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一位新手的寶媽,剛剛休完產假回來公司上班。最近她臉很憔悴,看上去很累,問了以後才知道是因為孩子半夜一直哭哄不好。
孩子一直哭鬧得精疲力盡,晚上不睡覺白天呼呼大少爺,大人跟著沒精神,就成了惡性循環。
其實很多剛出生的寶寶都有晚上鬧夜的情況。
有的是餓了;有的是想摟著哄著;還有一些是哄不好的,能折騰一兩個小時。
寶寶鬧夜的情況孩子不斷鬧夜不僅折磨著大人,也委屈了孩子。如果不小心,你孩子的生命可能會有危險。
有些朋友說,「不用太過擔心寶寶晚上哭,讓他哭,等他哭夠了就好了。」「這是真的嗎?究竟寶寶晚上為什麼會哭?寶媽寶爸該怎麼辦呢?
晚上哭是嬰兒期常見的睡眠障礙。很多孩子白天沒事,晚上卻哭鬧不止,大家習慣於稱這些孩子為「夜啼郎」,中醫上把這樣的情況叫做「小兒夜啼」。
從嬰兒出生起,晚上哭的現象就存在了。隨著寶寶的成長,造成寶寶不斷哭主要原因和寶媽寶爸需要注意的重點也在變化。
寶寶出生不到一個月的時候,他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其實並不完善,另外,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總是很黑,有的媽媽在座月子的時候還會掛窗簾,使得房間很暗,新生兒很難分辨白天和黑夜。
這就需要父母幫助寶寶養成白天醒來晚上睡覺的好習慣。
出生後15天,嬰兒的大腦皮層從出生到第15天已經發育得夠完善了,這個時候條件反射逐漸開始形成。
在保證每天至少14或5小時充足睡眠的同時,新手媽媽爸爸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正確的睡眠習慣,延長白天的覺醒時間,自然減少晚上的哭鬧。
我們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嬰兒他們對聲光的造成刺激是比較敏感的,這些刺激是很容易會引起他們突然的哭鬧的。還有就是飢餓感、過熱感、飽腹感、尿不溼感、乾渴感、過冷感、排便後不適感,甚至被裹得太緊,都有可能導致半夜哭鬧。
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病理原因,可出現在兒童生長的任何階段,引起「夜啼」,即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
總的來說,單單靠著母親的母乳餵養不能滿足快速成長的嬰兒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求。
如果嬰兒的體內維生素D含量是缺乏的,那麼是會嚴重的影響孩子鈣的吸收,引起佝僂病。前期可能表現為半夜睡不好,哼哼唧唧,輾轉反側,甚至在枕頭上氣人、煩人、出汗、禿頂。
所以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注意做好補鈣的工作,滿月後安排白天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增加d的攝入。
孩子晚上哭是為了找到原因,並據此解決。千萬不要一哭就給寶寶餵奶,新生兒消化能力弱,很少運動,而嬰兒的暴飲暴食是會導致他們的腹脹甚至腸絞痛,這個時候寶寶會更痛苦。
警惕夜哭中的「危險信號」
孩子總是半夜哭,而紙尿褲乾淨,又不吃奶,新手媽媽爸爸奶奶就會開始輪流抱,誰抱都不行都不能哄好。
被送到醫院後才知道,隨著孩子食量的增加,這是最麻煩的夜晚哭鬧源了——絞痛。
腸絞痛經常發生在晚上,尤其是容易興奮和激動的兒童,這是由消化系統不能跟上食物的攝入量引起的。
這類孩子經常會在半夜突然大聲哭鬧,可持續幾個小時,並有爆發的可能。
哭的時候臉變紅,嘴巴發白,腹部脹大緊繃,腿蜷起來,腳發冷,小手緊握,靠擁抱餵奶緩解不了。最後,寶寶會哭到沒有力氣,或者出現排氣排便一直不停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