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市場兩大亮點品種:蘭索拉唑本土藥企份額95%,艾普拉唑年增長超65%

2020-12-18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10%~12%,我國城鎮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約11.2%,其中以潰瘍病、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最為常見。據報導,全球每年新發胃癌95.2萬例,中國佔據47%。而對胃腸系統疾病早期合理幹預是減少胃病惡變的根本性措施。

質子泵抑制劑持續增長

目前,臨床上治療消化性潰瘍和胃炎的主要品種是質子泵抑制劑(PPI)、H2受體阻斷劑、胃黏膜保護劑三大類。質子泵抑制劑抑酸作用比H2受體阻斷劑更強,是近年市場上的熱銷品種。

奧美拉唑是阿斯利康開發上市的第一個質子泵抑制劑,曾奪得中國消化系統用藥第一的桂冠。隨著質子泵類系列產品上市,以及原研藥專利期滿和通用名藥物紛紛上市,醫生與患者可選擇的藥物越來越多。但奧美拉唑是進入國家基藥目錄、價格低廉且療效確切的藥物,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耀眼光環仍未褪去。

2013年8月23日,CFDA批准重慶萊美藥業的埃索美拉唑原料藥及腸溶膠囊(萊美舒)上市,從而打破了阿斯利康埃索美拉唑(耐信)在中國一家獨大的局面。2015年4月9日,CFDA批准廈門恩成製藥的奧美拉唑碳酸氫鈉複方膠囊上市,這是國內第一個質子泵類複方製劑藥物。

據HDM系統數據,2014年,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質子泵抑制劑用藥金額達4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2.30%,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用藥金額排名前五位的藥物是蘭索拉唑、泮託拉唑、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貝拉唑。值得關注的是,麗珠製藥的艾普拉唑呈高速增長態勢。分析表明,雖說在多種因素下市場增速放慢,但是按照2015年1-3季度數據估算,2015年全年公立醫院質子泵抑制劑用藥金額接近45億元,較2014年增長11.89%。下面筆者以質子泵抑制劑市場中用藥金額最高、增長率最高的兩個品種以及第一代和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進一步剖析。

國產蘭索拉唑遙遙領先

據HDM系統數據,目前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消化類藥物市場居第一位的是蘭索拉唑,2014年用藥金額為11.53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20.60%;2015年1-3季度用藥金額已近9億元,仍是國內醫院質子泵抑制劑市場上的亮點。

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蘭索拉唑由日本武田開發上市,商品名為達克普隆;其全球醫藥市場銷售的頂峰達50億美元,而進入中國市場後銷售額一直在數千萬元左右徘徊。2008年,江蘇奧賽康藥業開發上市注射用蘭索拉唑粉針劑後,逐漸使蘭索拉唑市場發生轉機。迄今,CFDA已經批准70餘家製藥廠商持有蘭索拉唑生產批文,2015年進入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角逐的生產企業有37家。

蘭索拉唑為新型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具有生物利用度較同類品種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和親脂性較強的特點。蘭索拉唑可迅速透過壁細胞膜轉變為次磺酸和次磺醯衍生物而發揮作用,對中老年慢性潰瘍、受體拮抗劑難以治癒的潰瘍病有明顯的治癒促進作用。蘭索拉唑分散片特別適用於吞咽困難和老年患者用藥,注射劑用於重症胃病患者,新劑型的上市,大大激發了市場潛力。

2015年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國產蘭索拉唑佔據95%的市場份額。在市場中銷售額排名前5位的製藥公司是江蘇奧賽康藥業佔據35.39%、山東羅欣藥業佔據24.28%、北京悅康藥業佔據14.10%、常州四藥製藥佔據9.17%、武田公司佔據4.38%。蘭索拉唑開發的劑型有注射劑、片劑、膠囊、腸溶片、腸溶膠囊、口崩片等。醫院用藥統計分析表明,粉針劑佔89.10%、膠囊劑佔5.61%、片劑佔5.29%。

「快魚」艾普拉唑一路高歌

近兩年,質子泵抑制劑臨床用藥中增長最快的是艾普拉唑。該藥是我國消化治療領域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創新藥物,由麗珠醫藥集團研發成功並轉化為工業化產品上市。2007年12月11日獲得CFDA頒發的新藥證書,同時獲得艾普拉唑原料藥及其腸溶片生產批文,商品名為「壹麗安」。2008年在中國首先上市,申請發明專利37項,獲美國、歐洲等23項專利授權。

艾普拉唑屬於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藥物口服後選擇性地進入胃壁細胞,轉化為次磺醯胺活性代謝物,發揮治療作用。

據HDM系統數據,艾普拉唑在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抗酸及潰瘍市場中一路高走,2010年排名第29位,2012年進入第16位,2014年同比上一年增長82.43%,並快速進入第9位,預測2015年將進入第7位。另據醫院用藥數據,自上市以來艾普拉唑每年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達65%以上,預計2015年全年銷售額約2億元。

艾普拉唑尚未進入2009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屬於自費藥物。在銷售渠道相對較窄的形勢下,暫時只進入13個省份的增補目錄。據了解,麗珠醫藥集團在艾普拉唑口服藥基礎上進行新的適應症和新劑型的可持續縱深研發,2013年拿到了艾普拉唑鈉及其注射用藥臨床試驗批件,該藥在中國胃酸分泌藥物市場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新一代PPI成新寵

目前臨床使用的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產品中,蘭索拉唑的抑酸作用較奧美拉唑強2~3倍,泮託拉唑與質子泵結合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在分子水平上比奧美拉唑、蘭索拉唑作用更為準確,生物利用率比奧美拉唑提高7倍,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從臨床上在患者肝臟通過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系統清除率差異的影響下,分成慢代謝和非慢代謝兩種情況。亞洲人群中慢代謝型佔12%~22%,高於白種人數倍,延遲了對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藥物的清除,其血漿中藥物濃度較高,這種差異導致患者間抑酸效果的巨大變異,從而決定了第一代PPI藥物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明顯的個體差異及藥物相互作用,因此對部分患者需多次給藥後才能發揮最大抑酸作用。

近年來問世的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和右蘭索拉唑克服了上述不足,具有抑酸效果好、起效快、晝夜抑酸水平均衡和胃排空延遲不良反應的特徵,在市場上倍受青睞。

據HDM系統數據,2008-2015年,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年均增長率為18.56%,而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增長率則達到27.20%,優勢明顯。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和右蘭索拉唑在臨床中具有顯著優勢,將成為帶動市場增長的新力量。 

相關焦點

  • 質子泵抑制劑受寵 蘭索拉唑領軍PPI市場
    2017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收錄的治療消化性潰瘍和胃食道反流的處方藥物有12個,質子泵抑制劑是數量最多的亞類,分別為:第一代PPI類藥物奧美拉唑、泮託拉唑和蘭索拉唑;第二代PPI類藥物埃索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艾普拉唑和雷貝拉唑。其中新一代PPI類藥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時間長和副作用小的特點,這也是其市場快速增長的主因。
  • 2020年數十種專利藥到期,印度仿製藥企和本土藥企,誰將搶佔市場?
    仿製藥起源於美國,1984年美國約有150種常用藥專利到期,大藥商認為無利可圖,不願意繼續開發,為此美國出臺The Waxman-Hatch法案,新廠家只需向FDA證明自己的產品與原藥生物活性相當即可仿製,仿製藥概念由此出現,後被歐洲、日本等採用,而印度卻做大、做強。
  • 集採砍價砍向6300億注射劑市場,多家藥企將迎來...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帶量採購常態化開展,今後各家藥企採購量大、金額高的產品,無論是口服、注射劑都得面臨集採的「生死考驗」。用於支氣管抑制哮喘的多索茶鹼此前也曾在湖北省注射劑帶量採購名單中,米內網數據顯示,多索茶鹼在2019年公立醫院市場的銷售額突破30億元,國內擁有多索茶鹼注射液生產批文的藥企也達到了14家。
  • 第三批國家集採開標:國內藥企競爭激烈 原研外企無心戀戰
    本次採購共有 189 家企業參加 , 產生擬中選企業 125 家 ; 擬納入 56 個品種、涉及 300 多個品規 , 品種數量接近前兩批國家集採之和 , 涉及了老百姓常用的高血壓、糖尿病藥物以及多種抗癌藥 ; 擬中選產品 191 個 , 平均降價 53%, 最高降幅達 95%。本輪集採中選結果預計在 10 月左右正式執行。
  • 中標藥企業績突顯「4+7"威力!第二批集採品種已定?14家企業籌碼在...
    日前,A股上市藥企一季報披露完畢,跨國藥企一季度財報也陸續發布,首批「4+7」帶量採購中標的14家企業(以集團計)中,京新藥業認為「4+7」對公司的淨利潤增長有積極影響,阿斯利康中標產品收入增長,落選產品銷售額下滑,德展健康因中標產品單價下降導致業績下滑……可見「4+7」威力初顯。
  • 常山藥業瞄準國產「偉哥」市場:白雲山搶得首仿 20餘家藥企搶灘布局
    5月16日,常山藥業(300255,SZ)生產國產「偉哥」枸櫞酸西地那非片的消息在資本市場持續發酵,兩日股價漲幅超20%。「市場份額只有這麼大了,常山藥業作為新進入者,一定要做好規劃部署,不要貿然去推,要在價格上建立優勢,切入低端市場。」業內無法確認數據準確度5月15日晚間,常山藥業發布公告稱,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劑產品(俗稱「偉哥」)可以正式投產並上市銷售,該藥品適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ED)。
  • 奧賽康注射用蘭索拉唑首家「過評」 進軍20億市場
    新京報訊(記者 張兆慧)12月4日,奧賽康宣布,全資子公司江蘇奧賽康注射用蘭索拉唑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系國內首家。蘭索拉唑由日本武田公司開發,口服製劑最早於1992年上市;由TAP製藥公司開發的注射用蘭索拉唑,2004年6月獲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上市。奧賽康2001年在國內開展注射用蘭索拉唑的研發,並於2008年首家獲批上市。江蘇奧賽康於2019年1月完成蘭索拉唑注射劑質量一致性評價研究,並遞交一致性評價補充申請。
  • 綠葉製藥收購阿斯利康王牌藥 本土藥企境外併購進入快車道
    同時,新版醫保目錄、國家藥價談判、兩票制、分級診療、一致性評價、醫聯體等政策在2017年相繼鋪開。「中國藥企通過內生增長,處於一些轉折點,需要到境外尋找繼續增長的機會。」易界管理合伙人蔣小旭曾表示,中國醫藥企業一直有很強的境外併購需求,2017年以來,這種趨勢愈發明顯。隨著國內大健康產業市場的發展,各大醫藥企業也開始通過跨境併購不斷完善自身生態布局。
  • 新聞透視:Neolac悠藍在荷蘭本土有機奶粉品牌市場份額超60%
    (本文為推廣信息)荷蘭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5日,荷蘭最大的新聞通訊社——ANP通訊社發布相關報導:Neolac悠藍佔荷蘭本土有機奶粉品牌市場份額超60%。
  • 百度智能雲活躍客戶數同比增長65% 市場份額降至7.1%
    原標題:百度智能雲活躍客戶數同比增長65%,市場份額降至7.1%   在「ABCSUMMIT2020
  • 艾司奧美拉唑全球超600億美元,國內企業群雄逐鹿
    奧美拉唑是第一個用於臨床的質子泵抑制劑,由阿斯利康開發,於1989年在美國上市,2006年全球奧美拉唑年最高銷售額超過60億美元,繼奧美拉唑之後,全球相繼開發了蘭索拉唑、泮託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貝拉唑等多個質子泵抑制劑,2007年全球整體市場銷售額峰值超過170億美元。由於專利到期,在仿製藥衝擊下,全球市場逐漸呈現下坡態勢。
  • 400億消化性潰瘍藥市場僅3個過評!奧賽康、正大天晴……「哄搶」5...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治療消化性潰瘍化藥銷售額近400億元,截至目前,僅有3個品種過評,分別是揚子江藥業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瑞陽製藥的鹽酸雷尼替丁片和石藥集團歐意藥業的鹽酸雷尼替丁膠囊。此外,有13個品種一致性評價補充申請正在審評,其中,5個注射劑最為「火爆」,涉及奧賽康藥業、正大天晴藥業集團、揚子江藥業、羅欣藥業、賽隆藥業等多家藥企。
  • 帶量採購開標一周年,那些中標的藥企發生了什麼變化?
    整體上來說,如果中標之前市場份額不是太高,入圍帶量採購名單能迅速增加銷量,銷售額也同步提高,起到以價換量的效果。但如果之前市場份額已經很高,那麼量的增加可能不足以彌補價格的損失。 從銷售量看,中選產品增長態勢強勁,而大多數未中選原研藥受到明顯擠壓,跨國藥企在調整過期專利藥戰略。
  • 廣州重點監控20家上市藥企部分藥品:毛利率普遍超70% 多見於腫瘤...
    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上述《目錄》詳加梳理,並與上市藥企定期報表加以比對,得出結論共有20家A股上市藥企涉足該67個品種藥品的生產、銷售業務,其中不乏大量明星藥企,包括舒泰神(300204,SZ)、吉林敖東(000623,SZ)、復星醫藥(600196,SH)、華潤三九(000999,SZ)等。
  • 三成車企壟斷95%市場|一句話點評
    在一眾的增長亮點中,上汽大眾超20%的下滑無疑成為最刺眼的數字,雖然年末之際,上汽大眾已經竭盡全力在向經銷商輸送更多的產品,但全年150萬輛左右的批發銷量幾乎已經成為上汽大眾今年的定局,即全年50萬輛的下滑,讓2020年成為上汽大眾的拐點。幾乎所有人都關心一個問題,2021年上汽大眾能重回賽道嗎?
  • 市場充斥百餘牙膏產品 外資牙膏霸佔逾六成江山
    中國牙膏市場全球增長率最強 記者調查發現  目前市場有百餘家牙膏企業產品進行銷售。而據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統計,中國年產牙膏逾100億支,並以30%的增長速度成為全球增長率最強的市場。「外資軍團」寶潔的佳潔士、高露潔的高露潔、聯合利華公司的中華牙膏等分走了逾六成江山,剩下的國產貨開始大打中藥牌、早晚牌,尋求品種和衍生品新突破。
  • 帶量採購常態化未來市場只剩兩類藥企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前批帶量採購品種的市場變化陸續浮現,給未來參與品種和企業策略亦帶來參考。米內網2019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化學藥終端9個試點地區的樣本數據顯示,「4+7」品種在2019年整體呈現「量增價減」的趨勢,雖然銷售量有所增加,但由於價格大幅下降,因此整體銷售額出現下滑,其中恩替卡韋、帕羅西汀、賴諾普利、氟比洛芬酯4個品種銷售額下滑超過50%。
  • 國產牙膏第一品牌誕生:擊敗了美國兩大巨頭,市場份額超20%!
    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國產牙膏一蹶不振,我們擁有全球最大的牙膏消費市場,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錢都被外國人掙走。不過,隨著國產牙膏黑人,雲南白藥的迅猛崛起,市場格局正在被改寫。尤其是雲南白藥,在2019年市場份額更是超過了20%,成為中國牙膏第一品牌。
  • P-CAB藥物獲市場關注 羅欣藥業有望切入國內百億元級抑酸藥物市場
    原標題:P-CAB藥物獲市場關注 羅欣藥業有望切入國內百億元級抑酸藥物市場   隨著生活方式和用藥習慣的改變,近年來國內消化道酸相關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給抑酸藥物帶來廣闊
  • 「進博會在線」跨國藥企加速開拓中國市場,個性化醫療、新一代疫苗...
    中國醫療健康市場的快速發展與規模壯大,正吸引眾多跨國藥企加速在華的布局。在11月即將開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上,個性化醫療、一體化診療模式、高科技創新產品、新一代疫苗等,將成為進博會醫療展區的亮點。作為最早確認參展的外資企業之一,羅氏集團是醫療展廳展位面積最大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