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
山藥健脾養肺還補腎,五種人適合常吃,卻有三種情況不宜。
在傳統中醫養生裡,山藥是一味很古老、很平和的養生藥食。早在《黃帝內經》裡,就有「薯芋」健脾補氣的介紹。
歷代本草家認為,山藥性味甘平,色白,能入肺脾腎三經,主要有健脾養肺、益氣補腎的作用。然而,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無論是健脾養肺還是補腎,似乎都 比較「虛」。因為這些名詞都是中醫理論裡的專有名詞,不太為現代人熟悉。
相對來說,我們更容易理解的,就是那些「血壓高了、血脂高了」的描述,因為有一個量化的指標,更便於判斷。
其實,山藥用於養生時,當然也可以用這些帶有現代氣息的名詞來概括。如下五種人,適合經常吃點山藥:
血糖偏高的人:
現在,血糖偏高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大部分血糖偏高的人,只要堅持合理吃藥、合理飲食,基本沒有什麼身體不適的反應。
但是,在飲食上,他們需要注意很多「忌口」。看著一大堆美食卻不敢吃,那滋味確實挺難受的。
而山藥含有較高的甘露聚糖,這是一種能調節糖代謝、減少機體吸收更多糖分的東西。所以,山藥是血糖偏高的人比較合適的食療佳品。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山藥的澱粉含量較高,澱粉能轉變為葡萄糖。因此,用山藥改善血糖時,應該適當控制主食的攝入量。
心腦血管功能欠佳的人:
因為山藥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改善心腦血管功能比較有利。尤其是新鮮山藥,裡面的糖蛋白、甘露聚糖這些活性成分,能改善血脂的代謝,一定程度上防止血脂在血管壁上的沉澱,從而起到軟化血管的作用。
身體肥胖的人: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一個不好的現象也多了起來,就是身體肥胖的人越來越多。於是,更多的人開始加入到減肥的行列中去。
而山藥幾乎不含脂肪含,卻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這個東西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呢?簡單地說,因為它的體積能在吸水後擴張,於是便能用更少的食物獲得同樣的飽腹感。有利於控制人的食慾,從而起到減肥的作用。
經常感冒咳喘的人:
相信大家都見過,有些人常年身體不是很好,抵抗力比較差。外界的氣候稍微有點變化,他們就有可能感冒咳嗽。春暖花開的時候,因為空氣中較多花粉等物質,也容易出現氣喘等問題。這種情況,一般都和中醫所說的「肺氣虛、衛氣不足」有關。
山藥是一味很好的補肺益氣的藥食。它外觀白色,中醫認為白色通於肺。對於肺氣虛、衛氣不足出現的體虛易感,長期咳喘等問題,可以適當多吃點山藥。現代科學認為,山藥含有皂甙和很多黏液性物質,能補益肺氣、滋養肺陰。適合肺虛咳喘的人食療。
夜尿較多的人:
中醫認為,山藥在健脾養肺的同時,還能補腎益氣,對於下焦氣化不夠諸證,也是很實用的。
如年老體虛之人,經常夜間起來小便,小便清長而多的情況,可以多吃點山藥,以補腎益氣,固澀下焦。小孩子遺尿尿床的,也可以多吃點山藥,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總的來說,山藥性味甘平,是傳統的健脾養肺藥食。但也有幾種情況要注意使用:
1.山藥不能生吃:我們在處理山藥的時候,會發現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如果生吃,對身體有較大的傷害。所以,吃山藥必須煮熟。
2. 便秘的人不宜:雖然山藥性味甘平,不是什麼溫熱辛燥的東西,但因為偏於收澀,對有便秘的人是不適宜的。
3. 不宜與酸鹼性較強的食物同吃:山藥含有較多的澱粉,和酸鹼性強的食物同吃,可能使澱粉變形,顏色改變。如蘇打、米醋之類,最好不要和山藥同時進食。
山藥吃法多種多樣,與大米、小米、紅棗等熬成雜糧粥或稀飯;也可把山藥曬乾後,和大米一起研細磨粉,叫做淮山米粉,是很常用的健脾化積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