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 11 月 24 日港股盤後發布了 2020 年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本季度小米總營收 722 億人民幣,超市場預期 700 億,同比增長 35%;而經調整淨利潤 41 億,顯著高於市場預期 33 億。
收入端上主要是由於小米手機出貨量大漲之後,手機的 ASP 比較抗打,帶動收入超出了市場預期,而費用上主要是行政費用比較克制,同時研發費用也逐步穩定下來,帶動整體利潤小超預期。而詳細看這個季度收入和利潤的實現過程:
(1)手機業務在華為持續被動失利國際國內市場後,小米無論是從品牌升級還是手機出貨的角度,均在持續受益,尤其是這個季度出貨量大漲之後,手機客單價表現堅挺,超出了市場預期;
(2)IoT 硬體只能說是緩慢恢復,成熟單品電視和電腦的增長動能依然較差,在冰洗空調等暢銷大單品缺位的情況下,主要是靠小件通電產品來勉強支撐該板塊的增長;
硬體業務增長從收入和毛利表現均處在邊際改善的狀態。這個季度主要問題是在網際網路業務上:
(3)網際網路業務作為利潤的壓艙石,三季度走出疫情當廣告主預算穩步回歸,手機出貨也在逐步回歸之際,高毛利廣告業務增速反而在放緩,同比從上季度的 23% 放緩至 14%;同時之前高速增長的遊戲與金融業務竟然同比倒退,導致整體網際網路業務推動速度明顯放緩,同比增速直接從上季度的 29%,掉至 8.7%。
(4)雙品牌戰略、5G 手機推廣以及全球拓展之下,宣傳推廣費用持續居高不下,遠高於收入增速;但這個季度研發費逐步穩定下來,行政費用表現異常克制,同比幾乎零增長,費用端整體表現超預期。
整體來看,這個季度財報最大的利好手機出貨,市場已提前知曉,其他增量信息來看,網際網路收入端表現令人小感失望,費用上研發與行政基本穩定或明顯克制,帶動利潤小超預期,算是形成一定利好。
而再往後看的話,相比與上季度弱弱的財報 vs 財報後三個月內 50%+ 以上的漲幅,隨著華為制裁事件逐步走出最糟糕的情況,新榮耀用新的公司實體同樣可以獲得高通的 5G 手機晶片,小米再次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已經變小。
海豚投研在此前的前瞻性文章《「華為紅利」 漸消,小米拼實力能行嗎?》中總結了這個季度需要尋找的增量信息,以下是通過最新財報對這些問題的詳細分析:
1. 出貨飆升快速拉漲手機業務表現
小米手機收入本季度 476 億元,同比大幅飆漲 47.5%,在出貨量大筆飆升的帶動下,收入增速開始猛躥,與過去八個季度負增長以及 20% 以內的增速形成鮮明對比。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手機出貨量本季度為 4660 萬部,基本符合 IDC 此前發布小米全球 4650 萬部的出貨量數據,同比大漲 48%;而根據 IDC 數據,三季度行業是 1.3% 的負增長。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如果以 IDC 發布的三季度手機出貨量數據來看,小米手機出貨的地域驅動力的話,廣告與增值盈利能力較強的國內市場已明顯轉正:
(1)本季,小米國內出貨量本季度增速從上季度 22% 的降幅直接轉為 13.4% 的正增長,是小米國內是連續兩年負增長後,首次轉正,市佔率終於再次站上了 13%。可以看出,九月中旬之後,華為晶片斷供後,華為手機受到嚴重影響。而小米從中受益明顯。
再加上小米雙品牌策略下的價格上行,國內手機 ASP 上升了 14.7%,也就是說這個季度小米國內手機業務的增長可能已達到了 30%。
數據來源:IDC 海豚投研整理
(2)海外疫情緩解後:小米三季度海外出貨量從下跌 6% 轉為飆漲 54%,大幅跑贏海外智慧型手機市場整體 3.6% 的正增長。
從小米在財報中公布的信息來看,歐洲地區,尤其是華為逐步退出的西歐市場已成為印度之後,小米國際市場新的增長點:它在西歐市場出貨市佔率已升至前三、中東歐排名第二。在其他如拉美、中東、非洲等市場, 手機出貨排名已至少前四。
國際市場,尤其是對於網際網路服務開發希望較高的西歐市場,小米持續收割華為市佔率下降的紅利。
橫掃國際市場之際,手機綜合客單價依然堅挺:
本季度手機綜合客單價並沒有出現市場想像的下滑,1022 元的客單價,相當於同比增長 1.6%;雖然國際市場上增量市場與拉美、中東等的大幅開拓,並未明顯拉低綜合客單價,海外市場手機客單價僅下降 1.5%,而國內市場由於小米 10 開始明顯開始向上定價,國內 ASP 同比上漲了 14.7%。
5G 手機的來臨,小米系列手機國內向上定價持續推動小米整體客單價的提升。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此外,手機業務毛利率相比二季度明顯穩住,達到了 8.4%,站上了公司 8% 的基準線指引以上。對於毛利率的改善,公司的解釋是毛利相對較高的海外業務增速較快所帶來的結構性改善。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2. 網際網路業務有 「驚 「無」 喜」
本季度網際網路服務:該業務錄得收入 58 億,相比上季度 29% 的增速,同比僅增 9%。而且各個業務線沒有任何的驚喜,反倒令人感覺失望:
首先,廣告業務本季度收入 33 億,同比增長 13.7%,較前兩個季度明顯放緩,在主要廣告主投放逐步恢復的情況下,小米廣告增長反而在放緩令人費解,等待小米電話會的解釋。
其次,之前由遊戲帶動的增值服務增長也開始熄火:遊戲本季度收入 8 個億,同比增長下跌了 2%,而上季度的增長還是 55%。
小米解釋是因為疫情之後用戶玩遊戲時長變短,但考慮到遊戲行業整體還是 15% 以上的增長,海豚投研更加傾向於認為小米作為遊戲應用分發渠道分成下降可能已經體現到了財報端。
同時,除了遊戲之外的其他增值服務(小米金融、有品電商、電視會員等)本季度同比增幅 4.5%,較上季度 30%+ 的增長同樣明顯放緩。小米金融業務持續放緩速度,收入增速已經有正轉負,而且隨著網際網路小貸業務監管的加強,小米金融估計會持續受到影響。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另外,MIUI 系統作為小米網際網路服務的基石,本季度末月活達到 3.68 億,同比增速加速到了 26%。但新增的月活都是低網際網路變現值的海外用戶,國內還是小幅下降的狀態。
目前,海外 MIUI 月活已國內的 2.5 倍之多,但從收入貢獻上來看,海外網際網路收入這個季度僅 7 億,對小米整體網際網路服務的收入貢獻只有 12%。
國際在月活中的絕對主力,加上手機業務本身區區 8% 左右的毛利率水平,在海外相對高價值的用戶中推動月活在下遊網際網路端的變現,應該是小米不得不推動的事情。
而本季度,承擔網際網路變現核心的國內 MAU 這個季度僅 1.09 億,同比環比持續小幅下降;不過如果小米手機之後國內出貨的持續回歸,穩住國內月活還是有希望的。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網際網路業務作為小米的利潤引擎,這個季度毛利表現基本穩定:本季度網際網路毛利率 60.4%,與上季度 60.3% 齊平。
增值業務板塊此前一直大幅減值的金融資產這個季度有所改善:本季度應收貸款的信貸虧損撥備 4.16 億,與去年同期 4.15 億基本一致。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3.
小米 IoT 與生活消費品收入在本季度達到 181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6%,相比上個季度的 2% 有所改善。
如果把 IoT 分成電腦與電視等成熟的主要 IoT 產品與其他產品。可以看到,這個季度增長較為明顯的還是其他單品,如掃地機器人、手環等等,此類 IoT 產品同比增長了 24.6%,電腦電視等主要 IoT 也只是恢復了正增長而已。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而且從毛利表現來看走出二季度的瘋狂促銷之後,這個季度小米 IoT 毛利率有所改善。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4. 研發、行政費用明顯放緩,銷售繼續高投入
相比於上個季度,小米這個季度雖然研發和行政費用節制了很多,但是銷售費用依然居高不下:本季度銷售費用再次大漲 40%+,達到了 36 億;
其中,為了海外市場開拓,小米持續狂砸廣告,廣告費用同比大漲 52%,至 13 億人民幣;同時,海外銷售也導致包裝運輸費用的大幅增長。
同期,研發與行政費用則增速有明顯放緩趨勢,尤其是研發費用,去年同期單季研發投入首次站上 20 億之後,同比高基數下,本季度研發費用增速僅有 14%。
最終,小米在收入超市場預期,綜合毛利表現基本平穩,費用邊際改善的情況下,海豚投研重點關注的核心經營利潤(收入 - 成本 - 三費)達到了 34 億,核心營業利潤率 4.7%,較上季度的 3.1% 明顯改善。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在其他重要數據上:
1. 本季度小米總營收 721 億人民幣,超市場預期 700.2 億,主要因為手機均價堅挺,IoT 業務回暖步伐尚可。
整體收入同比增長 34.5%,手機業務的快速恢復拉動小米加速增長。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2.」國際米 「:從收入區域結構上來看,小米已經是一家嚴格意義上的國際公司,境外業務佔比高達 55%,再創新高;海外疫情減輕後,增速迅速拉到了 52%。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3. 本季公司實現毛利潤 102 億,同比增長 23%,毛利率達到了 14.1%,與市場預期 14.3% 基本相差無幾。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海豚投研整理
4.小米經調整淨利潤本季度 41 億,同樣超出了超市場預期的 33 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