鼠,其體內腫瘤的生長速度要低於注入普通腫瘤細胞的小鼠,這也為相關腫瘤的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靶標。

相關焦點

  • Cell:新發現!科學家揭示癌症藥物紫杉醇的作用機制!
    2019年10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化療手段剛剛被開發時,它的前體似乎相對簡單,即通過阻斷腫瘤細胞的增殖來抑制癌症進展,如今很多藥物能通過不同的機制來發揮這樣的作用,而且已經被證明僅能針對某些腫瘤患者有用;就以藥物紫杉醇為例,其是一種用來治療一系列癌症的化療藥物,該藥物能干擾細胞分裂,但卻無法在每一位患者機體中產生想要的效應,這表明,該藥物的作用機制要比我們想像之中更為複雜
  • 研究發現RNA能調節DNA的轉錄方式 對藥物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這一發現對我們理解人類疾病和藥物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這似乎是一條我們不知道的基本途徑。任何時候,它都有望開闢全新的研究和探索方向,」世界著名化學家Chuan He教授說。 人體是現存最複雜的機械構造之一。每次你撓一下鼻子,都是在進行比任何火箭飛船或超級計算機更複雜的活動。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6】長非編碼RNA調控大腸癌代謝長非編碼RNA(lncRNA)通常不像正常的RNA一樣編碼蛋白。然而,它們在調節細胞功能方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引起了癌症研究者們的興趣。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一種名為CCAT2的特殊lncRNA在體內和體外對癌症代謝均有調節作用。這些數據在費城4月20日舉行的2015AACR年會上有所報導。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能有效治療多種「難治性」癌症的新型藥物
    2019年12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題為「Targeting DNA Repair in Tumor Cells via Inhibition of ERCC1–XPF」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類新型藥物,其或能通過抑制癌細胞進行自我修復來使得癌症療法更加安全有效
  • Nat Cell Biol & Cell :科學家發現有望治療惡性癌症的新型藥物靶點
    2018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兩種惡性癌症的新型藥物靶點,未來有望開發出新型療法來治療滑膜肉瘤和惡性杆狀腫瘤,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
  •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3日電 11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擬南芥中長非編碼RNA的系統鑑定揭示反義RNA調控MAF4基因」(Global
  • 研究發現GPCR藥物全新結合模式
    日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中心袁曙光課題組帶領團隊與上海科技大學合作,通過計算藥學與生物化學相結合的方法,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蛋白(GPCR)全新藥物分子結合模式與激活機制。相關工作近期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
  • 計算藥學發現GPCR藥物分子全新結合模式與激活機制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院)醫藥所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中心袁曙光課題組帶領團隊與上海科技大學合作,通過計算藥學與生物化學相結合的方法,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蛋白(GPCR)全新藥物分子結合模式與激活機制(圖一)。相關工作近期發表在化學類頂級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
  • 港大醫學院發現全新DNA修復網絡,可作為抗癌藥物新標靶
    雖然,當中不少的DNA修復蛋白,已被開發為癌症生物標記和藥物標靶。然而,其中最為重要、專門負責保護DNA當中基因編碼區的機制,至今仍有待發掘。基因編碼區雖然僅佔整體DNA的百分之五,但卻記錄了人體各個細胞所需的蛋白質製造藍本,對細胞運作尤其重要。近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最近解構了一組全新的DNA修復網絡,為癌症治療和管理開拓新方向。
  • Nature子刊:非編碼RNA癌症藥物基因組圖譜新突破
    近日,匹茲堡大學藥物遺傳研究中心的楊達和張敏課題組借力於一種名為彈性網絡回歸(Elastic Net regression)的機器學習模型,從1,001個腫瘤細胞系的高通量長非編碼RNA表達譜(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與265種抗癌藥物敏感性數據中,挖掘出了27,341對lncRNA-藥物可預關聯(lncRNA-drug
  • 科學家在人類癌症基因組非編碼區域中鑑別出關鍵的...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人類癌症基因組中的大量非編碼區域(也被稱之為人類癌症DNA的「暗物質」)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致癌突變;這種突變或能作為一種新型潛在的治療靶點,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多種類型癌症的新型療法,包括腦癌、肝癌和血液癌症等。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此前研究人員發現,P2X7受體或能作為多種惡性腫瘤不良預後的生物標誌物,比如胰腺癌、結直腸癌和腎臟癌症等,然而最近對癌細胞系進行研究後,科學家們發現,P2X7受體拮抗劑能夠有效減緩腫瘤生長,但目前研究人員並未進行詳細的臨床研究來調查P2X7受體對胃癌患者治療預後的影響效應。
  • 科學家發現基於納米生物學技術的新型癌症免疫療法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Trained Immunity-Promoting Nanobiologic Therapy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and Potentiates Checkpoint Inhibition」,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新型癌症免疫療法開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 科學家瘋了!精神病藥物竟然拿來治癌症?—抗癌管家-康愛管家
    科學家瘋了!而將現有藥物的適應症從一個治療領域轉換為治療另一個領域的疾病,也稱為「藥物再利用」或「藥物重新定位」,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藥物臨床試驗所需的時間和結果。因此抗精神病藥物也並非只能治療精神病,在不同的治療領域,科學家們都開展了積極的探索。 1、老藥新用!
  • 癌症免疫療法巨擘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華人科學家擦肩而過?
    20世紀60年代  澳大利亞免疫學家Burnet提出的「免疫監視理論」,也成為免疫療法治療癌症提供了重要理論。  儘管免疫療法治療癌症似乎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有了一絲光亮,然而,如何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特別是T細胞(可以理解為攻擊細菌/癌細胞的「大炮」)來對抗癌症,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 藥物研發新方向!讓藥物與細胞膜成功「親和」
    「當使用演示模型來模擬一大類化合物與細胞膜相互作用的情況,並根據細胞膜對結合過程的影響進行矯正時,我們會發現對化合物有效性的評價結果與原來的大相逕庭。」 Dickson說,他現在是NIBR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部門的一名博士後研究員。
  • 科學家發現常用化療藥物阿黴素有望克服白血病耐藥性
    科學家發現常用化療藥物阿黴素有望克服白血病耐藥性  Winnie Lee • 2020-04-21 16:46:29 來源:前瞻網
  • 通過終止早孕的藥物,科學家發現了一條長壽新途徑
    來源:環球科學圖片來源:Pixabay南加州大學多恩西夫文理學院的科學家可能發現了一個能增加人類長壽途徑的「入口」。近期,他們的研究發表於《老年學:生物科學雜誌》(Journal of Gerontology: Biological Sciences)。
  • 2類沒被發現癌症的動物,它們的抗癌基因,對人類有什麼意義
    癌症由來已久,從恐龍身上就已發現2003年科學家們對大量的恐龍化石樣品進行相關的研究,他們發現化石品種中有3%鴨嘴龍化石樣品有患癌現象,十分有趣的是除了鴨嘴龍以外的恐龍種類並無這個癌症現象。針對這個情況科學家們又對家禽家畜做了一次全面的腫瘤普查,通過解剖269隻家養雞後發現其中11隻家養雞存在肝癌、胃癌等癌症腫瘤的問題。既然動物和人類一樣也會得癌症,那麼是否存在不會得癌症的動物呢?
  • Cancer Cell:科學家發現癌症治療的潛在靶標WIP1磷酸酶
    2013年11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A*STAR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酶--WIP1磷酸酶,可作為一個潛在的治療靶標抑制癌症的發展。雖然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這種酶在調節腫瘤萌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科學家們還是第一次揭露其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