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尿、過早加輔食…老人帶娃的這些「坑」,你遇到了嗎?

2020-09-04 Alex123

要說教娃路上遇到阻礙有什麼?


隔代教育必須排上前三。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一旦把「帶娃權」託付給了孩子奶奶或者外婆,以後想要重新管教嘛,說不定自己先被「教育」了。

畢竟在他們眼中,我們那也還是孩子,「孩子」怎麼能帶好孩子?更何況,我們不也是這樣好好被帶大的嗎?啥事都沒有……

但由於種種原因,老人帶娃又確實成為了現今「帶娃黨」的主力。

正是因為有了她們甘願捨棄自己的廣場舞C位、退休後旅遊的生活……來帶娃,我們才能擁有多一些個人時間來工作、生活。

但看著以下情景,子女的身份告訴我們得體諒,媽媽的身份告訴我們,忍不了啊!

「穿什麼紙尿褲,

你們這代人不都是把尿大的」


關於把屎把尿的危害,很多人都聽過不少:

一方面,0-1歲的寶寶,膀胱的儲尿功能非常弱,通過把尿刺激排尿,容易使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反而容易尿頻;另一方面,把尿的動作對孩子的髖關節會有異常刺激。還是等各方面發育成熟些,進行如廁訓練比較好。


可我們清楚沒用啊,逃不過咱爸媽不肯:


「紙尿褲不透氣,悶著容易長疹子!」


「你們小時候,不都這樣把尿大的嗎?」

溝通要點:


首先,要令老人安心,我們就要證明有能力把寶寶照顧好:及時給寶寶更換紙尿褲,將屁屁清洗乾淨並塗上護臀霜,儘量避免紅屁屁……

其次,要找值得信服的依據。現在大部分中老年人抖音快手玩得那是一個溜,自然並非食古不化的人,看兒科醫生的時候,順帶問上一句;看到相關新聞,推波助瀾一下:

「爸、媽,看把尿真的不太好,寶寶還小,咱不急,等大點再戒紙尿褲啊……這些紙尿褲,都是特價超便宜囤的,就不用麻煩一直把尿啦……」


「看隔壁家的娃,可比咱寶寶胖多了」


孩子白白胖胖才健康,瘦瘦的就是「營養不良」?

有些老人為此可能還會「發散思考」,拋出「寶寶這麼瘦,是不是你的奶水沒營養」「是不是東西吃得不夠」等容易激發矛盾的論斷。


溝通要點:


老人家或許是誤會了「長得好」的標準,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曲線,只要寶寶的身高、體重在合理範圍內就是合適的。


不要跟別人家的寶寶比,也不要關注某個點寶寶的身高體重,而應該看整個發育趨勢。


而且胖寶寶並不意味著健康,反而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由於「負重」較多,可能爬行、走路等大運動發育更晚;出現X型腿、O型腿的風險也更高……


「光吃奶怎麼能長肉,吃點米糊才夠飽」


有些老人可能覺得:寶寶光吃奶,幾泡尿就撒沒了,寶寶肯定吃不飽啊~所以迫不及待要給寶寶添加輔食,才剛滿月呢,米湯蛋黃什麼的時不時給寶寶「嘗嘗味」……

溝通要點:


不管怎樣,母乳才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這一點我們務必堅持。


至於輔食添加,請告訴他們不要操之過急,寶寶還沒滿6個月,消化功能發育還很不完善,對於固體食物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一般來說,寶寶滿6個月齡時開始添加輔食,最早不要早於4個月。


「這飯太硬了,還是吃糊糊好」


有些老人過於心疼小孩,想著寶寶牙齒還沒幾顆,當然得給他吃軟軟的食物,甚至會自己先把食物嚼爛了再給寶寶吃;即使寶寶到了10個月、1歲,輔食還是米糊菜泥等各種爛糊糊!


溝通要點:


可以讓老人知道:如果一直都給寶寶吃鬆軟的食物,寶寶的咀嚼能力、消化能力難以得到充分鍛鍊,還可能影響口腔發育,甚至影響學說話呢!


寶寶滿10個月後,基本可以吃硬度相當於香蕉的固體食物了,他的咀嚼能力、消化能力都需要得到相應的鍛鍊。


「小孩怎麼能和大人一樣呢,

穿這麼少容易著涼」


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冷」。

剛秋風起,有些老人就給寶寶裹著一層又一層,生怕寶寶受涼感冒,恨不得穿上羽絨,好好的潮童秒變「矮大胖」。


溝通要點:


這其實不能太怪老人家,畢竟,有可能是他們自己怕冷。


所以,我們得讓老人們了解到小嬰兒的體感溫度是不一樣的。寶寶的新陳代謝快,一般按你的體感來添減衣物更合適。


你可以摸摸寶寶的脖子後面,如有溫熱感且不出汗,則代表穿著正合適;摸摸寶寶的後背,如果後背有汗,則表示要減衣了。

其實,這屆「硬核中老年人」,不少人為了帶娃真的付出了很多:


不光要顧自己的崽,還得顧崽的崽;說要「科學育兒」那就學;說1歲前不能放鹽,那就不放……


在我們的後臺,不時也會看到一些奶奶在學習,希望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家人。

所以,不妨給雙方多一點時間,遇到不同的養育觀念,就細心求證,老人家不信服,那我們下次直接問醫生,找專業的文章,總有能達成共識的方法。

所以,大家與長輩之間,有遇到什麼教育理念的衝突嗎?

你有找到什麼好方法?來評論留言,我們一起來參詳參詳~



相關焦點

  • 穿開襠褲,睡扁頭,老人的這些錯誤育兒法,父母順從坑的就是娃
    但是老人的育兒方法真的就科學嗎?我們經常能看到老人帶孩子時,會讓寶寶穿開襠褲、睡扁頭等等。 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影響。但當家長發出反對的聲音時,老人們就會說:「我以前就是這樣帶你的,我看你現在長得也挺好啊」,一句話堵得家長們百口莫辯。
  • 寶寶輔食啥時候加肉合適?很多父母想錯了,過早過晚都不好
    但給孩子添加輔食要掌握科學原則,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年輕寶媽經常熬大骨湯,一片好心辦壞事,娃因此被送進醫院大學同學小麗有了孩子以後就辭去了工作,安心在家帶娃。雖說她是一個新手寶媽,但是只要關乎孩子的事情都會特別用心。在懷孕的時候小麗什麼都吃不下,導致孩子生出來之後體重很輕,看起來十分瘦弱。
  • 老人8個帶娃陋習,你家中幾招
    總有一些新手媽媽(包括我)因為陋習,在帶娃的路上有血一般的教訓,尤其是老人帶娃誤區多多。大腦會與較硬的顱骨相撞,容易發生腦震蕩,顱內出血☞綁腿剛開始學走路有點o型腿或x型腿都屬於正常現象,長大後會變直,刻意綁腿可能會造成發育性髖關節脫位☞過早學習坐
  • 老人帶娃確實辛苦,但有些壞習慣真不能忍!
    家有老人幫忙帶娃,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娃有了人照顧,爹媽才能更放心地去工作呀~不過,老人帶娃總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些帶娃方式已經被指出很不科學了,但他們還是老一套。我們不是責怪老人帶娃有多「糟糕」,只想糾正一些老人帶娃時的錯誤行為,為的是共同進步,一切都是為了寶寶好嘛~
  • 老人喜歡給娃「把屎把尿」,年輕父母要及時阻止,不然孩子很受傷
    文|秘籍君許多新手爸媽,因為初為人父人母,帶孩子沒經驗,都會請家裡老人幫忙帶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寶爸寶媽看見老人給孩子把屎把尿,可能就自然而然地默認這種傳統的育兒方式,但是你知道這樣做的危害嗎?中國式「把屎把尿」很多年輕的人,即便沒有成為父母,也都一定見到過這樣的場景:老人在帶娃的時候,接收到孩子的排便信號,或者推算出孩子該排便的時間,就把孩子抱起來,雙腳分開端坐,然後用雙手兜住孩子的屁股,將孩子的雙腿分開,抱坐在大人的腿上,同時讓孩子的背自然地靠在大人的腹部上,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把屎把尿」,可能整個過程還伴隨著大人的一些引導的聲音「噓——噓」,幫孩子建立條件反射
  • 和老人一起帶娃,常見的7個矛盾,你家的中了幾個?
    和老人帶娃,會經歷很多的矛盾,總是會讓平靜的生活不時地激蕩起水花四濺, 擾亂心神。雖然老人有帶娃的經驗,但是那都是過去的老經驗,科學在不斷的發展,很多過去的傳統方法,慢慢的被證實是不靠譜的但是老人們思想陳舊,不願意接受新生事物,這就是老人和年輕人之間會產生的矛盾。今天小恩和大家細數一下和老人一起帶娃常見的矛盾,你家中了幾個?
  • 寶媽給寶寶加輔食,卻婆婆吐槽:做輔食像做豬食!科學餵養錯了嗎
    這不,有一位寶媽在網上發帖求助,說自己因為寶寶的輔食問題,和婆婆起了爭執,難道科學餵養錯了嗎?正是因為這一個行為,她被婆婆吐槽:"油不放鹽不放,你給做寶寶輔食像做豬食!"老人家認為,孩子吃鹽才更有力氣。但是琳琳知道,如果過早給寶寶吃鹽,對身體不好。
  • 有種尿叫「媽媽覺得你有尿」,新型把尿坑娃於無形,寶媽渾然不知
    「媽媽覺得你有尿」曉麗的女兒剛剛滿1歲,她怕天熱,給女兒穿紙尿褲捂出紅屁股,索性就紙尿褲給脫了去。後來女兒上幼兒園以後,曉麗發現女兒總是尿褲子,不光是這樣,有時候孩子只要聽到水流的聲音,就想要去尿尿,就跟條件反射似的。分析:曉麗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醫生了解情況後說出了原因。
  • 老人帶娃禁忌,婆婆們不要再這樣帶娃了,寶爸寶媽你家有沒有中招
    隨著社會生活壓力大,寶媽們帶娃與工作不能兼顧。便讓老人幫忙照看,由於婆媳成長年代思想不同,育兒觀念產生分歧,因此導致家庭矛盾,造成婆媳關係不融合。老人帶娃是把雙刃劍,他有豐富的育兒經驗,同樣也有老舊的育兒思想。今天小編一起探討下老人帶娃的禁忌。記得轉發給婆婆/媽媽和老公看哦,一,對孩子不應該說那些話。1,媽媽去工作了,不要你了,奶奶要你。
  • 夏季給娃把尿方便?兒科醫生:過早把尿訓練,會給孩子帶來「傷」
    導讀:夏季給娃把尿方便?兒科醫生:過早把尿訓練,會給孩子帶來「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夏季給娃把尿方便?兒科醫生:過早把尿訓練,會給孩子帶來「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米粥、雞蛋羹入選寶寶輔食榜單?看似寶寶愛吃,實則在「坑」娃
    「文/茉莉媽咪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專家指出,寶寶在6個月之後,母乳就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需要父母給寶寶加餐。但是很多年輕媽媽們,自己就不怎麼會做飯,更別提給寶寶做輔食。給寶寶煮個小米粥、蒸個雞蛋羹,這些做法簡單的輔食,就成了廚藝不精的媽媽們的首選。即便是一些老人,也認為寶寶吃小米粥和雞蛋羹非常有營養。
  • 老人帶孩子的10大誤區
    現代生活壓力大,大部分媽媽在生了孩子以後需要重返職場,帶娃的重任就落到了雙方父母身上,有些選擇孩子奶奶帶孩子,有些是外婆帶。兩代人在帶孩子的觀念,經驗各方面差異很大,也導致了一些家庭矛盾,那麼老人帶孩子有哪些誤區呢?1. 俗話說的好,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那麼在老人帶娃中就變成奶奶覺得孩子冷。「孩子沒六月」這大概是南北方奶奶們難得統一的共識。
  • 這些老人真不適合帶娃,不然會坑孩子
    雖然老人育兒經驗豐富,但講真的,有幾種老人真不適合帶娃,大家還是要多想一想再下決定: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新聞,說有個奶奶很迷信,帶孫子去算命。這樣迷信的老人分分鐘把孩子坑慘,把孩子交給他們照顧,你真能放心嗎?
  • 媳婦如何處理老人隔代帶娃矛盾?奶奶:別讓我挨著累還落不著好!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隨著全面二孩時代的到來,帶娃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大。很多老人一方面享受著陪伴孫輩成長的天倫之樂,一方面又長時間承擔著「責任重、風險高」的帶娃壓力。這樣的「甜蜜的煩惱」,存在於不少家庭之中。
  • 獨自帶娃的7個坑,第一個你是不是就中招了?
    簡介:對於許多初次成為父母的人來說,帶孩子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在許多情況下,在意識到如何正確帶孩子之前要經過一個個錯誤的嘗試。 但是,除了自己摸索外,從他人那裡學習足夠的教訓更為重要。這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帶娃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坑。當然,一些奇怪的育嬰方式也是一個坑,許多父母也因為聽信而被坑。因此,父母仍然需要仔細區分一些建議與老人建議以及其他建議,以便正確地撫養孩子。今天,編輯將向您講解帶娃路上的七個坑,有很多父母第一個坑就中招了。
  • 老人哪種帶娃方式一定要阻止?網友:給孩子把尿,這個危害真不小
    文|福林媽咪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兩代人一起帶娃,寶媽一個人帶娃太辛苦,或者是需要回到工作崗位,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這樣的情況下,兩代人之間的育兒觀念就會出現分歧,在如何帶娃這件事上,總能出現新舊觀點的交鋒。
  • 七大帶娃避坑指南,新手爸爸媽媽一定要看哦
    不少老人們總覺得寶寶年紀小,抵抗力差怕冷,所以帶孩子時給孩子穿很多的衣服,即使是炎熱的夏季,他們也會把孩子捂得嚴嚴實實,並且不願意開空調,生怕空調的風會把孩子吹懷。可是伺候月子的婆婆看見小小的人兒整天睡小床,就有話說了,大冬天的讓我孫子一個人睡,她不冷嗎?你們嫌麻煩不如讓我帶著睡!
  • 五個帶孩子的誤區,你中招了嗎?
    現代生活壓力大,大部分媽媽在生了孩子以後需要重返職場,帶娃的重任就落到了雙方父母身上,有些選擇孩子奶奶帶孩子,有些是外婆帶。兩代人在帶孩子的觀念,經驗各方面差異很大,也導致了一些家庭矛盾,那麼帶孩子有哪些誤區呢?1. 俗話說的好,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那麼在老人帶娃中就變成奶奶覺得孩子冷。「孩子沒六月」這大概是南北方奶奶們難得統一的共識。
  • 別盡信老人言,這個月份前不能給寶寶把屎把尿,不然坑的都是娃
    這不是夏天到了嘛,天氣熱,婆婆不再給寶寶使用紙尿褲,而是開始把屎把尿。對此小慧心裡有一百萬的不願意,因為她聽說太早把屎把尿對寶寶有害,可婆婆卻覺得沒什麼,還說「之前帶娃都是這樣,也沒見哪個出現問題啊」。之前的經驗就代表一定正確嗎?當然不是!隨著醫學的進步,從前的一些觀念在不斷被推翻,其中就包括過早給寶寶把屎把尿。
  • 奶奶帶娃一個星期,寶寶回家就不吃輔食,得知原因後,寶媽很生氣
    奶奶帶娃一個星期,寶寶回家就不吃輔食,得知原因後,寶媽很生氣前些天,朋友小婷就和婆婆鬧了些不愉快,還說,以後再也不讓老人幫忙帶娃了。而除了鹽之外,還有一些問題也是老人帶娃時常見的錯誤,爸媽們一定要及時發現,不然等你接手的時候,可能就晚了。老人常犯的帶娃錯誤還有哪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