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長假已經進入尾聲了!和小編一起讀一篇雙語彙收收心如何?
近日,參考消息微信公眾號推出雙語彙欄目,供讀者英語學習參考。如果您有任何關於欄目的建議、對於文章的見解或者英語學習的心得,都可以給小編留言~
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英語學習之旅吧~
Devil's advocate
釋義:魔鬼辯護士
最近,美國政府打擊非法移民的「零容忍」政策導致大批兒童與父母強制分離,引發多方批評抗議。CBS電視臺6月19日一期「深夜秀」節目的末尾,主持人史蒂芬·科爾伯特(暱稱「扣扣熊」)頭頂長出犄角,面部變成紅色,說了下面一段話:Hello. Lucifer here. You know, imprisoning children has been getting a lot of bad press lately. But prison: Is that really the worst place for kids? I mean, have you been to a Chuck E. Cheese?中文意思是:哈羅,我是撒旦。監禁兒童最近得到大量負面宣傳。但是,對小孩兒來說,監獄真是最可怕的地方嗎?我是說,你們去沒去過Chuck E. Cheese(美國室內遊樂場和披薩店連鎖品牌,發生過槍擊、兒童失蹤或被性侵以及機器人咬傷兒童等離奇案件)?扣扣熊把這段節目取名為The Devil's Advocate(魔鬼辯護士)。這裡的魔鬼顯然是川普政府,所謂的辯護其實是說反話。
▲邱炯/插畫
Devil's advocate來自拉丁語Advocatus Diaboli,是天主教會的一個官方職位,稱作列聖審查官,從16世紀一直持續到1983年。一些對教會貢獻突出的人去世之後會被封為聖人(canonization),列聖審查官是教會指定的律師,負責以懷疑的態度看待候選人,挖掘這些人的黑歷史,提出他們不應被封聖的證據。與魔鬼辯護士相對的是God's advocate(上帝辯護士),負責提出支持候選人封聖的正面證據。Devil's advocate後來變成一個習語,指的是採取自己未必認同(或者只是與通常認可的立場不同)的立場,要麼是為爭論而爭論,要麼是為更加深入地探索某種看法,意思接近於contrarian(唱反調的人)。
比如,I agree with your plan, but let me play the devil's advocate and ask you some questions(我贊同你的計劃,但我現在要唱唱反調,問你幾個問題)。又比如:The schoolmaster often played devil's advocate with his students so that they could have an interesting discussion and look at other point of views(老師經常跟學生唱反調,讓他們開展有趣的討論,並從其他視角看待問題)。再比如,I am sick of you playing devil's advocate with everything I say–you are just doing it to be argumentative(受夠你了,不管我說什麼你都唱反調——你就是為了跟我抬槓)。其實愛抬槓有時候不是壞事,真理愈辯愈明。人們傾向於從固定立場看待問題,就像開車一樣,總會有盲區。「魔鬼辯護士」刺激人們跳出舒適區,獲得新鮮的視角。
不過,為魔鬼辯護並非沒有底線。美國1997年拍攝了一部電影叫The Devil's Advocate,講的是年輕有為的律師凱文(基努·裡維斯扮演)因為名利的誘惑,淪為魔鬼(阿爾·帕西諾扮演)的工具。這個片名有多重意思。Advocate是律師,律師的職責就是為被告辯護,即使被告十惡不赦。英語裡還有一個習語:to give the devil his due,指的是即便公認很壞的人或事也有好的或者可以救贖的因素。但是,明知被告有罪卻抓住控方漏洞辯護成無罪,這或許符合法律,卻違背良心。片中的魔鬼對凱文說:I only set the stage. You pull your own strings(我只搭了舞臺。表演的是你自己)。這其實也是為魔鬼辯護:人類犯下的錯誤常常是因為自己的欲望和軟弱,卻習慣把罪責推給魔鬼。
怎麼樣,是不是漲姿勢了?
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時人語錄環節
「To live is to choose. But to choose well,you must know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stand for, where you want to go and why you want to get there.」
「活著就要做選擇。但要選擇得當,你必須知道自己是誰、主張些什麼、想去哪裡以及為什麼要去。」
聯合國前秘書長、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科菲·安南8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80歲。這是安南生前的名言,告訴年輕人在生活中該何去何從。
There's Japanese owners, there's Chinese owners. As long as they're making it here, I can't complain. It's still paying our wages.」
「有日本老闆,也有中國老闆。只要他們在這裡生產,我就沒什麼可抱怨的。反正給我們開工資。」
在美國密西根州休倫港的一家汽車廠工作了20多年的工人羅伊·皮爾斯表示,不論貿易戰怎麼打,汽車工人總是要吃飯的。川普的貿易戰令高度全球化的密西根州汽車業面臨風險。
來源 | 時人語錄譯自奈及利亞《笨拙報》網站、美國《紐約時報》網站等
編輯 | 閆齊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