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主要的藝術批評理論

2020-12-25 國畫漫談

(1)傳神論。

中國畫史上最早運用「傳神」評價美術現象的是東晉畫家顧愷之。顧愷之的傳神論是對人物畫創作實踐的理論總結。所謂傳神,當時是針對人物畫提出的。直到唐代,傳神論也還是主要作為人物畫的審美標準被運用。五代以後傳神論一方面由人物畫擴大到山水、花鳥領域,另一方面又有所凝縮,「傳神」一詞漸漸成了肖像畫體裁的專用語。

(2)六法論。

六法論是中國古代美術品評的標準和重要美學原則。「六法」最早出現在南齊謝赫的著作《畫品》中。自六法論提出後,中國古代繪畫進入了理論自覺的時期。後代畫家始終把「六法」作為衡量繪畫成敗高下的標準。六法分別是指: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轉移模寫。

(3)南北宗論。

晚明文人畫家董其昌以禪宗南、北兩個宗派來比喻山水畫的不同風格。他將王維和李思訓分別定為南、北兩的祖師,荊、關、董、巨、米家父子至元四家為「南宗」正傳;趙伯駒和李、劉、馬、夏為「北宗」。他極力推崇南宗為畫家正統,貶斥北宗為行家畫。他的這一理論觀念對明末、清代乃至當代的中國畫創作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4)書畫同源。

中國傳統書畫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中國文字與繪畫在起源上有相通之處;二是指書法與繪畫在表現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筆墨運用上具有共同的規律性。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中,第一次從理論上闡述了書畫同源的問題。宋元以後,文人畫家由於對於筆墨的重視,又從新的角度強調了書畫同源的觀點,其用意在於強調繪畫用筆本身獨立的形式趣味和審美意義。

書畫同源的觀點在當代中國書畫創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響,成為中國民族美術形式的重要審美標準之一。

謝謝各位的關注收藏,由於個人原因,斷更了幾天,害大家久等啦。

相關焦點

  • 在古代,中國戲曲理論批評的依據都有哪些觀點?
    中國古代戲曲理論批評著作眾多,涉及的範圍也比較廣泛,諸如戲曲作者、表演者、和觀者等等,這實際上就是著眼於戲曲的創作、表演和劇場藝術等幾個最為重要的部門。但古代戲曲理論批評的格局並不平衡,綜觀古代戲曲批評史,會發現,探討戲曲創作的論作最多,論及舞臺表演的相對較少。這種情況到二十世紀前期得到改觀。
  • 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史揆要
    內容提要:在先秦,真、善、美密不可分,藝術與諸子學說更是交織在一起,它們從美與藝術的外部規律入手,構成了整個中國古代美學和藝術理論的母體,但實用藝術理論則因其遠離哲理而首先獨立。儘管儒家將其補入經典,《考工記》仍頑強地體現出實用藝術本體論的獨有屬性。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美學和藝術理論發展史上第一個轉型時期。人們的認識已不局限於諸子美學,也不滿足於外部規律探討,而拓展和深入到藝術各個門類。在唐代,門類藝術理論進一步發展,構成中國古代藝術理論的核心範疇得以形成。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學801文藝理論與批評考研詳細解析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學801文藝理論與批評考研詳細解析>【才思·考研】今天咱們來對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學專業一考試科目610文學基礎專業二考試科目801文藝理論與批評今天我們就來對801文藝理論與批評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804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804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才思·考研】今天咱們來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一考試科目610文學基礎專業二考試科目804中國古代文學今天我們就來對>804中國古代文學進行詳盡的分析中國藝術研究院考研專業二概述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專業二在考試時,是第二天下午的時候考察,考試時間為14:00-17:00,考試分值150分。
  • 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中國語言文學系
    座談會上,連輯院長宣布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所長、《文藝理論與批評》主編祝東力任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並進行了中國語言文學系成立授牌儀式。  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當代文藝批評  主要研究領域涉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文藝學基本原理、當代文藝思想及批評、文藝美學、文藝人類學、文藝政策研究等方向。既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注重研究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同時堅持理論的前沿性與實踐品格。
  • 修辭批評視域下的中國文論話語建構
    關 鍵 詞:修辭批評;當代文論話語;文學觀念;修辭性閱讀;文類;辭格  作者簡介:毛宣國,博士,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文論與美學研究;周奕希,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生,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古代文論與美學研究
  • 「共同體美學」與建構電影理論批評的中國學派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電影的豐富、生動乃至複雜的多元化、多樣化實踐正在生成一個關於中國電影藝術、美學、文化、經濟等多維度的「共同體」。而中國電影學派所包含的理論批評則需要根據這些實踐,對中國電影的歷史和未來作出解釋和闡釋,辨析中國電影的優勢和問題,為推進和完善電影文化體系建設發揮主導性的作用。
  • 馮民生:論當代藝術批評的意義
    [2](p33)吉伊根把藝術批評的內容概括為:藝術家、藝術作品和藝術史。他主要從藝術批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劃分,更加強調的是批評者的感受和對作品的闡述,突出鑑賞的作用。無論學者對藝術批評的含義如何理解,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現象和藝術作品的判斷、評價作用都是主要的。它突出從一定的立場和觀點出發,對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成敗得失、是非功過作出評價。
  • 【古代文論】司空圖的詩歌理論
    從5月開始,到10月結束,一往為各位文學考研的同學準備了兩個流程(基礎階段、強化階段)、四個科目(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古代文論)的知識點分享推送。所有推文內容由在讀研究生學長學姐原創整理,每篇推送都有自己的分析講解,系統而實用。司空圖,晚唐人。
  • 中國古代實際的戲曲批評中,夏芝對雜劇演員有高超技藝的稱讚
    對於戲曲演員的類型構成,我們可以首先從專職與否的角度來看,將戲曲演員劃分為專職戲曲演員與業餘戲曲演員:專職戲曲演員依靠戲曲藝術的表演為主要謀生手段,而業餘戲曲演員則多是因興趣所好而時不時地串演一下,如明人張岱就曾對業餘戲曲演員彭天錫的表演進行過批評,其稱:
  • 【複習方法】——關於中國古代文論
    《中國古代文論》(以下簡稱《古代文論》)是一門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課程。由於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卷帙浩繁,時間跨度大,加上理論課程本身的抽象性、古代語言所造成的障礙,學習該課程有相當的難度。
  •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考研習題及參考答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考研習題及參考答案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練習題第一章一、    填空題:1
  • 藝術學理論優質名校:中國美院、北京師大、中國傳媒、中央美院
    藝術學理論專業優質名校:中國美院、北京師大、中國傳媒大學、中央美院介紹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是國內最早開展藝術學理論教學和研究的單位。中國美術史中的明清美術研究、墓葬美術,西方美術史中的歐美近現代美術研究方面,在全國屬領軍水平,在美術學研究尤其是美術史學史與方法論研究一直居於國內強勢地位,並活躍於國際學術舞臺,代表了我國相關研究領域的權威和高點。隨著清華美院副院長杭間的加盟,中國美院的設計史論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中國美院的優勢專業方向是美術史論,其中包括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和美術理論。
  •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理論專業介紹
    美術理論專業研究重鎮—中國藝術研究院介紹我們介紹院校時,經常把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給漏了,可能因為這是一個研究機構,沒有本科層次。所以,在介紹美術高考時,沒有關注到這個機構。但介紹美術理論時一定要介紹這個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
  • 理論、批評、創作—淺談電影學科的基礎邏輯
    &34;這一理論指導下進行的批評工作。彼時,電影理論回答的主要問題在於:電影是藝術嗎?/解構主義語境下的&34;,電影符號學的誕生意味著&34;成為了電影理論的主要論題。從學科建設的意義上,這倒是拯救了原先批評界的尷尬處境:批評作為必須將自身依託於作品的行為,難以做到行業邏輯的完全自律與自洽。但電影理論毫不留情地驅逐掉了電影批評,使得批評不再具備知識分子階層用以從事學術生產的資格,而只停留在電影愛好者與影評人的大眾指導行為。現在再談及巴贊與《電影是什麼》,恍如隔世。梳理完理論與批評的關係,接下來我們討論批評與創作的關係。
  • 戲曲藝術的目錄對戲曲批評學建構形態發展過程產生的關注和論爭
    中國戲曲藝術的呈現於此可見,中國自古編撰文獻目錄都是寓有批評意識於其中的,意在尋找出學術發展源流,同時把目錄編纂者及其時代的批評意識反映於其中。如綜合研究方面就有杜海軍的《古代戲曲目錄研究》倪莉的《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綜論》和王瑜瑜的《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三部專著,且部頭愈加厚重、研究漸次深入。
  • 周文姬:羅薩琳·克勞斯的哲學藝術批評(上)
    幸運的是,由沈語冰老師執行主編的藝術理論研究系列中的關於克勞斯最典範的代表作《前衛藝術的原創性和其他現代主義神話》譯著在2015年12月已面世。對於克勞斯批評理論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只有沈語冰(2003)在《20世紀藝術批評》(p.265-260)中對她思想精髓的簡要闡釋,何桂彥(2008)在《美術館》發表的《後形式主義批評與現代主義神話的破滅—羅莎琳·克勞斯對格林伯格批評理論的批判》中對克勞斯思想作出主要闡釋,陶錚(2011)在碩士論文《論羅莎琳·克勞斯結構主義時期的藝術批評》對克勞斯的結構主義批評進行闡釋,沈語冰、陶錚(2015)在《文藝理論研究
  • 推動形成現代詞學批評理論體系
    詞,是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學樣式,具有詩和樂的雙重特性。有學者表示,儘管現在詞樂已經消失,但其「調有定格、字有定數、韻有定聲」的形態規範依然留存,而且非常穩定。構建詞學批評理論體系以詞史之學為核心的詞學批評學,是詞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電影理論與批評學姐一戰成碩經驗貼
    同學們好,我是今年錄取到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電影理論與批評專業的考生。作為一名少數民族骨幹考生,翻閱了千百篇前輩們的經驗貼,也尋問了許多考研UP主關於電影學院專項計劃的招生詳情,甚至致電了電影學院招生辦老師尋問,仍舊沒有什麼頭緒。以下,筆者作為一名少數民族骨幹計劃考生來分享一下備考經歷,希望對各位學弟學妹們有所幫助,祝大家可以一戰成研!
  • 《文史哲》叢刊 | 情·味·境:本土視野下的中國古代文論
    從美學角度對中國古代詩味理論進行梳理,可以發現:古人以味說詩的理論已經上升到了詩美的極致,以味喻詩這一千古妙喻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歷代古文論家經過不斷努力為我們確立的以味說詩的文學觀念即使在西方文論大量湧入的今天,也依然有她獨特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