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淳一創造「鈍感力」這個詞,告誡過度敏感是「自我扼殺」

2020-12-12 遇見小mi

作者|我是十三 編輯|欣欣

01

安靜的辦公室突然傳來一陣爭吵聲,接著聲音逐漸變成了哭腔,這是發生什麼事了?

原來是同事楊楊在負責一個活動時,因為獎品數量準備不充分,導致很多參加活動的用戶沒有領到獎品,於是被用戶投訴說公司是騙人的。不僅活動效果不好,還對公司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領導當然很不滿意,於是把楊楊叫過去,說了她一頓,讓她好好反思,寫份總結上交。

楊楊為了這個活動其實挺賣力的,有時為了寫好一個文案,加班到深夜,從不敢怠慢和用戶的任何互動;物料都是自己親手準備的,犧牲了自己不少休息時間。

想到自己這麼辛苦,最終卻因為一點失誤就被狠狠否定了,楊楊覺得領導是在故意針對自己,頓時委屈上頭,直接在辦公室哭了起來。

領導被嚇住了,愣在原地不知道該怎麼辦。領導本來是想好好培養楊楊的,但是經過這件事後,再有重要任務,領導怕是再也不敢交給她了。

楊楊平時就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人,內心戲特別豐富,別人不經意間的一舉一動,好像都能牽動她的情緒。這樣的性格說好聽點是共情力強,但實際上會讓身邊的人特別累。

例如,看到其他同事曬了聚餐的照片,楊楊就會私底下琢磨是不是自己什麼地方做的不對,被「孤立」了,實際上不過是大家在外面遇到了就順便吃個飯而已。例如,在向領導匯報工作時,如果領導稍微搖搖頭,楊楊就會害怕,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導致下一次再向領導匯報時戰戰兢兢,有話不敢說。

敏感情緒積壓在心裡,久而久之,就會積累爆發,這不,這次在面對領導的責問時,楊楊終於控制不住,在辦公室裡哭訴起來。

在職場中,適度的敏感,或許可以讓自己抓住機遇;但是過度的敏感,卻是收割職業發展的鐮刀。因為人一旦過度敏感,就會讓自己陷在無意義的情緒內耗中,不再能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複雜的工作。

作家渡邊淳一創造了一個詞,叫做「鈍感力」,建議人們不必那麼敏感,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可以「遲鈍點」。

正如周鴻禕所說:「人在年輕的時候,還是應該遲鈍點,讓自己的心變得粗糙點,能夠承受各種錘鍊和痛苦。」

02

我想起了另一個同事小凡,她剛來上班的第一個工作內容,是調度各個部門的主管進行崗位梳理,沒想到一開始就「出師不利」。

她第一個找的是生產主管。生產主管平時管理一大群一線員工,所以風格比較簡單粗暴一點,一聽到小凡的要求,馬上就懟了一番:「我們忙生產都忙不過來了,還得天天應付你們這些無用功。」

我們知道後,特別擔心小凡有想法,就想著去安慰安慰一下她。沒想到小凡只是無奈笑笑:

「我沒有那麼脆弱,而且我是不會介意的。第一,生產主管肯定不是針對我這個人,因為我們是第一次見面,不可能有什麼過節;第二,他對這項工作這麼牴觸,說明這項工作可能有問題。我應該做的,是找出這項工作被牴觸的原因,而不是沉浸在負面情緒裡。」

拋開負面情緒的小凡,一心尋求解決方案。她通過調查了解到,在最近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由於人員流失頻繁,這項工作在短時間內經歷了好幾個管理人員。而且因為沒有統一的模板,每個接手的人都做了一套不一樣的模板,所以只能不斷地讓大家重複去做工作。

於是小凡就制定了一個統一模板,給各個部門進行了培訓,同時將梳理後的文件按照部門分類整理後,上傳到公司系統裡,讓大家自由查看,有變更時也不用重新做,只需直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就可以了。這樣一來,減輕了大家不少工作量,小凡也因此得到認可,獲得了晉升。

如果小凡是個內心敏感的人,估計早就已經陷入「無辜被懟」的負面情緒裡了;但正是小凡的「心大」,才讓她可以跳出情緒,發現問題所在,不僅獲得領導的認可,還讓自己快速成長。

03

在職場中,讓自己遲鈍一點,不要總是陷進情緒裡不可自拔,這樣才能讓自己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精進工作上。

渡邊淳一說:「鈍感是讓人身上的才能發揚光大、開花結果的最大力量。」那麼我們要怎樣培養自己的鈍感力呢?

1、ABC情緒管理法

很多時候,某件事情對我們情緒的影響(C),是由我們的態度造成的(B),而不是事情本身(A)。

例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楊楊,如果在面對領導的批評時,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為領導是在教自己如何避免下次再出同樣的錯,而不是故意針對自己,那麼她就不會當著領導的面哭訴,而是快速去復盤整個活動的經過,看看到底是哪一步出了問題,警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讓自己快速進步。

所以我們要回歸事件本身,給自己的情緒安裝一個調節閥(B),客觀去看待事件本身,而不是讓情緒主導了自己的行為。

2、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理性看待他人評價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但是很多人無法接受自己不夠完美,總是很在意他人的評價。如果他人的評價是負面的,就會讓自己陷入焦慮。

例如老闆搖搖頭,就懷疑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讓老闆滿意?例如同事撇開自己跟別人說笑,就懷疑是不是就是自己人際交往有問題,不能與同事融洽相處……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要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正是存在那些不完美,才成為了完整的自己。接納自己是不完美的,是存在瑕疵的,然後努力把所有事情做到最好,就夠了。

3、拉長時間線:這件事10年後還會那麼重要嗎?

回想一下自己在上學時,最窘迫的一次經歷,現在是不是都可以當成笑話在同學聚會上大聲說出來了?

再回想一下,自己剛進入職場時,總是被罵得狗血淋頭的實習生經歷,到現在是不是可以作為經驗拿來指點職場新人了?

再想想,上個月讓你最難過的事情是什麼,現在還會覺得有那麼難過嗎?

把時間線拉長一點,想一想1個月後、1年後,甚至10年後,這件事情對於你來說還有那麼重要嗎?你的情緒還會那麼激烈嗎?如果不,為什麼要讓當下的自己困在裡面呢?

關於作者:我是十三,熱愛寫作90後一枚,人生多迷惘,只想做個有趣的人,過有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鈍感力》:百般計較,不如一顆單純的心
    這類人很容易揪住一件小事、他人的一句話思慮很久,然後得出一個毫無根據的結論自我折磨。很不幸我曾經就是這樣一類人,因為想太多、計較太多,而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直到我讀到日本作家渡邊淳一《鈍感力》這本書,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鈍感力太弱,遇事過於敏感,這才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質量。
  • 沒說兩句就哭,孩子「高度敏感」怎麼辦?培養「鈍感力」是關鍵
    ,鍛鍊我們的意志,增強我們的"鈍感力"。無論哪一種,對於敏感的人來說,都會很受傷。而鈍感力好的孩子在面對同樣的事件表現出來的情緒很不一樣,班裡同樣的萱萱,她因為寫作業寫的慢了,爺爺放學來接的時候,等了好一會,等她作業寫好出來時,爺爺已經惹不住生氣的對她大罵了一頓:"寫的這麼慢!剛才是玩啊!真的是!"
  • 過得好的人生,是懂得在敏感力和鈍感力之間切換自如
    當我讀了渡邊淳一的這本《鈍感力》書籍後,看到了很多網友為這篇文章寫了書評。而在這些書評中充分肯定了鈍感力給人們帶來的諸多好處。本書也由鈍感力一詞展開論述,詳細講述了擁有鈍感力的人生有多麼美好。然而,在我提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不僅執著於鈍感力給人們帶來的諸多好處,而是想到了一個與之相反的詞---敏感力。
  • 官場高人,無不有極強的鈍感力
    一個孩子,你突然給他一巴掌,看看他會有怎樣的反應。通常,會有三種行為反應模式:第一種是,你扇他一巴掌,他立即回扇過來給你一巴掌;第二種是,你扇他一巴掌,他會沮喪、鬱悶、自卑,認為自己不行,從此喪失自信,對你繞著走;第三種是,你扇他一巴掌,他會反思,你為什麼扇他巴掌,自己錯了嗎,錯在哪了,今後怎麼改正,如果經過認真反思認為錯不在己而在你故意挑釁,他便會思考這事該怎麼處理,能找誰協調解決。
  • 總是心累, 你也許應該提高鈍感力|每日罐頭
    提高鈍感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日本的一位作家渡邊淳一在他的書中這樣說:「面對芸芸眾生各式各樣的毛病,有些人耿耿於懷,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視若無睹。為了解釋這種思維模式,他提出了敏感的反義詞:「鈍感力」。什麼是鈍感力?鈍感力,其意為「遲鈍的能力」。但這裡的「遲鈍」,並不是說「你反應遲鈍,做事遲鈍」,而是特指「心態上的遲鈍」。換句話講,鈍感力讓我們對他人的嫉妒和責罵不敏感,對自己的失誤和挫折不敏感。
  • 遇事敏感多疑、抗壓能力差,只是因為身上缺少這項「負面品質」
    要擺脫敏感帶給我們的副作用,就需要我們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慢一點,即培養自己的「鈍感力」。01什麼是「鈍感力」「鈍感力」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的著作《鈍感力》一書中。但因為我們經常把「遲鈍」一詞作為負面詞彙,所以,「鈍感力」在人們的第一印象中大概率是負面的。但事實卻完全相反,渡邊淳一對其定義曾有如下表述:所謂「鈍感力」就是指遲鈍的力量。在這個殘酷的、快節奏的社會中,與其有銳利的敏感度,不如對於大多數事物不要氣餒,這股遲鈍的頑強意志。渡邊淳一在書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佐證「鈍感力」及其作用。
  • 孩子過於敏感,總因為小事哭泣?父母要學會培養孩子的「鈍感力」
    事實上,孩子性格敏感愛哭多半是發生在年齡較小的時候,此時家長要適當培養孩子的「鈍感力」,平衡孩子的敏感性格。鈍感力其實就是指一種坦然面對生活的智慧,這也可以激發孩子以不同視角看待事物的能力。「鈍感力」一詞其實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按照渡邊淳一自己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 渡邊淳一:對異性失去興趣會很快衰老
    《紅花》,(日)渡邊淳一著,茹楊譯,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版,29.00元。渡邊淳一看起來絲毫不像77歲的老人,他頭髮花白,但帥氣,精神奕奕。這次一到中國,渡邊看到《失樂園》、《愛的流放地》的盜版書仍是街頭路邊各盜版書攤的常客,頓感失落。鐵凝安慰渡邊,出版環境正日益改善和進步,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今年,渡邊將自己包括《失樂園》中文全譯本等10部作品的版權籤給了作家出版社,有《男人這東西》、《女人這東西》、《復樂園》、《紅花》、《情慾課》等,以及兩本醫書《治病還得靠西醫》———渡邊的專業和職業本來是醫生。
  • 甘地夫人法則:如何科學提升孩子的「鈍感力」?
    作者:王小騫 來源:王小騫親子成長學社(ID:WXQCOLLEGE)「鈍感力」對孩子的人生有多重要?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那麼如何科學提升孩子的「抗挫力」「鈍感力」?
  • 夫妻和諧相處,需要一些「鈍感力」!
    我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夫妻和諧相處,需要一些鈍感力。Part 01什麼是婚姻「鈍感力」——鈍感力是夫妻相處的「潤滑劑」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有一部作品《鈍感力》,其中他指出:鈍感力就是要對眼前事情鈍感一點,不要什麼都往心裡去,其實,鈍感力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對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
  • 孩子太敏感怎麼辦?一遇事就著急,培養「鈍感力」讓他放寬心
    經常會聽見父母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性子急,一遇事就著急,不滿足一點就耍脾氣;我家孩子太敏感了,什麼事做不好就和自己較勁,怎麼勸都不好使,真讓人發愁。」鈍感力的概念,來自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書中,他認為「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 中國青島出版集團正式接手日本渡邊淳一文學館
    青島出版集團與日本大王製紙株式會社舉行籤字儀式(攝影:許永新) 人民網東京9月21日電(許永新)9月20日,日本渡邊淳一文學館交接儀式在位於東京虎門的森大廈舉行,中國青島出版集團從日本大王製紙株式會社正式接手該館
  • 《鈍感力》:「遲鈍」是一種讓你獲得快樂的智慧
    為什麼有些人在挨罵後,情緒崩潰,緊接著一氣之下辭職不幹了。而有些人感覺天生少根筋,總是樂呵樂呵的,不管領導罵多重,他就笑笑,接著繼續努力工作。為什麼有人可以笑對指責,而有的人卻是玻璃心。渡邊淳一的作品《鈍感力》一書中,對此現象做了解釋。在很多人際關係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鈍感力。
  • 渡邊淳一:最不喜歡按部就班的人生(圖)
    渡邊淳一:最不喜歡按部就班的人生(圖) 北京晨報記者致電渡邊所著《失樂園》等多部作品的譯者、著名翻譯家竺家榮,她表示,無論褒貶,渡邊對情愛文學的探索有著膽識、毅力、堅持力,並且有著獨特的見解。在這一點上很少能有作家與他比肩。他特別善於在作品中探討別人不說或恥於說出口的話題。  ■人物簡介  1933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
  • 《鈍感力》五項鐵律:做到了離成功越近,做不到離失敗更近
    渡邊淳一:鈍感力雖遲鈍木訥,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文/芨芨草閒來無事,翻讀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又有了一番新的理解。鈍感,是心理學的名詞,在中文中其實並不多見。它的意思是與「敏感」一詞相對的,即為遲鈍木訥之意。渡邊淳一說,鈍感力可以理解為「遲鈍的力量」,他希望現代人不要過得太敏感,放慢一些思想和腳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 黑木瞳悼念渡邊 上海女士「守到先生最後一刻」
    同時,在王連清看來,渡邊淳一儘管不是政治人物,但對中日關係卻非常關心,他寫了很多文章反對參拜靖國神社。「他罵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但最後小泉說政治家缺乏『鈍感力』,《鈍感力》這本書後來在日本賣了300多萬本。」
  • 親子 | 從《鈍感力》中窺探出的父母守則
    最近看了渡邊淳一的《鈍感力》,他提出了「鈍感力」這個概念,「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接下來,願各位寶爸寶媽能花幾分鐘,認真地看下去,要知道,孩子們需要的是你們「鈍感的愛」。首先,我特意節選了書中其中一章,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理解「鈍感力」究竟是什麼......
  • 渡邊淳一《欲樂園》:看起來是一個背德的故事,其實寫的是我們
    和中國的文學巨匠魯迅先生一樣,渡邊淳一也是棄醫從文。雖然兩人「棄醫」的直接原因不同,但「從文」後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學成就。從醫科大學畢業後,渡邊淳一順利成為一名醫師,從醫的經歷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直接素材。成為大學醫學講師後,他根據一例心臟移植手術的實例而創作的小說《心臟移植》,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但也引起了當事人的不滿。
  • 《鈍感力》: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具有這種能力
    尤其面對一些負面徵兆、消息、是非、反饋……但凡有些風吹草動,他們便開始了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把問題平白無故歸咎到自己身上。02前段時間,我認真拜讀了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暢銷書《鈍感力》,其中提到了「鈍感力」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