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的發展;家長越是雲淡風輕,孩子越是沉著勇敢

2020-08-25 沫沫的靜好歲月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帶著小寶去遊樂場玩,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小孩子,陪伴一位成人,又正值周末的關係,裡面的人真不是一般的多。

我有些心生退意,想和小寶說著換個時間再來玩,怎奈小寶脫了鞋子就衝了進去,像匹歡快的脫韁小馬,一路高呼快樂無比。

我也只好遂了他的意願,畢竟是哼唧了好幾天才成行的玩耍,再改時間,孩子難免會失落。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我戰戰兢兢的看著他在遊樂場裡跑來轉去,生怕他不留神兒撞到了更小的孩子,也怕他太大意讓那些大孩子撞到了他……真是天下可憐父母心啊!

小寶卻是一副快樂無比的樣子,一邊爬高下低,一邊拒絕著我的寸步不離:「媽媽呀,你就坐在那裡,對,就坐在那裡不要動,等著我就好!」

看來孩子是長大了,從最初到這個遊樂場,緊緊的拉著我,眼睛時刻盯著我;到如今主動要我坐在一邊,自己去玩耍,不過是小半年的光景罷了。

於是,我倒是多了一份閒心,可以去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以及緊緊跟隨著他們的父母。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家長越是對孩子緊張萬分,孩子越是束縛手腳,時刻小心】

一個比小寶看起來大一些的小男孩,一路小跑的從我面前跑過,後面跟著的是他的媽媽,手裡拿著帶孩子出行必備的飲水壺,嘴裡嚷嚷著:「寶貝兒,你跑慢一點,再慢一點兒,媽媽跟不上你啦!」

說著說著,那位媽媽還伸手拉了一下孩子。

本來正在奔跑的孩子一下子沒有剎住,腳踩著一顆海洋球,又被媽媽拉著一隻胳膊,重心自然不穩,摔倒在地。

那位媽媽頓時慌了神,忙撲了上去,一手託著孩子的後背,一手抱著孩子的腿,直接把孩子從地上抱到自己懷裡,然後自己坐在地板上;

一邊連連說:「對不起,寶貝!對不起,是媽媽不好,媽媽錯了,摔倒哪裡了嗎?哪裡疼啊?」

一邊緊張的把孩子的衣服、褲子撩起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好像要生生的看出一個傷口來。

其實,遊樂場的地面都是鋪著軟墊的,即便是孩子摔倒了,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有傷口的。

結果媽媽的緊張,把孩子襯託的從無所謂到很是緊張起來,直接嚎啕大哭:「媽媽,媽媽!」一邊哭著,一邊往媽媽懷裡蹭著。

聲音之大,把工作人員都給驚了過來詢問情況。

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但凡這個孩子出現在我的視線裡,身邊必定是拉著手的媽媽,就連坐滑梯,也是坐在媽媽的懷裡,母子一同滑下來的。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媽媽的過分緊張,表象來看,是非常的關注孩子,關心孩子,實則無形中束縛了寶寶的手腳,讓他無法自己去勇敢的面對人生中的磕磕絆絆,也無法正視自己其實已經長大的事實。

真的沒有這樣的必要啊!

小雛鷹能夠展翅高飛,離不開懸崖上媽媽向外推一把的「狠決」;小雞一直躲在媽媽的翅膀之下,所以只能膽戰心驚的只想躲避成長後的一切風雨。

孩子的成長,作為父母,該推一把的時候,還是要推一把的。一時的不忍,換來的是孩子長久的懦弱。不值得!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很多家長都會經歷這樣的現象:當寶寶正常的小磕小絆而摔倒之後,第一反應往往不是因為疼痛而哭泣,而是趴在地上左顧右盼:

若是大家都沒有關注到他,他也就能旁若無人的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再次投入到快樂的玩耍中去;

若是有人十分緊張的詢問他是否安好,他則立即會發出驚天動地的嚎啕,仿佛是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和驚嚇一般,需要安撫,需要幫助。

這個時候,若是家長在身邊,給他一定的鼓勵,讓他勇敢,他也就勇敢的面對了;

若是家長直接把他摟抱在懷裡,又是心疼,又是怨天尤人,孩子也自然而然的脆弱上幾分。

當然,若是寶寶太小(3歲是一個分水嶺),或者是的確摔得很痛,家長一定要第一時間給予安撫和照顧啊!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家長的風輕雲淡,換來孩子的沉著勇敢】

很多時候,我們鼓勵爸爸育兒,就是基於這種原因吧!相對於媽媽的事無巨細的呵護,爸爸會有更多的放手。

面對一些突發狀況的時候,爸爸體現出來的那種風輕雲淡,在無形中給孩子了很安定安全的效果,從而孩子能夠更加沉著勇敢的去面對一切。

我家小寶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孩子,能夠自己吃飯、穿衣、如廁等等;但是一旦他和我在一起,就多了許多撒嬌和耍賴的成份,不願意自己穿衣,不想自己吃飯,有時候上廁所也需要我陪著……

是的,我最近反思了許多,正是因為我對他照顧太過於精細的緣故,所以他在我身邊,總是一副長不大的模樣,萬事都想依賴著媽媽。

好在我也不怎麼動輒大呼小叫、誇張的面對他的一些行動,反而常常也會鼓勵他自己去嘗試、面對一些問題,所以,他的性格成長,還是比較不錯的。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另外,作為媽媽來講,很多女性成為媽媽之後,倒變得開始焦慮。擔心自己照顧不好寶寶,焦慮孩子未來的方向和成長……

而這種焦慮,才是最為影響孩子成長的情緒。因為焦慮的媽媽,無法讓自己出於風輕雲淡的情感中,也就無法陪伴出沉著勇敢的孩子。

其實,作為媽媽讓自己放鬆而不是給自己增壓很重要。

媽媽本身就是一個很辛苦的職業,又無人替代,無從離職。所以,憑心而為,用心感受就好,而不用再特意給自己加壓。

如果過度期望通過「好媽媽」來證明自己,媽媽就會陷入不斷自我否定的怪圈中去。而自信、穩定、成熟、理智的養育態度,既能減少媽媽不必要的內心消耗,同時也會帶給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狀態與氣質。

所以,學會讓自己放輕鬆,努力保持時刻露出的笑容,嘗試做一個溫暖又睿智的媽媽吧!

相關焦點

  • 家長越是喜歡講道理,孩子就越是不聽話,那麼家長該如何去做?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以前家長教育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講道理」,因為這些家長覺得,孩子又不知道,都不會說話,有什麼道理可講的呢?他們根本不懂。後來有的家長發現了,其實講道理不一定要孩子全部聽懂,習慣和氛圍也很重要,便開始和孩子講各種各樣的道理,出現很多「不可以,不行」。實際上,講道理可以,但是要注意方法。並不是所有講道理的家長都會成功,有的時候,家長越是喜歡講道理,孩子就越是不聽話,這些方面的事情,家長必須知道。
  • 白茶清歡:為什麼家長越是批評,孩子越沒用長進?
    為什麼家長越是批評孩子越沒長進?總覺得孩子問題特別多的家長往往對孩子的態度就是遇事先認定孩子有錯,然後居高臨下去批評,不肯降到和孩子一樣的高度去看看孩子真實的狀態,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困難到底是什麼,孩子出於什麼樣的想法這麼決定這麼做。先認定孩子有錯,就好像不經過其他程序直接宣判對方,孩子沒有解釋機會開口說什麼,都是孩子又給自己找藉口,其實我們的目的根本不是判定對錯,而是幫孩子提高。
  • 越是不富裕,家長越是喜歡這樣吃飯,最容易養不孝子
    都說寒門出孝子,但現在的情況是,越是家裡貧窮,孩子長大了之後反而越不孝順。當然有特殊現象,但是小編這次討論的情況是大多數,這和孩子本身的本性沒有關係,全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本來以為家裡越是貧窮,當孩子的越是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但如果父母這樣教,孩子反而會被養成白眼狼。
  • 越是優秀的孩子,越是有一對不急於求成的父母
    可是孩子上小學後,我逐漸發現:越是優秀的孩子,越是有一對不急於求成的父母。就像鍾美美,幾個月前,他因為本色扮演「老師」一角在網絡上爆火。面對人氣高漲的兒子,鍾美美父母沒有「把握商機」,逼他長大,賺快錢,甚至拒絕了一紙100萬的合同!試問有多少家長有這樣的格局呢?
  • 家長不要再嫌孩子難帶了,越是難帶的寶寶越聰明
    家長不要再嫌孩子難帶了,越是難帶的寶寶越聰明經常有家長說,她家三歲的兒子特別調皮,每天從早上睡醒就開始蹦蹦跳跳的。沒有一點安靜的時候,家裡的玩具都要倒騰出來玩個遍。然後一眼照看不到就把水灑到了地上,或者跑到陽臺把花花草草一頓採摘。
  • 家長越是嘮叨,孩子越是叛逆,原來是"超限效應"在作怪
    中國的家長几乎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借著自己身為家長的身份,打著&34;的旗號,對著孩子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教。其實,真正聰明的家長不會一味地對著孩子講道理,因為這樣做不過是&34;,是無用的事情。或許我們也知道,家長的本質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但卻忽略了,過分的嘮叨會讓孩子進入&34;。
  • 90後教師解密:越是家長覺得放心的「乖孩子」,越容易早戀
    並且苗苗說父母覺得有早戀嫌疑的孩子,通常沒可能,反而越是家長覺得放心的「乖孩子」,越容易早戀。家長眼中的「乖孩子」,學習優異的尖子生苗苗說,自己就以90後新潮教師的身份,來解密一番。在以前我們上學時,總覺得班上容易早戀的學生,都是那些學習不好,但是「混」的很好的扛把子學生。
  • 「態度決定一切」,家長記住這幾點,幫助孩子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機率,只有想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的前途才會一片光明。,將這兩種態度放在生活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肯定希望孩子能夠積極樂觀的長大。那麼,影響孩子人生態度的因素都有哪些呢?面對這些因素的影響,我們作為家長又應該如何應對,才能培養出一個積極樂觀、陽光向上的孩子呢?
  • 幼兒園老園長:家長在這幾件事情上,越是捨得孩子,孩子越優秀
    有人說孩子將來是不是優秀,從小就能夠看出來,俗語不是說三歲看到老嗎?其實,孩子都是天生善良聰慧的,只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就引導孩子走向不同的道路。一個開幼兒園十年的幼兒園園長說,很多家長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他們對孩子要求很嚴格,可是卻從不知道孩子是否優秀,其實和他們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 孩子犯錯誤時,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以後的人生
    但是,如果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給孩子了否定的態度,那麼就導致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會顯得比較自卑,不敢嘗試新的東西,害怕失敗,孩子更害怕嘗試,因為在孩子的心裡,他其實更怕的是家長的責備和失望。所以說,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的態度對孩子來說真的非常重要。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的態度很重要,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
    ,讓很多家長感到心煩,就會不耐煩的大聲吼叫,命令孩子快速的完成某件事情。這時,孩子內心就會出現逆反心理,對父母的命令做出反抗。父母越是用這種語氣,孩子便越是無動於衷,產生與父母對著幹的行為。學會冷靜的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家長越是急迫的要求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就又會做到適得其反。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語氣很明顯就會提高,把要求變成&34;,雙方的情緒都會產生波動,逐漸就會發生爭執。我們要以低聲溫和的語氣去要求孩子,將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冷靜的面對問題,懂得適量的變通,這樣就能很好的解決問題,也不用與孩子發生爭吵。
  • 你越是不讓孩子做,孩子越要做?緩解「逆反心理」這樣做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其不同的特徵。很多情況下令父母束手無策,頭疼不已。而最令家長朋友們怒火中燒的就是,你越告訴孩子不可以做的事,孩子越是要去做。3、在我們眼裡,孩子只是不懂事的未成年人,其實在孩子的心中,他們早就擁有洞察一切的敏感,遲鈍的反而是家長們了。家長以為自己專橫的態度不會引起孩子的不適,說完孩子就忘了。
  • 避免立規矩時孩子的牴觸,家長先要了解情緒反應過程
    情緒反應過程決定家長如何面對孩子「不聽話」的行為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的教育必然脫離不開規則,有界限的行為才能夠讓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一味地放縱和寵溺,雖然童年快樂了,但有可能對於他們今後的人生會埋下隱患。在立規矩的過程中家長都會遇到孩子牴觸或者根本就不聽話的情況發生,那麼為什麼牴觸,如何應對這樣的問題?
  • 越是活得低級的父母,越是熱衷以下事情,害了孩子還洋洋自得
    文|文兒成為父母后,我越來越相信一句話:父母的認知決定孩子的起點,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出路。父母所在的層次不一樣,便給了每個孩子不一樣的人生起點,一個人縱然可以靠自己實現財富和階層的逆襲,但這是很難的,只有極少部分天賦突出的人可以做到。赤裸裸的社會現實就是,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在哪個階級,哪個層次,孩子就在哪個檔次。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越是家庭優渥的孩子,越是會有「蛋殼情緒」,家長需要提前預防
    孩子做事全看自己的心情,做錯後,父母批評幾句就又哭又鬧,十分傷心,承受不了家長的指責,說不得,罵不得,用當下比較流行的詞就是「玻璃心」。五歲的小博最近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吵著爸爸媽媽要手機。父母不給他,小博就大哭大叫,躺在地上打滾,甚至以不吃飯為由來要挾父母。父母生氣了,就嚴厲批評小博,小博更加不依不饒的哭鬧起來,怎麼哄都停不下來。
  • 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膽小怯懦?家長做好三件事,或能助孩子變堅強
    前言所有的父母,他們都會希望自家的孩子勇敢又堅強,這樣不管面臨多大的困難和挫折,孩子都能有勇往直前面對的勇氣,不至於因膽怯而放棄。家長過度的保護若是從小都生活在父母給的保護圈中,那麼孩子很少有體驗的機會,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去鍛鍊自己的膽量。總是擔心孩子磕了或者摔了,所有的事情都在背後默默替孩子做好決定,而孩子只需要做到聽話就好。
  • 武志紅:越是乖的孩子,越容易輸在起跑線
    最近是教師節,為人師表的朋友收到了不少家長的微信紅包和祝福,言語間免不了的是家長對孩子在學校表現的關心和擔憂。朋友告訴我們,他不僅沒收一分紅包,還告訴家長們孩子們都很乖,而且每次一說完孩子很乖便能讓焦急的家長們放下心來。
  • 父母培養孩子的態度正確與否,就能決定是否成就孩子的未來
    哪個父母都想給孩子畫上一副完美的駿圖。父母是孩子的締造者,更是孩子的監護者,一個嬰兒的成長是在父母的監護下成長的,嬰兒的發育期是靠感覺形成的。父母的每句言語,行動都會影響著孩子的發育。每個成功的父母都需要對嬰兒期的養育做好策劃,孩子在什麼時期,用什麼方法,是培養孩子的關鍵。
  • 越是對自己不滿意的父母,越是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
    當他的孩子上學了之後,孩子學習也不太用心,於是整天跟孩子嘮叨說孩子不懂事,不會珍惜上學的機會,不懂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等等。指責嘮叨多了,孩子就覺得特別煩,不但學習上沒有改進,連父母都不想面對,一回到家就想跑出去玩,作業更是拖拖拉拉的,有時根本就不記得做。
  • 家長教育理念決定孩子人生命運!教育好孩子關鍵在「學習力」!
    第二、家長教育理念決定孩子人生命運!我們要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自己就不能落後。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輸在起跑線上」,如果有起跑線的話,家長就是「起跑線」。想來還真是!孩子的命運在誰?其實就在家長手中,所以家長需要了解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一些大趨勢和大方向,家長的教育理念就不能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