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茶道——紫砂壺的部件構造解讀

2020-12-11 零基礎學茶道

傳統的紫砂壺,其結構分為壺蓋、壺身、壺底、壺嘴、壺把等。無論是口蓋的配合還是嘴、把的形態式樣,又或者是壺底的結構處理,這些都會體現出造型的立體感,實用和藝術美感的聯繫,從而決定一把壺的視覺美。

壺紐

壺紐亦稱「的子」,為方便摘拿壺蓋而設計。壺紐的大小比例和形態式樣常與壺身上下呼應。其變化豐富的造型,是紫砂壺設計的重要部位。常見的有幾何形紐、橋形紐、仿生紐、融蓋紐四種。

(1)幾何形紐:光壺中最常用的紐,呈圓珠形、圓柱形、立方形等,常取壺身的縮小造型與之呼應。易於拿捏,簡潔映襯是這種壺紐的最基本的要求。

(2)橋形紐:形似拱橋而得名,有圓條、方條等。也有紐上加設單環、雙環的,如「曼生葫蘆」,此種俗稱串紐。壺蓋的氣孔常設在橋形紐下方,因此在使用中是不便於通過按住壺蓋氣孔斷水的。

(3)仿生紐:是花器常用的壺紐,形象生動,造型精緻寫實,其中主要有獸形紐、瓜蒂紐、樹樁紐、花蕾紐等多種多樣的造型。

(4)融蓋紐:顧名思義是壺紐與壺蓋融為一體,也可以稱作一體紐,不單獨設立獨立壺紐,蓋沿通常大於壺口,以方便拿捏。

壺嘴

紫砂壺的壺嘴又稱壺流,是除去壺身外,用來控制出水的部件統稱。一般把整體部件稱作流,流頂部件稱作嘴。壺嘴的風格要求和壺身、壺把統一,粗細大小都決定著紫砂壺主體的平衡。根據其造型風格的不同,可分為:一彎流、二彎流、三彎流和鴨嘴流。根據其與壺身的銜接方式,又可分為:明接和暗接。最後根據其出水的途徑還可分為:獨孔、網孔和球孔。

壺嘴造型

一彎流形似鳥啄,也叫「一啄嘴」,一般為暗接處理。常見處理方法有向上和向外兩種,和壺身相接的位置較高。

二彎流根部比較大,通常出水較為流暢,用明接和暗接的處理方式均可。

三彎流源於銅錫壺造型,早期壺式使用較多,壺嘴根部整體脫出,在靠近身筒處多出一道弧線,明接處理較常見。

直流形制比較簡潔,出水流暢,明接和暗接的處理都有。可分下粗上細的「劍流」和上下等粗的「筒流」。

鴨嘴流也稱「鴿嘴流」,常用於壺口較大甚至和身筒直徑相接近、幾乎無壺肩的壺式上,狀如壺口附加的半漏鬥形出水口,比如僧帽壺。

粘接方式

明接。嘴和把與紫砂壺身筒相接處表現的外形清晰明確,線條乾淨利落的處理方式稱為明接。

暗接。與明接相反,即嘴、把與壺身相接處採用過渡線條,連接處仿如自然延伸而成的處理方式叫作暗接。

註:在同一個壺嘴或壺把上,可以同時使用明接和暗接兩種處理方式。

出水途徑

獨孔。清代以前基本採用單獨一個出水孔的方式,但這種出水途徑無法阻隔茶渣,現已少見。

網孔。清中期開始至今,出現由多個小孔排列聚合而成的網孔,是目前最常見也最實用的一種出水途徑。

球孔。20世紀70年代為出口日本設計的一種出水方式,是一個獨立的半高爾夫球體,其上網孔密集,倒扣於獨孔之上。出水流暢爽快,只是孔內易留茶渣,清潔不夠便利。

對於使用的影響,壺嘴在製作時需要保證內壁的順暢光潔,並且在壺身的安裝位置也有講究,需要考慮到出水的水壓問題和收水回力。其長度、形狀、高低、弧度以及根部出水孔的位置和排列都嚴重影響著紫砂壺的出水凝聚性和斷水爽快感,決定了這把壺是否能夠出水七寸不散花,收水利落不留涎。流涎即流口水的意思,但是有些壺型因為壺嘴特定形態造成了容易流涎水,這和工藝水平並沒有關係,如西施壺、文旦壺等。

在造型藝術層面,壺嘴的線條變化對整把壺的形制影響也非常深遠,嘴部的高昂或塌陷,流部的線條曲直過渡,都可以說是體現了紫砂壺的獨特精神面貌。

壺把

壺把常見的有端把、橫把、提梁三種樣式。其中端把至少由兩個支點固定於壺身之上。橫把常見的支撐點僅有一個。而提梁根據其具體形態,支撐點數目不同。

(1)端把。端把也叫圈把,是最常見的紫砂壺把型,和壺嘴分別安於壺身兩側,相互對應,俯視觀察,端把和壺嘴、壺紐呈一條軸線,垂直安置於壺肩至壺腹下端,具有端莊之感。

(2)橫把。橫把源於砂鍋之柄,俯視觀察,橫把在與壺流呈90°角處安裝,多為較粗大的管狀手柄。把的位置,就是出湯時身筒旋轉的中軸,便於大幅度傾倒茶湯。如唐羽壺。

(3)提梁。提梁是從壺肩或壺壁處向上伸出形成的閉環,以手提不碰到壺蓋為佳,提梁壺常用於冬日煮茶。位置上分提梁和提壁,材質上分硬提和軟提,裝飾上分素提和花提,形態上又分絞提、單提、雙提和叉提。因此說,提梁是一個寬泛的概念。

提梁,壺提從身筒的肩部起提。提壁,提身與身筒融為一體,外沿處於同一平面,從身筒壁部起提。

硬提梁,指壺提的材質與壺身的材質一致。

軟提梁,壺提的材質與壺身不同,壺身上僅裝紐,俗稱「活絡提」。

素提,提身光素無裝飾。

花提,提身有裝飾。

絞提,壺提由數根細提絞合而成。

單提,指一根提梁。

雙提,指並列分置的兩根提梁。

叉提,單提在前,雙提在後。

壺把樣式雖然眾多,但無論是何種造型,都應該以方便把持作為首要條件,並且風格表現也應與主體保持一致,做到與壺嘴線型相似對稱展開,與壺體要協調呼應。

壺蓋

紫砂壺的蓋主要分為壓蓋、嵌蓋、截蓋三種。無論哪一種壺蓋,和壺口的配合都應達到直、緊、通、轉的效果。即子口深直不易掉蓋,壺蓋嚴絲合縫,旋轉爽利不遲滯,即使筋囊器或方器也能變換角度後準確對接且嚴密吻合。

(1)壓蓋。壓蓋覆壓於壺口之上的樣式,蓋子中間鼓起的稱「虛蓋」,凹陷的稱「海蓋」,為平板的稱為「平蓋」。其部位間轉折過渡均用脂泥鑲接,融合貼切、渾若天成。壺蓋稍大於壺口外徑的俗稱「天壓地」,以適應功能和視覺的要求。

(2)嵌蓋。壓蓋是嵌於壺口內的樣式,有平嵌蓋和虛嵌蓋之分,能準縫如紙之隙者最佳。平嵌蓋是製作時在壺口同一泥片中切出的,故收縮一致,能夠與壺口呈同一個平面,有圓形、方形、異形、樹樁形等,俗稱「地包天」。虛嵌蓋與壺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狀,形制規整,與平嵌蓋手法相似,以嚴密、精縫、通轉為上。

(3)截蓋。壓蓋為紫砂壺特有的一種壺蓋樣式,如同在曲線或直線的壺體上截割一部分做成壺蓋,截割斷口做成壺口。分開製作的蓋、口不僅要大小合適,合上後也要完全吻合,兩者外輪廓還須成為一條完整的線條,故技術要求較高。

壺底

壺底的樣式主要分成三種:一捺底、加底、釘足。其形式處理會對紫砂壺的造型產生直接影響。

(1)一捺([nà])底。一捺底是指壺底為了置放平穩,使壺的底部向內凹進。此種壺底在圓壺上較為常見。

(2)加底。加底為使壺更平穩美觀,因此在紫砂壺的底部額外加制一個圈底的器足類型。

(3)釘足。釘足有三釘足和四釘足之分,為使器型不呆板並且置放平穩,因此在紫砂壺底部加制釘形底。常見於口小底大的壺型。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啦,關注我,更多精彩內容,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零基礎學茶道——古今紫砂壺名家解讀
    古代紫砂壺名家紫砂壺在其發展歷程中,歷經沉浮,但值得慶幸的是,這一種手藝並沒有失傳,代代傳承了下來,而且在不同時期都得到了進步和發展。這些都得益於眾多紫砂壺藝人和傳承者的繼承與發展,開拓與創新。以下我們來了解幾位有代表性的古代紫砂壺名家,通過他們,紫砂壺的發展脈絡也可見一斑。
  • 零基礎學茶道——全手工紫砂壺製作流程解讀
    紫砂壺因其獨特的打身筒成型工藝聞名於世。全手工工藝技術單靠傳統工具,手工做出壺的各個部件,再加以規範,黏合成一個整體,精細加工,直至完成。一把用心做的壺能反映制壺者的思想和審美,技藝的難度也非常考驗技藝和耐心,即使是同一位制壺者在不同的心態環境下製作的壺都有可能不同。因此每一把全手工壺都是獨一無二的。
  • 我們為什麼要用紫砂壺泡茶?
    那紫砂壺能不能使茶「韻」更佳?換句話說:紫砂器泥料材質的特殊構造真的能給泡茶帶來一定的功能嗎?這是紫砂壺所特有的顯微結構,其他如雲南建水五彩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重慶榮昌安富陶、以及廣東汕頭壺,因為礦料的關係都是單氣孔結構,其保溫性,透氣性(注)則要低於紫砂壺。註解:紫砂壺的透氣性並非是一致的,不同的泥料透氣性各有不同。
  • 紫砂壺|中庸之道,返璞歸真
    中國茶道源遠流長,茶葉文化和茶具文化也是多姿多彩。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雲南普洱,還有武夷山大紅袍,各有各的味道,難分高下。與茶葉的多種多樣相比,茶具則是在百年的流傳中唯紫砂獨尊,雖有西施、德鍾、石瓢等多種壺型呈現,可材質唯有紫砂。
  • 教你評斷一把紫砂壺的優劣
    首先單從理論上來說: 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等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交待清楚與流暢。尚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藝水準。  評斷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在於其用泥的品質。
  • 浙大學生研發茶道機器人,不僅會泡茶還能唱小曲
    茶道機器人 中國青年網 圖當傳統文化遇見現代科技,當冷冰冰的機器人碰上滾燙的茶水和悠遠的茶道文化,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前不久,浙江大學的一個學生團隊就開發出了一款茶道機器人,可根據使用者需求,自動完成泡茶流程,同時還能表演傳統茶藝。該項目在第十三屆「三菱電機杯」全國大學生電氣與自動化大賽中斬獲一等獎和唯一企業特別獎,引發社會關注。
  • 中國的茶道歷史已經延續了五千年!茶道的特點你都知道嗎?
    茶道始於中國,但去日本迅猛發展。因而,當大家想起茶道時,她們最先想起的是日本國的茶道。日本國茶道和中國茶道都合乎修真社會學的聰慧。除此之外,中國茶道體現了道家,儒學和佛家的主題思想,那便是友誼。因而,茶道是中國茶道文化的關鍵。根據提前準備和喝茶,茶高手展現了她們的本人觀念和內心世界。中國茶道有三個獨特的特性。最先,從你訓練茶道的方法看來,你向人們展現了你也是哪些的人,你的言行舉止,個性化,審美觀點,乃至是精神世界。次之,中國茶道規定友誼與純真。第三,中國的茶道規定真實有效。精茶裝有山泉水,地理環境,純正的毛竹或木質專用工具及其陶器茶器。
  • 零基礎學茶道——紅茶細細說
    衝泡方法茶具:蓋碗或紫砂壺。水溫: 95℃以上的沸水。注水方式:衝泡祁門紅茶宜用高衝水的手法,即令水柱從高處注入壺中或碗中,這樣可以使茶香更濃,茶味更醇。衝泡方法茶具:容積較小的紫砂壺或蓋碗。水溫:95℃以上。投茶量:普通紅茶的茶、水比例約為1∶50,而正山小種的一個特點是即使茶湯很濃,也不會苦澀,反而會更加醇鬱,所以用茶量不妨稍大些。
  • 大自在 【正和清雅課堂】乙未年茶道、花道初階精修班招生
    學習茶道和茶空間美學,是學習茶道本身,也是感受茶的精神記憶和茶者心意的傳承。茶道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不僅只學習人人都在討論的茶道美學,也將茶道解釋為一種心意之道。跟隨日本茶道流派"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老師學習日本茶道,受臺灣呂禮臻,香港葉榮枝老師的傳統文化薰陶。師從臺灣中華花藝基金會,為豐富茶的多樣呈現而不斷學習。參與各地雅集的籌備、執行。懷赤子之心,以年輕人的視角對"茶""香""花"等傳統文化進行解讀。
  • 紫砂壺的茶垢到底怎麼清除最好
    很多人用紫砂壺時間長了,會發現壺上面有一層。有人就會用清理釉彩面杯子的方法,去清洗茶垢,那麼這種方法,其實是不對的。對於玻璃杯,釉彩和紫砂壺、紫砂杯清理的方法,絕對是不一樣的。第一、玻璃杯、釉彩的陶瓷杯,怎麼清理茶垢和茶鏽呢?
  • 東京國立博物館「茶之湯」特展 揭秘南宋時茶道如何傳入日本
    在宋代,中國有著完善而獨特的茶道文化,只不過隨著朝代的更迭,茶道在中國日漸衰微。而在南宋晚期,茶道傳至日本後,卻在異國他鄉得以保留。南宋晚期茶道隨禪宗流入日本其實茶道起源於中國,但最早開始喝茶的時間已經不可考了。古人說炎帝神農氏發現茶於草木之間,故以「草人木」為字形,這當然是傳說。
  • 茶道四諦解讀——「怡」
    中國茶道崇尚自然,率性任真,不拘一格,雅俗共賞,茶人對中國茶道的感悟有三重層次:茶是一種生活,茶是一種享受,茶是一種境界。無論處在哪一重境界,「怡」都是正確習茶的標準。「茶是一種生活」強調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這個層面上習茶,能令人「怡目悅口」,獲得感官上的快樂。
  • 判斷紫砂壺是否是一把好壺要看:泥、工、形、款
    因此點評一把紫砂壺的好壞,最先是泥的好壞。作用效應好的則優質,不但是質差;官能體會好的則優質,相反則質差。03三、壺型美紫砂壺器器形的審美,大概上能夠分成以下內容:壺形組成基本原理、部件映襯、線框、氣韻、靈活性。
  • 茶道課程培訓 || 一修學堂
    泡茶的過程不僅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也是加深情誼的過程,茶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熱情、謙遜、友愛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也許這就是幾千年來茶道源遠流長的秘密之所在吧。茶席布置英式下午茶調配精緻佐茶小點心---和果子茶道學習第一課:認識中國茶、了解茶文化基礎知識中國茶葉六大類數以百計、千計品種規格,都可以相應茶道禮序來表現。
  • 幫老闆清洗完紫砂壺被辭退,聽完這個原因太委屈
    幫老闆清洗完紫砂壺被辭退,聽完這個原因太委屈一個做企業的朋友,之前在我這拿了一把紫砂壺,泡養的效果非常滿意。昨天氣勢洶洶的找我訴苦,說把自己小秘書開除了。我說因為什麼呀,大過節的,這麼大火氣。原來,第一天上班,秘書,就把他的紫砂壺清洗了一遍。他是擔心泡養的包漿,洗壞了!其實,這樣做大可不必。因為女秘書清洗的是茶垢,會影響包漿速度,但是不會影響包漿濃度。時間久了,又會冒出一層包漿。很多人覺得壺身外表的茶垢,是一層財富。其實是錯誤的想法。
  • 紫砂壺經典壺型供春壺、石瓢壺、西施壺
    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這些經典壺式自其創製後,就成為各時代壺藝家們喜歡製作的品種,並不斷衍生出新意。此文介紹紫砂壺中最耐看的幾款壺型,供春壺、石瓢壺、西施壺、美人肩壺、掇只壺,這5種壺型幾乎所有制壺藝人多做過。
  • 中級茶藝師考試紫砂壺衝泡普洱茶茶藝展示
    各位老師好,我叫***,我今天表演的是紫砂壺衝泡普洱茶茶藝,我選用的普洱茶是由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精製而成,內含大量茶多酚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它外形烏褐油潤、條索緊結,湯色紅濃明亮、陳香持久、滋味濃厚有回甘,葉底柔軟。
  • 紫砂壺第一次使用,需要注意什麼
    簡易些的,只要用開水不斷衝洗後就可以應用,稍繁雜點的,用清潔無油漬的鍋加淨化水煮紫砂壺,或放進小量荼葉文火煮一煮紫砂壺,再衝淨應用。宜興當地人應用一把新壺前,一般全是清洗整潔後,泡壺茶悶一下。假如在茶葉市場裡買壺,一些壺早已是店家試過乃至早已管理,那樣的壺拿回家了要是簡易蒸燻清理就能夠應用了。那麼我們來說一下,剛開始用紫砂壺需要怎麼做。
  • 零基礎學日文
    一、零基礎學日文介紹零基礎學日文,日語是火熱的外語,一般而言輔導班的授課時間段有脫產班等,對應不一樣水準的考生,課程培訓價格在1043-44698
  • 零基礎學理髮要學多久?
    首先說零基礎學理髮是可以的。但也因為是零基礎,會比一些學徒,小工,大工會慢一點。基礎的操作,工具的辨識度都還是不夠的。所以從頭學起。這些是避免不了要學到的。但也主要也是看天分和努力。畢竟1%的天賦加99%的汗水,等於成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