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的原罪:讓學歷成為簡單的敲門磚,研究生教育缺乏分流淘汰

2020-12-19 高校網大秀

為什麼考研?

馬上又迎來一年一度的碩士研究生全國統考,在最近幾年報名人數屢創新高的學生中,他們很多人並不知道考研的真正意義,大部分人僅僅是為了提升學歷而在就業市場上獲得競爭力,而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缺乏嚴格畢業出口的中國本科高等教育,讓就業市場不斷對求職者的學歷進行拔高,曾經很多本科起點的崗位門檻,已經上升為碩士研究生,甚至達到了博士研究生的程度。雖然每年能成功「上岸」的幸運兒還是少數,然而成功進入研究生的學生中大部分人僅僅是抱著拿文憑的目的,從來沒有把未來從事科研工作當成目標。

研究生教育趨於本科化

從中國高等教育恢復高考以來,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在短時間內急速擴張,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高校提拔了一批水平較低的教授導師隊伍,這些教授根本沒有真正的學術科研實力,在時代背景的推動下,讓他們成為碩導和博導,也讓國內研究生教育趨於本科化,都屬於嚴進寬出,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水準影響到了畢業研究生的水準,因此目前就業單位對學歷的要求並不是看重求職者的專業能力,而是希望用研究生統考來幫助他們篩選優秀的本科畢業生,例如更有的英語能力、更強的學習能力。用人單位都需要對校招學生進行重新塑造和技能的培養。

缺乏淘汰分流體系

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養學術型人才,未來可以從事科研創興的工作,然而在海量的研究生中,真正具備科研素養的畢業生並不多,尤其是一些名校,隨著研究生導師隊伍的不斷提升,不再是單純地學生覺得老師水平有問題,更多的是導師們覺得學生不具備學術研究工作,然而在目前國內的高等教育體系下,研究生導師不能輕易地淘汰自己的學生,高校也缺乏研究生分流的渠道,這也是為何國內研究生論文造假以及導師和學生矛盾的根源之一,例如:上海交大倪冰冰教授事件,作為一名海歸青年教授,在國際學術圈內非常知名,卻因為一名學生根本不按要求做工作,最後暴怒在微信中爆出口而被處分,高校缺乏對研究生教育的淘汰分流體系,只能採用目前拖著等時間,自動淘汰的尷尬,不僅浪費導師和學生的時間,更是對有效高等教育的浪費!

因此,國內高校研究生教育想要提升質量,那麼淘汰分流制度必不可少,不能讓研究生教育趨於本科化,對於不適合做學術型的碩士研究生,儘早轉為專業型碩士,降低學術畢業標準,也可以減少垃圾灌水學術論文和造假論文的湧現!

相關焦點

  • 虹野:不要讓學歷成為職業流動的壁壘
    ,一些教育專家往往會提到美國模式、歐洲模式甚至新加坡模式,以肯定教育在職業分流中的作用。但是,他們卻忽視了兩個重要的現實基礎:一是在我們的社會觀念中,教育被賦予了太多「改變命運」的功能;二是職業之間的不平等和行業壁壘是客觀存在的。這往往會加劇教育首次分流帶來的「改變命運」的效應,也使得人們過度追逐「學歷教育」。
  • 研究生教育改革:「混文憑」將成歷史 分流退出機制或將大範圍推廣
    在受訪教育專家看來,建立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轉變「嚴進寬出」的培養模式,已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對於研究生和準研究生群體而言,在最新一輪研究生教育改革拉開大幕時,他們將面臨怎樣的新形勢?「混文憑」將成為歷史?今年,全國研究生在校人數預計將突破300萬,相比之下,1949年,全國在學研究生人數僅有629人。
  • 敲門磚式英語教育該降溫了
    日前,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表示,中國教育把英語看得過重了。他呼籲,讓英語考試的分數和難度下降,把150分變成100分甚至80分。俞敏洪,一個靠英語考試發家、靠英語考試掙錢的人,說出這樣的話的確是很清醒和有責任心的。  他的呼籲得到很多人認同,還有人認為可以取消高考英語。
  • 學歷是求職的「敲門磚」,但很多人卻放棄「專升本」,原因為何?
    文/曉寧說教育現在國家對於高等教育的重視越來越高,近幾年的高考中,各大高校都在不斷的進行擴招,所以導致2020年的大學應屆生人數高達874萬。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專科生的就業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尤其是現在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首先看的都是學歷水平,所以我們常說學歷就是求職的「敲門磚」。
  • 關於提升學歷的二三事,敲門磚,墊腳石,擴招全日制學歷
    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只要我有能力,有沒有學歷無所謂,我不否認有這樣的情況,但是,這只是很小一部分人有這樣的機遇,更多人的感受是,我有能力卻缺少機會,當機會來臨時只能遺憾錯過,你有能力只是缺少一個敲門磚,你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只是缺少一個墊腳石。
  • 學歷是道「敲門磚」
    多拿一張文憑 就能多一道敲門的磚!
  • 丁輝被淘汰:普通人永遠打破不了的「學歷歧視」和「精英圈子」
    丁輝的淘汰既在情理之中,同時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外:是因為大部分觀眾,甚至是節目嘉賓,都期待著丁輝作為一個基礎學歷不高的「大齡」青年,在頂級律所實現逆襲。情理之中:半路轉型律師的他,雖然2個月時間,考上一流法學院研究生。但是沒有四年本科堅實的法學基礎,很難短時間內成為一名頂尖律師。同時在節目中,不管是導師的「精英主義」傾向,還是其他實習生實實在在的「學歷壁壘」,都是「丁輝們」不可逾越的鴻溝。
  • 老師:本科學歷是就業的「敲門磚」
    對於大專院校和民辦本科院校,孰強孰弱,哪個更值得讀書,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不必糾結,若家長稍微了解大學的屬性,目前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不會糾結這個問題,在老師看來,未來「學歷」的高低更是就業的「敲門磚」。
  • 老師:本科學歷是就業的「敲門磚」
    對於大專院校和民辦本科院校,孰強孰弱,哪個更值得讀書,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不必糾結,若家長稍微了解大學的屬性,目前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不會糾結這個問題,在老師看來,未來「學歷」的高低更是就業的「敲門磚」。
  • 最高學歷是碩士研究生,第一學歷是大專,公司到底更看重哪個?
    最高學歷是碩士研究生,第一學歷是大專,公司到底更看重哪個有一些人還在迷茫,第一學歷真的很重要嗎?如果我已經是研究生了,那麼第一學歷還會有影響嗎?可以說第一學歷在某些公司來看,就是一個必備的敲門磚!但是在一小部分企業中,第一波被刷下去的就是第一學歷為大專的學生,根本不管你的最高學歷是什麼!那麼第一學歷跟跟最高學歷誰比較有價值呢?可能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最高學歷如果夠高的話,其實第一學歷並不重要。但是這一思想與現實恰恰相反!在大多數的時候第一學歷非常重要!
  • 教育部中考新政策:採取「分流制」50%學生無緣高中
    孩子出生後將面臨很多次升學考試:小升初、中考、高考等,中國應試教育下,分數高低成了唯一升學指標。今天咱們主要談談中考那些事兒,教育部中考新政策:採取「分流制」50%學生無緣高中。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這一塊,初中畢業生將面臨「分流制」,50%的學生成績優秀上高中,另50%的學生則無緣高中,可以選擇上職高、技術學校、中職學校等。
  • 本科以上的研究生、博士就不行嗎
    ;4、僅限本科,不是說高於本科就不能勝任,而是本科學歷足以勝任崗位需求,有效避免人才浪費,分流本科以上回歸民營企業,利大於弊;公務員、國考僅限本科: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多數的崗位報考要求中均僅限本科。對此曾經有過回應,招研究生是人才浪費!最早由2016年東莞國家公務員考試一次招募中提出。時至今日,已成普遍現象:按照近幾年的國考崗位情況來看,每年都有大約2成多的崗位「僅限本科」,成為了普遍現象。
  • 大專學歷是否已成為一種學歷歧視標籤?大專還有必要去讀嗎?
    更為專科生感同身受的是即使專科生通過了專升本考試,本科畢業後無論是考研還是工作,專科學歷這第一學歷仿佛一直在起負面作用,還是會影響自己的就業及升學。那麼我們不禁要反思:大專學歷是否已經成為一種學歷歧視的標籤?第一,從專科學歷就業情況來看,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薪資待遇與本科生有一定的差距。
  • 讀不下去的博士該分流淘汰了?!清華發文,有985高校出臺細則!
    最近,某985高校正式推出《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實施細則》;清華大學也發文明確表示:「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議」。當博士分流真正到來,制度中的絕對主角——博士生們對於這項制度又是否認可,是否支持?瀟灑走一回分流淘汰,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博士教育的典型特色。
  • 女研究生回答亽卻被淘汰
    現如今不再是看臉的時代,而是看學歷的時代了。不管是工作還是相親第一問的就是學歷,在面試中一份好的學歷確實能得以重用。雖然學歷能賦予深厚的知識,但在職場中更得需要思維去映襯。只有你把知識靈活運用到社會中,才能讓他人信服。
  • 還是本科是普通院校的985研究生?
    他就去問那家公司的HR,為啥錄取本科生都不要他這個研究生。HR的答覆就是:因為他的本科畢業院校是雙非院校(非985/211)。就是因為本科不是重點大學畢業就被淘汰,讓這個研究生感到了滿滿的歧視。一個是通過高考選拔出來的,一個是通過研究生考試選拔出來的。
  • 研究生擴招會導致學歷貶值嗎
    與此同時,在2020年擴招18.9萬人的基礎上,2021年碩士研究生規模還將穩步擴大。在這種大背景下,研究生學歷會不會貶值?未來若想繼續深造有何新途徑?研究生就業是否具備明顯優勢?問題一擴招會造成教育質量下降嗎?
  • 學校向素質教育轉向遇家長「掣肘」:為「敲門磚」學特長
    原標題:為「敲門磚」學特長,功利心會剪掉孩子飛翔的翅膀  新學期伊始,家住楊浦區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杜女士「狠心」停掉了孩子的書法興趣課,「作業太多,沒有多餘時間和精力」成為她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  如今的學生家長學歷大多較高、素質普遍提升,在內心也認同「提升綜合素質才能讓孩子有更長遠的發展」。
  • 考研訊息:研究生迎來兩個好消息,高學歷時代提前來了!
    時代在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更多的人可以享受良好的教育,因此社會上的本科生也越來越多。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本科生越多就代表著本科學歷越來越「不值錢」,去年我國本科畢業生達到了八百多萬人,很多本科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很多人為了能夠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會選擇考研來提高自己的學歷。在原來,本科生考研的壓力不是很大,每年的上岸人數也很多。
  • 大學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公布的一則機關服務中心公開社招合同制人員公示之中,交通服務部一般工作人員(駕駛員崗)崗位錄取的三位同學都是國內著名「211」高校的本科學歷,分別來自中央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211」本科生畢業當司機這算不算人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