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培養孩子思考和想像能力,是最應該做的事

2020-09-04 跟葉子老師學感統

這幾天,身邊的朋友們都是在談論孩子開學的事,言語之間難掩喜悅之情,但又有些不舍和擔心。

當然還有很多人在議論「幼兒園禁止小學化」的話題,讓那些堅持「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煩悶不已。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就能打下足夠牢靠的基礎,到時候就能儘快適應小學的節奏。

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也要看清楚:

在幼兒園裡把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都學了,看似是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其實並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3 、4歲左右的孩子,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開始對身邊的食物感興趣,產生關於形狀、顏色、大小等表面的淺層認識。

《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明確規定:

幼兒的成長要以培養思維為主,讓孩子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所以家長們更應該給孩子在小學前,培養出獨立思考和想像能力,才能為後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幾個關於培養思考和想像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不循常規法

家長可以在跟孩子聊天的過程中,提出反常規的問題讓孩子回答,鍛鍊他的想像和思考能力。

比如媽媽說「如果天空下不是雪而是棉花糖,會怎麼樣?」孩子肯定會說「那我就能免費吃到很多棉花糖了!」

然後家長再順勢跟孩子聊「如果吃了很多糖,會有什麼後果呢?」引導孩子順著一個問題發散思維。


物品替代法

在從事一項活動中,當一種東西缺少時,思考有沒有別的東西來替代它。找到的替代物越多,越能表明孩子思維的流暢性。

比如,家長和孩子玩假裝遊戲--醫生和病人。在準備道具時,家長可以故意說「哎呀,醫生沒有針筒了怎麼辦?」

孩子肯定就會去找針筒,當沒有針筒時,他就會找一些其他東西來代替針筒,如筷子,原子筆等。

不管孩子找來什麼,只要他能想得到,能配合你的提問和工作,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揚。



故事想像法

我們肯定會給孩子講故事,在講故事時也可以鍛鍊孩子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

家長說一兩句故事,然後讓孩子接一兩句,家長再接下去,如此循環。

不管孩子接得如何,接到哪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接上,邏輯上說得過去就行。孩子接得越快,說明思維越敏捷。

比如媽媽說「有隻小雞出去玩,遇到一隻小狗。」 孩子接著說「小狗嘴裡叼著骨頭。」媽媽說「小雞想和小狗一起玩,但又不好意思開口。」孩子說「那小狗就把自己的骨頭送給小雞,兩個人就成好朋友啦!」


開始的時候,接一句就行,不要太複雜,以免影響孩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導致他把握不住故事情節,反而增加了續接的難度。


比喻聯想法

通過觀察一件事物,聯想到類似這種事物形態的另一種事物。家長可以根據事物的多個角度來引導孩子去比喻和聯想。

比如媽媽在收拾屋子的時候,可以把書立起來,問孩子「看現在書的樣子像什麼?」孩子可能說「像窗戶、像蝴蝶、像門」之類的,然後媽媽再把書打開放平,讓孩子想像書的樣子像什麼。

從事物的不同角度讓孩子去聯想,鍛鍊孩子從不同層面看問題的能力,儘管一開始可能有些困難,但持之以恆就會有效果。


情景假設法

家長可以在平時聊天時,多問一些「如果」,來引導孩子思考,開啟他的想像思維。

比如家長可以說「如果一張只能睡兩個人的床要睡十個人,會怎麼樣?」孩子會說「會擠下去,會很熱,會搶被子,會打架。」

家長還可以問「如果房子沒有一扇窗戶會怎麼樣?」孩子可能會說「會很熱,會很黑,會看不到風景。」

讓孩子獨立想出某個場景下可能的後果,鍛鍊孩子的想像和推理能力。


遊戲訓練法

另外還有一些更有針對性的注意力訓練遊戲,通過鍛鍊孩子的視聽感知,提高孩子的理解、反應和轉化能力。

比如鍛鍊反應和專注力的蘿蔔蹲、我是木頭人,還有鍛鍊注意力的舒爾特表格,訓練視覺區辨和廣度的找不同、連線成畫等等,都是很好的日常親子互動遊戲。

順應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進行教育,才能更好的發揮孩子的潛能。



輔助學生素質教育,普及兒童感統訓練,我們一直在路上。

相關焦點

  • 國家禁止幼兒園小學化,那就讓孩子零基礎入學?
    關於幼兒園小學化的話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這幾年,關於「牛蛙」「雞娃」的話題也是屢屢見諸於眾多新聞和微信公眾號大咖的文章裡;那麼,國家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不是真的就在孩子上學前讓孩子「放飛自我」什麼也不用管了?
  •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但是這2項能力,家長還是要讓孩子掌握
    其實幼兒園禁止「小學化」這個幼兒園辦學一來,一直都禁止的,只不過今年又非常正式、重視的提出來了。因為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家長再讓孩子過早接受小學的知識。當孩子的思維得到充分培養,孩子往後的學習更加的紮實。那麼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可以著重培養孩子這2項思維能力。
  • 人民日報:禁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孩子3-6歲應該學什麼?
    ,因為「超前教育」讓孩子過早的進入學習,這是違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的,等到孩子上小學之後,他們很容易被學習產生厭噁心理,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漸漸的影響孩子的發展。雖然現在的孩子上學很勞累,但家長心裡更累!這一切都沒有辦法,被形勢所逼!現在新的規則出了,禁止幼兒園「小學化」!
  • 幼兒園又被禁止「小學化」,不教知識,那幼兒園都該教孩子什麼?
    明確提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其實這已經不是幼兒園第一次被禁止「小學化」了,但是卻是屢禁不止。這其中有學校的責任,也有家長的責任。「什麼年紀做什麼樣的事」用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最合適不過了,小學的知識,就是要等到孩子七八歲了,大腦發育到可以吸收這些知識的時候才要學習的。
  •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如今那些小朋友怎麼樣了?
    教育局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對於小朋友們來說可謂是一件好事! 學中玩,玩中學,小朋友們都不亦樂乎!幼兒園重在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獨立能力、創造力。幼兒園禁止小學化,但是小學又學的非常快! 一年級數學還好,語文拼音學得特別快,很多小朋友跟不上!這可急壞了不少家長。我女兒今年一年級,如今已經上課二十幾天了。 老師做了單元測試,全班四十幾個人,語文數學都是一百分的只有十八個,其中十八個據家長說,都是平時在家裡學過的!
  • 幼兒園又被禁止「小學化」,不教知識,那幼兒園都該教孩子什麼?
    明確提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其實這已經不是幼兒園第一次被禁止「小學化」了,但是卻是屢禁不止。這其中有學校的責任,也有家長的責任。「什麼年紀做什麼樣的事」用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最合適不過了,小學的知識,就是要等到孩子七八歲了,大腦發育到可以吸收這些知識的時候才要學習的。而幼兒園要帶著孩子做得自然也是要符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就是要促進兒童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各方面協調發展。
  • 教育部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禁止學前教拼音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的,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 立法禁止幼兒園小學化,能讓幼兒園成功去小學化嗎?
    其中明確提到,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部早有明確要求。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曾下文要求規範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此次在《學前教育法》立法中,將幼兒園去小學化,作為法律規定,這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該規定的法律效力。但是,立法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會讓幼兒園成功去小學化嗎?
  • 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但有個習慣越小培養越好
    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作為明年上小學的老母親來說真的是喜憂參半我家孩子上的是公立幼兒園,對於政策的執行肯定更加嚴苛。對於我一直推崇娃娃長久思維的訓練來講,肯定是非常願意接受的。既然不能急於求成讓孩子小學化,但是我們也不能讓孩子放任自流。 那麼培養一個孩子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孩子8歲之前最重要的能力,後悔知道得太晚了...
    隨著開學,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 的問題,也又一次地在家長圈掀起了一番熱議。很多家長都希望 ,孩子在幼兒園就打下足夠牢靠的基礎,能夠儘快 適應小學的節奏。但是不管你有多焦慮,都千萬要拎清楚這一點:幼兒園小學化看似贏在起跑線,其實嚴重違背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 禁止幼兒園教學小學化,部分家長陷入焦慮,家庭教育才是破局之道
    寒石冷月老師最近兩年來,一直在關注幼兒園去小學化教學的進展情況,通過對部分小學一年級學生、老師和家長的調查,發現每個班裡至少有幾名孩子在學習方面出現問題,如坐不住聽不進,課堂紀律意識缺乏,聽力和理解能力達不到,書寫有困難,背記有困難等現象。
  • 小學化是幼兒園的害群之馬
    日前,《廣州市幼兒園條例(草案)》提請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進行一審。為實現「幼有優育」,《草案》一審稿明確禁止以任何形式的測試或考試進行幼兒園招生,禁止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和其他超前教育或強化訓練,杜絕「小學化」傾向,否則將對幼兒園處以最高20萬元的罰款。
  •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小學進度太快,家長直呼:太難了
    學前教育法草案意見徵集1)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小學進度太快,孩子跟不上怎麼辦?部分家長提出,現在很多小學需要考核合格才能入學,需要考核拼音、數學有些學校甚至還要考核英語,幼兒園禁止教授小學知識,怎麼通過小學的入學考核?3)幼兒園禁止小學化,意味著從學前教育就要報輔導班?
  •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小學進度太快,家長直呼:太難了
    幼兒園不教授小學知識,但是很多小學生默認孩子已經基本掌握數學基礎和拼音基礎,教學進步較快,基本知識一筆帶過,有些學校甚至小學開學兩周就開始進入算術組詞階段,對於沒有任何基礎的孩子來說,確實很難,同時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這是不是與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背道而馳,這樣一刀切的方式,也會讓幼升小成為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只是短期的"領跑",給長遠學習帶來很大危害
    幼兒園小學化是指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於小學階段,強調向幼兒&34;知識,忽視幼兒在遊戲中的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忽視了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身體各部分的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開發。幼兒園小學化教育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化只是滿足孩子短期的&34;,給長遠學習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 重磅:教育部叫停幼兒園「小學化」!禁止教拼音、算術、英語……,你怎麼看?
    要求相關部門通過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專項督查,促進幼兒園樹立科學保教觀念,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對於不適應科學保教需要,習慣於「小學化」教學,不善於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組織開展遊戲活動的,要通過開展崗位適應性規範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
  • 慧讀國際少兒英語: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一刀切真的好嗎?
    通知指出,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這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身心健康發展。對此,家長們眾說紛紜。
  • 部分幼兒園被禁止「小學化」,沒想到家長卻這麼說…
    原來是傳說很多幼兒園盡致學前教育。天呢,這可真是噩(驚)耗(喜)~~~小編萬萬沒想到的是,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家長第一個不樂意了!這不,都要去起義退園了。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對於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的,要督促其參加專業技能補償培訓並通過考試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仍不能取得教師資格的,要限期予以調整。對於不適應科學保教需要,習慣於「小學化」教學,不善於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組織開展遊戲活動的,要通過開展崗位適應性規範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
  • 禁止幼兒「小學化」教育的規定,是否適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嚴禁幼兒園教授拼音、識字、計算等小學課程內容,社會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環境。」
  • 幼兒園禁止提前教拼音和識字
    (資料圖片)早在2016年,廣東省教育廳就針對「小學化」現象發布了《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根據幼兒活動的屬性,把幼兒園一日活動劃分為生活活動、體育活動、自主遊戲活動和學習活動四種類型,旨在幫助幼兒發展生活自理、與人交往、自我保護等能力,逐步養成健康的生活規則和習慣,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