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研發新方向!讓藥物與細胞膜成功「親和」

2020-12-14 生物谷


當我們思考小分子藥物在體內如何發揮作用的時候,我們不妨想像一幅簡單的漫畫:藥物就像一把鑰匙,蛋白則是一把鎖,兩者匹配了,細胞膜上的通道就打開了。


但實際上,會有很多因素影響化合物找到其靶蛋白並與之結合的過程,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靶蛋白所處的位置。


以往的藥物和蛋白質結合的模型並沒有充分考慮到兩者的結合也會受到細胞及蛋白質所處的內環境的影響。因為蛋白質不是在演示模型設想下的真空環境中存在的,它們生物活性的保持依賴於細胞液(主要成分是水)或者細胞膜(富含脂類),所以環境對於藥物和靶蛋白之間的結合以及藥效的發揮都有很大的影響。


諾華

生物醫學研究中心(NIBR)的研究員通過演示模型模擬,將細胞內環境對藥物-靶蛋白結合的影響另外進行了獨立的分析,讓我們對藥物與膜蛋白結合過程的認識更進了一步。與研究相關的論文已經在藥物化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發表,文章的主要作者Callum Dickson和 Viktor Hornak說:「這些研究手段將有助於未來的藥物分子設計。」


「當使用演示模型來模擬一大類化合物與細胞膜相互作用的情況,並根據細胞膜對結合過程的影響進行矯正時,我們會發現對化合物有效性的評價結果與原來的大相逕庭。」 Dickson說,他現在是NIBR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部門的一名博士後研究員。


計算機藥物設計部門全球負責人同時也是論文的高級作者José Duca說: 「建立一個模型能夠真實反映細胞膜的結構,一直是藥物研發中面臨的一個難題,因為細胞膜的結構非常複雜。」


「這也是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部門在參與全球新藥開發中的一個願景」,Duca補充說:「我們希望能在充滿困難和挑戰的全新領域有所突破,這個領域過去很少有研究人員敢去觸碰,作為

諾華

的科學家,我們就是需要有這種勇氣和信念,敢為人先,力爭取得新的科研進展。」



模擬化合物和蛋白質的結合過程



圖說:諾華模擬了一個小分子化合物(粉色部分)和蛋白質(綠色部分)在細胞膜上(黃色部分)結合的場景,這個模型展示了藥物結合時所處的內環境。動畫製作是Viktor Hornak and Callum Dickson.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複雜的模型來模擬藥物和β-2腎上腺素能受體蛋白結合的過程。這個蛋白是大名鼎鼎的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中的一員,這類蛋白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相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類藥物作用靶點。


研究者製作了一個三維晶體結構的β-2腎上腺素能受體蛋白模型,該受體蛋白嵌在細胞膜上,而整個細胞膜浸泡於水中,Dickson模擬了一系列化學結構相似的化合物和蛋白質位點結合的過程,並製作了這個動態結合的圖像,科學家可以通過這個圖像看到蛋白質在水中遊動,以及水分子或者化合物分子和蛋白質分子之間氫鍵的產生和斷裂的過程。


「一個

小分子化合物

與蛋白質結合,但它同時也與細胞膜之間產生相互作用」,Dickson的導師Hornak說:「我們的論文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思考,我們觀察到了在實際情況下化合物是如何與靶蛋白結合的。」


Dickson和他同事的研究數據是建立在之前另外一組NIBR科學家溼實驗(wet lab experiment)數據的基礎上,他們之前是利用人工細胞膜技術來測量化合物和細胞膜的結合情況。



在細胞膜上做文章


科學家的觀察明確了細胞膜的作用機制,早前有科學家提出,如果能夠確保藥物與細胞膜之間都能有效結合,那麼藥物的作用時間就會更加長久。


「如果化合物在靶蛋白的周圍一直保持較高的濃度,那即使每個化合物與蛋白質的結合時間很短,也會因為蛋白質周圍有足夠多的化合物分子,而使得結合率保持在較高水平」 Duca解釋說:「我們證實那些與細胞膜有更好親和力的藥物分子能夠與靶蛋白有更高的結合率。」


論文中還提出了更加具體的細胞膜、膜表面蛋白以及內環境液體之間相互作用機制的模型,這將有助於更加精確地描述化合物與系統中不同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他指出,目前還需要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這個前沿的模型。他還補充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怪圈:一般我們直到意識到某種影響因素的重要性之後才會去做進一步的研究,但不做進一步研究之前,我們並不會發現這種影響因素的重要性。」


「對藥物和細胞膜結合的模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後,我們就能根據這個模型來設計藥物分子結構」,NIBR的科學家說:「當我們對藥物和內環境的相互作用有更多了解以後,藥物的研發方向也會更加明確。」(

生物谷

Bioon.com)


Reference


作者:Eric Bender


來源:NERD Blog


圖片來源:PJ Kaszas.


相關會議推薦


2017(第二屆)創新藥物發展與合作論壇

會議時間:2017.05.18-5.19      會議地點:杭州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biopharma/

相關焦點

  • 童朝暉: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及藥物研發
    一個藥物從被發現至被應用到臨床要經歷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對於新藥的研發基本經過了新藥的發現(Drug Discovery)、臨床前研究(Pre-clinic toxicologystudies)和臨床研究(Clinicalstudies)3個重要過程,其中新藥的發現和臨床前研究主要由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內完成。臨床研究又包括I、II、III、IV期臨床研究,所有臨床方案必須經過倫理審評委員會的審查通過。
  • 國產新冠肺炎藥物研發有突破!
    北京大學團隊帶頭人謝曉亮稱,如果順利,有望在今年冬季成功研發出強效藥。當下全球科研正兵分兩路,瞄準疫苗和藥物兩大方向加速衝刺。藥物及疫苗研發進展此起彼伏,疫苗可能年底產生,但目前還未出現特效藥。5月18日,北京大學及合作單位宣布科研抗疫重要進展,篩選出高活性中和抗體通過動物實驗,有望成為新冠肺炎強效藥。
  • RNA藥物前途無限,遞送系統成研發瓶頸
    小核酸藥物領域的研發有以下方向,一方面,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測序成本降低,為小核酸藥物產業化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RNA 修飾技術使得 RNA 在血液中的穩定性增加,給藥系統突破使得藥物更高效安全。2013 年—2016 年,陸續有反義核酸藥物獲批上市。
  • 免費開放藥物研發資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同清華大學藥學院助力...
    GHDDI會同清華大學藥學院,將充分發揮紮實的疾病和藥學基礎研究,先進的藥物研發能力、平臺設施以及國際頂尖資源等優勢,除在內部積極投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以外,免費高效的開放給全社會科研人員,共同加速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發。
  • 藥研新勢力!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市場從來不缺新入局者,醫藥行業更是如此。日前,華為雲正在招聘機器學方向的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邀請醫藥研發方面的博士加盟,作為一家通訊技術公司,華為此舉被視為進軍醫藥產業的前端領域。新藥研發歷來是九死一生,據國家藥監局官網和各藥企官網發布數據的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6日,2020年大約有43個新藥在中國大陸獲批上市,外資藥廠依舊是絕對主力。
  • 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
    市場從來不缺新入局者,醫藥行業更是如此。日前,華為雲正在招聘機器學方向的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邀請醫藥研發方面的博士加盟,作為一家通訊技術公司,華為此舉被視為進軍醫藥產業的前端領域。
  • 新書推薦|表型藥物研發
    英國皇家化學會『藥物研發』系類書籍 (Drug Discovery series) 中的新書《表型藥物研發》(henotypic Drug Discovery) 近日出版。本書的兩位編輯分別是英國藥物協作研發機構 Medicines Discovery Catapult 的Beverley Isherwood 博士和瑞士羅氏製藥公司 (F. Hoffmann-La Roche Ltd.) 的Angélique Augustin 博士。新書速遞過去十年中發展起來的表型藥物已成新藥研發的一種重要策略。
  • 抗纖維化藥物研發成為國際 創新藥物研發熱點
    Intermune生物製藥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抗纖維化藥物研發的專業公司,對於國內製藥界的人們來說相對陌生。但旗下的吡非尼酮(pirfenidone)大家相當熟悉,這是首個以纖維化為適應症的小分子藥物。2008年在日本以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適應症上市後,隨即在韓國、歐洲各國、加拿大和中國上市,並於2014年10月在美國上市。羅氏製藥正是在Intermune公司收到美國FDA的上市批准函後宣布收購信息的。
  • 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前景|人工智慧|藥物研發|製藥公司|...
    藥物-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藥物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對治療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預測藥物與受體或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對於理解藥物的療效和有效性、允許藥物的再利用以及防止多藥理學是至關重要的。各種人工智慧方法在精確預測配體-蛋白質相互作用方面非常有用,確保了更好的治療效果。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在此項研究中,上海藥物所研究人員採用脂雙層電生理系統成功記錄到MLKL介導的單通道電流,並成功分離純鎂離子介導的電流,證明了MLKL優先通透鎂離子,對鈉、鉀通透性稍弱,但不通透鈣離子。MLKL是哺乳動物中發現的第三個通透鎂離子的通道,該項工作將不僅有力推動鎂離子轉運機制和生理病理功能研究,也將為程序性壞死機制研究和與程序性壞死相關疾病的藥物研發提出新方向和新思路。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該研究發現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針對該靶點研發出的新藥物,有望進一步降低前列腺癌症的發展以及侵襲轉移。  高膽固醇為何促發前列腺癌  通常,前列腺癌發展較為緩慢而易於治療。去勢治療是治療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專家介紹說,去勢治療目的是降低或阻斷激素對腫瘤的作用,抑制腫瘤的生長。
  • 微評丨醫療影響力排行榜:新冠藥物研發、強生、京東健康
    作者:林怡齡,圖片來自「億歐網」 上周,億歐大健康跟進了吉利德、康泰生物(300601,股吧)的新冠藥物研發動態,在新冠疫情持續了近10個月之際,多家藥企的新冠疫苗研發已經進入了最後時刻。
  • 人工智慧之後,美國的VR公司也來研發新冠藥物
    VR怎麼能夠幫助研發新冠藥物呢?該公司對36氪表示,平臺的做法是,用虛擬實境幫助人們將蛋白質、化合物、核酸可視化,組成形象的「實時動畫」,幫助科學家在分子水平的微小世界中,理解化合物的互動方式,並且允許研發者修改、模擬化合物的作用過程。
  • 新冠特效藥誕生艱難 A股藥物研發上市公司有哪些?
    不少小夥伴都很好奇,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為何特效藥還沒有出來。其實,新冠特效藥誕生艱難是有原因的,因為一款藥物從實驗室研究到最後上市銷售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還要看藥物研發上市公司的實力。那麼,A股藥物研發上市公司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 全球肥胖症藥物研發進展分析
    二代藥物賽利司他(Cetilistat)是新型的親脂性苯並噁嗪酮衍生物,已於2013年被FDA批准,國內尚未上市。鈉-葡萄糖共轉運體(SGLTs)能使葡萄糖逆濃度梯度的主動運輸同時伴隨著Na+順其濃度梯度向下轉運,有兩個亞型:SGLT1和SGLT2,後者更適合成為治療的靶點,SGLT2抑制劑是目前糖尿病治療藥物發展的新方向。下表為目前獲批治療肥胖症的藥物。
  • ...世界證據將支持兒童藥物研發|指導原則|藥物|兒童|真實世界研究...
    為此,各國藥品監管結構、專家都在探索更多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獲得兒童合理用藥的證據。其中應用真實世界研究的方法獲得可靠數據,並形成用於支持監管決策的證據是諸多新方法和新技術中的一種,為兒童新藥研發、擴展兒童適應症、完善兒童用藥劑量等提供支持。
  • 2020BT峰會:藥物研發如何「彎道超車」?創新做引擎臨床是方向!
    「研發新藥需要有巨大的投入,有些藥企十年投入十億美元,而且還要面臨極大的失敗風險」,魯先平坦言,原創新藥是一個科學上不斷拓展、市場導入上不斷發展的過程,如果沒有政策的扶持,的確很少有企業能踏踏實實投身研發。他認為,微芯生物2019年成為科創板「創新藥第一股」,這是重要裡程碑,這為國內專注創新藥研發、對資金需求大、尚未盈利或處於虧損狀態的藥企提供了一個更為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 對話紀立農教授:從臨床、患者、藥物研發的角度談糖尿病的診治
    在世界範圍內,臨床醫生、患者可以更多地遵循指南的建議,充分使用這些藥物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所以,我們不但要開發新藥物,還要把已經被證明有效的藥物儘量在真實世界裡用於臨床糖尿病控制,落實指南中標準化的診療。另一方面,糖尿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疾病,我們對發病機制的了解還非常有限,需要開展更多基礎研究,發現更多與糖尿病控制相關的靶點,開發新藥物,進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控制水平並改善愈後。
  • 福建廣生堂成功研發最新抗B肝病毒藥物
    本報訊 (通訊員)5月18日,福建廣生堂藥業重磅產品「福甘定-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膠囊」成功獲得國家批文(藥品批准文號:國藥準字2017H0005),這也是中國首張替諾福韋B肝適應症批文。  作為全球最新一代抗B肝病毒藥物,強效、安全、8年零耐藥使替諾福韋被各國慢性B肝防治指南一致推薦為治療慢性B肝的一線用藥。
  • 針對GPCR家族的抗體藥物研發
    因此,GPCR被視為重要的藥物開發靶點,GPCR抗體藥物研發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GPCR家族簡介GPCR的主體由7段跨細胞質膜的α螺旋結構構成。N端和三個loop位於胞外,參與受體與其配體的相互作用;C端和3個loop位於胞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