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用管,哭夠就好了!這樣做會害了孩子!

2020-12-23 福娃談育兒

孩子哭鬧不用管,讓哭夠,這樣做會害了孩子!

現在很多新手爸媽對於管教孩子都比較棘手。每當孩子哭鬧時自己就沒有辦法,哄孩子吧,小孩越哄就哭的越兇,你不管他讓他哭吧,自己又於心不忍。

他們哭得聲嘶力竭,上氣不接下氣,讓人又心疼又生氣。

靜靜家孩子今年4歲了,平日裡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著,周末靜靜和丈夫會帶著孩子去外面玩。

可能是因為自己和丈夫周內基本上不在家,每天早上孩子沒睜眼就出去,晚上孩子睡著了才回來,平日裡孩子表現的挺乖的,晚上看著兒子的笑臉夫妻倆都感覺到很幸福。

最近因為想換工作的原因,自己在家裡待了幾天,這就發現了孩子身上一個不小的毛病。

家裡只有靜靜和寶寶在家,寶寶老是上躥下跳的沒有一刻是空閒的,大聲吼她"安靜""別跑了",孩子又聽不懂。

靜靜只能手動制止孩子不亂跑,但是一制止孩子就哭鬧不止,這下就更不能清淨了,這讓自己十分困惱!

管還是不管成了一個難題。

說實話,我身邊的很多朋友會選擇不管,甚至連我自己都會覺得小孩子是越哄越來勁,進行冷處理。

我們會認為當孩子因跌倒而哭泣時,不用去扶她,不用去哄她,這個孩子就會慢慢學會獨立。

但是最近看了一篇關於是否應該對孩子的哭鬧冷處理的文章後,我明白了任由孩子哭鬧是在害了他們!

這套冷處理理論的提出者是美國心理學家華生,他用了一個只有8個月大的男孩"小艾伯特"得出了這個結論。

他用了兩個月時間讓孩子習慣並喜歡毛茸茸的動物以後,在小艾伯特接觸小白鼠時用鐵棍發出巨大聲響,孩子被嚇得哇哇大叫。

這樣實驗了幾次後小孩已經產生了應激反應,只要小艾伯特一看到毛茸茸的東西就會哭泣。

華生認為人的行為是可以後天訓練的,他的這套理論適用到孩子哭泣的地方同樣適用,只要孩子出現哭鬧,我們不去理,時間長了孩子就知道哭鬧沒用,所以就不哭了。

這樣的方法是可以在短時間裡達到你想要的結果,但是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會讓孩子從小缺乏母愛,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甚至還會有更嚴重的後果,輕則自閉症,重則可能會危及生命。

你的"漠不關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殺手"。你的"不作為"更是摧毀你們關係的"兇手"。

這樣的結局並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應該這樣做:

1. 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哭鬧的厲害、不聽勸告的時候,你可以在一旁玩玩玩具並且假裝玩得很高興,用語言和動作刺激孩子,要發出的信號強烈到足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這樣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停住哭鬧,自己加入你的陣營。

身邊人在給孩子餵飯的時候碰到孩子不吃的時候就會把飯餵給旁邊人吃,那個人會做出誇張的動作嘴裡說的"好好吃啊,我還要"。

這時候家長就會及時做出回應,說"你看,姐姐吃的那麼香,你再不吃姐姐就吃光了",以此來達到餵飯的目的。

我們可以看到,這兩者有著異曲同工的道理。

2. 尊重孩子的想法

"你不是魚,怎麼會知道魚怎麼想"

"不行""不可以"這類詞儘量不要出現在你的嘴裡,這樣不僅會扼殺孩子的想法,更會拉大孩子與你之間的距離。

同樣是吃飯問題,有的孩子可能會把飯擺成條形或者其他形狀,有的家長可能會直接攪亂孩子的飯碗催促他趕緊吃飯,你可能不知道孩子有可能只是覺得飯太熱了,用自己的方式晾涼。

你不用強迫孩子按照你的方式來,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有偏差的話你可以後期慢慢糾正。

上面說到的孩子吃飯問題你可以在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後引導他用正確的方法晾飯,你可以給孩子做示範,翻動碗裡的飯可以晾涼,然後大口吃飯並說"你看飯飯被我吃掉了,我要來吃你的嘍"

這樣既達到了糾正孩子錯誤行為的目的,還順便解決了孩子的吃飯問題。

3. 讓孩子體驗結果

你不用急著否定孩子的想法和行為,因為你的否定孩子他聽不懂,或者並不明白你的否定的重要性和嚴重性。

你可以在孩子得到他那樣做後的結果時進行勸解教育,前提是孩子的行為造成的結果並不嚴重。

在孩子上竄下跳時你可以先不理他,等他因為胡亂跑動而摔倒時他就會知道胡亂跑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所謂"吃一塹長一智"

給孩子一點能感受到的"小教訓",比"不可以""不行"更有效果。

4. 給孩子多點鼓勵,給出你的期望

一味的否定只會讓孩子的想法毀滅,兒童的成長正是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中得到了,你的"不可以"會打斷他們想要嘗試的想法。

換位思考,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會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同樣的孩子也有和我們一樣的需求。

有的孩子喜歡在寫作業的同時擺弄一些小玩意,這時候你可以鼓勵孩子,口頭上鼓勵他"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是正常的",在孩子得到肯定後你可以給出他你的期望和想法。

他可以先玩在寫作業,但是你不會在他寫作業時陪著他,寫不完老師批評你也不管;也可以先寫作業,後面空出來的時間再玩也不遲。

孩子們的想法都比較簡單,他們的解決方式都比較簡單,你可以給出你的想法。這樣也不會搞得"母不慈子不孝"了。

孩子的哭鬧需要我們合理地解決,一味的冷暴力處理法不是可取的,在不同的環境下處理辦法也是不一樣的,也可以向別的媽媽取取經。

育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個育兒路上出現的問題都需要謹慎對待,孩子的幼小心靈也需要我們的呵護~

相關焦點

  • 寶寶哭了不用管,一次哭個夠就好了?照做的家長,看完這個實驗悔斷了腸!
    這種情況,折磨了大人,委屈了孩子,一不小心,還會讓孩子有生命危險。有人說「寶寶哭了不用管,一次哭個夠就好了?」這種方法真的奏效嗎?看完下面這個實驗後,你就不敢嘗試了!寶寶為什麼會「夜哭」? 在保證一天至少14、5個小時充足睡眠的同時,寶媽奶爸可以有意培養孩子正確的睡眠習慣,延長白天覺醒時間,夜間哭鬧自然就減少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寶貝對於聲音和光線的刺激會很敏感,容易引起突然的哭鬧。還有飢餓、口渴、過冷、過熱、過飽、尿布過溼、排便後不適,甚至裹得太緊等等生理性不適,都可能引起半夜哭鬧。
  • 孩子哭鬧,老公竟然這樣做
    作者:寶寶知道 我愛手工diy寶寶出生後,老公剛開始的確樹立了一個好爸爸的形象,寶寶一哭鬧都是老公抱著寶寶走來走去地哄她,我只要乖乖躺在床上休息就好,那時候老公的確很會帶寶寶,每天老公都幫寶寶洗澡,然後給寶寶換衣服、換尿不溼、餵水、餵藥、洗衣服包被等等,都是老公在做,那時候看著老公為寶寶忙裡忙外的
  • 36計不如孩子的「哭計」,父母該學會的應對孩子「哭鬧」的上上計
    這種方法雖然能短暫的讓孩子停止哭泣,大人們也能適當的鬆一口氣,但是長期下去,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形成「哭鬧——滿足——再哭鬧——再滿足……」的惡性循環,孩子未來可能學會通過「哭鬧」獲取心儀的東西。「孩子一哭我就覺的腦袋要爆炸了,哄又哄不好,能怎麼辦,只能讓他哭,哭夠了就好了;都5、6歲了,還整天就知道哭,沒完沒了的。」
  • 「孩子每次哭鬧我都不理他,讓他哭個夠」,這樣的孩子讓人心疼
    我家孩子我從來不慣,每次哭鬧我都不理他,就讓他哭個夠,不過也奇怪,怎麼他還是遇到事情就哭?說實話,聽到第二位媽媽的回答時,我還是蠻心疼她家孩子的。雖然說她家孩子跟樂樂差不多年齡,也有快四歲了,哭鬧時估計「控制家長」的成分也有,但每次哭鬧都不理孩子,這樣的反應顯得有點過於「絕情」了。相信不少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都很頭疼。
  •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說話,就在旁邊陪著他,讓他「哭個夠」
    孩子的哭鬧行為實質上是在表達自己的需求,他們沒有辦法完全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會哭鬧,就跟我們大人說話一樣。我們應該給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權利,這是他們的成長需求。那麼這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就在旁邊陪著他,讓他「哭個夠」‍我們的第一任務是教會孩子表達情緒,當然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寶寶哭了不用管?費伯入睡法提倡的「漸進式等待」可能會害了孩子
    相信我們當中的很多媽媽,也都聽過這個理論,不管是睡覺還是其他事情,孩子哭了不能立刻抱,要讓他們哭一會,這能讓他們更獨立。許多父母也認為讓孩子哭對孩子是有益健康的。幾分鐘的眼淚並不會傷害孩子,而是幫助他獨立找到平靜下來的方法。那麼這種"寶寶哭了不用管"的方法是誰提出來的?到底對不對呢?
  • 孩子哭鬧時,你的方法決定孩子的一生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哭了,我們就去順從孩子。孩子哭鬧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的表現,只是因為年齡原因,很事情還不知道要怎麼表達,情緒也沒控制好,所以會哭鬧。所以孩子哭的時候,我們要先要了解孩子哭的原因。然後根據情況到底要怎麼做。大部分孩子哭鬧,是因為父母沒有按照孩子的意思去做,所以孩子就會哭鬧。
  • 管孩子的錯誤方法你是不是全用上了?好孩子其實不用「管」
    、當你叫他自己收拾書桌,整理床鋪的時候,他會說你煩死了、你讓他不要多看電視,好好做功課,他也會說不用你管。家長總是抱著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去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對比,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不如別人家孩子勤奮等等,總之就是比不了別人,在孩子面前一個勁兒的說別人家孩子如何好,來證明自己的孩子有多差,父母這樣的做法,以為是激勵孩子,可往往是最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讓孩子理解成,父母不愛自己的假象。
  • 孩子總拿「哭鬧」當武器,這樣做才是最好的「反擊」
    沒孩子的會責備:「父母也不管管」,有娃的才知道什麼是真的油鹽不進,令人束手無策。,堅定的告訴他:你這樣哭鬧是沒有用的。4.孩子哭一會就會停下來。等孩子平靜下來,帶他回家。過幾天,找一個你們心情都不錯的時候,跟他說:那天,你想買玩具,媽媽沒同意,但如果你沒有哭鬧,好好跟媽媽說,如果能說服媽媽,媽媽沒準會給你買的。
  • 孩子哭鬧要吃糖,寶媽信奉"娃哭就不抱",孩子卻一輩子說不了話
    婚後第二年她懷孕了,起初為了更好的安胎,她也是在家一直吃飯有人做,衣服有人洗,家務也不用做。可後來老公同她商量以後,覺得不能再這麼下去,如果再繼續,孩子出生就沒得吃了。她這才反應過來:是自己害了孩子。大部分的家長會為了面子或者心疼孩子而滿足孩子,但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不滿足,下一次再想要的時候還會故技重施,而且變本加厲。有的家長比較信奉華生的&34;理論,對孩子的任性行為進行冷處理,但這樣的做法真的好嘛。我們可以看到華生自己的孩子也因為年幼的遭遇產生自殘的行為。
  • 面對孩子哭鬧該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男孩爸爸可能覺得孩子這個行為很丟人,一把將男孩扯到旁邊,大聲吼到:「不許哭!看著我!我跟你說了多少次…」小男孩的哭聲在爸爸的威嚇下,慢慢的降低下來,但仍然在抽泣。我們常常聽到很多家長的抱怨:孩子越大越難管。
  • 這樣做只會害了孩子,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這不,前幾天國王爸爸在後臺就收到家長留言來訴苦,說最近他四歲的兒子每次吃飯之前總要上演這樣的劇情,嚷著不想吃飯,只想吃零食,只要不同意,便開始哭鬧不止,起初心軟妥協了幾次,告訴他吃完這一包就馬上吃飯,可誰知他就把哭鬧當成了武器。用來獲得吃零食權利。
  • 寶寶夜晚哭鬧不要抱?讓他哭個夠!小心警惕夜哭中的「危險信號」
    最近她臉很憔悴,看上去很累,問了以後才知道是因為孩子半夜一直哭哄不好。孩子一直哭鬧得精疲力盡,晚上不睡覺白天呼呼大少爺,大人跟著沒精神,就成了惡性循環。其實很多剛出生的寶寶都有晚上鬧夜的情況。有的是餓了;有的是想摟著哄著;還有一些是哄不好的,能折騰一兩個小時。寶寶鬧夜的情況孩子不斷鬧夜不僅折磨著大人,也委屈了孩子。
  • 孩子哭鬧發脾氣,允許孩子哭,是做父母的一種智慧
    對於孩子的突然發脾氣,家長都會採取以暴制暴的態度。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下,家長為了面子,總是想方設法對孩子說狠話,不惜大聲斥責、謾罵,有的甚至採取恐嚇:「不準哭,再哭就把你丟掉!」其目的只有一個想讓孩子儘快偃旗息鼓。其實家長這樣做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 童書育兒:《哭了》——孩子哭鬧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哭了》這本書,第一次看是我剛進書店工作的時候。當時看著看著,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了。當時剛進社會,總覺得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第一次讀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孩子那樣,勇敢的哭,勇敢的笑。為什麼一定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好好哭過一場,不就好了嗎,又有勇氣去面對新的一天。哭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在我們的文化裡,是看不得孩子哭的。大人的哭就更加不被允許了。
  • 孩子經常哭鬧怎麼辦?
    你玩著都遭罪,孩子能願意碰嗎?小孩子是非常靈敏的情緒感受器,你都不用說話孩子就能感受到你是願意陪她,還是無奈看他。孩子的童年就那麼幾年光景,長大了人家還不願意跟你玩了呢,所以建議家長,多花點心思在親子陪伴中,每天多安排點節目跟孩子玩,她玩高興了哪有空哭,全家看著心情也好啊。聽到這,有的家長可能又要問了,那按照你說的做,孩子就保證不哭不鬧嗎?當然不能!
  • 《成長的秘密》:哪些行為會對哭鬧的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估計是人機體重建構建自我所做努力,是人治癒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褲能讓孩子表達心中的不滿。發洩心中的情緒。哭完之後,孩子就更能調整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用眼淚把心中的負面情緒剝離出來,宣洩出來。
  • 新入園寶寶會哭鬧,家長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減少哭鬧愉快入園
    新入園寶寶會哭鬧,家長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減少哭鬧愉快入園本文作者 | 夢雨(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禁抄襲和看到這樣的情景,在班級門口孩子抱著媽媽的腿不放手,或是摟著媽媽的脖子不下來,哭著說,媽媽我不去幼兒園我要和媽媽回家此時此刻,家長的內心很難過也很糾結,到底是哄好孩子再走,還是不哄把孩子交給老師後走掉呢?
  • 【布案例】孩子哭鬧時,德國幼兒園老師這樣做
    她觀察到,德國教師不會立刻強硬制止孩子哭鬧,因為這代表孩子能清楚表達並堅持自己的喜好,也正在體認自己是獨立於爸媽之外的個體。具體德國老師如何做?又是為什麼這樣做?隨莊老師一起到這家德國幼兒園看看吧。(點擊閱讀:【看德國】德國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商 ?
  • 孩子總是愛哭怎麼辦?不說「不許哭」,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凡事鼓勵孩子說出來,只有他用說的不用哭的,才給予正面響應;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也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兇、太嚴厲?當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協。最後,還要給孩子時間,協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夠了,情況自然會逐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