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利可共而不可獨」(曾國藩)。
知識共享,歡迎轉發。
文稿校對與修改是媒體從業人員的基本功。要想做好校對工作,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校對技巧。所謂技巧,一是要重視校對閱讀的技能訓練,眼動、注視和內部言語有機結合;二是養成校對閱讀的良好心理素質,心靜如水、專心致志、全心投入。
這是指校讀時眼動、注視和內部言語的有機結合。這種技能必須在校對實踐中自覺訓練,才能熟練地掌握。
眼動是指人眼在校讀時的移動。校對客體是由許多字符組成的,校讀時,校對主體的視線是循著字符自左向右移動的,一個個字符,先後落在視網膜中央,形成一個個注視點。眼動速度的快慢,決定著注視點(即閱讀單位)的大小,直接影響注視點的清晰度。眼動速度越快,注視點就越大,對字符形體感知的清晰度就越低。快速的瀏覽,跳躍式的掃視,感知的字符形體是模糊的。反之,緩慢而勻速的閱讀,感知的字符形體就清晰。
由此可見,眼動速度的快慢會直接影響校對的質量。但是,也不能過慢,過慢又會影響校對的速度,拉長校對周期。因此,校對閱讀的眼動速度是校對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一個課題。
根據實驗測定,比較理想的眼動速度是:平均在每個字符上停留0.9秒(包括異同比較、是非判斷和他校的時間在內)。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校對研究委員會據此推算:一個工作日實際校對時間為6個小時,合計21600秒,21600÷0.9=24000,校對日定額以20000—25000字為宜。日定額超過25000字,就會加速眼動,擴大注視點,勢必影響校對質量。一目十行式的閱讀,由於感知的字符形體模糊不清,個體字符的錯訛不易察覺,自然會影響獵錯改錯的效率,此即「欲速則不達」。
當然,眼動速度對感知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比如視力敏銳、經驗豐富、技能嫻熟、知識積累深厚者,對客體感知敏捷,其眼動速度就可以適當加快。反之,就要放慢眼動速度。因而確定眼動速度,要從個人生理、心理的實際出發,以能清晰地感知客體為標準。
還有,不同類型的書稿,對校對者的感知會有不同的影響。例如:古籍的語言是古代語言,現代人不能立即理解其含義;社科理論書稿裡,概念多,定義多;科技書稿裡,專名多,圖表多,公式多,外文字母多;少兒讀物用拼音字母為漢語字詞拼音,校讀時要同時兼讀與漢語字詞對應的拼音字母;手寫書稿有的字跡潦草,有的塗抹勾畫,辨認費時費力;文字加工多、卷面不清晰的書稿,會影響視線的移動速度。校讀這類書稿,眼動速度都應適當放慢。因此,控制校讀的眼動速度還要因書而異。
回視運動指注視點跳回已經讀過的部分。有經驗的校對員,在校讀過程中,遇到容易混淆錯用的字詞,或修飾成分較多的長句子,會做回視運動,倒回去重讀一遍,以加深對這些字詞的印象。這樣做,常常能夠獵捕到隱蔽性很強的字詞錯誤。
回視運動還有助於加深對校樣中反覆出現的專名(人名、地名、國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名詞)和概念的印象。在一部書稿裡,外國人名、地名的音譯,常常出現前後不一致,尤其是多人合著、合譯的圖書,這種情形屢見不鮮。校對閱讀時必須關注,多做回視運動,解決不一致的問題。
內部言語指校讀者默念的言語。默讀時雖然不發音,但言語器官仍然在運動,不斷向大腦發送信息。眼音距指注視點與默讀的文字之間的距離,眼音距以字數計量。閱讀者在注視文字材料時,由於注視點的轉移而隔斷了視線,仍能默念出注視點以後的若干文字,這些在視線隔斷後繼續讀出的文字數量,就是眼音距的數量。當校讀材料與大腦存儲的信息接近時,內部言語的速度就會加快,這就是通常說的「反應敏捷」。內部言語速度加快了,眼音距就擴大,此時校對者只能感知字符形體的大致輪廓,校對質量就會明顯下降。
某出版社做過試驗,將兩頁俄羅斯小說校樣,交給兩人同時校讀,其中一位是熟知俄羅斯文學的編輯,另一位是第一次接觸俄羅斯小說的校對員。校後質量檢查結果:編輯校讀的速度比校對員快,校對質量卻比校對員差。箇中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編輯熟知俄羅斯文學,對校讀材料反應敏捷,因而內部言語速度加快,眼音距相應擴大,字符形體就模糊不清,不少個體字符錯訛在模糊的視線下溜走了。上述試驗告訴我們,有意識地控制內部言語的速度,縮短眼音距,增加對注視點的注視時間,是提高校對質量的有效方法。
校對是文字性、學識性很強的工作,又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校對工作者不但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字和學識水平,還要掌握校對工作的技術規律,提高技術的熟練程度。這樣,就可以相得益彰,把校對工作做得更好。
閱讀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因而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對於校對閱讀十分重要。
校對閱讀的良好心理素質有如下表現:一是耐得寂寞,心靜如水,不急不躁,緩慢而勻速地閱讀;二是專心致志,一字一符地閱讀,一字一符地細辨;三是以獵錯為快事,為拾補而陶然,全身心地沉浸在補漏改錯之中。
那麼,怎樣才能養成校對閱讀的良好心理素質呢?
前面已經說了,校對閱讀是以獵錯改錯為明確目的的閱讀。校對閱讀的這種目的性,是由校對的職業責任和道德責任決定的。校對是圖書編校質量的最後防線,其職責是把一切差錯消滅在圖書出版之前。圖書作為文化信息載體,不但負有傳播文化的現實任務,而且由於其超時空的內在特質,還負有傳承文化的歷史使命。所以,校對工作者不但要有現實責任感,而且要有歷史使命感,不但要對當代讀者負責,而且要對後代子孫負責。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是養成良好心理素質的思想基礎。
在校對閱讀過程中,有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會自覺地調整心理狀態,除卻雜念,克服浮躁,認真閱讀,口誦心惟,詳察細辨,謹慎改錯,從而做到「一字不略過,一字不妄改」。
清代學者朱文藻這樣形容校讎大家鮑廷博的校書情志:「一編在手,廢寢忘食,丹鉛無已時。一字之疑,一行之缺,必博徵以證之,廣詢以求之。」宋代大學者歐陽修晚年將生平著作一一訂正,夫人見他太累了,勸阻說:「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歐陽修笑著說:「不畏先生嗔,卻怕後生笑。」為免「後生笑」而甘願「自苦」。魯迅當年曾為《三閒書屋校印書籍》擬過這樣的廣告詞:「本書屋……虛心紹介譯作,重金禮聘校對老手,寧可折本關門,決不偷工減料。」這就是責任感和使命感。中文編輯校對網,致力於做最認真的編輯校對工作室。
沒有責任感、使命感的人,把完成校對任務看作掙錢的手段,為了多掙錢而趕進度,必然心裡浮躁,或者核紅了事,或者一掃而過,以致造成錯誤百出的嚴重後果。從職業責任來講,這是一種瀆職行為;從職業道德來講,這是一種道德喪失。
要養成校對閱讀的良好心理素質,除了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外,還要培養職業興趣,使從事校對工作成為一種樂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人們對某種事物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就會產生內在驅動力,從而對該事物表現出積極探究、鍥而不捨的追求。孔子早就認識到興趣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物質興趣、精神興趣、社會興趣等類型,我們探討的職業興趣屬於社會興趣範疇,即對某一社會工作的興趣。職業興趣是職業選擇的重要依據,職業興趣是熱愛工作的重要動力,職業興趣還是職業穩定的重要因素。校對職業是一種寂寞、枯燥、艱苦的職業,從事校對活動,需要耐得寂寞,忍受枯燥,不畏艱苦的心理品格。成年累月地面對原稿、校樣,日復一日地比照校核,沒有興趣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職業興趣的產生和發展,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有趣」。處於這一階段的興趣,常常與人們對某一職業的新奇感相聯繫,隨著新奇感的消失,興趣也會自然地消失。所以,有趣階段的興趣是不穩定的。第二階段是「樂趣」。經過第一階段的沉澱,職業興趣逐漸穩定下來,注意力能夠長時期指向某一職業,因而積極學習業務,潛心掌握技能,表現出持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階段是「志趣」。當樂趣與職業責任感、使命感結合起來時,樂趣便發展成為志趣。志趣具有社會性、自覺性和方向性,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了志趣,就會產生極大的內驅力,從而表現出自覺性和創造性。校對工作者要把培養對校對事業的志趣,作為養成良好心理素質的目標。
人完全不受外界幹擾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校對外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校對工作者不可能不受到精神上的打擊和物質上的利誘,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很難的。排除幹擾、敬業樂業的辦法之一,就是訓練自我克制的意志力。訓練的方法有三:其一,通過意志努力將自己的心理指向限定在閱讀目的中,堅持以獵錯為目的的閱讀方式;其二,不斷用文字差錯的危害警醒自己,避免回到習慣的閱讀方式;其三,不斷總結自己校對閱讀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鞏固並完善校對閱讀方式。
經過反覆的自覺訓練,就會掌握校對閱讀的方法,如明代學者王守仁所云,「專心一志,口誦心惟,字字句句,繹反覆」,從而有效地獵錯滅錯。
來源:《最專業的校對訓練法:眼動速度、回視運動、眼音距一個也不少》,摘自 周奇著《編輯閱讀與校對閱讀比較研究》,中文編輯校對網
文編:何苗
美編:師揚
責編:鄭宇
據「看傳媒」
更多內容,請點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
〔中文編輯校對[2](QQ群):236902340,中文編輯校對[1](QQ群):302032982〕
可在QQ中搜索群號,也可直接用手機QQ掃描下方二維碼加群:
中文編輯校對[2](QQ群):236902340
二維碼
〖●◉編輯校對◉提升語言文字水平●〗
延伸閱讀:
新版《標點符號用法》的變化和標點符號的誤用
【權威】標點用法疑難全解(圖)
英文、數字與標點校對知識
夾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標點符號用法(全圖)
標點符號疑難20例
標點符號的誤用與修改
香港文聯:繁體、異體、古今字用法
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最新修訂版)
《人民日報》文字差錯50例
數字的正確書寫方式
容易用錯的50組詞語(圖)
編輯校對常見疑難問題彙編(第1期)
【重磅】總編室:容易寫錯用錯的字詞
編輯校對
「查看歷史消息」方法(任選一):
1.可直接點擊本文頂端標題下方的「編輯校對」;
2.手指按住下方二維碼;
3.點擊本公眾號(「編輯校對」)右上角人像。
中文編輯校對(QQ群) :302032982[1]
868篇編校及文字類經典文章,新聞出版專業書籍、國標、辭書等共115個共享文件(免費下載)。分欄目查詢地址:http://qgc.qq.com/181617928 (群英薈萃,除了編輯校對外還有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社科院語言文字所研究員等等)。附:職業資格考試真題。〔此群已滿,請加中文編輯校對[2](QQ群):236902340,一樣的資料,一樣的專業。對內容作了進一步精選,並持續更新、上傳。〕
專業知識、國家標準、業內資訊。內容權威,來源可靠。歡迎關注「編輯校對」微信公眾號:editor-CN,可搜索帳號關注,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後可以點擊「查看歷史消息」讀以前的文章。
(手指按住二維碼,可自動識別,然後關注)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和QQ空間)
分別複製以下英文(或拼音)字母到微信「公眾號」欄搜索,關注:
(步驟:微信——右上角「+」號——添加朋友——公眾號——複製其中一個公眾號的全部字母填入——搜索——關注)
寫作教程:writer-CN
編輯校對:editor-CN
廣告合作請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發信息給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