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為什麼被貶後,好友來信讓他更加憂愁?

2020-12-15 夜話人文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為什麼被貶後,好友來信讓他更加憂愁?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文化的興盛總是伴隨著經濟和國力增強而來的,一個物質富足的國家,廣大人民才有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從這些詩詞裡,我們夢回千古,在詩詞間體會那個時代的繁華,總會從裡面發現一些別樣的精彩。

一起欣賞下宋代詞人秦觀的代表作《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這首詞,是作者因坐黨籍連遭貶謫於郴州旅店所寫,當時秦觀已經48歲了,按道理說這個年紀應該還不算大,但是大家要知道,秦觀本來就只活了51歲。可見當時他早早去世,與自己的遭遇和心境也有很大的關係。

秦觀,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士」,是北宋婉約詞的重要作家。從他寫的詞來看,秦觀大多都是婉約詞為主,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情,柳永、李清照就是婉約詞的代表。別看秦觀寫的詞都溫婉多情,其實他本人卻是一個粗獷大漢,長得很壯實,還留著大鬍子,皮膚也很黑,一點詩詞內容都聯繫不到一起。

上闋寫了秦觀被貶謫時候居住的地方很悽冷孤寂。

開頭三句,就給人勾勒出一幅悽楚、黯然神傷的畫面:白霧迷濛,遠處的樓臺依稀可見,此刻的月色也在霧氣的籠罩下變的朦朧,停船的渡口也被霧氣遮擋,仿佛也消失不見了一般,想要尋找那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卻不知道從哪裡去找。這幾句透露出的就是「迷失」,環境的迷失還有再現的時候,可是作者的內心的迷失,什麼時候才能找回呢?透露出無盡的悽涼之意。

緊接著,寫了自己居住的環境,獨居在偏遠而又孤寂的客舍,恰逢春寒料峭之際,更讓人覺得寒冷。夕陽西下後,聽到杜鵑發出陣陣的哀鳴。這裡作者寫杜鵑鳥,就是想借它說出自己內心的苦悶,比起那杜鵑哀鳴,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闕寫了遠方朋友對自己的關心和安慰。

在這被貶謫的偏遠之地,還會收到好友寄來的信件,滿是溫暖的關心和囑咐。其中「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包含兩個典故,前者見於《荊州記》:「陸凱與範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後者是說魚能傳遞書信,出自《玉臺新詠》題名漢蔡邕《飲馬長城窟行》詩的「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兩句是說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斷收到親友的寄贈和問候,但是這樣的問候卻平添了我深深的離愁。為什麼呢?原因是想到好友們都在繁華之地生活,有著一番作為,自己卻在這清苦之地受盡冷落。

最後一句,堪稱千古絕唱。這滔滔不絕的郴江啊,你就繞著郴山流就好了,為什麼偏偏又要流到瀟湘去呢?看似是對郴江說的,其實是對自己遭遇的不滿和憤懣。自己本想為朝廷做一番功績,誰曾想竟然卷到政治鬥爭的漩渦中來,被貶謫到這偏遠之地,連郴江都耐不住寂寞的地方,更何況是人呢?一種孤寂落寞之態躍然紙上。

全首詞,以虛帶實,實虛結合,秦觀以委婉曲折的手法,表達了生活的悽苦和內心的哀怨,更是透露出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關於秦觀和其詞,大家還知道哪些,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蘇門四學士簡介 蘇軾門下最欣賞的四個人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大文豪,在詩詞書畫上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門下的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合稱為蘇門四學士,而最先命名的也正是蘇軾本人,因為這四個人正是蘇軾眾多門生中最欣賞的四個人,蘇門四學士在文學成就上也非常高,創作出很多經典的詩詞流傳後世。
  • 精講——蘇門四學士
    「蘇門四學士」指北宋後期在蘇軾提攜下而知名於時的四位詩人: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
  • 蘇門四學士,帶你玩味古詩詞
    蘇門四學士即黃庭堅、要在平常見到這種景象,便希望暢懷酣飲;現在就不同了,自從被貶離開汴京,十年來,那種青年人的情懷、興致已經不存在了。《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蘇門四學士都是啥學士?幫你真正讀懂宋史
    (蘇門四學士)喜歡歷史的人大多知道「蘇門四學士」。
  • 杜甫這首詩,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模仿一輩子,才略微相似
    宋人洪邁《容齋隨筆》記載了這麼一件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晚年住在宛丘時,何大圭前去拜見他,見他老是吟哦杜甫的一首詩。大圭詢問其中緣故,張耒說:「這首詩是像《詩經》的《風》詩、《雅》詩那樣的妙欣雅致,不容易對您說清楚。」大圭說:「先生所創作的詩篇,哪兒會一定比這首差呢?」
  • 2020福建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蘇門四學士簡介
    2020福建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蘇門四學士簡介 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網:提供2020福建事業單位考試閱讀資料,包括公共基礎知識。包含法律知識、政治知識、經濟知識、科技知識等。
  • 蘇東坡與他的弟子們,蘇門四學士和蘇門六君子
    導讀:蘇東坡與他的弟子們,蘇門四學士和蘇門六君子蘇軾是大宋300年最有才情的人物,他的名聲絕對不是吹出來的。他因為文章列入唐宋八大家,因為書法名列宋四大家。他的詩是繼這個人是實實在在地有才,太有才了。李白和杜甫之後的一位大家,他的詞開創了豪放一派。
  • 長翁波濤萬頃陂,少翁巉秀千尋麓,蘇軾和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和張文潛等人都是蘇軾發現的人才,故此人們稱上述四人為「蘇門四學士」。嚴格意義上講,這四人和蘇軾並沒有直接師承方面的關係,蘇軾與他們結交更多是站在朋友的角度。不過,由於蘇軾發現了他們,並幫助了他們,他們的命運已經和蘇軾「攪合」在一起了。這四位名士先後步入官場,擺在他們面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站隊?他們需要表明各自的立場,支持新政還是擁護舊黨。
  • 這位蘇門四學士用窮證明:有些人,喝水都長肉!
    今天講的這位,北宋赫赫有名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張文潛,是一個大胖子,號稱肥仙。同為蘇門六君子的陳師道有一句詩單道張耒(lěi)的胖:張侯便然腹如鼓,雷為飢聲汗為雨。大肚便便的文潛老兄,沒走兩步就汗如雨下,肚子餓那個聲音響得和打鼓一樣。
  • 《水滸傳》中的「小蘇學士」究竟是誰,他並不是蘇東坡
    《水滸傳》的開篇先是講了高俅的故事,說他曾在「小蘇學士」門下做事,後來偶遇徽宗發跡,有人說這裡的小蘇學士就是蘇軾,其實不是的,蘇軾應該叫大蘇學士,小的八成就是他弟弟蘇轍吧。我們說《宋史》內可是沒有任何關於高俅的獨立傳記的,而王明清野史的《揮塵後錄》倒是記載了不少他的事情: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筆札頗工。東坡在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布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 蘇軾晚年被貶海南,酒後寫下一首4句短詩,彰顯他的幽默與豁達
    老天為了他變成名垂青史的大文豪,開始給他製造各種挫折。從三十四歲起,蘇軾的仕途屢遭不順。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不僅得罪了王安石等人,最重要的是,把皇帝給得罪了,蘇軾只好請求離開京城,到杭州、密州等地任職。八年後,蘇軾面臨更嚴峻的危機,即著名的烏臺詩案,若非蘇轍、曹太后等人求情,估計蘇軾十有八九直接領盒飯。
  • 秦觀被貶時寫的這首詞,語言精美、比喻神奇,還有一句是千古經典……
    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曾經被蘇軾提拔過,也曾經由於朝廷變法受到蘇軾牽連被一貶再貶。
  • 蘇軾為何屢次被貶,為什麼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千百年來愛蘇軾、迷蘇軾、說蘇軾、寫蘇軾的人不勝其數,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布衣百姓都是她的粉絲。他的詩文名垂千古,登峰造極,後人幾乎無法超越。將他的詩詞慢慢品來,品味他的心境品味他的為人,自有心緒萬千的感覺,充滿了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感悟,不管怎樣總會被他深深的折服。縱觀蘇軾的一生,成也因詩,敗也因詩。文學造詣上他成為一代文壇宗主,唐宋八大家之一,被世人熟知。也因詩被貶飽受流放之苦。
  • 詩話張耒:他愛國愛民,一生矢志不渝,他的詩詞還有怎樣的風格呢
    蘇軾作為有宋一代的文壇領軍人物,他在詞作方面的建樹是卓爾非凡的,作為文壇扛鼎人物,有許多人慕名拜投在蘇軾門下。在蘇軾的學生中,也有很多人在詞作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張耒(lěi)就是蘇軾門下的優秀學員,他和秦觀,黃庭堅、以及上文提到的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他們的詞作都受到過蘇軾的指點和教誨,但是這四人都具有各自獨特的詞風。
  • 頻繁被貶流放此地後的蘇東坡,讓此地都是以他為名的地名和文化
    皇太后過世後的第二年,哲宗改國號為「紹聖」。紹聖年間(公年1094年)四月,章惇為相。章惇曾是蘇軾的朋友,王安石掌權期內,正直專家學者大多數因強烈抗議而革職,章惇卻一步一步往上走。他拜相後,立刻把老黨徒扶回上位,這些人都以殘酷、狡詐而著名。皇太后攝政期內,章惇曾被囚禁,現如今他開始瘋狂報復。
  • 朋友給他來信訴苦,他以一首小詩回復,意蘊悠長
    歐陽修作為北宋時期的文學大家,在那個通訊方式極為落後的年代,好友之間傳遞信息只能通過書信來往。丁元珍是他的好友,一個遠在夷陵,而另一個遠在三峽。有一次,丁元珍給他寫了一封信,他以一首七言律詩回信,題為《戲答丁元珍》。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 蘇軾:兼文詩書美食家,浪跡天涯,中國歷史上被貶最遠的一名詩人
    俗話說「無蘇味道就無蘇東坡」,作為初唐宰相蘇味道的後人,蘇東坡卻沒有其先祖從政「模稜兩可」的壞毛病。其父親就是在《三字經》裡稱「蘇老泉,始發奮」的蘇洵。同樣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大家上學的時候肯定有聽過他寫的名篇《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蘇軾有一個弟弟叫蘇轍,字子由,蘇軾曾經有寫的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寫給他弟弟蘇轍的。
  • 黃庭堅被貶受盡嫌棄,平時不著調的和尚卻為他寫首詞,成誇人典範
    在蘇門四學士中,黃庭堅是最像蘇軾的一位,他的豁達、樂觀一向為世人所稱道。宋元符元年,55歲的黃庭堅因為寫了一篇名為《荊南承天院記》的古文,被小人逮到把柄,最後流放宜州,在這段時間黃庭堅受盡當地文人的嫌棄。
  • 宋詩中最美的秋天,最後14個字最有詩意,不負蘇門四學士之名
    蘇軾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詩名滿天下,成年以後雖然仕途不太順利,但還是吸引了很多的讀書人拜在他的門下,向他學習詩詞文學的創作。最著名的有四個人,其中又以黃庭堅和秦觀是最為出色,都曾經在文學史上留下鼎鼎大名。春雷春雨之後,他把描繪的重點放到了春天綻放的花朵之上。晶瑩的雨水在花朵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就好像芍藥花流淚了一般。把春雨滋潤的花朵比作含淚的少女,展現出詩詞的情意綿綿,含情脈脈。「無力薔薇臥曉枝」,這七個字更是運用擬人的手法,展現出薔薇花的弱柳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