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根和福德是同一個意思嗎?聽聽蕅益大師是如何理解這兩個詞的!

2020-12-13 每日一首佛歌

「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這是兩個層面。聲聞、緣覺已經超出人天,他只是善根少,但已是無漏、無生無滅了。一般人修的都是人道、天道的有漏福業,即使修了善法到天道去,還是屬於福報,不能叫善根。就像我們天天讀經,如果從一般的教理講,聞經屬於善根,可以增長智慧,但是還沒有解脫,這個善根還是世間的福報。只要還在人天有漏的範圍內,所有的福業都是少福德,得到的果報只是人天果報。

持五戒的人,可以得人身;修十善的人,可以生欲界天;有禪定功夫的人,可以四禪八定,但還不能超出三界。還有一層叫非想非非想天,這是佛教的專業名詞,不太好理解。非想非非想,既不是想,也不是不想。很多人說不打妄想,不打妄想就是非想,即使升到非想天去,也還是在三界以內。非想非非想是天道最高的一重天。

現在有些人講佛法時,自己連天道都沒有超越,卻把它作為一個究竟的要求告訴別人,「你不要打妄想,要讓自己的心清淨」。一般人認為的清淨,就是心不打妄想,這不叫清淨。「唯以信願執持名號,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只要我們有信願,執持名號,每一聲每一聲都是多善根福德。這種解釋有點特別,但跟善導大師的思想非常吻合。

蕅益大師沒有見過善導大師的著作,只憑個人的領悟就得出結論:只要我們具足信願持名,每念一聲佛號,都是多善根,甚至善根超過羅漢,超過所有的其他修行方法的功德。有人說:「我念佛功德少,別人什麼都能修,而我卻只會念佛」。雖然我們只是會念佛,但功德比其他人要高要多。因為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功德不在我們自身,而在佛號本身。佛號超越三界輪迴,是阿彌陀佛究竟圓滿的功德。

蕅益大師強調信願,信就是要相信這句名號,接受名號;願就是願意往生西方。信願稱名,佛的功德就成為我們的功德。蕅益大師繼續解釋到: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是凡夫眾生,沒有善根。

從個人來講,即使天天念五萬聲佛,還是沒有善根。凡夫貪瞋痴具足,每天妄念紛飛。為什麼念佛就成為多善根?因為阿彌陀佛以他的四十八願,作為眾生多善根之因。我們沒有多善根,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是多善根,把他的願作為我們的願,這樣我們就有多善根了。「佛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這個大行就是四十八願中阿彌陀佛兆載永劫的修行。以佛的大行作為眾生多福德的因緣,這是福德。

蕅益大師為我們解釋了善根、福德這兩個概念,四十八願是善根,這裡為什麼要把善根和福德分開?善根就是要有成佛的心。四十八願就是要發願廣度眾生,令眾生成佛,這個心是善根。我們有了成佛的心之後,需要去圓滿它的功德,這就是福德。所以善根和福德是兩個概念。一般人有時候會混亂,認為講善根和講福德都差不多。

福德是一種行為,行善積德叫福德。我們發成佛的心願,發廣度眾生的心願叫善根。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是大善根。我們沒有善根,把佛的大願作為我們的善根。淨土法門要我們信順、接受佛的四十八願、完全歸命於佛,把佛的大願作為我們的大願。佛發大願要救度我們,我們就信順、接受佛的救度,這樣佛的大善根就成為我們的善根了。

佛的福德功德,六度萬行,所有的功德都修行圓滿了,只要我們接受,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佛的福德就是我們的福德,這就叫「全攝佛功德,成為自功德」。我們自身有沒有善根福德不重要,關鍵是要信順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只要接受佛的功德,我們就會擁有佛的功德。所以,即使一個五逆十惡的人念佛,同樣具足多善根多福德。

相關焦點

  • 《彌陀經》裡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不是讓你自己去修善根福德因緣
    這一句話難壞多少淨宗人,於是很多人大種福田,天天做好事去吧,修善根培福吧!其實不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裡頭善根福德因緣,表面看是幾樣?是不是三樣啊!不可以少善根,還有福德,還有因緣,是不是三樣?這三樣到底是什麼?不可以少,是不是得多啊!你不多就不夠,就不能得生彼國。翻譯過來是什麼?那必須得多善根、福德、因緣。這句話我當時看到,我也不知道。
  • 聞其名號丨持名眾生,善根福德與佛一樣
    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極樂凡聖同居土的眾生,因為持念彌陀名號,善根福德跟佛是一樣的。這句話,一般人都說不出來,說出來也不敢相信。持名眾生,善根福德跟佛一樣,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所有的善根福德都在這句名號當中,你信了就是你的。信願持名,就跟佛的善根福德沒有差距。但是你要相信,不相信就沒辦法。所以淨土法門特別強調信,是有道理的。
  • 你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嗎?請聽蕅益大師開示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之27(蕅益大師著)【經文】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蕅益大師要解】此經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徵釋名號,欲人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一心執持,無復疑貳也。 【蕅益大師要解】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無量也。諸佛皆徹性體,皆照十方,皆可名無量光。而因中願力不同,隨因緣立別名。彌陀為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有光明恆照十方之願,今果成如願也。法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真性,此則佛佛道同。應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彌普照,故別名無量光。
  • 聞其名號丨南無阿彌陀佛,是圓滿的善根福德因緣
    羅漢和菩薩只能講是「善人」。「唯補處居因位之極,故云『上』」,以蕅益大師這裡的解釋,「上善之人」是指一生補處的菩薩。「上善一處」就是跟一生補處的菩薩並肩而坐,攜手共行。如果是一般的菩薩,還不能稱作「上善」。
  • 念佛只是六個字,為什麼是多善根?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金剛經:若福德有福德相,是福德不名福德多;若福德無福德相,是名福德多。釋疑:念佛沒感覺?譬喻:小螞蟻趴樹葉與坐飛機六、祖證善導大師: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善導大師: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 如何理解阿彌陀經中的「少善根」?少善根福德能去西方極樂嗎?
    「如來欲明持名功勝,先貶餘善為少善根」,如來就是釋迦如來,為了說明持名的功德殊勝,先貶其餘的善為少善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其他善法不能往生。下面告訴我們什麼是少善:「所謂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禪、懺念、苦行,一切福業,若無正信,回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
  • 聞其名號丨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就是把這句名號給我們
    ⑦引《彌陀要解》我們看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對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是多善根福德的解釋。共有九條文。1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這就是大師級別的,解釋的不一樣。當然,這是淨土宗的一種解釋方法。如果囉囉唆唆地講一大堆,釋迦牟尼佛修了多少苦行,講了多少經典,證了多少法門,如何如何,講了這麼多,釋迦牟尼佛的東西確實不能給你,你也收不到,你開悟不了;苦行,雪山半偈你也做不來;變為九色鹿,去修行布施,獻身獻命等等,你都做不來,這是釋迦牟尼佛本身歷劫修行故事,那釋迦佛還是釋迦佛,跟你沒有關係。
  • 釋淨空:善根與福德要清楚
    這個問題,與我們自己善根福德因緣有很大的關係。因緣是什麼?遇到一個真正善知識,他善說,這是因緣,是可遇不可求的,可是如果我們自己善根福德要是不具足,縱然諸佛菩薩來給我們說法也是枉然,自己沒有善根、沒有福德。善根與福德,我們在講堂裡常常講。為什麼常講?時時刻刻提醒諸位。我講得很簡單、很清楚,什麼叫善根?
  • 如何修「多善根」?省庵大師:看懂這六個字即可!
    關於什麼是多善根、少善根,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行持,也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如果只是望文生義的理解,以為「念佛只是一項修行,那麼這個是少,再加上其它種種修行,這個叫多善根」,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就會心生不安:「那我們到底要修多少法門?
  • 淨空法師:蕅益大師不說持名之多少,而講功夫的深淺
    第一,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信願持名』是這部經修學的要旨,也就是修行重要的依據,也是修行最主要的指導綱領。「信」是虔誠的深信,決定沒有疑惑。信心的建立是相當不容易的,這必須要有深厚的善根,其次要以充分的理解、信心,這樣才能夠建立。我們在現前或者在歷史上所看到,信心的啟發不外乎這兩種因素。
  • 印祖:古人慾令舉世鹹修,以阿彌陀經為日課,蕅益大師的要解最佳
    印光大師:古人慾令舉世鹹修,故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蕅益大師的註解最佳淨土行人讀的最多的佛經是《佛說阿彌陀經》,該經不僅是淨土行人的必讀經,全國幾乎所有的寺院早課都要誦這部佛經,如印光大師所說:「古人慾令舉世鹹修,故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
  • 少善根,能生極樂嗎?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裡的「少善根福德因緣」,玄奘大師譯是「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就是說,少善根的不能生。 後來有人解釋,這個配「別時意趣」,意思就是說,不要以為你僅僅發個願「我要往生」,就可以往生了。 但是,窺基大師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這裡說的情況和《攝論》裡的別時意趣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
  • 通過善根、福德和因緣三種因緣認識佛
    佛法真理就像一部性能非常優越的車,這部車子的性能絕對是頂極,但是你不會開或者看不懂說明書,或者是沒有油,這就叫三種因緣(善根、福德和因緣)不具足,你的車就開不動。什麼叫善根呢?我們從意識當中不能了解車的性能,你不會,看不懂說明書,這叫善根缺乏。比如我們對佛的認識,但凡有善心的人都認為佛是教人行善的,他都說自己信佛。
  •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一句千萬不可忽略
    這個怎麼說呢,光是從這些語氣和態度上我就大概能夠看出這些人的修為和程度了,惡念如此之深,等於是和三惡道的羈絆無窮無盡,就像身上背著許多大石頭一樣,肯定是要往下墜的,又如何去得了極樂淨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裡面的「彼國」指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阿彌陀佛的佛國,這裡兩位佛陀很認真的告訴了大家打開那裡的三把鑰匙——分別是善根,福德和因緣。
  • 請聽蕅益大師解釋《心經》中什麼叫「觀自在菩薩」?
    請聽蕅益大師解釋《心經》中什麼叫「觀自在菩薩」?一心恭敬稱念觀世音菩薩,不僅可以遇難呈祥,還可以去極樂世界蕅益大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觀者能觀之智,即一心三觀,通名觀照般若也。自在者,繇證實相理諦,於諸境界得大解脫也。 菩薩翻覺有情,乃自利利他之號,智契實相,則自利滿足,智宣文字,則利他普徧,故名菩薩,此明能行之人也。
  • 佛說阿彌陀經析85 你的福德、善根、因緣怎麼樣了?
    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是往生極樂必備的三個條件。有人說往生極樂的三資糧是「信願行」,不過在我看來「信願行」是修行所有佛法的基礎資糧,可是如果善根、福德和因緣這三條,如果缺任何一條,都是不可以的,這就使得很多人轉頭去研究如何滿足這三條要求才能往生的事情上來了。
  • 佛法:修行無為法,離不開善根福德
    因為生活在這個娑婆世間的每一個眾生,都期望過著平安吉祥的生活,沒有煩惱的侵擾,沒有冤讎嗔怒的襲害,而現實生活中,這卻純粹只是一廂情願,結果往往與現實相反,使眾生都三毒難除,無明不斷,煩惱叢生,在一個苦海裡苦苦浮沉。
  • 遇到了還想這個、想那個,還不能專門修這個,這是善根少、福德少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二十一集)  1990/4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21【淨空法師:遇到了還想這個、想那個,還不能把一切放下專門修這個,這是善根少,善根少、福德也少】所以修行修什麼,這個很重要,修行有沒有功夫、有沒有進步,都不需要問別人
  • 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
    佛音妙法大智慧阿彌陀經說: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無數劫的菩薩六度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此多善根福德,而都是已成就,不是現今方成就,不是將來才成就。